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公路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6434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99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建公路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二建公路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二建公路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二建公路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二建公路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二建公路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二建公路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二建公路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二建公路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二建公路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二建公路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二建公路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二建公路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二建公路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二建公路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二建公路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二建公路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二建公路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二建公路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二建公路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建公路Word下载.docx

《二建公路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建公路Word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建公路Word下载.docx

松土

普通土

硬土

石方

合计

工程量

500000

1500000

1000000

4000000

  

利用方(m3)

300000

2100000

  土石方天然密实方和压实方的换算系数如下表所示,其中土方运输损耗为0.03。

土方

二级及以上公路

1.23

1.16

1.09

0.92

  试计算利用方压实数量、借方数量。

  ①将利用方的天然密实方数量,换算为压实方的数量

  松土:

300000÷

(1.23+0.03)=238095m3

  普通土:

1000000÷

(1.16+0.03)=840336m3

  硬土:

500000÷

(1.09+0.03)=446429m3

  石方:

0.92=326087m3

  利用方(压实方)数量合计:

238095+840336+446429+326087=1850947m3

  ②借方数量:

4000000-1850947=2149053m3

  ③当计算借方的开挖费用时,其工程数量为:

  如果是普通土:

2149053×

1.16=2492901m3

  ③当计算借方的运输费用时,其工程数量为:

  2149053×

(1.16+0.03)=2557373m3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路基宽度12m。

上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AC-13),下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AC-20);

基层采用18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宽度9.5m;

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

  沥青混合料制定由某拌合站定点供应,现场配备了摊铺机、运输车辆。

基层两侧装模,摊铺机铺筑。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

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施工前,施工单位编制了现场作业指导书,其要求如下:

  

(1)下面层摊铺采用平衡梁法:

  

(2)摊铺机每次开铺前,将熨平板加热至80℃;

  (3)采用雾状喷水法,以保证沥青混合料碾压过程中不粘轮。

  (4)摊铺机无法作业的地方,可采取人工摊铺施工。

  事件二:

施工单位确定的级配碎石底基层实测项目有:

压实度、纵断高程、宽度、横坡等。

  事件三:

施工单位实验室确定的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集料比例如表2所示,水泥剂量为5%(外掺),最大干容重为2.4t/m3,压实度98%。

场内运输与操作损耗率为2%。

表2 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集料比例表

集料名称

1#料

2#料

3#料

4#料

比例(%)

25

35

15

  1.本项目应采用什么等级的沥青?

按组成结构分类,本项目沥青混凝土路面属于那种类型?

  2.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还需要配备哪些主要施工机械?

  3.逐条判断事件一中现场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是否正确?

并改正错误。

  4.补充事件二中级配碎石底基层实测项目的漏项。

  5.列式计算事件三中1km基层1#料和水泥的用量。

(不考虑材料损耗,以t为单位,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

  1.二级及二级公路以下公路的各个层应采用B级沥青。

本项目中沥青混凝土路面属于密实一悬浮结构。

  2.还需要配备静力式压路机、轮胎压路机、振动压路机。

  3.

(1)不正确。

下面层采用走线法施工。

  

(2)不正确。

开铺前将摊铺机的熨平板进行加热至不低于100℃。

  (3)正确。

  (4)正确。

  4.漏项的内容有:

平整度、厚度、弯沉值。

  5.

  不考虑运输损耗的计算方法:

  水泥:

1000×

9.5×

0.18×

2.4×

0.98×

5%/(1+5%)=191.52(t)

  1#料:

0.98/(1+5%)×

25%=957.6(t)

  考虑运输损耗的计算方法:

5%/(1+5%)×

(1+2%)=195.35(t)

(1+2%)×

25%=976.75(t)

  某段高速公路桩号为K0+000~K13+700,交通荷载等级为重交通。

K9+362处有一座7×

30m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桥,桥梁造价1000万元(含桥面铺装、交通安全设施等所有工程),K9+100~K9+600路线纵断面示意图见图1-1。

施工单位中标进场后,经初步考察,拟组织下列机械进场:

A、挖掘机;

B、缆索式起重机;

