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2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6518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2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2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2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2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2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2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2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2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2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2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2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2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2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2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2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2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2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2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2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2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2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2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2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2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Word文档格式.docx

②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a.不利影响:

破坏生态系统,甚至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使得大量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b.有利影响:

植物光合作用增强,二氧化碳的施肥效应提高了植物的生产率。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对农业的影响

②对工业的影响

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因此全球变暖对工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显著,如下所示:

③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考向1 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

(2016·

浙江高考)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

完成下题。

       甲     乙    丙

1.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

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

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B [由题目材料知,云杉的分布与气候变化有关,气温升高,北半球云杉主要分布区的北界向北(高纬度)移动。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甲到乙时期,北美云杉主要分布区的北界向北移动,说明该时期北美气温上升;

而从乙到丙时期,北美云杉主要分布区的北界稍向南移动,说明该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故选项B正确。

]

(2014·

福建高考)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

km2)。

读图回答2~3题。

2.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D.风力侵蚀

3.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

A.冰蚀作用增强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D.流域面积扩大

[思维流程]

2.A 3.C [第2题,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2011年的冰川面积比1972年的小,说明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A项正确。

地壳抬升、流水搬运和风力侵蚀都不能造成冰川面积减少。

第3题,“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意味着气候继续变暖,冰川进一步缩小,冰蚀作用不可能增强,也不可能使绿洲面积增大,A、B项错误。

冰川作为陆地淡水资源(固体),面积缩小将导致该流域干旱程度进一步加剧,导致恶性循环,C项正确。

流域面积与地形地势有关,与冰川面积无关,D项错误。

●考向2 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

(2017·

云南模拟)读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比表,回答4~5题。

温室气体

浓度(mg/m3)

年增长率(%)

生存期(年)

温室效应强度(CO2=1)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有“贡献”率(%)

1750年

1990年

CO2

280

353

0.5

50~200

1

55

氟氯烃

0.00085

2.2

50~102

3400~

15000

24

CH4

0.8

1.72

0.9

12~17

11

15

NO

0.00029

0.00031

0.25

120

270

6

4.表中所列四种温室气体中,CO2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最大,主要原因是(  )

A.CO2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

B.CO2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比其他温室气体短

C.CO2的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

D.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

5.下列有利于我国减少CO2排放量的最合理措施是(  )

A.大量进口石油,减少煤炭使用量

B.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

C.严格限制钢铁、核工业的发展

D.禁止砍伐森林,积极植树造林

4.D 5.B [第4题,对比表中数据可知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因此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最大。

第5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会产生大量CO2气体,因此,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有利于减少CO2的排放量。

规律总结

四角度识记全球变暖的措施

(1)减少排放:

改善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2)增加吸收:

植树造林,减少破坏。

(3)调整应对:

培育农作物良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防护堤坝。

(4)政策干预:

提倡公众参与,加强国际合作,采取经济和政策手段。

考点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2)大气环流:

调节了全球热量和水汽分布。

控制各地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

(4)地形: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背风坡降水少,迎风坡降水多。

(5)洋流

(6)人类活动:

通过改变下垫面性质、大气成分等影响区域气候。

2.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

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20°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干、湿季明显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大致在10°

N~25°

N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全年气温高,旱、雨两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

~30°

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2)亚热带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

~35°

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

~40°

的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3)温带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

~50°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

~60°

的大陆内部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4)寒带气候类型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纬50°

~北极圈的大陆

纬度高,且居内陆,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冬长严寒,夏短凉爽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降水少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地势高

全年酷寒,降水少

(1)气候的海洋性和大陆性

受海洋影响明显的地区,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全年温差小,全年降水均匀,湿润。

深居内陆的地区,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

一般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由大陆气团控制。

(2)分布在南回归线附近的区域出现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纬度较低,气温较高;

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多;

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1.气温的分布差异及影响因素

(1)气温的时间分布差异及影响因素

年变化

北半球陆地气温1月最低,7月最高;

北半球海洋气温2月最低,8月最高。

年较差:

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高纬度>低纬度、高地>谷地、裸地>绿地、少云雨区>多云雨区

日变化

一般情况下,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当地地方时14时左右。

日较差:

