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6575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货币体系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国际货币体系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国际货币体系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国际货币体系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国际货币体系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国际货币体系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国际货币体系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国际货币体系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国际货币体系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国际货币体系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国际货币体系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国际货币体系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国际货币体系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国际货币体系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国际货币体系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国际货币体系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国际货币体系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国际货币体系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货币体系文档格式.docx

《国际货币体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货币体系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货币体系文档格式.docx

货币比价确定的依据、货币比价波动的界限、货币比价的调整、维持货币比价所采取的措施、对同一货币是否采取多元化比价等。

2.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与对国际支付所采取的措施

为进行国际支付,各国政府都要确定它的货币能否自由兑换成其他任何国家的货币,在对外支付方面是否加以全部或部分限制,或者完全不加限制。

3.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为平衡国际收支的需要,一国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国际储备。

保存一定数量的、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国际储备资产以及它们的构成是国际货币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4.国际结算的原则

一国对外的债权债务,或者立即进行结算,并在国际结算中实行自由的多边结算;

或者定期进行结算,井实行有限制的双边结算。

5.黄金、外汇的流动与转移是否自由

黄金、外汇的流动与转移是否加以限制而不能自由流动,或者只能在一定地区范围内自由流动,或者完全自由流动,都须由国家明确规定。

二、国际货币制度的类型

1.按汇率制度分:

永久性的固定汇率制、可调整的固定平价汇率制、宽幅波动汇率制、爬行钉住汇率制、管理浮动汇率制和完全自由浮动汇率制;

2.按国际储备资产的保有形式分,国际货币体系可以分为:

纯商品本位制和混合本位制。

3.按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进过程分,国际货币体系可分为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管理浮动汇率体系。

目标二:

掌握国际金本位制的三种形式和崩溃原因等基本知识

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制度。

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度,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仿效,因此许多国家的货币制度逐渐统一,金本位制度由国内制度演变为国际制度。

一、国际金本位制的类型

国际金本位制按其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可以分为:

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一)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它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

1816年,英国颁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开始实行金本位制,促使黄金转化为世界货币。

随后,德国于1871年宣布实行金本位制,丹麦、瑞典、挪威等国于1873年也相继实行金本位制。

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各国已经普遍实行了这一货币制度。

金币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

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块;

③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

④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

金币本体制的特点:

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人。

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其所含黄金的价值就可保持一致,金币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的需要,从而起到货币供求的作用,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

由于黄金可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这就保证了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因而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健全和稳定的货币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准备世界大战,加紧对黄金的掠夺,使金币自由铸造、价值符号与金币自由兑换受到严重削弱,黄金的输出入受到严格限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军费开支猛烈增加,纷纷停止金币铸造和价值符号的兑换,禁止黄金输出人,从根本上破坏了金币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导致了金币本位制的彻底崩溃。

(二)金块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受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影响,加之黄金分配的极不均衡,已经难以恢复金币本位制。

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上决定采用“节约黄金”的原则,实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在金块本位制度下,货币单位仍然规定含金量,但黄金只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而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金币流通,流通中的货币完全由银行券等价值符号所代替,银行券在一定数额以上可以按含金量与黄金兑换。

实行金块本位制的国家主要有英国、法国、美国等。

英国以银行券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相等于400盎司黄金的银行券(约合1700英镑),低于限额不予兑换。

法国规定银行券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21500法郎,等于12公斤的黄金。

中央银行掌管黄金的输出和输入,禁止私人输出黄金。

中央银行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以维持黄金与货币之间的联系。

(三)金汇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其特点是:

国内不能流通金币,而只能流通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

纸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

实行这种制度国家的货币同另一个实行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黄金作为准备金,体现了小国对大国(“中心国”)的依附关系。

