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物理一轮资料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6537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物理一轮资料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9物理一轮资料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9物理一轮资料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9物理一轮资料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9物理一轮资料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9物理一轮资料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9物理一轮资料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9物理一轮资料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9物理一轮资料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9物理一轮资料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9物理一轮资料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9物理一轮资料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9物理一轮资料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9物理一轮资料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9物理一轮资料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9物理一轮资料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9物理一轮资料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9物理一轮资料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物理一轮资料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9物理一轮资料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物理一轮资料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9物理一轮资料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其合力;

如果物体受力较多,一般把它们正交分解到两个方向上去分别求合力;

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一般把各个力分解到沿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的方向上.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物体所受外力、加速度、速度等都可根据规定的正方向按正、负值代入公式,按代数和进行运算.

(6)求解方程,检验结果,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

3.应用例析

【例1】一斜面AB长为10m,倾角为30°

,一质量为2kg的小物体(大小不计)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如图所示(g取10m/s2)

(1)若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求小物体下滑到斜面底端B点时的速度及所用时间.

(2)若给小物体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则小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是多少?

解析:

题中第

(1)问是知道物体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

(2)问是知道物体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

(1)以小物块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物块受重力mg、斜面支持力N、摩擦力f,

垂直斜面方向上受力平衡,由平衡条件得:

mgcos30°

-N=0

沿斜面方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30°

-f=ma

又f=μN

由以上三式解得a=0.67m/s2

小物体下滑到斜面底端B点时的速度:

3.65m/s

运动时间:

s

(2)小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受力平衡,加速度a=0,有

垂直斜面方向:

沿斜面方向:

-f=0

解得:

μ=0.58

【例2】如图所示,一高度为h=0.8m粗糙的水平面在B点处与一倾角为θ=30°

光滑的斜面BC连接,一小滑块从水平面上的A点以v0=3m/s的速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

运动到B点时小滑块恰能沿光滑斜面下滑。

已知AB间的距离s=5m,求:

(1)小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小滑块从A点运动到地面所需的时间;

(1)依题意得vB1=0,设小滑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mg=ma,所以a=μg,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t1=3.3s

(2)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t2=

,t=t1+t2=4.1s

【例3】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的质量为2kg,在水平恒力F推动下开始运动,4s末它的速度达到4m/s,此时将F撤去,又经6s物体停下来,如果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不变,求F的大小。

物体的整个运动过程分为两段,前4s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后6s物体做匀减速运动。

前4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设摩擦力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后6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不变,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由②④可求得水平恒力F的大小为

解决动力学问题时,受力分析是关键,对物体运动情况的分析同样重要,特别是像这类运动过程较复杂的问题,更应注意对运动过程的分析。

在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时,一定弄清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是否相同,若不同,必须分段处理,加速度改变时的瞬时速度即是前后过程的联系量。

分析受力时要注意前后过程中哪些力发生了变化,哪些力没发生变化。

四、连接体(质点组)

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有时为了方便,可以取一组物体(一组质点)为研究对象。

这一组物体一般具有相同的速度和加速度,但也可以有不同的速度和加速度。

以质点组为研究对象的好处是可以不考虑组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往往给解题带来很大方便。

使解题过程简单明了。

二、整体法与隔离法

1.整体法: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把所研究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方法称为整体法。

采用整体法时不仅可以把几个物体作为整体,也可以把几个物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采用整体法可以避免对整体内部进行繁锁的分析,常常使问题解答更简便、明了。

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①明确研究的系统或运动的全过程.

②画出系统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

③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2.隔离法:

把所研究对象从整体中隔离出来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的方法称为隔离法。

可以把整个物体隔离成几个部分来处理,也可以把整个过程隔离成几个阶段来处理,还可以对同一个物体,同一过程中不同物理量的变化进行分别处理。

采用隔离物体法能排除与研究对象无关的因素,使事物的特征明显地显示出来,从而进行有效的处理。

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①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选择隔离对象.选择原则是:

一要包含待求量,二是所选隔离对象和所列方程数尽可能少.

②将研究对象从系统中隔离出来;

或将研究的某状态、某过程从运动的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③对隔离出的研究对象、过程、状态分析研究,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某阶段的运动过程示意图.

④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3.整体和局部是相对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隔离法与整体法,不是相互对立的,一般问题的求解中,随着研究对象的转化,往往两种方法交叉运用,相辅相成.所以,两种方法的取舍,并无绝对的界限,必须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无论哪种方法均以尽可能避免或减少非待求量(即中间未知量的出现,如非待求的力,非待求的中间状态或过程等)的出现为原则

4.应用例析

【例4】如图所示,A、B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A、mB,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匀加速向右运动,求A、B间的弹力FN。

这里有a、FN两个未知数,需要要建立两个方程,要取两次研究对象。

比较后可知分别以B、(A+B)为对象较为简单(它们在水平方向上都只受到一个力作用)。

可得

这个结论还可以推广到水平面粗糙时(A、B与水平面间μ相同);

也可以推广到沿斜面方向推A、B向上加速的问题,有趣的是,答案是完全一样的。

【例5】如图所示,质量为2m的物块A和质量为m的物块B与地面的摩擦均不计.在已知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A、B做加速运动.A对B的作用力为多大?

