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鲁教版选修7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5326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鲁教版选修7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鲁教版选修7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鲁教版选修7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鲁教版选修7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鲁教版选修7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鲁教版选修7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鲁教版选修7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鲁教版选修7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鲁教版选修7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鲁教版选修7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鲁教版选修7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鲁教版选修7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鲁教版选修7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鲁教版选修7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鲁教版选修7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鲁教版选修7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鲁教版选修7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鲁教版选修7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鲁教版选修7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鲁教版选修7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鲁教版选修7文档格式.docx

《高中语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鲁教版选修7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鲁教版选修7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鲁教版选修7文档格式.docx

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

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

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

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二、速读全文,了解情节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

本文所写故事比较复杂,情节发展波澜起伏,把握情节时可采取“中心突破法”,先明确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再回头看发展过程。

速读后,提问:

1、全文高潮在什么地方,结局怎样?

明确:

课文第10—12节,林冲因草厅被压倒到山神庙暂避,在庙内听到草料场火起和陆谦等人的自供,出来杀死仇人,报仇雪恨。

这是故事的高潮。

第12节同时是故事的结局。

2、故事是怎样一步步向高潮发展的?

第1节写林冲巧遇李小二,是故事的开端。

第2—9节是故事的发展,发展中有两起两伏:

第2—5节写陆谦等人酒店密谋,林冲买刀寻敌,是起;

寻敌不得,“心下慢了”,是伏。

第6—9节写管营调林冲去守草料场,林冲生疑,是起;

林冲接管草料场,打算长住,是伏。

两番起伏为高潮的出现蓄足了势。

三、分析林冲的性格

①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

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

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

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②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

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

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故事情节以林冲的主要性格特征为线索,表现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有力突出“官逼民反”这个主题。

此活动引导学生读书,首先要有文本意识,要学会从书中筛选、感知一些重要信息,并能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

活动安排:

和同学交流其他被逼上梁山人物的故事,写一篇文章分析水浒英雄被逼上梁山的原因,力争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说明:

此活动是对文本的延伸,要求学生既能紧扣文本去解剖林冲这一人物标本,又能扩展开来由此及彼,联系其他人物如鲁提辖对比分析,在异中求同,找到梁山好汉人物道路的共同轨迹,寻求个体行为的社会原因,从而自然得出主题,培养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

学习风雪在文中的作用进而掌握自然环境在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上节课已经结合情节了解了林冲这一人物形象,提问上节所学情节。

根据情节为文章起个标题。

学生3:

林教头血染山神庙

学生4:

林教头一生的转折

学生5:

林冲被逼上梁山

学生6:

快意恩仇山神庙

学生7:

林教头怒杀陆虞侯

学生8:

林冲血溅山神庙

而施耐庵起的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学生一起回答)板书题目(竖着板书)

老师:

大家看你们的题目和施耐庵的题目主要不同在哪里?

学生:

施耐庵的题目中有风雪,我们的没有

那我们就来看看施耐庵题目中的风雪有什么作用?

他为什么用到,而我们却没有。

(这一环节引出作者的题目)

二、细读有关段落,研讨景物描写

请同学们快速看描写风雪的句子主要集中在那些段落?

注意“集中”二字

7-10(也有少数学生说是7-12)

都非常好,7-10段应该是更加集中地描写了风雪

我们现在请每一大组一段,同桌合作找出所有描写风雪的语句?

学生合作进行

我们先请第一组的同学来读读他们所找到的句子:

生: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不错,请其他三组继续

第二组学生: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还有“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第三组学生:

“仍旧迎着朔风回来。

看那雪,到那晚下得紧了。

第四组学生: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

还有没有?

“那两间草厅已经被雪压倒了”“火盆内的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这是不是对风雪的描写?

好像描写对象是草厅和火种?

是对风雪的描写,这是侧面描写

很好,那么前面的那些描写主要就是?

正面描写(板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大家找的很好,我这里也找了几句自己认为比较典型的,大家看电视,结合背景的图片,来齐读感受一下:

具体内容省略()

大家读的很好,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对风雪的描写用了如此多的笔墨,它有何作用呢?

