文化常识100题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526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常识100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文化常识100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文化常识100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文化常识100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文化常识100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文化常识100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文化常识100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文化常识100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文化常识100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文化常识100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文化常识100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文化常识100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文化常识100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文化常识100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文化常识100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常识100题答案.docx

《文化常识100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常识100题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化常识100题答案.docx

文化常识100题答案

文化常识100题答案

1.D【解析】①“忌食鱼肉荤腥”说法不全面,“斋戒”,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④“镬,古代的一种鼎”说法错误,镬,古代的一种大锅;

⑦“'黄门驸马’宫中掌管宫门守卫的官员”说法错误,“黄门驸马”是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员;

⑨“也变成明清对秀才的雅称”说法错误,应为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清对举人的雅称;

⑪“也是天子的象征”说法不准确,“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

只有皇帝能够赐予臣下,而臣子如果持节出行,就意味着他是奉天子钦命,代表皇帝;

⑬“'视事’指上级官员到地方视察工作”说法错误,“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故选D。

2.答案:

C【解析】C项,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故C错误。

3.答案:

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D项,“六艺:

六经,指礼、乐、射、御、书、数”错误,该项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

故选D。

4.答案:

D【解析】A项,“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拥有弹劾纠察之权”说法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

秦设御史大夫,职副丞相,位甚尊;并以御史监郡,遂有纠察弹劾之权,盖因近臣使作耳目。

汉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弹,而文书记事乃归太史掌管;B项,“秦始皇时始设太学”说法错误,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始设于汉武帝元朔五年;C项,“五经指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春秋》”说法错误,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故选D。

5.答案:

B【解析】B项,根据《荆轲刺秦王》中的“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和“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可知,“变徵”的声调悲凉,“羽”的声调激愤。

选项的解释正好相反。

故选B。

6.答案:

C【解析】C项,“类似的谦称还有陛下、孤”说法错误,“陛下”不是帝王的谦称,而是敬称。

故选C。

7.答案:

B【解析】A项,“该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错。

“御史”是战国时的史官。

C项,“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一样”说法错误。

“二京”指长安和洛阳。

D项,“《后汉书》作者范晔,东汉人”说法错误。

范晔南朝宋。

故选B。

8.答案:

C【解析】C项,“博士和学士,在中国古代既是官名,又是学位名称”说法错误,学位名称是近现代才有这个意思的。

故选C。

9.答案:

B【解析】B项,“避司马炎讳”解说错误,避晋文帝司马昭的名讳,改称“明妃”。

故选B。

10.答案:

B【详解】B项,“当时官员五天休息一天”错误。

应是“十天休息一天”。

旬假,是唐、宋官员十日一休的惯例,这种假称“旬假”。

故选B。

11.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选项C,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故选C。

【点睛】

该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

识记文学常识。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12.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C项,题中“赵惠文王十六年”采用的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故选C。

13.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D项,“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说法错误,周代五等爵位是指公、侯、伯、子、男,没有“王”爵。

故选D。

14.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多考查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官职和科举、姓名和称谓、宗法和礼俗等,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尤其是课下注释的相关内容。

C项,对“士大夫”的解说错误。

“士大夫”不仅指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还指官吏。

故选C。

15.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中,C项,选项对“致仕:

仕途已经结束了,即被贬或流放。

”解释错误,致仕:

交还官职,即退休,故选C。

16.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借助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来辨析正误。

题中,B项,“刺史……官阶高于郡守”错误,刺史的官阶应该低于郡守。

故选B。

17.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B项,“面积大小一样”说法错误,诸侯国的面积大小是不一。

故选B。

18.A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A项,“将汉朝开国时承袭秦朝的土德(崇尚黄色)改为水德(崇尚黑色)”说法错误,汉武帝按照五行相克的信仰,是将汉朝开国时承袭秦朝的水德(崇尚黑色)改为土德(崇尚黄色)。

故选A。

19.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先要看题干要求选“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然后根据课内的积累来分析正误。

本题中,A项,“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错误,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

故选A。

20.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C项,“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教授”错误,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祭酒。

教授是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的学官。

故选C。

21.A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A项,“匈奴君主被称'赞普’”错误,赞普,古代藏族领袖的称呼,与匈奴君主被称“单于”不同。

故选A。

22.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D项,“这里是指后一种”错误,这里应指前一种。

故选D。

(此题没有具体的语境)

23.A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A项,“监察各级官员”错误,“监察各级官员”为御史(府)台的职责。

故选A。

24.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D项,“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错误,应为“相当现在的大学校长”。

故选D。

25.A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A项,“学校”错误,“学校”属礼部掌管,改为“户籍”。

故选A。

26.A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A项,“在京城贡院举行”错误,应为“在省城贡院举行”。

故选A。

27.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B项,“记录帝王将相的言行”错误,删除“将相”,是记录帝王的言行的。

故选B。

28.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D项,“汉朝时称刺史为府君”错误,汉朝时称太守为府君,称刺史为史君。

故选D。

29.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B项,“与之相对的是'东朝’”错误,与之相对的是“外朝”,“东朝”多指太子办公的地方。