取A、B整体为研究对象,其水平方向只受一个力F的作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

F=(2m+m)a

a=F/3m

取B为研究对象,其水平方向只受A的作用力F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

F1=ma

故F1=F/3

对连结体(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问题,通常先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然后再根据要求的问题取某一个物体为研究对象.

【例6】如图,倾角为α的斜面与水平面间、斜面与质量为m的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木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加速下滑时斜面始终保持静止。

求水平面给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解:

以斜面和木块整体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仅受静摩擦力作用,而整体中只有木块的加速度有水平方向的分量。

可以先求出木块的加速度

,再在水平方向对质点组用牛顿第二定律,很容易得到:

如果给出斜面的质量M,本题还可以求出这时水平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大小为:

FN=Mg+mg(cosα+μsinα)sinα,这个值小于静止时水平面对斜面的支持力。

【例7】如图所示,mA=1kg,mB=2kg,A、B间静摩擦力的最大值是5N,水平面光滑。

用水平力F拉B,当拉力大小分别是F=10N和F=20N时,A、B的加速度各多大?

先确定临界值,即刚好使A、B发生相对滑动的F值。

当A、B间的静摩擦力达到5N时,既可以认为它们仍然保持相对静止,有共同的加速度,又可以认为它们间已经发生了相对滑动,A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加速运动。

这时以A为对象得到a=5m/s2;

再以A、B系统为对象得到F=(mA+mB)a=15N

(1)当F=10N<

15N时,A、B一定仍相对静止,所以

(2)当F=20N>

15N时,A、B间一定发生了相对滑动,用质点组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而aA=5m/s2,于是可以得到aB=7.5m/s2

【例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中的立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后,小球沿杆下滑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

,即a=

g,则小球在下滑的过程中,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

命题意图:

考查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运用能力及灵活选取研究对象的能力.B级要求.

错解分析:

(1)部分考生习惯于具有相同加速度连接体问题演练,对于“一动一静”连续体问题难以对其隔离,列出正确方程.

(2)思维缺乏创新,对整体法列出的方程感到疑惑.

解题方法与技巧:

解法一:

(隔离法)

木箱与小球没有共同加速度,所以须用隔离法.

取小球m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摩擦力Ff,如图2-4,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f=ma①

取木箱M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地面支持力FN及小球给予的摩擦力Ff′如图.

据物体平衡条件得:

FN-Ff′-Mg=0②

且Ff=Ff′③

由①②③式得FN=

g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FN′=FN=

g.

解法二:

(整体法)

对于“一动一静”连接体,也可选取整体为研究对象,依牛顿第二定律列式:

(mg+Mg)-FN=ma+M×

故木箱所受支持力:

FN=

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

木箱对地面压力FN′=FN=

三、临界问题

在某些物理情境中,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过程中,由于条件的变化,会出现两种状态的衔接,两种现象的分界,同时使某个物理量在特定状态时,具有最大值或最小值。

这类问题称为临界问题。

在解决临界问题时,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找出临界状态是解题的关键。

【例9】一个质量为0.2kg的小球用细线吊在倾角θ=53°

的斜面顶端,如图,斜面静止时,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不计摩擦,当斜面以10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加速运动时,求绳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

考查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应用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临界条件的挖掘能力。

对物理过程缺乏清醒认识,无法用极限分析法挖掘题目隐含的临界状态及条件,使问题难以切入.

当加速度a较小时,小球与斜面体一起运动,此时小球受重力、绳拉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作用,绳平行于斜面,当加速度a足够大时,小球将“飞离”斜面,此时小球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未知,题目中要求a=10m/s2时绳的拉力及斜面的支持力,必须先求出小球离开斜面的临界加速度a0.(此时,小球所受斜面支持力恰好为零)

由mgcotθ=ma0

所以a0=gcotθ=7.5m/s2

因为a=10m/s2>a0

所以小球离开斜面N=0,小球受力情况如图,则

Tcosα=ma,Tsinα=mg

所以T=

=2.83N,N=0.

四、超重、失重和视重

1.超重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

产生超重现象的条件是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与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无关。

产生超重现象的原因:

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a(向上加速运动或向下减速运动)时,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或悬挂物对物体的拉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ma

所以F=m(g+a)>mg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F′>mg.

2.失重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

产生失重现象的条件是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与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无关.

产生失重现象的原因:

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a(向下加速运动或向上做减速运动)时,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或悬挂物对物体的拉力)为F。

由牛顿第二定律

mg-F=ma,所以

F=m(g-a)<mg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F′<mg.

完全失重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状态,叫做完全失重状态.

