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读《广雅疏证》札记 精品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5722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读《广雅疏证》札记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读《广雅疏证》札记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读《广雅疏证》札记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读《广雅疏证》札记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读《广雅疏证》札记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最新读《广雅疏证》札记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最新读《广雅疏证》札记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最新读《广雅疏证》札记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最新读《广雅疏证》札记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最新读《广雅疏证》札记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最新读《广雅疏证》札记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最新读《广雅疏证》札记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最新读《广雅疏证》札记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最新读《广雅疏证》札记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最新读《广雅疏证》札记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最新读《广雅疏证》札记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读《广雅疏证》札记 精品Word下载.docx

《最新读《广雅疏证》札记 精品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读《广雅疏证》札记 精品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读《广雅疏证》札记 精品Word下载.docx

  戾赖语之转。

  卷一上《释诂》善也条

  [按戾训利,见《礼记·

大学》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郑玄注戾之言利也。

  为假借义。

  赖训利见《广韵》,《说文》赖,赢也。

  为赢利之利。

  赖训善见《孟子·

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

  赵岐注赖,善也。

  戾训善见《广雅》本条,王念孙《疏证》以为戾训至,至训善,故戾训善。

  其实第一个至为到达义,第二个至为极点义,不能构成递训。

  3裔与@②声相近。

  远谓之裔,亦谓之@②;

水边谓之shì

@67,亦谓之裔。

  义相近也。

  卷一上《释诂》远也条

  [按@②训远仅见《广雅》本条。

  4@③与@④一声之转。

  敛与小义相近。

  故小谓之@⑤,亦谓之@③;

聚敛谓之@③,亦谓之@④矣。

  卷二上《释诂》小也条

  [按《说文》青齐@⑥冀谓木细枝为@⑤。

  《广雅》本条训为小。

  《方言》二@③,细也。

  《尔雅·

释诂》@③,聚也。

  《说文》@④,敛足也。

  《广雅·

释诂三》@④,聚也。

  5tú

@⑦与覆义相近,故tú

@⑦谓之镘,亦谓之@⑧;

覆谓之mì

@⑨,亦谓之幔。

  幔mì

@⑨语之转耳。

  卷二下《释诂》覆也条

  [按《说文新附》@⑧,tú

@⑦也。

  6@10与侏儒,语之转也。

  故短谓之侏儒,又谓之@10;

梁上短柱谓之@11,又谓之侏儒,又谓之掇儒;

蜘蛛谓之dì

@12,又谓之dì

@12蝥,又谓之侏儒。

  卷二下《释诂》短也条

  [按《方言》十三@10,短也。

  《玉篇》@11,梁上楹也。

  韩愈《进学解》bó

@13lú

@14侏儒。

  《方言》十一,……或谓之蝓。

  蝓者,侏儒语之转也。

  7福与善义相近,故皆谓之禄,又皆谓之灵。

  灵与禄一声之转耳。

  卷五上《释言》福也条

  [按灵有善义。

释诂》灵,善也。

  《诗·

yōng@15风》灵雨既灵,命彼倌人。

  郑玄笺灵,善也。

  禄训善见《广雅·

释诂一》禄,善也。

  王念孙《疏证》《周官·

天府》注‘禄之言gǔ@16也。

  ’《尔雅·

释诂》‘gǔ@16,善也。

  ’但《周礼·

天府》原文为若祭天之司民司禄,而献民数gǔ@16数,则受而藏之。

  gǔ@16为五gǔ@16之gǔ@16,并非善义。

  又灵禄声母相同,但灵耕部,禄屋部,耕屋罕见通转。

  8培@17声之转。

  冢谓之@17,亦谓之培;

罂谓之@18,亦谓之瓿;

北陵谓之西@19,小山谓之部娄,义并相近也。

  卷九下《释丘》冢也条

  [按;

《方言》十三冢,秦晋之间谓之坟……或谓之@17。

释地》北陵,西@17、雁门是也。

  这一类条目中词、概念和词的语音形式之间的关系可图示如下以第5条为例

  附图

  镘幔,明母,元部。

  @⑧mì

@⑨,明母,耕部。

  元部和耕部可以通转,如《尚书·

尧典》平章百姓。

  平读为辨,《荀子·

富国》忠信调和辨均之至也。

  辨读为平。

  就是说,两个相关的概念tú

@⑦和覆,常常可以用两对有相同音转关系的词镘和@⑧、幔和mì

@⑨表示。

  反过来也可以说,两对有相同音转关系的词镘和@⑧、幔和mì

@⑨常常可以表达两个相关的概念tú

@⑦和覆。

  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镘和@⑧是两个有音转关系的语音形式,所以在古汉语中表达tú