故选B。

30.C

【解析】

题中C项,“辅助帝王处理国事的最高行政职务”错误,宰相,封建时代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通称。

宰相的正式官名随着朝代的更替,先后出现过:

相国、丞相、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官名。

故选C。

31.A【解析】A项,“辅佐天子的大臣”错误,太子太傅,辅导太子,“掌以善导”,而非“天子”。

故选A。

32.C【解析】C项,“主管科举等事务”错误,“科举”归礼部。

故选C。

33.C【解析】C项,“避刘庄的讳”错误,应为“避刘秀的讳”。

故选C。

34.D【解析】,A项,“按年龄由小到大排列:

束发、豆蔻”错误,“束发”指男子十五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故应“豆蔻”在前,“束发”在后。

B项,“官职被贬用词:

……除、……乞骸骨”错误,“除”是授予官职,“乞骸骨”是告老还乡。

C项,“对人的尊称或敬称……竖子”错误,“竖子”,小子(含轻蔑意)。

故选D。

35.D【解析】D项“江表指长江以西地区”错误。

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

故选D。

36.B【解析】B项,合从:

从通“纵”,与秦国“连横”之策相对,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故选B。

37.A【解析】A项,“秦是参宿的分野,蜀是井宿的分野”错误。

秦是井宿的分野,蜀是参宿的分野。

故选A。

38.D【解析】D项,“右拾遗属门下省,左拾遗属中书省”错误。

左拾遗属门下省,右拾遗属中书省。

故选D。

39.A【解析】A项,“……‘公从之’中的‘公’也是爵位名称”说法错误,该句中“公从之”中的“公”不是爵位名称,是对男子的尊称。

故选A。

40.B【解析】A项,会试录取者称为“贡士”;C项,禅位是君王将帝位禅让给贤人或让位。

不是皇帝登临皇位。

D项,“社日”是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

故选B。

41.答案:

C【解析】C项,“唐初设翰林院,这是文人和卜医技术待诏的处所,也是中央机关”错误,翰林院不是中央机关,故选C。

42.答案:

B【解析】B项,“‘顷襄王怒而迁之’里均是”错误,“顷襄王怒而迁之”里的“迁”意思是“流放,放逐”,不是表示官职调动。

故选B。

43.答案:

D【解析】D选项“教坊司是管理民间音乐的官署”错误,应该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

故选D。

44.答案:

B【解析】B项表述错误,古代“五礼”是指:

古代以祭祀的事为吉礼,冠婚的事为嘉礼,宾客的事为宾礼,军旅的事为军礼,丧葬的事为凶礼。

故选B。

45.答案:

D【解析】D项,“‘转’是关于任职授官的”错误,“转”应该是关于职务调动的。

故选D

46.答案:

C【解析】A项,“《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错误,“《五经》”应为“《诗》《书》《礼》《易》《春秋》”。

故选C

47.答案:

A【解析】A项,“晦”指农历三十错误,“晦”应为“每月最后一天”。

故选A

48.答案:

C【解析】C项,“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错误,应为“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故选C

49.答案:

A【解析】A项,“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错误,“吏部”应为“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察、升降、调动等事务”,科举是礼部掌管的。

故选A。

50.答案:

C【解析】C项,“‘左迁’必是升职”错误,“左迁”应为“降职”。

故选C

 

51.答案:

A【解析】A项“这两个词都可以用作对对方的敬称”错,“窃”是一个谦辞。

故选A。

52.答案:

B【解析】B项,“左边”和“两匹马”解释错误,参乘应该是站在车的右边担任卫的人;“乘”是四匹马拉的车。

故选B。

53.答案:

C【解析】C项,“称韩愈为韩昌黎就是以为官之地来称呼”说法错误,“韩昌黎”是以郡望称人。

故选C。

54.答案:

C【解析】C项,“喜悦”解说错误,应该是“悲凉”。

故选C。

55.答案:

A【解析】A项,错在“除、黜”是表罢免官职”。

“除”是授予官职一类,是“除去旧职任新职”的意思。

故本题选A项。

56.答案:

B【解析】选项C,“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理解有误。

殿下:

古代对仅次于天子的诸侯王或皇太子的尊称;选项D,足下是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

故答案选B。

57.答案:

B【解析】B项,“‘除’是指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不正确,应是“贬”是指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除”,指封官授职。

故选B项。

58.答案:

B【解析】B项,“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说法错误,应该是“顿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空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

故选B。

59.答案:

C【解析】C项,“御史有权弹劾皇帝的过失”不正确,御史无权弹劾皇帝。

故选C项。

60.答案:

C【解析】C项,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61.答案:

A【解析】A项,侯是二等爵,比“伯”高一等。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故选A。

62.答案:

B【解析】B项,“如吏部负责管理国家的典礼、科举、学校等”错误,吏部负责管理官吏任免与考核等,“国家的典礼、科举、学校”等应由礼部主管。

故选B项。

63.答案:

