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6048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Word下载.docx

《《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Word下载.docx

(6)能熟练地进行APTT、PT等项目的检测,会使用自动血凝测定仪。

2.知识目标

(1)具有血液学检验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血细胞形态演变规律,理解骨髓各系血细胞正常形态和正常骨髓象特点;

理解常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的临床应用。

(2)知道常见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和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血象、骨髓象特征、特殊化学染色结果及其鉴别诊断。

(3)知道4个学习单元(造血细胞检验、红细胞疾病检验、白细胞疾病检验、出血和血栓性疾病检验)、18个学习项目(正常血细胞形态检验、骨髓象检验、血细胞化学染色、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浆细胞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血管壁和血小板检查、凝血因子检查、抗凝与纤溶系统检查等),40个具体工作任务的操作方法、操作规范及相关知识。

3.态度目标

(1)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爱岗敬业,尽忠职守,恪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备积极认真、一丝不苟、严谨有序、勤学苦练的工作作风,。

(2)增强临床沟通和协调意识,培养较强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高度的质量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习惯。

(4)参加体育锻炼,身心兼修,具备从事医学职业的健康体魄和良好心理状态。

(二)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单元

学习项目

学时(理论:

实践)

学习单元一:

造血细胞检验

项目1:

正常骨髓细胞形态

14(6:

8)

项目2:

骨髓象检验

6(2:

4)

项目3:

细胞化学染色

6(4:

2)

学习单元二:

红细胞疾病检验

项目4:

铁代谢障碍性贫血的检验

项目5:

DNA合成障碍性贫血的检验

4(2:

项目6:

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的检验

项目7:

溶血性贫血的检验

10(6:

综合项目:

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4:

0)

学习单元三:

白细胞疾病检验

项目8: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检验

5(3:

项目9: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检验

7(1:

6)

项目10:

慢性白血病的检验

项目11:

类白血病反应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检验

2(1:

1)

白血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项目1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检验

项目13:

浆细胞病的检验

项目14:

恶性淋巴瘤的检验

2(2:

项目15:

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检验

学习单元四: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检验

项目16:

血管壁和血小板检验

项目17:

凝血因子检验

项目18:

抗凝与纤溶系统检验

总学时

108(54:

54)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设计

1.教学模式的设计《血液学检验技术》是一门与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直接相对应的课程,其操作过程与临床的检测项目一致,为实现工学结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经过几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改革与实践,通过模拟的项目教学,真实的技术操作及顶岗学习,实现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初步形成了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按照岗位的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即根据实际工作任务的检验技术确定流程——即以血液病的筛查诊断程序作为教学过程;

根据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结果评价教学结果。

在课堂教学中以贫血、白血病的血象和骨髓象检查等典型的工作任务为核心;

按照实际工作环境模拟教学场景,将学习方式由教科书的理论讲授转变为教、学、做一体化,以做为主;

把教学场所由单一的纯理论或纯实践教学场地转移到多媒体教学与血液检验实训室相结合的教学。

(1)将工作任务转移到课堂过去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人为地给学生设计一个病例,各项检查指标和临床表现都是按照教科书的理论数据机械地添加,虽然典型,但缺乏真实性。

学生可以“按图索骥”式地完成任务,弱化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现实中多数患者缺乏这种典型性,总会有影响医生思考判断的干扰因素存在。

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是根据真实病例,教师提供一张骨髓细胞学检查申请单,3—5张未染色的骨髓涂片和2张血涂片,学生根据工作流程,先进行涂片质量的观察,选择合格的血片、骨髓片染色,风干,再进行显微镜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和显微镜检查结果得出初步结论。

这是临床上真实的工作任务,将它转移到课堂上,保证了教学与工作的一致性。

(2)任务驱动法主导教学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老师的讲授将学生带入未知的领域,在《血液学检验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的是要完成每一个工作项目中的若干工作任务,促使学生主动寻找完成任务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和课堂的组织者,是导演而不是主演。

对每一个具体项目,老师只作一般的介绍,给定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同的工作任务,指出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过程,思路和有关参数,学生根据任务要求,确定操作流程,在实训室独立完成,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实训室的教、学、做一体化。

