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热学专项练习实验题701800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6848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0 大小:3.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中考热学专项练习实验题701800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初中物理中考热学专项练习实验题701800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初中物理中考热学专项练习实验题701800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初中物理中考热学专项练习实验题701800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初中物理中考热学专项练习实验题701800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初中物理中考热学专项练习实验题701800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0页
初中物理中考热学专项练习实验题701800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0页
初中物理中考热学专项练习实验题701800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0页
初中物理中考热学专项练习实验题701800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0页
初中物理中考热学专项练习实验题701800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0页
初中物理中考热学专项练习实验题701800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0页
初中物理中考热学专项练习实验题701800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0页
初中物理中考热学专项练习实验题701800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0页
初中物理中考热学专项练习实验题701800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0页
初中物理中考热学专项练习实验题701800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0页
初中物理中考热学专项练习实验题701800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0页
初中物理中考热学专项练习实验题701800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0页
初中物理中考热学专项练习实验题701800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0页
初中物理中考热学专项练习实验题701800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0页
初中物理中考热学专项练习实验题701800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0页
亲,该文档总共1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中考热学专项练习实验题701800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中物理中考热学专项练习实验题701800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中考热学专项练习实验题701800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1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物理中考热学专项练习实验题701800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1)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_____.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熔化过程经历的时间是____________min,该物质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0

42

44

46

47

48

50

53

(4)当物质的温度达到44℃时,物质处于_____态.第7分钟时,物质处于_____态(均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5)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_____(填字母).

4.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培养同学们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电流的时候,应该与被测电路并联。

B.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再读数

C.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不需要调零可以直接进行测量

D.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横梁不平衡,应该增减砝码或者调节游码

5.为了探究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上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_____有关.

(2)通过____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法.

6.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实验中,选择________(“大块”或“粉末状”)的固体效果比较理想;

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好处是______;

(2)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测量过程中,温度计在某一时刻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某个时刻,此时的温度为______℃,小钱同学错误的按照C的情况读了温度计,则小钱同学读出的温度比真实温度_______(选填“高”、“低”或“相等”);

(3)由图丙可知,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在图丙中,从t1到t2时刻过程来看可知,此类物质熔化时温度____________(选填“保持不变”或“不断上升”),不断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5)如果有80℃时的此种物质,一定处于(__________)

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7.

(1)如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为测量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实验装置:

高拉动小车向左作加速运动时,小车对木块的摩擦力将____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测力计的示数.

(3)如图所示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活动中,小明将压强计的探头先后放入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由此可知甲液体密度__________乙液体密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如图所示将U型玻璃管(管口较小)竖直放置,两管液面相平,现在左侧管口沿水平方向用力吹气,则管中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液面将升高.

8.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关系图象,已知冰的质量为100g.

(1)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2)冰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了min.

(3)物质在第5min具有的内能比第7min时的内能.

(4)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BC阶段物质共吸收了J的热量.[c冰=2.1×

103J/(kg·

℃),c水=4.2×

℃)]

(5)在图乙所示中,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

9.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

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的温度计甲和“﹣20℃~102℃”的温度计乙,应选择温度计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这样选择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

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浓度(%)

12

15

18

21

24

27

凝固点(℃)

﹣2

﹣4

﹣6

﹣8

﹣15

﹣18

﹣17

﹣1.8

其中浓度为15%时盐水的凝固点如图温度计所示,其凝固点为__________℃。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

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将__________.

(3)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当盐水浓度为21%时,盐水的凝固点最低。

你认为该结论是___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如果你认为是错误的,你将通过怎样的实验来说服小明,请在下面横线上简要地写出实验方法;

如果你认为是正确的,下面横线空着不填写。

__________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去冰雪,原因是撒盐后冰雪的熔点变__________了。

(选填“高”或“低”) 

10.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

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________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________.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

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_.(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________.

11.小丽小兰小宇三名同学在一起进行课外探究活动,小丽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口对口连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如图所示.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观察到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逐渐进入上方的集气瓶中,也看到有空气跑到下方装二氧化氮的集气瓶中,最终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得均匀.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得多,它不可能上浮进入上方的集气瓶中.

小丽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能/不能)作为分子运动的实验证据.

