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的维修4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6146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VD的维修4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DVD的维修4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DVD的维修4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DVD的维修4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DVD的维修4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DVD的维修4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DVD的维修4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DVD的维修4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DVD的维修4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DVD的维修4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DVD的维修4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DVD的维修4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DVD的维修4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DVD的维修4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VD的维修4文档格式.docx

《DVD的维修4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VD的维修4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DVD的维修4文档格式.docx

1

2

.

24

Q1

Q2

Q3

Q4

P1

P4

图2.1.3

在光盘上记录信号数据时,以帧为单位,进行交织处理。

它可把光盘损伤等造成的群错码进行分解,可把成片的误码转变为分散的单个误码,以便于使用奇偶校验法来纠正误码。

但在解调时,则应当对经过交织处理的数据进行解交织,将它们还原为原有数据串。

在CD和VCD系统中,纠错技术采用了CIRC和奇偶校验码,它能够自动校正错码,进行相邻量值之间的线性内插补正。

CIRC码是交叉交错里德――索罗门码的英语缩写词。

图2.1.3是CIRC编码原理示意图。

通常,在记录音频信号时,取左右两个声道音频信号的6个取样点作为一帧,每一帧音频信号又含有24个音频字符,每个字符取为8bit。

在进行CIRC编码之前,先将同一帧的24个音频字符经过扰码器处理,将相邻字符打乱并隔离开,作交叉交错变换,并将偶数取样时间的字符延时两帧。

经过变换、延时的PCM码信号共进行两次CIRC编码,然后进行光盘记录。

PCM码首先进入C2编码器,对PCM码进行第1次CIRC编码。

由于音频位流发生位置变换,除最下方2线外,有的音频字符的线位发生变化,已经不在原来同帧的位置了。

经C2编码器,由24个音频字符增加了4个校验码,称为Q码(图中用Q1、Q2、Q3、Q4表示),此时每帧已经变成28个音频字符。

经过第1次编码后,除第1线外,各线数据进行了不同帧数的延迟,随着线位数的增加,延时量也逐渐增加,各线位延时递增数为4帧,可知,至第28个音频字符的最下线位时,延时量已达108帧。

于是,原来同一帧的音频字符已经被分散到108帧范围内相应的帧中。

这些交错、延迟字符被送到交错延迟存储器。

然后,再将28个字符送到C1编码器,进行第2次CIRC编码。

在这里又插入4个校验码,称为P码(图中用P1、P2、P3、P4表示)。

经第2次CIRC编码后,每帧有32个音频字符码。

此时再对各奇数的字符延迟1帧传送,并把奇偶符号倒相输出,最后以全新的数码串顺序和延迟帧数输出。

CIRC纠错处理的核心是交织处理,它使用外设的或者内藏的集成RAM,由RAM进行数据交织处理,按照严格的规定格式对地址进行写入/读出,从而起到纠错作用。

C1和C2纠错系统的差错运算公式、纠错方式相似,但两者功能各有侧重。

当C1、C2纠错良好地相结合后,由于其双重校正作用,因而使纠错能力大大提高,使重放数据的可靠性达到极高的程度。

3、几种补错方式

在重放系统中,通过有关电路和奇偶校验可以发现有错误的数据。

然后,可以通过以下3种方法对错码、漏码予以补正。

第1种是静噪法。

发现、识别差错后,有关电路可使出现差错的地方停止输出数据,即用静噪法掩盖差错。

通常,静噪法仅在连续发生差错的地方使用,在纠错过程中实行静噪。

第2种称为保持前面字法,在重放系统内设置大容量RAM,它对传送的数据进行一个短暂的连续记忆,当发现某个可疑数据时,RAM输出最靠近它的前面的数据值来代替它。

采用前面数据来代替可疑数据,可能存在一些误差,但因传输码率和数据量化比特率较高,一般这种误差是可以忽略的。

第3种是线性内插法。

它是取差错数据前面的数据和后面的数据的平均值,以该平均值代替误码。

存在错误的数据,可近似认为与前一个数据以及后一个数据是连续线性变化的,这种纠错方法的精度相当高。

三、EFM调制与解调

1. 