@⑦这个概念时,既可以说镘,也可以说@⑧。

  而覆这个概念和tú

@⑦这个概念有关,所以可以和表示tú

@⑦的镘用同一语音形式,只是字写作幔;

幔也可以音转为明母耕部的一个词,字写作mì

@⑨。

  虽然牵涉到四个字或词,但从音义关系来看,是两个有通转关系的音表两个相关的义。

  二甲、乙两个相同或相关的概念,甲概念可以用、、、等几个词来表达,乙概念也可以用、、、几个词表达。

  和、和、和、和之间或是同一个词,或是有语音联系的变音词。

  但是,、、和之间没有音转关系。

  9凡人忧则气敛,乐则气舒。

  故乐谓之般,亦谓之凯,大谓之凯,亦谓之般。

  卷一上《释诂》大也条

  [按凯无大义。

  《广雅》本条云凯,大也。

  王念孙《疏证》吕氏春秋不屈篇云‘诗曰恺悌君子。

  恺,大也,悌,长也。

  ’恺与凯通。

  王氏所引《吕氏春秋》不足为据。

  《方言》一般,大也。

  10大则无所不覆,无所不有。

  义并相因

  也。

  [按《尔雅·

释诂》hū@①,大也。

小雅·

巧言》无罪无辜,乱如此hū@①。

  《说文》奄,覆也

  ,大有馀也。

大雅·

皇矣》奄有四方。

  毛传奄,大也。

  郑笺覆有天下。

  《说文》hū@①,覆也。

  《仪礼·

士丧礼》hū@①用敛巾。

释言》hū@①,有也。

  郭璞注引《诗·

鲁颂·

bì

@20宫》遂hū@①大东。

  《礼记·

文王世子》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郑玄注抚,犹有也。

  11厚与大同义,故厚谓之敦,亦谓之pá

ng@21;

大谓之pá

ng@21,亦谓之敦矣。

  12有与大义相近,故有谓之pá

ng@21,亦谓之方,亦谓之荒,亦谓之hū@①,亦谓之虞。

  大谓之pá

ng@21,亦谓之方,亦谓之荒,亦谓之hū@①,亦谓之吴。

  吴虞古同声。

  卷一上《释诂》有也条

释诂》pá

ng@21,有也。

  王念孙《疏证》以为pá

ng@21与ló

ng@22《说文》ló

ng@22,兼有也。

  声近义同。

召南·

鹊巢》维鸠方之。

  毛传方,有也。

@20宫》奄有龟蒙,遂荒大东。

  毛传荒,有也。

云汉》昊天上帝,则不我虞。

  王念孙《疏证》则不我虞,犹言莫我有也。

  《国语·

晋语》今晋国之方。

  韦昭注方,大也。

周颂·

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毛传荒,大也。

  《方言》十三吴,大也。

  13凡远与大同义。

  远谓之荒,犹大谓之荒也;

远谓之遐,犹大谓之假也;

远谓之迂,犹大谓之xū@23也。

释诂》假,大也。

  《书·

大禹谟》不自满假。

  伪孔传假,大也。

释诂》xū@23,大也。

云汉》xū@23谟定命,远犹辰告。

  毛传xū@23,大。

  14凡张与大同义,张谓之hū@①,亦谓之@24,犹大谓之hū@①,亦谓之xū@23也;

张谓之磔,犹大谓之@25也;

张谓之guō@26,犹大谓之廓也。

  卷一上《释诂》张也条

  [按hū@①训张,见《广雅》本条,但无例证。

  《吕氏春秋·

壅塞》因@24弓而射之。

  高诱注@24,引也。

  《通俗文》张申曰磔。

  《晋书·

桓温传》xū@27作wè

i@28毛磔。

  徐锴《说文xì

@29传》引《字书》@25,张衣令大也。

  《说文》guō@26,弩满也。

  15与之义近于散,取之义近于聚,聚取声又相近,故聚谓之收,亦谓之敛,亦谓之集,亦谓之府;

取谓之府,亦谓之集,亦谓之敛,亦谓之收。

  取谓之@30,犹聚谓之裒也;

取谓之掇,犹聚谓之缀也;