渲染了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板书)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板书)

这么快就回答出来了,可是这样回答有贴标签的嫌疑,大家往任何一篇小说的自然环境作用上一贴,好像都对嘛?

可是在考试时这样回答并不能得分,我们必须深入到文本中去,结合具体的文章来具体的分析才好,不过,刚才两位同学的回答思路还是正确的,那么现在我们按照我们的四人一小组的方案,任意选择一方面来讨论一下,看看在这篇文章中,风雪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的什么形象,怎样推动情节的发展的?

讨论完后推选一个代表来和大家交流。

大家讨论热烈

目的是让学生结合文本,养成一种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

宜见仁见智,教师不可作过多限制,更不能越俎代庖,一味讲解。

哪位代表先来?

我选择推动情节发展这个作用,因为风雪大,林冲住的地方又特别的简陋,所以他出去买酒来取暖,才没有被草料场压死,才到山神庙,没有被火烧死。

(板书:

买酒-压倒草场-入宿山神庙)

选择推动情节方面的有没有人补充?

因为风雪大所以压倒了房子,所以林冲才到山神庙,才听到陆虞侯的谈话,才奋起反抗。

(板书入宿山神庙-偷听-反抗)

因为风雪大,林冲在山神庙才用大石头靠住门,才使得陆虞侯他们进步来,进而林冲偷听到他们的谈话,才激怒林冲杀人,才有上梁山的结果。

石头靠门-偷听-杀人-上梁山)

真是不错,看来都不需要我补充了,大家准备的非常充分,讨论也非常有效果,在推动情节方面基本这样,风雪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条件,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另外两方面的作用,有没有人选择?

抓紧时间啦

我们选择的是渲染气氛,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

紧张)

很好,还有没有其他组来补充?

没有人主动讲了,那我们就请陈帅同学来说说

我们组也是认为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看来大家的感觉都是一样的?

是的

随着情节达到高潮,这时风雪也随之而起,朔风卷着鹅毛般的大雪,低垂的浓云压在头顶,天地茫茫一片,雪越下越大,雪借风势,风助雪威,天地昏暗,在这样的氛围下,林冲走向了反抗的道路,的确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大家还能不能看出其他的氛围呢?

还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感觉

好像有种壮美的感觉

很好,他们的这种感觉都很好,概括在一起就是?

悲壮(几乎异口同声)

我们解决了第二方面,风雪的描写渲染了一种紧张、悲壮的气氛(板书:

悲壮)

那第三方面的作用呢?

有没有选择的?

学生沉默

看来大家都回避了自己认为难的,没有人选择,那么现在我们集中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再讨论。

面对困难,我们应该知难而上,好,我们看看谁先来解决这个大家认为棘手的问题?

既然这一方面是烘托人物形象,那么大家可以结合我们上节课分析的林冲的性格入手,这样的风雪,林冲是何表现?

在这么大风雪中,林冲依然能够泰然处之,好像风雪越大,林冲反而越悠闲,(思考)我也说不清楚

已经说得很好了,大家有没有受到启发得?

好像是风雪越大,林冲面对这样的风雪能够忍受,暗示了林冲的随遇而安,等到后来风雪达到了高潮,渲染除了紧张、悲壮的气氛后,林冲在风雪的带动之下,走上了反抗道路。

很好,只要大家肯动脑筋,就没有解决不来的问题,在风雪推动情节,渲染气氛的同时,林冲的性格也随着风雪的发展发生了质的改变(板书:

随遇而安-奋起反抗)

(本环节目的让学生结合具体文章具体分析,从而真正掌握本文中风雪的作用。

大家结合我们的课文,具体分析了风雪的作用,风雪在这篇文章的精彩,其实认为它精彩的不光是我们,给大家介绍两位专家,一位是鲁迅,(投影鲁迅的话),一位是一位是金圣叹(投影金圣叹的话),鲁迅大家都很熟悉,今圣叹是著名的评《水浒》的专家,大家看他的话,填这个空。

应该是什么?

对,“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也说,“风雪下得紧了”,神韵极高,那么我们在开始时给此文命名中为什么没有风雪呢?

这里风雪的描写到底能不能去掉?

会不会影响林冲上梁山的结局?

