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61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5443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0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Word下载.docx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下册 61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Word下载.docx

亚洲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自豪。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亚洲。

(板书:

世界第一大洲)

(展示“东西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

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

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

(1)

(2)

引导:

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

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

(1)

(2)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

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

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

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

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

请同学们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

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结论: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

中国位于哪个分区?

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

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

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

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播放《亚洲雄风》歌曲。

(展示“亚洲地形图”)

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

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

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A组:

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B组:

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组:

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组:

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

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

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

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

请大家在图上找出:

里海、贝加尔湖、死海。

(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本课小结

通过找图、读图、讨论理解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亚洲高耸的地势和河流的分布状况,体会到亚洲的博大雄伟。

七、板书设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一、位置

纬度位置:

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

太平洋西岸、印度洋北岸、北冰洋南岸

位于欧洲西侧、非洲东北侧、大洋洲北侧、北美洲西南侧

边界:

P2

二、地形和河流

地形:

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

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6.1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知道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1.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以及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

2.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联归纳气候特点的方法。

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是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多媒体教室、自制课件

四、教学过程

(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提示:

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河北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

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主要分布在哪儿?

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

讲述气候两大要素:

降水和气温。

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哪些特点?

我们来观察位于这个气候区内的两个城市:

雅库茨克和乌兰巴托,分析它们的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展示“雅库茨克气温曲线图”和“乌兰巴托降水量柱壮图”)

学生分析讨论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几种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

热带季风气候

三种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继续启发:

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

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用以上分析做练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展示非洲气候图)

在图中,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

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

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还有地势高低等。

本节课主要学习亚洲的气候类型及主要的气候类型。

本节总结

本节通过读图、识图。

讨论、理解,学习了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的自然环境特点,初步学会了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

复杂的气候:

原因:

亚洲纬度范围广,海陆跨度大,地形复杂

亚洲的气候季风气候显著:

位于太平洋的西岸,亚欧大陆的东部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雨热同期,能形成洪涝灾害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6.2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学案1(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运用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说出亚洲地形特点。

2.运用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

述亚洲地势特征。

3.通过对亚洲地形、地势的探究,掌握分析大

洲地形、地势的方法,并能够分析北美洲地形、地势特征。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自学成才

活动探究

方法总结

一、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大

亚洲地形图

自学成才:

请同学们读图6-2-1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

伊朗高原、蒙古高原;

印度河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

说说这三组地形的大致海拔及分布特点。

2.参照图中的高度表,观察分层深色地形图,说说亚洲地势高低起伏的大致趋势。

活动一:

亚洲之旅

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

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

哪些地形区?

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

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

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

(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记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组织:

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记录员负责记录所经地区的特征。

2.“造型活动”

(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

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00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教师:

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概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

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

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

利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该大洲的地形特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观察地形剖面图,说出地势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2.观察高度表,说出重要地形类型,估算各部分的大致比例。

3.说出主要地形区,说说其分布状况。

读图分析,在课本上标注答案。

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

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

(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回答:

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分组活动,使得全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参与,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新奇、乐趣。

引申过渡

自主学习

归纳小结

以亚洲为例,说说地形对气候,河流等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

活动二:

阅读课本第7页图6-2-1“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

1.用笔圈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们流经的国家及流入的海洋。

2.看看他们注入的流向有什么不同?

3.亚洲河流分布有何特点?

这种分布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如何?

教师归纳小结:

地势的高低影响了河流的流向,使得亚洲的河流分布特点是由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结合亚洲的地势和河流特点,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手势来形容:

双手虚托向下图解:

地势中部(手腕)高,四周(手指)低,河流(指缝)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地形对气候又有哪些影响呢

1.注入北冰洋: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注入太平洋:

黄河、长江、湄公河

注入印度洋:

恒河、印度河

2.有向北流、向东流、向南流、向西流

3.亚洲河流由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因为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使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向四周较低的平原、丘陵地区流。

青藏高原地区有高原山地气候是受地形的影响形成的。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通过自己的双手摆放记住亚洲地势、河流特点,形象生动,印象深刻,便于记忆。

培养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互相影响的。

技能拓展

活动三:

回顾刚才我们分析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北美洲地形图

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

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

1.分析北美洲的地形

地势起伏的大致趋势: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状况:

2.以密西西比河为例,解释北美洲的

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1)在图中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用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

(2)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东西高,中间低。

主要地形类型:

高原、山地、平原

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状况:

大纵列的地形区:

西部是高大的高原山地;

中部是广阔的平原;

东部是低矮的高原和山地

(1)在图上标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标出流向

(2)

因为北美洲东西部为地势较高的山地高原,中部是地势较低的平原,南部地势更低的平原,这使许多河流发源于东西部向中部流,汇集形成密西西比河,最终向南流入海洋。

巩固分析大洲地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总结

沙场大练兵

1、亚洲地势的特点是()

A、西部高、东部低B、东部高、西部低

C、中部高、四周低D、中部低、四周高

2、世界陆地最低点是()

A.里海B.死海C.地中海D.黑海

3、有“世界屋脊”美称的高原是()

A、巴西高原B、青藏高原

C、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

4、亚洲有很多独具特色的湖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面积最大的湖泊:

青海湖 

B.湖面最低的湖:

咸海

C.一半咸水,一增淡水的湖:

里海  

D.最深的湖:

贝加尔湖

读图综合题

1、读亚洲山河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山脉,B半岛,C高原,D山脉。

(2)亚洲地势的特点是,从总体上看,亚洲大河的流向有特点,

原因是:

2、读图回答问题:

甲图: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该运河沟通了海和海,连接了洋和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运河之一。

乙图:

亚洲和的分界线是。

此海峡沟通了洋和洋。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的特色之一,就是设计层次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地形特点、河流特点,从而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目的。

第二个特色就是,注重总结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对于以后的教学有很好的铺垫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