取谓之捃,犹聚谓之群也。

  卷一上《释诂》取也条

  [按《玉篇》府,聚也。

  又府,取也。

  16缩与惭义相近。

  缩谓之侧匿,犹惭谓之@31也;

缩谓之衄,又谓之@32,犹惭谓之忸怩,又谓之@33咨也。

  卷一上《释诂》惭也条

  [按侧匿训缩,见《广雅·

释诂三》。

  《尚书大传》朔而月见东方谓之侧匿。

  郑玄注侧匿,谓缩缩行迟貌。

  @31训惭见本条,无例证。

  衄训缩亦见《广雅·

蔡豹传》未战而退,先自摧衄。

  @32同蹙。

  《左传》成十六年国@32王伤,不败何待?

《方言》忸怩,或谓之@33咨。

  17凡物之锐者,皆有小义。

  故小谓之@34,释器篇又云石zhēn@35谓之@36,广韵@34@36并音姊宜切,其义同也。

  小谓之xiān@37,故利亦谓之xiān@38,……小谓之@39;

故刺亦谓@39;

小谓之锐,故兵芒亦谓之锐,草初生亦谓之@40;

小谓之眇,故木末亦谓之杪,禾芒亦谓之秒。

  是凡物之锐者,皆与小同义也。

  [按《方言二》@34,细也。

  又xiān@37,小也。

释草》@36,刺。

  《方言》二凡草生而初达谓之@40。

  18凡健与疾义相近。

  故疾谓之捷,亦谓之@41,亦谓之壮,亦谓之偈;

健谓之偈,亦谓之壮,亦谓之@41,亦谓之捷;

健谓之@42,犹疾谓之咸也,健谓之武,犹疾谓之舞也。

  卷二上《释诂》健也条

  [按《广韵》@41,疾貌。

释言》疾、齐,壮也。

  《庄子·

徐无鬼》百工有器械之巧则壮。

  《释文》引李颐注壮,疾也。

  宋玉《高唐赋》偈兮若驾驷马建羽旗。

  《太玄·

@43]其人晖且偈。

  司马光注引小宋曰偈,武勇貌。

  @41训健见《广雅》本条。

  《汉书·

东方朔传》捷若庆忌。

  《广韵》@42,健貌。

  《易·

杂卦》咸,速也。

  舞训疾见《广雅·

释诂一》,王念孙《疏证》引《方言》十二拊、抚,疾也,谓抚与舞通。

  19难谓之蹇,亦谓之@44;

口吃谓之@68,亦谓之。

  其义一也。

  卷二下《释诂》吃也条

  20凡厚与大义相近。

  厚谓之敦,犹大谓之敦也;

厚谓之醇,犹大谓之纯也;

厚谓之臧,犹大谓之将也。

  卷三下《释诂》厚也条

  21凡聚与众义相近。

  故众谓之宗,亦谓之林,聚谓之林,亦谓之宗;

聚谓之sōu@45,犹众谓之搜也;

聚谓之都,犹众谓之诸也;

聚谓之裒,犹多谓之裒也;

聚谓之灌,犹多谓之观也。

  卷三下《释诂》聚也条

  [按宗林搜训众均见《广雅·

释诂三》众也条。

  《楚辞·

招魂》室家遂宗。

  王逸注宗,众也。

周语》林钟,和展百事。

  韦昭注林,众也。

  王念孙本条疏证谓林宗之聚义均由众义引申而来,但无书证。

  《说文》搜,众意也。

释木》木族生为灌。

释诂》观,多也。

采绿》维fá

ng@46及,薄言观者。

  郑玄注观,多也。

  22寒谓之沧,亦谓之凄;

悲谓之qī@47,亦谓之chuà

ng@48。

  卷四上《释诂》寒也条

  23与胪同声。

  传车驿马皆取传递之义,故传宣谓之胪,亦谓之译;

传遽谓之驿,亦谓之;

传舍谓之庐,亦谓之旅,亦谓之驿。

  其义并相通也。

  卷四上《释诂》传也条

  [按《广韵》,传马。

  24凡高与大义相近。

  高谓之岑,犹大谓之岑也;

高谓之嵬,犹大谓之巍也;

高谓之弼,犹大谓之@49也。

  卷四下《释诂》高也条

  [按《方言》十二弼,高也。

释诂一》@49,大也。

  26床板谓之@50,亦谓之牒;

简谓之牒,亦谓之编。

  卷七下《释器》版也条

  [按《方言》五床上版,卫之北郊、赵魏之间谓之牒,亦谓之@50。

  这一类和第一类不同,既然如此,为什么它们都可以同时表示锐和小两个概念呢?