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高原>平原、晴天>阴天

(2)气温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影响因素

气温的影响因素

气温的分布规律

纬度因素(太阳辐射)

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等温线基本与纬线平行

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陆地气温高;

冬季,海洋气温高;

陆地等温线一月向南凸,七月向北凸

洋流(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一致

海拔(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等温线与等高线几乎平行;

海拔高的地区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拔低的地区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坡向(太阳辐射、焚风效应)

相同海拔,阳坡的气温高于阴坡;

背风坡的气温高于迎风坡

阻挡作用(结合大气环流)

同纬度地区,有地形阻挡作用地区的冬季气温高于无地形阻挡地区

大气环流(冬季风降温)

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

人类活动(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工业区)出现闭合等温线

2.影响降水的因素

(1)降水的形成:

大气中含有充足的水汽和凝结核,且出现气流上升运动,使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2)降雨的类型

(3)影响降水的因素

影响因素

作用

表现

大气环流

决定性因素

决定了降水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分布。

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其降水季节分配特点均与其所处位置的大气环流有关

海陆位置

使降水从沿海向内陆减少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与其深居内陆有关。

②同一气候类型区,年降水量随距海远近渐变。

如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东西分布较宽,德国的降水量少于英国

地形

使降水短距离内发生突变

①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迎风坡降水呈现少—多—少的变化。

②信风受地形的抬升变湿润:

如10°

的大陆东岸的热带雨林气候

洋流

辅助增强作用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如北大西洋暖流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泛;

中低纬地区大陆西岸的寒流使沿岸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延伸较长

人类活动

城市雨岛效应

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模式与影响因素

因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气候类型:

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

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

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上图确定气候类型。

●考向1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分析

湖北模拟)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最可能出现图示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月份和地方时为(  )

A.8月 22时B.8月 13时

C.1月 22时D.1月 13时

2.影响图中39°

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大气环流B.海陆分布、地形

C.大气环流、海陆分布D.地形、洋流

【解图流程】

1.A 2.B 第1题,读数值——根据经纬度、等温线数值可知,该区域位于温带地区,海洋温度整体在22℃以上,此时应为北半球夏季。

看弯曲——海洋上等温线向北凸,比同纬度陆地气温高,说明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海洋相反。

第2题,看弯曲——图中39°

纬线上陆地与海洋的气温差异是由于海陆分布不同造成的。

判断局部闭合——在39°

纬线西部,等温线呈半封闭状,且越向中心气温越低。

由此推测应该是地势高,气温低所致。

解题技巧

影响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2)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

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

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3)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4)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考向2 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分析

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图1 天津市等高线和古海岸线分布图

图2 天津市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3.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A.锋面过境频繁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D.多气旋活动

4.图2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低B.降水少

C.人口密度大D.距海远

3.B 4.C [第3题,天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东南风从海洋上带来充足的水汽,北部为山地且地处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第4题,甲区域位于天津主城区及其附近,人口密集,人类活动强度大,排放的人为热量多,气温高于周边地区。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方法

(1)宏观看趋势

①依据等降水量线疏密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

等降水量线密集,则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

②根据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分析降水量的变化趋势。

一般来说,同纬度地区年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年等降水量线数值由沿海向内陆减小。

③降水的垂直分布规律:

在迎风坡,随高度增加,降水呈现少—多—少的变化规律。

在背风坡,随着高度的降低,降水呈现由多到少的变化规律。

(2)微观看特殊

①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小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多;

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大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少。

②如果某地区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量多的一侧为迎风坡。

③如果某区域内,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则闭合区域内降水量出现特殊值,应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原则。

●考向3 气候特征的分析

5.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材料二 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甲(37°

48′N)

乙(36°

54′N)

1月气温(℃)

9.3

4.7

7月气温(℃)

17.1

25.7

(1)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解析】 第

(1)题,据美国西部等降水量线南北延伸、自沿海向内陆递减的特点可得出其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而这主要是由距海远近以及地形对水汽深入的显著影响造成的。

(2)题,气温差异包括气温值高低的差异和年较差大小的差异。

而分析造成气温差异的原因,则应从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因素(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着手。