1、采用EFM调制的原因

为了使伺服系统稳定的工作,应尽量减少信号的低频分量和直流平均分量,并排除干扰,在对光盘记录信号之前,需要进行EFM调制,它是8位~14位调制的英语缩写词。

用激光束向光盘写入数据时,可在光盘敏感材料上刻出精细的轨迹。

激光束通、断可在盘面上形成相应的凹坑和凸面,它对应了一定规律的数码。

它规定:

在激光束接通或断开的瞬时,对应数码1;

而对应数字0不直接记录在光盘上,但可由重放电路再生出来。

数据流是由一列数码0和1组合而成,都是相互或基本上相互交替出现的。

但是也可能出现数码连续为0或连续为1的情况,而这两种极端情况将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先看数码连续为1的情况,此时激光束的通断频率最高。

光盘凹坑的长度很短,甚至比凹坑的宽度还要短,致使激光束较长时间照射不到坑。

频繁的数码1经过积分电路后,会产生变化的直流电平,可能引起伺服误差信号的信噪比降低,使伺服系统工作不稳定。

再看数码连续为0的情况,此时凹坑过长,在较长时间内没有出现数码1,会使数字处理电路的压控振荡(VCO)工作不稳定,还将使伺服系统的跟踪循迹性能变坏。

当采用EFM调制技术后,可较好地克服以上矛盾,又能有效地把数据流完全转到光盘上。

2. 

2、EFM调制

对16位的数据进行EFM调制时,首先把它分为两个8位的数据字,然后将两个8位数据字分别送到8位~14位变换器,变为14bit的通道位信号。

然后用通道位流在光盘上进行记录。

在EFM调制时遵守如下规定:

在数据流的每一对数码1之间,最少要有2数码0,不能出现连续两个1的情况;

而最多不能超过10个数码0。

对于CD光盘来说,每个通道位的长度约占0.3μm,那么盘面的凹坑和凸面长度可以在0.9μm到3.3μm之间变化。

经过上述处理的光盘,使信号的频带减小了,直流成分也减少了,凹坑和凸面的长度都大于轨迹的宽度,能够保证光盘表面轨迹的连续性。

数码1可规律地出现,其间隔不会超过10个数码0,可使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的VCO电路稳定工作,提高了伺服误差信号的信噪比。

经计算,在EFM调制前,每个8位二进制数码从全0到全1,共有256种不同组合;

而EFM调制后,每个14位二进制码从全0到1可达到16384种不同的组合。

显然,前后两者无法一一对应。

但是,在上述16384种码型当中,符合前述EFM调制规则的只有267种。

我们选择其中2个作为子码同步信号S0和S1,它们分别是00100000000001和00000000010010的14位数码,还有几个数码的码型在后面进行处理时不易处理,最后取剩余的256个数码,可恰好组成EFM转换的对应码。