(3)在模拟项目与真实项目之间的工学交替在本课程的教、学、做过程中,每个工作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学生知识、态度和能力与完成工作任务的不断交替,尤其是体现在三年的学习周期中,多门课程和实习项目的交替。

通过模拟血液病检验技术的工作任务,真实的的操作流程,顶岗实习,校、院共同考核,实现了课程教学与真实工作项目的交替。

课堂与实训室一体化的模拟场景中完成的是“假项目假做”,而在医院的见习和实习中完成的是“真项目真做”,实现教学任务向工作岗位的迁移。

2.教学方法的设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工作任务的不同,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PBL教学法、案例分析和多媒体、竞赛鼓励法、校内实训、见习实习和网络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教学课堂和实训地点融为一体。

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积极主动完成工作任务(即学习目标)的热情,使学生达到掌握知识、学会能力、强化素质的目的。

(1)项目教学法

以临床常见检测项目为依据,将《血液病检验技术》的教学内容设计为“造血细胞检验”“红细胞疾病检验”,“白细胞疾病检验”“出血与血栓性疾病检验”4个学习单元、18个学习项目,每一个项目的完成,都可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需要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获得较直观的工作体验,积累实践经验,培养相应的职业行动能力。

例如,为完成“缺铁性贫血”的项目教学,老师首先指出完成该项目的基本过程、思路和有关参数,学生根据项目任务要求,确定操作流程,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点,结合临床资料,提出初步诊断意见。

不仅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相关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训室的一体化,保证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职业性。

(2)任务驱动法

以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师将知识融汇贯通于设计好的工作过程中为主导的教学过程中,增强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例如,围绕“再生障碍性贫血”如何诊断这一中心任务,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积极主动的应用教学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合作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过程中,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3)PBL(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

学生按6~8人划分为学习小组,根据老师在“白细胞疾病检验”中提出的不同类型白血病的细胞形态特点和临床资料及有关问题,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利用图书馆、网络等知识载体和细胞图库资源以及显微镜下的形态观察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

经过分组讨论,各小组推选代表,根据查阅的相关知识和讨论结果,阐述问题的答案。

同学们各抒己见,营造宽松的、主动的学习氛围,讨论热烈,踊跃发言,增强师生学习的互动性,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归纳,重点点拨。

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补充和论证讨论结果,最后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概括知识要点。

画龙点睛式的点评,使同学们对问题得到肯定的答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案例包括临床常用案例,误诊率较高的案例和临床难点案例分析等,案例的展示形式有:

文字,图片,影像,Flash演示,动漫等。

通过案例演示,能较好的引导课程内容的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案例分析能较好的促进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辩证思维,加深对血液病检验项目的理解;

通过误诊案例的警示作用,能较好的提升学生的专业意识。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尽早地接触临床,将血液病细胞形态改变特点与临床资料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利用细胞形态检验进行血液病诊断。

(5)现代媒体技术教学

在《血液学检验技术》的教学过程中,细胞形态繁多,难以辨认,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实训室十人共览显微镜,向学生展示各种镜下真实细胞图像,讨论其形态特点,再通过学生自己在显微镜下辨认和强化,提高教学效果。

(6)竞赛鼓励法

每届学生第四学期为二年级学生举行显微镜下有形成分形态识别技能竞赛,囊括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所有专业核心课程中涉及形态学的知识,其中骨髓细胞形态占较大比重。

学生平时充分利用课堂实训和开放实训之机进行训练,不断提高细胞辩认能力,通过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向上,更加重视显微镜下硬功夫,并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7)校内实训与校外见习、实习

按照完成工作任务的要求,充分利用医院的病例和1000余张骨髓涂片标本以及近千幅细胞形态图等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开放实训室,教师巡回辅导,在校内仿真的实训环境强化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细胞形态特点。

校外见习和实习和顶岗实习,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实现了实习环境与职业工作情境的“零距离”对接。

(8)网络自主学习

通过《血液学检验技术》精品课程网站,提供各种丰富学习资源,供学生自学及课后巩固,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能力(技能)训练项目设计

项目名称

能力训练项目名称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

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结果(可展示)