通过无限制买卖外汇维持金块本位国家货币的联系,即“钉住”后者的货币。

国家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黄金的输出输入由中央银行负责办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一些拉美国家和地区,以及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意大利、丹麦、挪威等国,均实行过这种制度。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都是被削弱了的国际金本位制。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迫使各国放弃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从此资本主义世界分裂成为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和货币区,国际金本位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一些国家出于备战的需要,金本位制的竞赛三原则均被破坏殆尽,金本位制遂陷于瘫痪。

(二)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参战国均实行黄金禁运并停止兑换黄金,国际金本位制暂时停止实行。

(三)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原本脆弱的国际金本位制最终崩溃。

 

目标三:

掌握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的建立、主要内容、特点、作用以及崩溃原因等基本知识

一、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的建立

二战前和战争期间,由于国际货币制度的不统一,各国国际收支危机严重,外汇管制普遍加强,各国货币汇率极不稳定,各货币集团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也非常尖锐,加上接连不断的货币战,使国际货币关系处于严重的混乱状况。

为了克服混乱的国际货币关系同国际贸易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二次大战末期,美、英等国经济学者与专家着手拟定建立战后国际货币制度的方案。

1943年4月7日,英、美两国政府分别在伦敦和华盛顿同时公布了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思斯(J.M.Keynes)拟订的“国际清算同盟计划”(ProposalsFortheInternationalClearingUnion)(通称凯恩斯计划,KeynesPlan)和美国财政部长助理怀特(H.D.White)拟订的“联合国乎准基金计划”(ProposalsForTheUnitedandAssociatedNationsStabilizationFund)(通称怀特计划,WhitePlan)。

(一)国际清算同盟计划

凯恩斯计划的“国际清算同盟计划”是从英国负有巨额外债、国际收支发生严重危机以及黄金外汇储备陷于枯竭的情况出发,按照西方银行融通短期资金的原则而提出的,其要点为:

建立一个起着世界中央银行作用的国际清算同盟;

各会员国中央银行在“同盟”开立往来帐户,各国官方对外债权债务通过该账户办法进行清算;

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时,将其盈余存入帐户,如果发生逆差,可按规定的份额向“同盟”申请透支或提存;

各国在“同盟”帐户的记帐单位为“班科”(bancor),“班科”以黄金计值,“同盟”可调整其价值,会员国可用黄金换取“班科”,但不可以“班科”换取黄金;

各国货骋以“班科”标价,非经“同盟·

理事会批准不得变更;

各会员国在“同盟”的份额,按照战前3年进出口贸易平均额的75%来计算;

“同盟”总部设在伦敦和纽约,理事会议在英国和美国轮流举行。

凯恩斯计划实际上主张恢复多边清算,取消双边结算;

但不主张干涉英镑区。

此外,它还特别强调,设立清算同盟的目的是代替黄金作为结算的支配因素。

凯恩斯表现出明显的维护英国利益的立场,关于“同盟”总部与理事会会议地址的规定更暴露出英国企图同美国分享国际金融领导权的意图。

(二)怀特计划

美国以其作为国际上最大的债权国,国际收支具有大量顺差、拥有巨额黄金外汇储备等有利条件出发而提出“联合国平准基金计划”。

该计划规定:

①基金至少为50亿美元,由会员国按照规定的份额缴纳,份额的多少根据会员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以及购民收人等因素决定。

②基金的任务是:

第一,促使会员国实行“稳定货币的汇率”。

基金规定使用的货币单位为“优尼它”(Unita),每个“优尼它”等于10美元,可同黄金相互兑换,也可在会员国之间转移,会员国货币都要与“优尼它”保持固定比价关系,不经基金会员国3/4的投票权通过,会员国货币不得贬值,从而保持汇率稳定;

第二,取消外汇管制、双边结算和复汇率等歧视性措施。

③会员国的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用较为复杂的手续,按一定的苛刻条件,向“基金”购买一定数量的外汇。

④基金的管理由会员国投票决定,会员国基本投票权的大小取决于其份额的大小。

⑤基金的办事机构设在拥有最多份额的国家。

可见,美国企图由它来控制“联合国国际平准基金”,通过“基金”迫使其他会员国的货币钉住美元,剥夺其他国家货币贬值的自主权,解除其他国家的外汇管制,为美国的对外扩张与建立美元霸权扫清道路。