C、羊足碾;

D、旋挖钻机;

E、架桥机;

F、打桩机;

G、平地机;

H、大吨位千斤顶;

I、压路机;

J、自卸汽车等。

  在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时,施工单位发现K9+100~K9+600段弃方共计140000m3,弃方平均运距450m,且弃土场占用良田较多;

桥头两端挖方体经取样检测,甲类土CBR值为4.2%,乙类土CBR值为8.1%,土体均匀。

经业主、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现场考察,综合各方面因素,业主单位提出设计变更,将桥梁变更为路堤,变更后的路基填方横断面示意图见图1-2。

变更后,桥位段增加填方125000m3(均来自于K9+100~K9+600段路基挖方),增加的其他所有防护、排水工程、路面、交通安全设施等工程造价为680万元。

该合同段路基挖方单价14.36元/m3,填方单价7.02元/m3。

  桥位段地表主要为旱地,原状土强度满足填方要求,设计要求清除表土深度为15cm。

变更申请批复后,施工单位先将桥位段树木、表土、坟墓等清理完成,在基底填筑前,进行平整、碾压,并进行了相关检查或检测,然后逐层进行填筑施工。

  1.计算路基方案和桥梁方案的造价差额(单位万元,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根据《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判定该设计变更属于哪级变更?

说明理由。

该设计变更应该由什么单位审批?

  2.写出图1-2中N、O、P、Q各部位名称。

如果桥头两端挖方体作为填料,甲类土可以直接用于图1-2中哪些部位的填筑(以字母代号表示)?

  3.施工单位填筑前,对原地面还应如何处理?

  4.施工单位完成原地面处理后,正式填方前通常应对处理后的原地面进行哪些检查或检测?

  5.施工单位在进行该段(K9+100~K9+600)变更后的路基工程施工时,从前期拟组织进场的机械中配置哪些比较合理(以字母代号表示)?

  1.造价差额=680+125000×

7.02/10000-1000=-232.25万元;

属于较大设计变更,因为该段变更为“大中桥数量发生了变化”(或:

将桥梁变更为路堤),所以根据《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该变更属于较大设计变更;

较大设计变更由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2.N-上路床、O-下路床、P-上路堤、Q-下路堤;

可以直接用于P、Q部位的填筑。

  3.应按设计要求挖台阶(或设置成坡度向内并大于4%、宽度大于2m的台阶)。

因为桥位地面纵坡约为18%(18.65÷

105≈18%),大于12%。

  4.应检查清除表土范围和清除表土深度,检测原地面压实度。

  5.A、C、G、I、J。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公路设计车速为100km/h。

其中,K18+230~K18+750为路堑,岩性为粉质黏土、粉砂质泥岩,采用台阶式边坡,第一级边坡采用7.5#浆砌片石护面墙,护坡设耳墙一道;

其他各级边坡采用C20混凝土拱形护坡,拱形骨架内喷播植草。

本路段最大挖深桩号位于K18+520,路基填挖高度为-31.2m,桩号K18+520横断面设计示意图如图2所示。

  在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的通知》,对全线的路堑工程进行了总体风险评估,其中,K18+230~K18+750段路堑高边坡总体风险等级为Ⅱ级。

  路堑开挖前,施工单位对原地面进行了复测,并进行了路基横断面边桩放样,边桩放样采用坐标法。

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文件包括“导线点成果表”、“直线、曲线及转角表”、“路基设计表”、“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路基典型横断面设计图”、“路基横断面设计图”、“防护工程设计图”等。

  路堑开挖过程中,为监测深路堑边坡变形和施工安全,施工单位埋设了观测桩。

在挖至路基设计标高后,施工单位开始由下往上进行防护工程施工。

在第一级边坡施工中,边坡局部凹陷。

  问题

  1.K18+230~K18+750段路堑高边坡工程是否需要进行专项风险评估?

如果要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应在何时完成?

  2.图2中,标注尺寸120cm和2600cm分别是指什么宽度?

写出边桩放样所需的3个设计文件。

  3.改正施工单位在防护工程施工中的错误。

  4.浆砌片石护面墙的耳墙设置在什么部位?