正常血细胞形态检验

1、光学显微镜使用

2、血细胞形态观察

1、能正确熟练的使用显微镜

2、能很好掌握各系各阶段细胞形态

3、对相似细胞会比较

1、多媒体展示各系各阶段典型的细胞形态及观察方法,教师加强辅导

2、小组讨论分析

3、逐个考核

1、逐个抽查考核

2、完成一份实验小结

3、完成实验报告

骨髓象检查

1、骨髓穿刺、制片、染色

2、骨髓象检验

3、骨髓报告单书写

1、会骨髓穿刺,

2、能制备良好的血涂片

3、会瑞氏染色方法、原理及结果评判

4、能正确完成骨髓象检验,会骨髓象检验结果分析,并出检验报告单

1、多媒体展示骨穿、制片及染色方法

2、临床真实骨髓片完成骨髓象检验,教师加强辅导

3、小组讨论分析骨髓象特征,完成检验报告单

1、阐述骨髓检验方法

3、完成一份骨髓检验报告单

血细胞化学染色

1、过氧化物酶染色

2、骨髓铁染色

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1、过氧化物酶染色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并能分析判定结果。

2、骨髓铁染色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并能分析判定结果。

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并能分析判定结果。

1、多媒体展示三种染色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及结果观察方法。

2、制备血涂片,进行血细胞化学染色

3、观察染色结果,根据结果分析其临床意义

1、逐个考核染色效果

缺铁性贫血

1、缺铁贫骨髓象检查

2、骨髓报告单书写

1、会缺铁贫血象、骨髓象分析

2、能正确完成缺铁贫骨髓象检验并会分析骨髓象检验结果,完成检验报告

1、多媒体展示缺铁贫血象、骨髓象特征

1、阐述缺铁贫骨髓象特征

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贫骨髓象检查

1、会巨幼贫血象、骨髓象分析

2、能正确认识各阶段巨幼红细胞

1、多媒体展示巨幼贫血象、骨髓象特征

2、临床真实骨髓片完成骨髓象观察,教师加强辅导

3、小组分析讨论骨髓象特征

1、逐个考核巨幼红细胞的识别

再生障碍性贫血

1、急性再障检查

2、慢性再障检查

1、会再障血象、骨髓象分析

2、会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的诊断标准

1、多媒体展示再障血象、骨髓象特征

2、临床真实骨髓片完成骨髓象观察,教师加强辅导,

1、阐述再障骨髓象特征

溶血性贫血

1、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2、HbF酸洗脱试验

1、会标本采集

2、会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观察、正常值、临床意义

3、HbF酸洗脱试验

的原理、方法、结果观察、计算、临床意义

1、多媒体展示两种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观察

2、分组采集标本完成试验,教师加强辅导

3、小组观察并分析结果

1、阐述两种方法的临床意义

其他贫血的检查

1、增生性贫血检查

2、继发性贫血检查

1、知道增生性贫血的病因类型,会骨髓象特征诊断

2、知道继发性贫血的病因,会骨髓象特征诊断

1、多媒体展示贫血病因类型、骨髓象特征

1、随机抽查考核细胞形态

白血病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检查

2、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检查

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检查

1、会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FAB分型及各型的血象、骨髓象分析

2、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FAB分型及血象、骨髓象分析

3、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血象、骨髓象分析

1、多媒体展示ALL、AML、CML血象、骨髓象特征,分型标准

1、阐述AML、ALL的分型

类白血病反应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类白血病反应血象、骨髓象检查

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象、骨髓象检查

1、会类白血病反应的血象骨髓象特征分析

2、会分析诊断类白血病反应

3、会传单血象、骨髓象特征分析

1、多媒体展示类白血病反应的概念、类型、血象和骨髓象特征以及白血病的鉴别;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象、骨髓象特征

1、阐述类白与白血病的鉴别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血象、骨髓象检查

1、会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血象骨髓象分析。

2、会与再障、低增生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的鉴别

1、多媒体展示粒细胞减少症和缺乏症血象、骨髓象特征,及与其他类似血液病的鉴别诊断

1、阐述白细胞减少症和缺乏症的血象、骨髓象特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血片、骨髓片检查

1、会MDS血象、骨髓象特征分析

2、根据血象和骨髓象中原始粒细胞数会MDS的分型(分五型)