(三)布雷顿森林会议

凯恩斯计划与怀特计划提出后,英、美两国政府代表团在双边谈判中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由于英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不及美国,双方于1944年4月达成了基本反映怀特计划的“关于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的专家共同声明”(JointStatementbyExpertOnEstablishmentofAn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

这时,美国认为时机已经成熟,遂于同年5月邀请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政府代表举行“布雷顿森林会议”(BrettonWoodsConference),经过三周的激烈讨论,于同年7月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BrettonWoodsAgreement》,确立了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

二、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布雷顿森森林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以作为国际协议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包括以下4个方面:

(一)国际金融机构

它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货币事项进行国际磋商。

在1936年实行“三国货币协定”以前,由于缺乏协商的机构或程序,国际货币关系受到极大的破坏。

在战后年代,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所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国际协商与合作提供了适当的场所。

虽然以美国为首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操纵和控制着基金组织,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远远没有获得应有的权力和地位,但在国际货币关系中也确实

出现了国际协商与合作的一面。

基金组织是战后国际货币制度的中心,具有一定的任务和权力,它对会员国融通资金,以稳定外汇市场,扩大国际贸易。

基金组织的各项规定,构成了国际金融领域的纪律,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着国际金融与外汇交易的秩序。

(二)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

《协定》确认了美国政府在二战前规定的美元对黄金的官价,即1盎司黄金;

35美元,美国政府承担其他国家政府或中央银行用美元外汇随时向美国按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

这样的规定等于规定了美元直接同黄金挂钩,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另外,《协定》还规定:

各国货币规定金平价,并以此确定对美元的比价,从而确定了其他货币通过美元与黄金间接挂钩的关系;

各国货币均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关系,汇率波动范围不得超出货币平价的1%,各国政府有义务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实现汇率的稳定;

会员国只有在国际收支出现“基本失衡”时,经基金组织批准才可以进行汇率的调整。

这些规定说明,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下的汇率制度是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三)调节国际收支

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为会员国融通弥补逆差所需的资金是国际货币制度顺利运转的必要条件。

为此,《协定》规定:

设立普通贷款帐户,向会员国提供贷款,用于会员国弥补经常项目收支暂时存在的赤字。

此外,《协定》还规定了顺差国也有调节国际收支的责任,这主要体现在《协定》的“稀缺货币”(ScarceCurrency)条款上。

当一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出现大量顺差时,逆差国对顺差国货币的需求将明显、持续增长,并向基金组织借取该种货币。

这就会使这种货币在基金组织的库存急剧下降。

当库存下降到该会员国份额的75%以下时,基金组织可将该会员国货币宣布为“稀缺货币”,并按逆差国的需要进行限额分配,逆差国也有权对“稀缺货币”采取临时的兑换限制措施。

这样,“稀缺货币”发行国的出口贸易就可能受到影响,从而迫使其采取调节国际收支的措施。

但是,应该指出,“稀缺货币”条款不可能真正实施,因为条款中还同时规定,基金组织在解决“稀少货币”而确定应采取的办法时,要有“稀缺货币”国家的代表参加。

基金组织可采取以下两种措施解决“稀缺货币”问题:

①经“稀缺货币”发行国许可,IMF用发行债券办法,在该国金融市场筹措资金;

②商请“稀缺货币”发行国,把该国货币售予基金组织,以换取IMF的黄金。

(四)取消外汇管制

《协定》第八条规定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要在兑换性的基础上实行多边支付。

有三种特殊情况除外:

①货币兑换性只适用于国际贸易中的经常项目,对经常项目的交易,不容许各国政府限制外汇的买卖,但容许对资本项目的交易采取管制措施;

②会员国在处于战后过渡时期的情形下,由于条件不具备,也可延迟履行货币兑换性的义务,这类国家被称为“第14条款国家”,履行兑换性义务的,则被称为“第8条款国家”;

