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5.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652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5.docx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5.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5.docx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5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学校临清学科地理

  东省临清市高中地理学案:

单元第三节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通过课本阅读了解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

  通过分析图“黄赤交角”和“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掌握节气的判断以及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

  二、预习内容

  一、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

  ⑴地球公转的运动方向⑵地球的公转速度的差异

  ⑶周期:

一恒星年:

;一回归年:

  二、黄赤交角:

  【问题导学】

  黄道和赤道之间的夹角为

  黄赤交角与地轴和黄道平面的夹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讨论】根据我们绘制的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讨论下列问题

  ⑴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的时段是

  ⑵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的时段是

  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一直向南移的时段是

  ⑷地表各点一年中接受阳光直射的次数:

  ①南、北回归线上的各点一年中有次阳光直射的机会。

  ②南、北回归线间的各点一年中有次阳光直射的机会。

  ③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的各点一年中阳光直射机会。

  ⑸回归线与极圈数值的关系。

  四、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

  【讨论】:

根据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图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⑴如何根据地轴判断地球的公转方向

  ⑵区分二分二至与近日点与远日点的关系:

  ⑶根据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如何来判断节气?

【拓展】假如黄赤交角变为30°则全球的直射范围与极昼极夜范围有何变化?

  。

  课内探究学案

  一、地球公转的特点

  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周期

  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样,都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公转方向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方向呈顺时针。

下图就表示从北极上空观察到的地球公转的方向。

  周期: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单位是一年,长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一个回归年。

  地球公转的轨道与速度

  地球公转的轨道为近似于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如下图。

  

  地球公转的平均速度:

角速度约1°/日;线速度约30千米/秒。

  公转速度的变化:

  地球绕日公转遵循开普勒第二定律:

同一行星的面积速度保持不变。

即行星同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上图中S1、S2、S3分别是地球与太阳连线在一个月内所扫过的面积,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S1=S2=S3;从图中可看出,近日点的弧长大于远日点的弧长,所以近日点公转线速度快,而远日点公转线速度慢。

  拓展延伸

  北极极昼天数多于南极

  北极极昼的天数为186天,而南极极昼的天数则为179天,北极极昼天数比南极多7天。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主要是因为:

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两焦点之一。

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

  日地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北半球冬半年,日地距离稍近些。

要使面积相等,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较大,弧长较长。

即在北半球冬半年,地球公转的角速度、线速度较大,公转整个冬半年需时间较短,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极夜,南极极昼。

而在北半球夏半年时,公转速度较慢,需时较长,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极昼,南极地区极夜。

所以北极极昼天数多于南极。

  二、黄赤交角及影响

  地球自转的轨道面叫赤道面,地球公转的轨道面叫黄道面,两面并不重合,两个面的交角叫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为23°26′

  直接影响:

地球公转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特点:

①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

②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指示不变。

从而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

如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有时直射北半球,有时直射南半球,有时直射在赤道上。

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是北纬23°26′,最南是南纬23°26′。

这与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一致。

  当太阳直射在北纬23°26′时,是夏至日。

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

到了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太阳直射在南纬23°26′这一天是冬至日。

此后太阳直射点北返,当太阳再次直射赤道这一天时,是春分日。

夏至日又直射北纬23°26′。

这样以一年为周期,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3月21日至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6月22日至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拓展延伸

  黄赤交角的变化及影响

  黄赤交角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回归线和极圈的纬度数。

当黄赤交角变大时,回归线度

  数变大,而极圈度数变小。

因五带的划分是以回归线和极圈为依据的,所以影响到五带范围的大小。

黄赤交角变大时,五带中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变大,而温带的范围变小;当黄赤交角变小时,回归线的度数变小,极圈的度数变大,故五带中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变小,温带的范围变大。

  课后练习与提高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原因是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公转运动和不变的地轴倾角

  c.太阳的运动

  D.地球的自转

  当地球公转运行到远日点附近时,地球上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快

  B.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慢

  c.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快

  D.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慢

  下面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的是

  

  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②④

  当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时,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此时为春分日到秋分日之间

  B.南半球逐渐变暖

  c.此时间段内的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

  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越来越远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的角速度较快

  B.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快而线速度慢

  c.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快

  D.黄赤交角变小

  每年的劳动节到国庆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

  A.先向南再向北B.一直向北

  c.一直向南D.先向北再向南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改正。

  图中字母代码表示的含义是:

A为星;B为面;c为面。

α、β两角中,为黄赤交角,度数是。

  黄赤交角度数与回归线度数关系是。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是和基本不变。

  读“地球公转及其轨道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转轨道是正圆

  B.地球运行至A点时大致是1月初

  c.图示为从南极所看到的地球公转运动

  D.地球过A点时的运动线速度略小于B点

  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至23°31′,则会引起的现象是

  A.北极圈范围增大,南极圈范围减小

  B.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增大

  c.7月份南半球中低纬地区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减小

  D.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

  0.XX年6月4日以来,福建省中北部地区持续发生暴雨和特大暴雨,致使闽江支流建溪和霍同溪发生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下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1.夏至日,下列哪个地点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多

  A.北回归线附近B.南回归线附近c.赤道附近D.两极附近

  读“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

  图中A、B、c、D四地位于近日点附近的是,位于远日点附近的是。

当地球运行到c点时,公转速度较,此时南半球为季。

  自地球公转到c点以后几天开始,过D点到A点,在此时段,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有何变化?

原因是什么?

  地球公转自B—c—D与自D—A—B比较,哪一段用时较长?

为什么?

  3.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为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时,为日。

当太阳直射点由B点移动到D点时,地球公转的速度有何变化?

  太阳直射点从A点到再次回到A点的时间间隔为。

  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点时,地球距离太阳较近。

  

  单元第三节

  课时地球公转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课前预习学案参考答案

  一、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

  ⑴地球公转的运动方向自西向东⑵地球的公转速度的差异:

近日点处速度较快,远日点处速度较慢,由近日点到远日点速度越来越慢,由远日点到近日点速度越来越快

  ⑶周期:

一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一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二、黄赤交角:

  【问题导学】

  ⑴黄道和赤道之间的夹角为23°26

  ⑵黄赤交角与地轴和黄道平面的夹角之间的关系:

互余

  三、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⑴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的时段是6月22日至12月22日

  ⑵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的时段是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

  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一直向南移的时段是6月22日至9月23日。

  ⑷地表各点一年中接受阳光直射的次数:

  ①南、北回归线上的各点一年中有一次阳光直射的机会

  ②南、北回归线间的各点一年中有两次阳光直射的机会

  ③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的各点一年中无阳光直射机会

  ⑸回归线与极圈数值两者互余

  四、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

  【讨论】:

  ⑴如何根据地轴判断地球的公转方向地轴总是指向北

  ⑵区分二分二至与近日点与远日点的关系:

近日点1月初冬至12月22日;远日点7月初夏至6月22日。

近日点与远日点分别位于冬至与夏至相对偏东的位置。

  ⑶判断节气的方法是:

①先画出赤道和地轴垂直②连接日心和地心,找出与地球表面的交点③交点在赤道以南,则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节气为冬至,则另外一侧为夏至④沿着地球公转方向:

春夏秋冬判断,从而确定二分。

  【拓展】假如黄赤交角变为30°则全球的直射范围与极昼极夜范围有何变化?

  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