国际电工委员会已对256个转换码作出了具体的对应转换规定。

经EFM调制输出14个通道码,在实际调制时,还要在两个相邻的14位通道码之间插入3位附加码,将此3位码称为耦合位或结合码。

插入结合码对EFM调制具有重要意义。

若一个14位数码以1结尾,而下一个14位码又以1开头时,结合码可确保前后两个数码1完全隔离开,以符合EFM调制规则。

结合位在实际的数字解码过程中没有其它用途,可在解码过程中识别出来,并逐位滤除掉。

3、EFM解调

EFM解调是EFM调制的逆处理。

在编码过程中,对模拟信号进行PCM编码、CIRC编码、EFM调制等数字化处理,将数字信号记录在光盘上。

在解码过程中,则要进行EFM解调、反交错、D/A转换等处理,才能还原出所需的模拟信号。

这些处理过程可以统称DSP处理过程。

EFM解调时,需将串行输入的EFM待解调信号进行串/并转换,然后对每个并行的14位数据进行锁存。

这些信号包括256种数据组合和2种子码同步信号,共计为258种组合。

14位输入数据经过14位-8位译码器,还原为8位数据信号。

通常译码器采用程序逻辑矩阵。

四、CD数据信号

1、EFM数码流的内容和顺序

CD信号含有L、R两声道信号,各声道将6个取样数据合编为1帧。

每个取样数据是16位,在传输信号时,将它们分为高8位和低8位,都称为符号或字符。

于是,每帧数据是1帧=6(取样数)×

2(声道符号数)×

2(声道)=24个声音符号,而每个声音符号都是8位数据。

为了达到误码纠错的目的,在24个声音符号基础上需进行交织处理,又附加了4个C2纠错符号,使得连续的误码变为分散的单个误码。

在上述交织处理基础上,再附加4个C1纠错符号,以及1个表示曲目、时间和显示数据的(C和D)符号。

最后,每一帧数码信号包含33个数据符号(尚未记入帧同步信号等)。

然后,还要对各帧的33个符号进行EFM调制,即将各个8位数据的符号转变为14位数据的符号。

于是每帧数据的位数也增加了。

调制前每帧为33×

8=264位数据,调制后每帧为33×

14=462位数据。

此外,还要对每1个14位的字符附加3位的结合位,进行NRZ1(不归零)调制,以便除去EFM调制后的直流成分。

NRZ1调制就是在码流中逢“1”则进行反向的数据调制。

经过如此处理,使8位数据的声音符号最后成17位数据。

经过EFM调制的各帧内,要设置帧同步信号,且同步信号占用24位,位于各帧数据最前端;

其后面要连续用于控制和显示的C和D符号,经EFM调制后,它已变成1个17位的符号;

后面再连续声音数据和纠错符号,由于附加3位结合位,实际上是连接为24个17位的声音数据符号和8个17位的纠错符号;

最后,还要加上3位低频抑制位。

这就是每帧数据信号的内容和连接顺序,将以上各数据相加,可知每帧总计为588位数据。

通常将EFM变换后的位称作为通道位。

每帧各种字符的连接顺序,可见图2.1.4。

CD母盘记录所采用的码流即以上述通道位作记录标准。

同步控制和 

 

(左6右6) 

4个 

(左6右6) 

同步

信号显示 

12个声音字符 

纠错符 

信号

信号

同步

图2.1.4每帧数据所含的字符

由于取样频率是44.1KHZ,一帧含有6个取样数据,可知帧数为44.1/6=7.35(KHZ),每个通道位相隔的时间,可称为通道位周期T,可计算出T=1/(7.35K×

588)≈230ns,而数据率则应为230ns的倒数,即7.35KHZ×

588=4.3218MB/S(兆位/秒),该频率值经常称为位时钟频率。

对于播放时间为75分钟的光盘来说,它所存储的数据容量达到75(分)×

60(秒)×

4.3218MB/秒=19.5Gbit(千兆位)。

制成CD唱片后,每声道字符为17位,则两个声道的立体声信号就为34位;

若所存字符用字节(用byte)表示,则每张唱片存储19500/34=573.5M字节(byte)。

2、EFM调制器的组成

串行输出

同步信号(24个通道位)

控制及显示信号(14个通道位)

控制及显示编码器(数据位)