③会员国有权对“稀缺货币”采取临时性的兑换限制。

三、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的特点与作用

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实际上也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度,但与战前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国际准备金中黄金和美元并重,而不只是黄金;

②战前时期处于统治地位的储备货币,除英镑外,还有美元和法郎,依附于这些通货的货币,主要是英、美、法三国各自势力范围内的货币,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几乎包括了资本主义世界所有国家的货币,而美元却是唯一的主要储备资产;

③战前英、美、法三国都允许居民兑换黄金,而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也允许居民用外汇(英镑、法郎或美元)向英、美、法三国兑换黄金,战后美国政府同意外国政府在一定条件下用美元向美国政府兑换黄金而不允许外国居民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所以这是一种大大削弱了的金汇兑本位制;

④虽然英国在战前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但没有一个国际机构维持着国际货币秩序,而战后却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为国际货币制度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

与战前国际货币制度的类似之处;

①各会员国都要规定货币平价,这种货币平价非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得改变。

这项规定与金汇兑本位制度下的金平价相似;

②各会员国汇率的变动不得超过平价上下1%的范围(1971年12月后调整为平价上下的2.25%),这一限制与金汇兑本位制的黄金输送点相似;

③各会员国的国际储备,除黄金外,还有美元与英镑等可兑换货币,这与金汇兑本位制度下的外汇储备相似;

④各会员国要恢复货币的可兑换性,对经常项目在原则上不能实施外汇管制或复汇率,这与金汇兑本位制度下的自由贸易与自由兑换相似。

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的运转对战后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一定作用:

第一,国际储备能随着国际贸易的增长而不断增加。

这个货币制度基本上是以黄金为基础,黄金仍发挥着世界货币的作用。

但美元处于“关键货币”(keycurrency)的地位,是最主要的一种国际储备货币,它等同于黄金,可作为黄金的补充。

在战后黄金产量增长停滞的情形下,美元的供应可以弥补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际储备的短缺问题。

第二,(布雷顿森林协定)实行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汇率的波动受到严格约束,所以汇率可以相对稳定,这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通。

第三,基金组织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和建立多边支付体系方面也起了一定作用,特别是对会员国提供各种类型的短期和中期贷款,可以暂时缓和会员国国际收支逆差所造成的问题,有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总之,布雷顿森货币制度是战后国际货币合作一个比较成功的事例,它为稳定国际金融和扩大国际贸易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的崩溃

虽然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对战后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事实上,该货币制度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缺陷:

其一,美元享有特殊地位,导致美国货币政策对各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美元是主要的储备资产,享有“纸黄金”之称,美国就可以利用美元直接对外投资,购买外国企业,或利用美元弥补国际收支赤字;

而各国货币又都是钉住美元,对美元存在着一种依附关系,美国货币金融当局的一举一动都将波及整个世界金融领域,从而导致世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其二,以一国货币作为主要的储备资产,必然给国际储备带来难以克服的矛盾。

战后,由于黄金生产的停滞,美元在国际储备总额中的比重显著增加,而国际贸和国际金融的发展要求国际储备相应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储备的增长需要依靠美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逆差,但这必然影响美元信用,引起美元危机。

如果美国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则又会断绝国际储备的来源,导致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即国际经济学界称为的“特里芬难题”。

其三,汇率机制缺乏弹性,导致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失灵。

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过分强调汇率的稳定,各国不能利用汇率的变动来达到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而只能消极地实行外汇管制,或放弃稳定国内经济的政策目标。

前者必然阻碍贸易的发展,而后者则违反了稳定和发展本国经济的原则,这两者都是不可取的,可见,缺乏弹性的汇率机制不利于各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是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赖以存在的两大支止。

自50年代以来,上述种种缺陷不断地动摇了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的基础,从而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初陷入崩溃的境地。

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1949年美国拥有当时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71.2%,达245.6亿美元。