针对第一级边坡出现的局部凹陷,应如何处置?

『正确答案』

  1.K18+230~K18+750段路堑高边坡工程不需要进行专项风险评估。

如果要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应在路堑边坡分项工程开工前完成。

  2.标注尺寸为120cm是指碎落台宽度,标注尺寸为2600cm是指路基宽度。

边桩放样所需的设计文件有“导线点成果表”、“直线、曲线及转角表”、“路基横断面设计图”(或“路基设计表”)。

  3.防护工程应开挖一级后,及时防护一级。

上一级防护未完工,不得开挖下一级。

  4.耳墙应设置在护面墙中部。

针对第一级边坡出现的局部凹陷,应挖成台阶后用与墙身相同的圬工填补(或7.5#浆砌片石填补)。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丘陵区一级公路路基施工任务。

施工单位编制了路基施工组织设计,并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了优化,重点优化了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施工方法的优化、施工作业组织形式的优化、施工劳动组织的优化。

技术人员根据路基横断面计算出土石方的“断面方数”,经复核后,进行土石方纵向调配。

调配时考虑到技术经济条件,尽量在经济合理的范围内移挖作填,使路堑和路堤中土石方数量达到平衡,减少了弃方与借方。

全标段路基挖方土质为普通土,平均运距50m的土方有150000m3,平均运距200m的土方有100000m3,平均运距3000m的土方有80000m3。

  K5+630~K5+810的平均挖方深度7m左右,施工单位采用的某一开挖断面示意如图1,要求上下错台同时掘进。

  施工准备中,施工单位对逆作为路基填料的土样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的要求送中心实验室进行标准试验,以计算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并通过其他相关试验确定了土的塑限、液限、塑性指数、最大粒径、有害物质含量,最后将试验结果以书面形式报告监理工程师备案。

  1.补充施工方案的优化内容。

『正确答案』施工方案的优化还应补充:

施工顺序的优化、施工机械组织优化等。

  2.针对平均运距3000m的土方,写出宜配置的挖运施工机械。

『正确答案』宜配置的挖运施工机械:

推土机、铲运机、挖掘机、装载机和自卸汽车等。

  3.计算全标段土方的平均运距。

(计算结果取整数)

  4.根据开挖断面示意图,写出K5+630~K5+810路段的路堑开挖方法的名称,并简要说明图中第二台阶掘进中暂不开挖土体A在施工中的主要作用。

『正确答案』横向挖掘法。

暂不开挖土体A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保证第一台阶机械开挖的工作面。

  5.取土试验还应确定土的哪些指标?

资料中的“标准试验”具体是哪种试验?

『正确答案』取土试验还应确定土的含水量、密度、颗粒分析、CBR值等。

  “标准试验”具体包括土的击实试验和CBR值试验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路基工程施工,其中K8+780~K8+810为C20片石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墙高最高为12m,设计要求地基容许承载力不小于0.5MPa。

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立面如下图所示。

挡土墙施工流程为: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基槽开挖→验基→地基承载力检测→测量放线→搭脚手架→立模加固→浇筑混凝土并人工摆放片石→拆除模板交验→养护。

  施工中,采用挖掘机开挖基槽,分段开挖长度根据现场地质情况确定。

机械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以上0.3m时,重新进行测量放线,确定开挖正确且不偏位的情况下改用人工清理基底,开挖至设计标高后,用蛙式电动夯将基底夯实,使压实度达到90%以上,检测基底承载力,发现部分基底承载力为0.45MPa。

地下水对该基槽无影响。

  模板采用钢模板分片拼装后,再按设计位置分段拼装,模板在安装前进行了打磨、并刷脱模剂。

每段拼完后,四边挂线调整模板直顺度,符合质量要求后固定。

施工单位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制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混凝土到达现场后,通过溜槽灌注,混凝土自由落体高度不大于2m。

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密实。

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加填一层片石。

片石在填放前用水冲洗干净,片石的强度不小于30MPa,片石的最大尺寸不大于结构最小尺寸的1/4,最小尺寸不小于15cm。

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注重控制片石投放质量,保证了净间距不小于15cm,片石与模板间的净间距不小于25cm,片石体积不超过片石混凝土总体积的30%。