根据材料二,不难得出甲城比乙城1月气温高、7月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的特点。

而两地纬度相当,造成气温差异的原因就应从两地不同的大气环流、沿岸洋流、地形的影响着手分析。

【答案】 

(1)分布特点:

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

成因:

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

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2)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7月)气温低。

甲城气温年较差小。

冬季:

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影响较弱,气温较高。

美国东部为低缓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

夏季:

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

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

答题模板

气候特征类答题模板

思考方向

答题要素

气温特征

最冷月、最热月

最冷(热)月出现在×

气温高低

终年高温,夏季高温,全年温和,冬季寒冷等

气温年较差

气温年较差大(小);

日较差大(小)

降水特征

降水总量

降水量多(少)

季节分配

季节分配均匀(不均);

夏季多雨;

冬季多雨;

全年多雨;

全年少雨等

年际变化

年际变化大(小)

光照特征

日照时数长(短);

日照强(弱);

光照充足(不足)

气候特征

气温、降水、冬季、夏季、全年

全年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寒冷;

夏季炎热;

全年降水稀少;

气温年较差大等

注:

高温—月均温>20℃;

温和—月均温0℃~20℃之间;

寒冷—月均温<0℃;

降水稀少—月降水量<10mm;

少雨—月降水量10~50mm;

多雨—月降水量50~100mm;

丰富—月降水量>100mm

考点三|气候统计图表的判读

图表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

气候统计图表借助对降水及气温的各月统计,通过图表的方式直观展现给人们,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柱状图(图1)、折线图(图2和图4)、点状图(图3)、二维坐标图(图5)、三维坐标图(图6)、玫瑰图(图7)、等值线图(图8)等,对其分析可以确定气候类型,反映气候特征等内容。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1.熟知气候类型判读的主要步骤

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具体如下:

(1)以形定位——据曲线形态判断所属半球

因素变化

结论

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状)

北半球

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状)

南半球

(2)以温定带——据最冷、热月均温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0~15℃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0℃

温带气候

最热月平均气温<15℃

寒带气候

(3)以水定型——据年降水量或降水的季节分配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年雨型(季节分配均匀)

年降水量>2000mm

年降水量700~1000mm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1500~2000mm

年降水量750~1000mm

年降水量800~1500mm

年降水量500~600mm

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旱)

年降水量300~1000mm

少雨型(终年少雨)

年降水量<250mm

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

2.气候统计图表的解读流程

依据该流程对上面的8类图示判读如下:

图1所示气候类型终年气温较高,降水季节变化显著,分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

图2和图4所示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图3和图6所示气候类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

图5包括a、b、c、d四地的气候统计资料,读图时应注意看清图例,读出四地1月和7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后再确定其气候类型;

a、b、c、d四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图7中12条半径分别代表一年12个月,折线代表各月气温,以圆心为起点的放射粗线代表降水量,据图中数据可确定其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图8中P点所示气候类型为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母题】  读某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完成1~2题。

1.该地(  )

A.气温日较差约为40℃

B.春季多大风,夏季基本无风

C.气温年较差约为50℃

D.7、8月降水量占全年的一半以上

2.该地可能位于(  )

A.墨累—达令盆地B.华北平原

C.江南丘陵D.巴西高原

【解图流程】 

【尝试解答】 1.D 2.B

[迁移应用]

下图为世界某岛屿等高线示意图(单位:

米)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  )

A.都属于暖温带气候类型

B.气候特点都是雨热同期

C.年降水量甲比乙小

D.冬季降水量甲比乙大

2.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受寒流影响,乙受暖流影响

B.甲终年受西风影响,乙终年受副高影响

C.甲海拔比乙低

D.甲处于盛行风背风地带,乙处于迎风地带

1.C 2.D [第1题,根据经纬度确定图示岛屿位于地中海地区,甲、乙两地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温度带属于亚热带;

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雨热不同期;

年降水量甲比乙小,读图时要注意两地气候资料图中降水量数值差异;

冬季降水量甲比乙小。

第2题,地中海海域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不明显;

甲、乙两地都是冬季受西风影响,夏季受副高影响;

甲、乙两地均位于沿海,海拔在300米以下。

甲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地带,降水少;

乙处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地带,降水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