这可以用词义的同步引申来解释。

  同步引申说的是词义引申的规律。

  在上述一组词中,@39的锐义和小义是同一个词的两个义位,其间的发展关系是词义引申。

  而是不同的词,其间的关系应该说是词的孳乳。

  但是,引申和孳乳都是基于联想而产生的词义发展,在这一点上,并无本质的不同。

  因此,可以有同步引申,也就可以有同步孳乳。

  这就是王念孙说的凡物之锐者,皆有小义。

  在孳乳过程中,有语音保持不变的,也有语音发生变化的,但变化后的语音和原来的语音总是相近或通转。

  如第15条的掇和缀,捃和群。

  这种地方,就是清儒所说的以古音求古义,引伸触类,不限形体王念孙《

  广雅疏证自序》,打破字形的束缚,从语音上来探求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的。

  说同步引申和同步孳乳是词义演变的规律,是指有相当一部分同义词的词义在引申或孳生的过程中是同步的,而不是说所有的同义词的词义在引申或孳生的过程中是都同步的。

  这是符合词汇系统的特点的。

  和语音系统相比,词汇系统要庞大得多,复杂得多;

而它的系统性远不如语音系统严密。

  比如,具有锐义的一组词两个凡和皆都说过头了。

  三甲概念可以用、两个词表示和有某种音转关系,乙概念也可用、两个词和有同样的音转关系表示。

  但甲乙两个概念意义无关。

  29@51哀一声之转,哀之转为@51,犹à

i@52之转为隐矣。

  卷一上《释诂》哀也条

  [按@51训哀见《广雅》本条。

  30xī@53亦hà

n@54也。

  语之转也。

  hà

n@54与罕同声。

  xī@53之转为hà

n@54,犹希之转为罕矣。

  卷二上《释诂》乾也条

  31苛@55一声之转。

  苛痒之苛转为疥,犹苛怒之苛转为@55矣。

  卷二上《释诂》怒也条

  [按《礼记·

内则》疾痛苛痒。

  郑玄注苛,疥也。

  《方言》二

  [按《玉篇》@56,肥美也。

  《方言》二梁益之间凡人言盛及其所爱,伟其肥@57,谓之@56。

  33空kuǎn@58一声之转。

  空之转为款,犹kōng@59之转为款。

  卷三下《释诂》空也条

  [按王念孙《疏证》以为款款即kōng@59kōng@59。

  34玲与珑一声之转。

  说文笼,lí

ng@60也。

  lí

ng@60之转为笼,犹玲之转为珑。

  卷四上《释诂》声也条

  35榜辅一声之转。

  榜之转为辅,犹方之转为甫,旁之转为溥矣。

  卷四下《释诂》辅也条

  [按《说文》榜,所以辅弓弩也。

  36掸与提一声之转。

  释器篇云@61谓之弹。

  @61之转为弹,犹提之转为掸矣。

  卷四下《释诂》提也条

  [按《玉篇》青州谓弹曰@61。

  37莫曼无一声之转,犹覆谓之幔,亦谓之幕,亦谓之hū@①。

  卷五上《释言》无也条

  38叩叩……转为款款,犹叩门之转为款门矣。

  卷六下《释训》爱也条

  [按繁钦《定情诗》何以致叩叩?

香囊悬肘后。

  39长谓之xiū@62,亦谓之稍,亦谓之擢,臭汁谓之xiǔ@63,亦谓之潲,亦谓之濯。

  事虽不同,而声之相转则同也。

  卷八上《释器》xiǔ@63条

  [按《说文》稍,出物有渐也。

  又擢,引也。

  均无长训,只能说与长义有关。

  40宰与cà

i@64声相近,故冢谓之cà

i@64,亦谓之宰;

官谓之cǎi@65,亦谓之宰;

事谓之采,亦谓之@66。

  卷九下上《释邱》冢也条

  [按《方言》十三冢,秦晋之间谓之坟,……或谓之cà

i@64。

  《公羊传》僖三十三年宰上之木拱矣。

  何休注宰,冢也。

释诂》cǎi@65,官也。

  @66训事见《广雅·

释诂》采,事也。

  《尚书·

尧典》畴咨若予采?