产生完全失重现象的条件:

当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时,就产生完全失重现象。

(1)在地球表面附近,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其本身的重力G=mg始终不变。

超重时,物体所受的拉力(或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方向向上,测力计的示数大于物体的重力;

失重时,物体所受的拉力(或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方向向下,测力计的示数小于物体的重力.可见,在失重、超重现象中,物体所受的重力始终不变,只是测力计的示数(又称视重)发生了变化,好像物体的重量有所增大或减小。

(2)发生超重和失重现象,只决定于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

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

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

当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超重、失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

【例10】质量为m的人站在升降机里,如果升降机运动时加速度的绝对值为a,升降机底板对人的支持力F=mg+ma,则可能的情况是

A.升降机以加速度a向下加速运动

B.升降机以加速度a向上加速运动

C.在向上运动中,以加速度a制动

D.在向下运动中,以加速度a制动

升降机对人的支持力F=mg+ma大于人所受的重力mg,故升降机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而A项中加速度向下,C项中加速度也向下,即处于失重状态。

故只有选项B、D正确。

【例11】下列四个实验中,能在绕地球飞行的太空实验舱中完成的是

A.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B.用弹簧秤测物体的重力

C.用温度计测舱内的温度

D.用水银气压计测舱内气体的压强

绕地球飞行的太空试验舱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处于其中的物体也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物体对水平支持物没有压力,对悬挂物没有拉力。

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利用的是物体和砝码对盘的压力产生的力矩,压力为0时,力矩也为零,因此在太空实验舱内不能完成。

同理,水银气压计也不能测出舱内温度。

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对悬挂物没有拉力,因此弹簧秤不能测出物体的重力。

温度计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性质,因此可以测出舱内温度。

故只有选项C正确。

五、针对训练:

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弹簧上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

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A.gB.

g

C.0D.

2.如图所示,A、B两小球分别连在弹簧两端,B端用细线固定在倾角为30°

的光滑斜面上,若不计弹簧质量,在线被剪断瞬间,A、B两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A.都等于

B.

和0

C.

和0D.0和

3..如图,质量为m的物体A放置在质量为M的物体B上,B与弹簧相连,它们一起在光滑水平面上做简谐振动,振动过程中A、B之间无相对运动,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当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为x时,A、B间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A.0B.kx

C.(

)kxD.(

)kx

4.质量为m的物块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A的质量为2m与地面间的摩擦不计。

在已知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A、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对B的作用力为____________。

5.质量为60kg的人站在升降机中的体重计上,当升降机做下列各种运动时,体重计的读数是多少?

(1)升降机匀速上升

(2)升降机以4m/s2的加速度上升

(3)升降机以5m/s2的加速度下降

(4)升降机以重力加速度g加速下降

(5)以加速度a=12m/s2加速下降

6.(1999年广东)A的质量m1=4m,B的质量m2=m,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开始时将B按在地面上不动,然后放手,让A沿斜面下滑而B上升。

A与斜面无摩擦,如图,设当A沿斜面下滑s距离后,细线突然断了。

求B上升的最大高度H。

7.质量为200kg的物体,置于升降机内的台秤上,从静止开始上升。

运动过程中台秤的示数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求升降机在7s钟内上升的高度(取g=10m/s2)

8.空间探测器从某一星球表面竖直升空。

已知探测器质量为1500Kg,发动机推动力为恒力。

探测器升空后发动机因故障突然关闭,图6是探测器从升空到落回星球表面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则由图象可判断该探测器在星球表面达到的最大高度Hm为多少m?

发动机的推动力F为多少N?

参考答案:

1.D2.D3.D4.N=

(F+2μmg)

5.以人为研究对象,受重力和体重计的支持力F的作用,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人受到支持力跟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大小相等,所以体重计的读数即为支持力的大小.

(1)匀速上升时,a=0,所以F-mg=0即F=mg=600N

(2)加速上升时,a向上,取向上为正方向,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g=ma

所以F=mg+ma=m(g+a)=840N

(3)加速下降时,a向下,取向下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g-F=ma

所以F=mg-ma=m(g-a)=300N

(4)以a=g加速下降时,取向下为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g-F=mg

故F=0,即完全失重

(5)以a=12m/s2加速下降,以向下为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g-ma

F=mg-ma=m(g-a)=-120N负号表示人已离开体重计,故此时体重计示数为0.

6.H=1.2s

7.解析:

在0~2s这段时间内台秤示数为3000N,即超重1000N,这时向上的加速度

在2~5s这段时间内台秤的示数为2000N,等于物体的重力,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

在5~7s这段时间内,台秤的示数为F3=1000N,比物重小1000N,即失重,这时物体做匀减速上升运动,向下的加速度

画出这三段时间内的v-t图线如图所示,v-t图线所围成的面积值即表示上升的高度,由图知上升高度为:

h=50m.

8.Hm=480mF=11250N

教学后记

整体法与隔离法,临界问题是牛顿运动定律应用的重点也是难点,高考也经常出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掌握这些方法是关键,也为后面的复习打下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