小兰将二氧化氮气体换成另一种密度未知的有色气体,也看到了同样的实验现象,于是她得出“分子是运动的”这一结论.小宇在对小丽、小兰的探究过程进行分析、评估时发现,小兰探究过程和实验结论得出的过程有问题.

①小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不能作为分子是运动的证据,为什么?

②只要对小兰探究观察稍作改进,根据实验现象仍然可以得出“分子是运动的”结论.请你告诉小兰应该如何改进.

12.如图甲,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_____。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_____℃。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如图丙。

由图象可知:

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_____,温度_____,该物质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比较图象中AB段与CD段可知:

该物质在_____(选填“AB”或“CD”)段吸热能力强。

13.观察如图,完成以下填空.

(1)图(a)中,某路段车辆禁止鸣喇叭,可以从________减弱噪声.

(2)图(b)中,瓶内手机正在发声,向外不断抽气,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

(3)图(c)中,敲击乙音叉时,与甲音叉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这说明空气能________.

(4)图(d)中,在正在发声的喇叭上撒些小纸屑,目的是通过________来显示喇叭的纸盆在振动.

(5)图(e)中,离壶嘴较远的地方“白气”比较明显,而靠进壶嘴的地方却没有“白气”,原因是靠进壶嘴的地方________.

14.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5.阅读短文,将问题答案的序号填写到对应的横线上。

A.小华和小明中午赤脚在海边玩耍,觉得沙子很烫。

B.小华和小明跳到海水里游泳,感到海水比沙子凉很多。

C.小华对小明说,为什么海水会比沙子凉很多?

D.小明说,可能是海水的温度比沙子低。

E.傍晚她们又来到海边,仔细测试沙子和海水的温度,发现沙子比海水凉。

F.小明说,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

G.小华说,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

H.小华和小明取同样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记下相同时间内海水和沙子分别升高的温度值;

移去酒精灯,再记下相同时间内降低的温度值。

I.小华和小明在笔记本上写道:

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

短文的叙述中,

(1)属于体验的有_____;

(2)属于提出问题的有_____;

(3)属于假设的有_____;

(4)属于描述实验过程的有_____;

(5)属于结论的有_____。

16.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实验前,同学们就器材的选取进行了讨论,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整理记录如表,其中合理的是: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填序号)

(2)小明安装的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温度达到88℃时开始记录数据.在看到水沸腾现象后,小明就熄灭了酒精灯,然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得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在评估与交流环节,同学们认为小明的实验仍存在不足,并对水沸腾后小明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调大酒精灯火焰,继续加热直到水温达到100℃

B.撤掉烧杯上的纸板,继续加热直到水温达到100℃

C.撤去酒精灯,继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

D.继续用酒精灯加热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

17.某中学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腾.

(1)图中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他们点燃酒精灯后开始计时,当水中有气泡上升时,每隔1min记录的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则他们测出的水的沸点是________℃.

(3)若杯中装有0.1kg的水,初温是48℃,当水沸腾时,水至少吸收了__________J的热量.[已知c水=4.2×

103J/(kg·

18.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的一只瓶装有用向上排空集气法釆集来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只是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现象,请你联系实验准备、规范操作及物理知识向学生阐明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因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形成的扩散现象.

19.小明同学为了研究物体吸热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选择水和色拉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进行了多次实验,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分析比较表中序号为________的数据,可知物体吸热的多少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分析比较表中序号为________的数据,可知物体吸热的多少跟升高的温度有关;

分析比较表中序号为________的数据,可知物体吸热的多少跟物质的种类有关.

20.小华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实验方案。

(1)实验时应该选用_________方案,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2)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小华应按照_________(选填“A、B、C”或“C、B、A”)的顺序进行;

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

21.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小组应选用____(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

(2)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除了温度计还需要_____。

(3)如图丙所示是小明根据收集的多组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这个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填序号)。

①得到可靠的结论②减小实验误差

(4)别的小组同学发现还未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冰也熔化了,此时冰熔化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收热量。

22.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某同学认为:

“加热相同的时间时,另一种液体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该液体吸收的热量多一些。

”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

请说明理由_____。

(2)加热到一定时刻,水开始沸腾,此时的温度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_____℃,这表明实验时的大气压强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而另一种液体相应时刻并没有沸腾,但是温度计的示数比水温要高的多。

请你就此现象进行分析,本实验的初步结论为:

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4)本实验除了能够说明上述问题之外,还能够说明许多问题,请你写出其中的一个问题:

_____。

23.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文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在此实验中用_____表示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

(2)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

当物体温度变化量和_____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_____升高的温度更高。

24.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沸点分别为357℃,酒精的沸点分别为78℃.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时,应选用_____(水银/酒精)温度计,还需的测量仪器是_____.如图甲,安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节_____(A/B)的高度,调节它的高度是为了_____.