1、多媒体展示MDS血象、骨髓象特征,分型标准

1、阐述MDS的分型标准

浆细胞病

多发性骨髓(MM)瘤血象、骨髓象检查

1、会多发性骨髓瘤血象、骨髓象分析

2、会与浆细胞白血病、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的鉴别诊断

1、多媒体展示MM血象、骨髓象特征及与浆细胞白血病等的鉴别诊断方法

1、阐述MM与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的鉴别

淋巴瘤

1、霍奇金病(HD)的骨髓象检查

2、非霍奇金淋巴瘤(NHD)的骨髓象检查

1、会霍奇金病的血象、骨髓象检验分析

2、会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血象、骨髓象检验分析

1、多媒体展示HD、NHD血象、骨髓象特征,分型标准及霍奇金细胞、R-S细胞形态

1、阐述HD、NHD的细胞学特点

其他血液病的检验

恶组(MT)、骨髓转移癌、脾亢、骨髓增生性疾病等的骨髓象检查

1、知道常见的其他血液病的骨髓象特征

2、会根据骨髓象检验分析诊断疾病类型

1、多媒体展示其他血液病几种常见血液病的血象、骨髓象特征

1、随机抽查其中一种血液病,进行考核

血管壁和血小板检查

1、出血时间测定(BT)

2、血块收缩试验(CRT)

3、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形态观察

1、会血标本的采集

2、会出血时间测定、血块收缩试验的方法、正常值、临床意义

3、会血小板计数原理、方法、正常值、临床意义及正常、异常血小板形态

1、多媒体展示血小板正常及异常形态

2、讲述并演示出血时间、血块收缩、血小板计数的原理、方法、结果观察

3、分组采集标本、完成实验

4、小组分析讨论实验结果

1、阐述出血时间、血块收缩试验的正常值、临床意义

凝血因子检查

1、全血凝固时间测定(CT)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3、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1、会血液标本的采集及抗凝剂的正确选择

2、会CT、APTT、PT定量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观察、报告方式、正常值、临床意义

1、多媒体展示液标本的采集、抗凝;

CT、APTT、PT、纤维蛋白原定量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观察、报告方式、正常值、临床意义

2、演示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阐述CT、APTT、PT、纤维蛋白原定量试验的注意事项、正常值、临床意义

抗凝与纤溶系统检查

1、凝血酶时间(TT)

2、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ELT)

3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检测(FDP)

1、会血液标本的采集

2、会TT、ELT、FDP的原理、方法、结果观察、报告方式、正常值、临床意义

3、会分析判断结果

1、多媒体展示液标本的采集;

TT、ELT、FDP的原理、方法、结果观察、报告方式、正常值、临床意义

1、阐述TT、ELT、FDP的注意事项、正常值、临床意义

(五)进度表设计

项目目标

学时

教学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

14

1、明确血细胞的分化、增殖、成熟、释放、衰老的规律

2、会在显微镜下准确熟练的识别正常血细胞形态特征(包括粒系、红系、淋巴系、单核吸、巨核系、浆细胞系、其他系各阶段)

3、能根据血细胞各系个阶段形态特征对类似细胞会鉴别

1、血细胞的发育、成熟、释放、衰老

2、正常血细胞形态观察

3、骨髓象中类似细胞的鉴别

1、明确骨髓穿刺的适应症、标本的采集、涂片、染色及注意事项

2、会骨髓象检查的步骤、结果计算、临床骨髓象报告单的填写,明确正常骨髓象特征,会分析骨髓象病

3、知道骨髓活检的适应症、临床意义

1、骨髓取材、涂片、染色方法

2、骨髓象检查的方法

1、明确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2、知道血细胞固定剂种类

3、会各种血细胞化学染色的标本采集、制片、染色原理、方法、结果观察、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

1、知道人体铁的代谢及铁代谢的检查指标

2、明确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机制,血象和骨髓象特征,会通过骨髓象检查分析缺铁贫的骨髓象

3、能正确诊断缺铁性贫血

4、知道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病机制,血象、骨髓象特征

5、会缺铁贫的鉴别诊断

1、缺铁性贫血血象和骨髓象检查

2、铁代谢检查

4

1、明确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发病机制,血象和骨髓象特征,

2、会正确诊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会巨幼贫的鉴别诊断

巨幼细胞性贫血血象和骨髓象检查

1、明确再障的血象及骨髓象特征,会再障骨髓象检查

2、会再障的鉴别诊断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象和骨髓象检查

10

1、会溶血的检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