大家先自己试着解决一下,六人一下组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1:

不能去掉,因为我们刚才已经分析了风雪的作用,是风雪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最后才有了林冲上梁山的结局。

而且对气氛,人物都有作用,效果很好。

不能去掉。

学生2:

能去掉。

林冲上梁山是必然的,没有这次的风雪,还会有其他的事情发生,比如说用其他形式来陷害他,林冲被逼急了,自然还会上梁山。

看来大家意见截然相反,而且都说的有道理,我们看看分别有多少同学支持他们?

统计人数:

认为不能去掉的人数稍微多于认为可以去掉的人数

既然这样,那你们就必须说服对方

学生1方:

不能去掉,既然结局同样都是上梁山,保留风雪的效果比去掉好

学生2方:

老师说,去掉风雪会不会影响林冲上梁山的结局?

林冲可以躲过这场风雪,他躲不过下场风雪,高球不会放过他的,当时的统治者也不会放过他

其实这里风雪也可以看作是社会的风雪,是当时社会统治把林冲逼上了梁山,没有这场雪还有下场雪,社会的风雪早晚会逼林冲造反

很好,这两种不同的看法是可以统一的,我们得出了另一个作用:

自然环境暗示社会环境(板书:

暗示社会环境)

逼林冲上梁山的是高球,是当时黑暗的社会,而不是那一场自然界的风雪,所以这场风雪去掉了,并不会改变林冲上梁山的结局,可是从效果上看,这场风雪还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而且又推动着情节的不断发展,所以不去掉效果更好。

(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力求有自己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从效果上看,这部分所展示的自然环境推动着情节的不断发展,这场风雪又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主题。

本设计目的在于教师根据文本特点,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要特征;

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及独特体验,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解读、品味、营造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实实在在进行一次文学鉴赏活动。

三、布置作业

任选一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

1、妙在通篇不言“逼”字——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表现主题的技巧

2、描风绘雪,富有神韵——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的景物描写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苏教版必修2

1.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及其故事情节大意。

2.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文章环境,把握作品的主题。

4.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掌握《红楼梦》人物语言含蓄美的特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

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讨论分析法。

通过讨论分析强化认识人物的出场反映的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了解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曹雪芹及有关《红楼梦》的有关知识。

2.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作者和《红楼梦》:

1.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

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

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

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

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

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

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

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

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

《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

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产生于清代所谓:

“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

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

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

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

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2.着重介绍《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课文内容。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

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

《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三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第一回,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女娲补天”:

作者描写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宝玉一起降生,又为宝玉随身佩带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的作用:

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改变。

“木石前盟”交代这块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

这顽石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

所以顽石下凡,她为报灌溉之恩,也同走一遭,把一生的眼泪还他。

这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

正因为这一段姻缘,他们初见时,林黛玉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第二回,交代贾府人物。

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

第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

林黛玉因何进贾府?

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

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

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

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

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

由薛蟠案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全书总纲。

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

因此,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

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二、理清课文的情节:

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一)第一部分

(1):

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

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二)第二部分(2~14):

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贵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

其中:

2~4:

段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6:

段写林黛玉见王熙风。

(高潮)

7~11:

段写材黛玉见贾赦、贾政两位舅父,王夫人介绍贾宝玉。

12~14:

段写材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四层。

(最高潮)

(三)第三部分(15~16),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开展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三、课后作业:

1.熟读有关描写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段落。

2.思考贾母、王熙凤、贾宝玉各不相同的出场。

 

赏析林黛玉、王熙凤和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一、林黛玉:

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言行小心谨慎。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于是投奔外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

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

“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再如,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

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

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

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

“只刚念了《四书》。

”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

“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黛玉听得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

“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其次,有两段关于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

1.众人见黛玉时对她的年龄、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

2.宝玉见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

表现黛玉的共同点:

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尤其怕“哭”与“泪”,不但照应第一回中的“木石前盟”,又为以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二、王熙凤: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

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

课文从四个方面展示她的性格特征:

出场,肖像,会见黛玉,回王夫人。

1.写出场:

这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难怪黛玉纳罕,觉得与那些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这张张狂狂的来者,实在是“放诞无礼”,正说明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通过贾母介绍,更证明了这一点: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老祖宗”能够用这样戏谑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2.绘肖像:

作品不但具体细腻刻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