(2)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乙中①、②所示,则图_____(①/②)是沸腾前的情况.

(3)小明同学在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一种即可)_____.

(4)在实验中小明发现,当水的温度上升到76℃时,虽然不断给水加热,但水温却保持不变,水中没有大量气泡产生,此时烧杯中的水_____沸腾(填“已经”或“没有”).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_____

(5)如图丙所示是小红探究水沸腾的温度随时间变化作出的图象,这一图象是错误的,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

25.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和初温也相同。

(1)①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___两图进行实验;

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__(选填“温度计示数变化”或“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②使用这二种燃料点燃加热质量都为100g和初温都为20℃的甲乙两杯水,加热燃烧相同时间后,发现甲杯水温度为30℃,另一杯水温度为24℃.此时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说明甲杯水下面的燃料热值较大,理由是____________.

(2)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

①应选择____两图进行实验;

②不同物质吸热的能力是通过___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变化”或“加热时间”);

③如果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A、B两种液体,采用相同燃料供热,吸热后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为使温度升高到相同的值,____液体加热的时间较长,___液体的温度升高得较快,___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④下列现象可用比热容知识来解释的是___。

A.夏天在教室洒水,感到凉爽B.金属勺装有塑料手柄C.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26.如图是小明同学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

(1)按照图安装、调整实验器材,科学合理的顺序是:

先要根据_____

(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烧瓶)高度,调整固定_____(A/B)的位置,然后再依次固定好其他器材。

(2)往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

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面和烧瓶颈部出现大量的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是由烧瓶喷出的水蒸气_____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

若要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可以在金属盘内盛放适量的______(冰块/热水)。

(3)实验时,握金属盘的手明显感觉到金属盘的温度_____(升高/降低),下列生活中的哪个事例与此现象原理一致_____(填序号)

①夏天饮料里加冰块②北方储存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大桶水③蒸笼蒸馒头。

27.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甲、乙是两个演示实验示意图;

丙、丁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的两个冲程示意图.与压缩冲程原理相同的是______图所示的演示实验;

汽油机利用内能来做功的冲程是______图.汽油燃烧时,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28.小红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达到91℃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1)实验中,小红观察到沸腾前与沸腾时杯内都有气泡产生,如图丙、丁所示,图丁中气泡里的物质是_____。

(2)从图象可以看出,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_____;

小红发现水的温度始终没有达到100℃,于是加大火力,看到的现象是_____。

(3)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

103J/(kg•℃),烧杯中水的质量为100g,前4分钟内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J。

29.

(1)如图甲,是小时候折的纸炮.甩动纸炮,随之会发出一声巨响,这声音的声源是___(“白纸”或“空气”).一张白纸,很难从两边将纸直接拉断,是因为纸分子之间存在____.

(2)一张白纸和一本物理书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______首先着地(“白纸”或“物理书”).如图乙所示,将白纸平放在物理书上,平托着物理课本,让它们从同一高度一起释放,结果白纸随着物理书一起下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实验探究:

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

器材

空气压燃仪、棉花、乙醚、大口玻璃瓶、打气筒.

 

步骤

现象

如图甲所示是空气压燃仪示意图,玻璃筒内有一小团沾有乙醚的棉花,

将活塞迅速压下去,发现筒内的棉花会_______,这是因为对筒内空气______,空气内能_______.

如图乙所示,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发现瓶口会出现______,瓶内空气对瓶塞做功,内能______,温度______.

结论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______;

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______.

31.为研究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晓形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两种液体的质量和初温都相同.

(1)晓形选用同一套装置分别给甲、乙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2)比较两种液体吸热能力的方法:

在试管中,分別加入等质量的两种液体,按照图示方法加热,使它们________相同,则________的液体吸热能力强.

(3)实验探究后,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