  拆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进行,同时考虑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由水泥水化热引起)不能过高。

模板的拆除顺序遵循先支先拆、后支后拆的原则进行。

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局部出现蜂窝缺陷,但确认施工过程中未出现漏浆及模板变形、跑模现象。

  1.判断挡土墙位于路基左侧还是右侧,并说明理由。

写出图中构造A的名称。

  2.提出该项目基底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的工程处理措施。

  3.片石混凝土浇筑与拆模中的错误并改正。

  4.分析混凝土表面局部出现有蜂窝缺陷的可能原因。

  1.挡土墙位于路基左侧,因为立面图中从左到右里程是由大到小(或:

当人站在挡土墙起点桩号K8+780向挡土墙终点桩号K8+810看时,挡墙位于人的左侧)。

构造A为沉降缝与伸缩缝。

  2.

(1)超挖换填水稳定性好、强度高的材料;

  

(2)掺加水泥、石灰等进行土壤改良;

  (3)增大压实功,提高压实度;

  (4)设置片石混凝土等扩大基础。

  3.“片石体积不超过片石混凝土总体积的30%”错误,应为“片石体积不超过片石混凝土总体积的20%”。

  “模板的拆除顺序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后拆的原则进行”错误;

应为“模板的拆除顺序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进行”。

  4.混凝土表面局部出现有蜂窝缺陷的可能原因有:

  

(1)振捣设备选择不合理;

  

(2)过振;

  (3)漏振(欠振);

  (4)材料计量不准确;

  (5)拌和不均匀(拌和时间不够);

  (6)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某一级公路工程,起讫桩号K6+000~K16+000,其中K12+420~K12+540为一座钻孔灌注桩箱型梁桥。

路线施工总平面布置示意图如图5-1所示,拟建公路旁边修建了生产区、承包人驻地及汽车临时便道等,K7+000~K15+000段的汽车临时便道共9.3km,K6+000~K7+000及K15+000~K16+000段的汽车临时便道紧靠拟建公路并与拟建公路平行。

桥梁东西两端路基土方可调配,桩号K14+300附近有一免费弃土坑。

  图5-1 路线施工总平面布置示意图

  在K7+000~K15+000挖填土石方调配完毕后,针对K6+000~K7+000(填方路段)和K15+000~K16+000(挖方路段),有如下两种路基土方调配方案:

  方案一:

K15+000~K16+000挖土方作为远运利用方调配至K6+000~K7+000填筑;

  方案二:

K6+000~K7+000填筑土方从桩号K6+500附近新设借土场借土填筑。

  针对以上两种方案,各分项综合单价见表5。

  表5 各分项综合单价表

序号

分项名称

综合单价(元/m3)

1

挖掘机挖装土方

4

2

自卸汽车运土方第1km

7

3

自卸汽车运土方每增运0.5km

借土场修建费(折算至每一挖方量综合单价)

5

借土场资源费

  注:

当汽车运输超过第1km,其运距尾数不足0.5km的半数时不计,等于或超过0.5km的半数时按增运0.5km计算。

  大桥钻孔灌注桩共20根,桩长均相同,某桥墩桩基立面示意图如图5-2所示,护筒高于原地面0.3m。

为保证灌注桩质量,每根灌注桩比设计桩长多浇筑1m,并凿除桩头。

本图尺寸标高以m为单位,其余均以cm为单位。

施工单位根据《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进行了如下安排:

  

(1)第一年计划完成施工产值2.1亿元,为保证安全生产,设置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了3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依据风险评估结论,对风险等级较高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报监理工程师批准执行。

施工单位加强质量管理,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钻孔灌注桩设置质量检验的实测项目包括:

桩位、孔径、孔深、混凝土强度和沉淀厚度。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为保证隐蔽工程施工质量,各工序施工班组在上下班交接前均对当天完成的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质量要求及时纠正,每道工序完成后由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

钻孔灌注桩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用无破损法进行了检测,监理工程师对部分桩质量有怀疑,要求施工单位再采取A方法对桩进行检测。

  1.分别计算路基土方调配方案一和方案二综合单价,根据施工经济性选择出合理方案。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事件一中,逐条判断施工单位做法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

  3.针对事件二,补充钻孔灌注桩质量检验的实测项目。

  4.针对事件三,写出A方法的名称。

  1.方案一:

4+7+1×

19=30元/m3

2+4+7+1+4+3=32元/m3

  选择:

方案一

  2.