CIRC

编码器

24个数据符号位

8个奇偶符号位

由ADC来的

16位数据符号

复合器

调制器

图2.1.5

利用EFM调制器可将上述各种信号编辑在一起,图2.1.5是EFM调制器原理图。

由模数转换器(A/D)送来的16位数据字符经CIRC编码器,输出24个8位的数据信息及1个8位的误差检验用的奇偶符号到复合器。

另外,由控制和显示编码来的8位数据也送到复合器,复合器将上述各符号按顺序编组后送入调制器。

同时送入调制器的信号还有24个通道位的帧同步信号及14个通道位的控制及显示同步信号,后者是每98帧输出2个同步码型,它与每帧的帧同步信号不同。

调制器把上述各符号及同步信号编码后,以每帧588个通道位的串行序列输出。

3、帧通道位的帧同步信号

帧同步信号有时简称同步信号。

它用作每帧数据流的起始信号,用来识别待处理数据的起始点,它也用作光盘转动速度控制电路的比较信号。

帧同步信号不同于其它数据信息,是完全确定的24位数码,即100000000001000000000010。

帧同步信号与控制信号、音频数据信号、结合位、纠错位等共同组成一个完整帧。

24位的帧同步信号位于每帧588位的最前头。

该信号丢失或不良,将造成规律性很强的数据流完全混乱、错误。

五、子码信号

1、子码信号的结构

在重放数字信号时,除重放PCM数据信号外,还有子码信号。

该码被置于紧接着帧同步信号的1个字节(即8位)的区域内,并逐位分别称为P、Q、R、S、T、U、V、W,共占用8位,每位占用1bit。

使用子码后,可使CD唱机具有编程放音和各种显示功能。

为了便于取出并使用这些数据,以98帧为单位作子码帧,即以98帧为一组,称作子码帧。

上述子码包括两个方面信息,一方面是时间和控制信息,它由P、Q子码提供;

另一方面是图像文字显示信息,它们是由R~W提供。

因子码帧以98帧为一个重复周期,故子码帧的重复频率应为7.35KHZ/98=75HZ。

子码也要设置同步信号,置于子码信号序列的开头,并用S0、S1表示,它们共占用2位。

1、时间信息和系统控制码

子码中的P码是曲目的编辑信号,用于记录乐曲开头的位置。

编码的方法:

在每首曲子开始的约2秒钟时间置1,其余时间全都置0。

采用P码可以迅速准确地找到乐曲开头的位置。

用P码进行选曲方便快捷,一边使光头快速送进,一边检出P码。

P码没有附加的误差检出符号CRIC,可靠性稍差。

子码中的Q码用途最大。

Q码是为使唱机具有更高级的功能而设置的,可进一步改善整机的操作性能。

它记录了播放曲目的时间及控制信号,它还附加了纠错信号CRIC,可用来控制重放信号。

在98帧98位的Q通道数据中,含有S0、S1两位子码同步信号;

含有4位控制信号,它规定音频信号传输通道数(2通道、4通道等)以及有无预加重,含有4位地址信号;

含有9组8位信号,它们构成两个4位一组的BCD码,表示从00-99(最大)的数字,这72位数码可以记录曲目号数(TNO)、索引(X)、该曲子从开始计算的演奏时间(分、秒、帧)及累计演奏时间(分、秒、帧)等;

最后16位是纠错符CRIC。

在重放Q通道码时,可在显示屏上显示曲目号和时间,还可以对任意曲目进行选取。

选曲时,首先用重放的Q通道码来确定激光头的当前位置,计算从激光头到待选曲目间所需移动的音轨数目,然后指令伺服系统执行音轨跳越跟踪,直到能进行选取读入的位置。

这些动作都是由微处理器进行控制的。

当激光头到达目的音轨位置时,选曲动作宣告结束。

2、图形显示(CDG)码

在S0、S1子码同步信号后面,有96个R~W符号。

R~W子码供显示图像、文字时使用。

这些符号被分为4组,每24个符号为1组。

每组都含有从R至W的6个通道,都是由6位符号数据组成。

在每组24个符号中,前两个6位数据是图示选择及命令,用于表征图像信息记录,它决定后面各符号的含义。

随着激光数字技术的发展,子码R~W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可用于CDV、CDG、CD-ROM显示图像、文字信息,可以在显像管屏幕上显示线路图画、电视图画。

经计算,每张唱片可容纳1500-2000幅具有多种辉度和颜色的文字和图画。

利用子码R~W构成的基面结构,可将它们组合或使活字移动,可将画面重叠,可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利用方法。

例如,可使文字从画面左端出现,像走马灯一样,慢慢地消失在右端,使图画、文字沿横、竖方向连续移动等等。

利用上述图示功能,即能由CD唱机播放歌声和音乐,又能利用电视机屏幕显示歌词、解说词或图画等,具有子码图示功能的唱片称为CD-G唱片。

为了利用R~W子码,应当设置电视或液晶板等显示装置,还要设置子码——文字图像转换电路。

六、左右声道时钟信号

左右声道音频信号均为16位数据信号,为了区别和标志声道的类别,除了设置位时钟、数据之外,还要设置左右时钟(LRCK)信号。

在传输数据时,先传送左声道数据,然后传送右声道数据,即两声道各取样一次,交替取样运行。

利用左右时钟信号可以分离开左右声道信号,分别送往左右声道独立放大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