伪孔传采,事也。

扬雄传》上天之@66。

  颜师古注@66,事也。

  这类条目和前两类都不同几个概念如30条的晒干和稀少,40条的冢、官和事之间毫不相干。

  那么为什么表示几个不相关的概念的词和会同音,和也同音如30条xī@53和希同音,hà

n@54和罕也同音;

40条cà

i@64cǎi@65采同音,宰@66也同音呢?

王念孙用一声之转来解释,即-之间和-之间存在着相同的音转关系。

  但我认为应该区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变音词,或是相对应的方言词。

  比如,cà

i@64cǎi@65采同音,均为清母之部,宰@66同音,均为精母之部。

  在甲方言中表示冢这一概念用cà

i@64,在乙方言中可以音变为宰,那么,根据对应规律,甲方言中表示官这一概念的cǎi@65在乙方言中也音变为宰,甲方言中表示事这一概念的清母之部字采在乙方言中也会音变为精母之部字,写作@66。

  第40条可以图示如下

  二-、-在语音上虽然有某种关系,但实际上不是变音词,而是同义词。

  如第30条,表示晒干有两个同义词xī@53和hà

n@54,表示稀少有两个同义词希和罕。

  xī@53和希都是晓母微部字,hà

n@54和罕都是晓母元部字,虽同属晓母,但微元通转的例子罕见,

  所以xī@53和hà

n@54,希和罕不是变音词,而是同义词。

  表晒干的两个同义词和表稀少的两个同义词恰好都是一个晓母微部字和一个晓母元部字,这是一种偶合。

  从王念孙《疏证》所举的例子来看,属于第一种情况的不多上面的例句只有29、31、35、37、3940有音转关系。

  所以,他所说的事虽不同,而声之相转则同也不能说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参考文献】

  1

  赵振铎

  1979

  《读〈广雅疏证〉》,《中国语文》第4期,291-301页。

  2

  周祖谟

  《读王念孙〈广雅疏证〉简论》,《兰州大学学报》第1期,102-105页。

  3

  殷孟伦

  1980

  《王念孙父子〈广雅疏证〉在汉语研究史上的地位》,《东岳论丛》第2期,108-117页。

  4

  方一新

  1986

  《试论〈广雅疏证〉关于联绵词的解说部分的成就》,《杭州大学学报》第3期,87-97页。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巾加无的繁体

  @②原字辶加筮

  @③原字秋下加手

  @④原字凶下加菱去艹去土

  @⑤原字艹下加凶下加菱去艹去土

  @⑥原字六下加兄

  @⑦原字涂下加土

  @⑧原字土加冥

  @⑨原字巾加冥

  @10原字双下加双加出

  @11原字木加双下加双

  @12原字虫加双下加双

  @13原字木加薄

  @14原字木加卢繁体

  @15原字庸加阝

  @16原字谷的繁体

  @17原字土加俞

  @18原字俞加瓦

  @19原字阝加俞

  @20原字门繁体内加必

  @21原字庞的繁体

  @22原字月加龙繁体

  @23原字言加于

  @24原字扌加于

  @25原字衤加石

  @26原字弓加黄

  @27原字须的繁体

  @28原字虫加胃

  @29原字系的繁体

  @30原字扌加孚

  @31原字忄加匿

  @32原字跑去包加戚

  @33原字戚下加口

  @34原字规下加女

  @35原字钅的繁体加咸

  @36原字此下加刺去掉刂

  @37原字纤的繁体

  @38原

  字钅的繁体加舌

  @39原字艹加刺去掉刂

  @40原字艹下加亻加兑

  @41原字鬼加尧的繁体

  @42原字咸下加女

  @43原字门的繁体内加致

  @44原字刃刃下加上上

  @45原字搜的繁体

  @46原字鱼加方

  @47原字凄的繁体

  @48原字怆的繁体

  @49原字费下加大

  @50原字片加扁

  @51原字隐的繁体去阝的繁体

  @52原字艹下加爱的繁体

  @53原字日加希

  @54原字日加汉的繁体去掉氵

  @55原字女加介

  @56原字月加襄

  @57原字日加成

  @58原字穴下加款

  @59原字忄加空

  @60原字竹字头加令

  @61原字弓加是

  @62原字修去彡加月

  @63原字氵加修去彡加月

  @64原字土加采

  @65原字宀加下采

  @66原字纟的繁体加宰

  @67原字氵加筮

  @68原字刃刃下加止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