同时,饱受战争创伤的西欧、日本为发展经济需要大量美元,但又无法通过商品和劳务输出来满足,从而形成了普遍的美元不足。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国际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黄金储备开始流失,1960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下降到178亿美元。

与此同时,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开始恢复,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出口大幅度增长,国际收支由逆差转为顺差,从而爆发了第一次美元危机。

1960年10月,国际金融市场上掀起了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巨大风潮,伦敦金融市场的金价爆涨到41.5美元一盎司,高出黄金官价的18.5%。

美元危机的爆发严重动摇了美元的国际信誉,为了挽救美元的颓势,美国与有关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维持黄金官价和美元汇率的措施,包括“君子协定”、“巴塞尔协定”、“黄金总库”以及组成“十国集团”,签订“借款总安排”等等,目的是在汇率波动时,运用各国力量共同干预外汇市场,尽管如此,也未能阻止美元危机的再度发生。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扩大了侵越战争,国际收支更加恶化,黄金储备不断减少,对外债务急剧增加。

1968年3月,第二次美元危机爆发,巴黎市场的金价一度涨到44美元一盎司,3月14日,伦敦黄金市场上的成交量达350~400吨,美国的黄金储备半月之内即流失了14亿美元。

危机导致一些金融市场纷纷停止或关闭,“黄金总库”被迫解散,美国与有关国家达成了“黄金双价制”的决议,即黄金市场的金价由供求关系自行决定,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仅限于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向美国兑换。

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状况继续恶化,1971年5月爆发了新的美元危机,美国的黄金储备降至102亿美元,不及其短期债务的五分之一。

美国政府遂于1971年8月15日宣传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中一条是对外停止履行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切断了美元与黄金的直接联系,从根本上动摇了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

美元停止兑换黄金以后,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极度混乱,西方各国对美国的做法表示强烈不满,经过长期的磋商,“十国集团”于1971年12月通过了“史密森协议”其主要内容是:

美元贬值7.89%,黄金官价升至每盎司38美元,西方主要通货的汇率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并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由货币平价的上下1%扩大为不超过平价上下的2.25%。

此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并未好转,1973年1月下旬,国际金融市场上又爆发了新的美元危机。

美元被迫再次贬值,跌幅为10%,黄金官价遂升至每盎司42.22美元。

第二次美元贬值之后,外汇市场重新开放。

然而,抛售美元的风潮再度发生。

为了维持本国的经济利益,西方国家纷纷放弃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

西欧经济共同体作出决定,不再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实行联合浮动。

各国货币的全面浮动,使美元完全丧失了中心货币地位的作用,这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彻底瓦解。

目标四:

掌握牙买加货币制度的概念、内容、特点和作用等基本知识

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崩溃后,国际货币金融领域动荡混乱。

美元的国际地位不断下降,国际储备呈现多元化,许多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全球性国际收支失衡现象日益严重,西方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空前激化。

一、牙买加货币制度的概念

1976年1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就许多有关国际货币制度问题达成协议,并建议修改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汇率制度和黄金问题是会议讨论的重点。

1976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理事会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会修改草案,并送交各成员国完成立法批准手续。

1978年4月1日,修改后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正式生效。

由于这个协定是在牙买加会议上通过的,所以称为“牙买加协定”,国际上一般把牙买加协定后的国际货币制度称为“牙买加货币制度”。

二、牙买加协定的主要内容:

(一)取消平价和中心汇率,允许会员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暂时并存,但在汇率政策方面要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指导和监督,以防止各国采取损人利已的货币贬值政策。

在世界经济恢复稳定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过85%总投票权同意,可恢复“稳定的但可调整的平价制度”。

国际储备资产应以特别提款权为主,逐步降低储备货币和黄金的作用。

通过国际合作对付扰乱性的国际短期流动资金等。

(二)废除黄金官价,会员国中央银行可按市价自由进行黄金交易;

减少黄金的货币作用,黄金不再作为各国货币定值的标准;

取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必须用黄金缴付其份额25%的义务和以黄金清偿债务的规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持有的黄金,其中1/6(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