(1)错误。

应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至少5名,且按专业配备。

  

(2)正确。

  3.钻孔灌注桩质量检验的实测项目还包括:

钻孔倾斜度、桩身完整性(或钢筋骨架底面高程)。

  4.A方法是钻取芯样。

  某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运营10年后,水泥混凝土面板破损严重,拟进行改建。

设计方案:

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碎石化法处理,然后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同时在公路右侧土质不稳定的挖方路段增设重力式挡土墙及碎落石(如图4所示)。

某施工单位通过投标承接了该工程。

旧水泥混凝土面板破碎前,施工单位对全线的排水系统进行设置和修复,并将公路两侧的路肩挖除至旧路面基层顶面同一高度,对全线存在的严重病害软弱路段进行处治。

路面碎石化施工的部分要点摘录如下:

①路面破碎时,先破碎行车道2和行车道3,再破碎行车道1和行车道4;

②两幅破碎一般保证10cm左右的搭接碎石宽度;

③为尽量达到破碎均匀效果,破碎过程应保持破碎机行进速度、落锤高度、频率不变;

④对暴露的加强钢筋尽量留在碎石化后的路面中。

铺筑沥青混凝土时,上、中、下面层的铺筑拟采用线性流水作业方式组织施工,各面层铺筑的速度如表4:

  表4 各面层的铺筑速度表

铺筑速度(延米/天)

上面层

600

中面层

400

下面层

650

  事件四:

建设单位要求将上面层的粗集料由石灰岩碎石变更为花岗岩碎石,并要求施工单位调查、上报花岗岩碎石的预算单价。

施工单位对花岗岩碎石调查如下:

出厂时碎石原价为91元/m3,每m3碎石的运杂费为4.5元/km,花岗岩碎石厂到工地的平均运距为22km,场外运输损耗率为4%,采购及保管费率为2.5%。

  1.事件一中挖除路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挖除路肩的主要目的是:

以便使水能从路面区域及时排出。

  2.对事件一中存在严重病害的软弱路段应如何处治?

『正确答案』严重病害的软弱路段的处治方法:

进行修复处理,首先清除混凝土路面并开挖至稳定层,然后换填监理工程师认可的材料。

  3.逐条判断事件二中各施工要点的对错,并改正错误之处。

『正确答案』

(1)错误.应先破碎行车道1、4,后破碎2、3。

  (3)错误。

机械施工过程中要灵活调整进行速度、落锤高度、频率等,尽量达到破碎均匀。

  (4)错误。

应切割移除暴露的加强钢筋。

  4.按墙背形式划分,图4中路堑挡土墙属于哪一种?

该种墙形式的挡土墙有何优缺点?

『正确答案』属于仰斜式挡土墙。

仰斜墙背所受的土压力较小,用于路堑墙时,墙背与开挖面边坡较贴合,因而开挖量和回填量均较小,但墙后填土不易压实,不便施工。

适用于路堑墙及墙趾处地面平坦的路肩墙或路堤墙。

  5.事件三路面施工组织中,下面层与中面层、中面层与上面层应分别采用何种工作搭接关系?

『正确答案』下面层与中面层采用STS。

因为下面层摊铺速度大于中面层的摊铺速度,但是下面层摊铺完成后,还需要养生,待过了养生期后,中面层的摊铺才能完成,故搭接关系应为FTF。

  中面层与上面层采用STS(开始到开始)搭接关系。

因为中面层摊铺速度小于上面层的摊铺速度,故只能是中面层开始一定时间后,上面层才能开始摊铺,故搭接关系应为ST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