B【解析】A项,“明清科举制度的等级由低到高是乡试、院试、会试、殿试”错误,“由低到高”应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C项,“官职的升迁一般可用……迁,……官职的降级一般可用陟……”错误,“迁”表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降职。

“陟”表示提升官职,如诸葛亮《出师表》中“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D项,“古人的名为幼年时父母命名,供长辈称呼。

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六岁许嫁行笄礼,不得取字”错误,“名”一般是婴儿出生后三个月由父辈所取;“字”,又叫“表字”,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选项中“女子十六岁许嫁行笄礼,不得取字”错误。

故选B项。

64.答案:

B【解析】B项,“是指祖先”错误。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语境为到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

故选B。

65.答案:

C【解析】C项,“乘:

一人一马为一乘”错误,古时一车四马谓乘。

故选C。

66.答案:

D【解析】D项,“‘箕踞’……是一种畏惧害怕的姿态”说法错误,箕踞:

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故选D。

67.答案:

C【解析】C项,“转”是职务调动,不是任职授官。

故选C。

68.答案:

B【解析】B项,“春秋时期的五等爵位分别是王、公、侯、伯、子”错误,春秋时期的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

故选B项。

69.答案:

C【解析】C项,“迁,……一般指降职”不正确,“迁”一般指升职;“致仕,表出任官职”不正确,“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

故此题答案为C项。

70.答案:

D【解析】D项,“御史”的解释错误,“秦御史前书曰”中的“御史”是战国时的,此时的“御史”是史官。

商周时为史官。

秦代御史兼掌监察,开监察机关之端。

故选D。

71.答案:

D【解析】D项,“唯一”错,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庙号并不唯一,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

故选D。

72.答案:

D【解析】D项,“文中是指皇帝住的京城”不正确,“帝乡”,仙乡,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并不指京城。

故此题答案为D项。

73.答案:

C【解析】C项,“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长子不一定是嫡长子。

74.答案:

C【解析】C项,变徵之声音调悲凉。

故本题选C项。

75.答案:

C【解析】C项,“内阁大学士也可以被称为首辅”说法错误,只有首席内阁大学士才可以被称为首辅。

故选C。

76.答案:

B【解析】B项,“一般由掌管礼仪的大臣发起”说法错误,应是“一般由皇帝发起”。

77.答案:

C【解析】C项,“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错误,应是“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故选C项。

78.答案:

C【解析】C项,“东隅”,日出处,表示早晨,引申为“早年”。

“桑榆”,日落处,表示傍晚,引申为“晚年”。

故本题选C项。

79.答案:

B【解析】B项,“除”为“任命官职、授予官职”之义。

故选B。

80.答案:

B【解析】B项,谪,是贬官。

故选B。

81.答案:

D【解析】D项错在“兼:

开始任官职”。

“兼”正确解释是“兼职,兼任,同时担任”的意思。

82.答案:

D【解析】D项,“有时称‘长史’,《赤壁之战》: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说法错误,刺史,东汉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太守”,《赤壁之战》: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说的是长史,秦时丞相属官,两汉将军属官。

故选D。

83.答案:

A【解析】A项,“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以‘五柳先生’称之”说法错误,应为世称“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

故选A。

84.答案:

A【解析】A项,考中会试的称为贡士。

85.答案:

B【解析】B,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

理解有误。

应该是:

侯是二等爵,比伯高一等。

86.答案:

A【解析】选项A,“陛下”成了与帝王或太子面对面应对时对他们的敬称。

理解有误。

臣子面对太子的时候称“殿下”。

故答案选A。

87.答案:

B【解析】大统不是庙号,是年号。

88.答案:

C【解析】C项,“少牢只有牛、豕,没有羊”说法错误,应该是:

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故选C。

89.答案:

D【解析】A项,“依次为齐衰、斩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说法错误,应该是依次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

B项,“是自上而下选拨官吏的制度”说法错误,应该是自下而上选拨官吏的制度。

C项,“对会试录取的举人”说法错误,应该是:

会试录取的贡士。

故选D。

90.答案:

B【解析】B项,“是指朋友之间用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来相互酬答唱和”说法错误,朋友之间用相互酬答唱和只有诗词,没有散文。

故选B。

91.B【解析】“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之称,会试及第者称“贡士”。

并且中了举人就有当官的资格。

92.答案:

B【解析】A项,“除”,任命官职。

C项,左迁是贬官。

D项,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

93.答案:

D【解析】D项,“迁、谪在古代文言文中都是‘贬官’的意思”说法错误,迁:

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

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名常在“迁”字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叫“右迁”“迁除”“迁升”等,降级叫“左迁”“迁削”“迁谪”,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

故选D。

94.答案:

B【解析】B项,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95.B【解析】B项,服丧一年应为“期服”。

96.C【解析】C项,“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即20岁时”说的过于笼统,应该是男子20岁取字,女子15岁及笄为成年。

97.答案:

B【解析】B项,“‘籍’是项羽的字”不正确。

项羽,名籍,字羽。

“籍”是项羽的名。

故选B。

98.答案:

D【解析】A项,“张贴时,上联在左边,下联在右边”不正确,应为“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B项,“《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