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41+9959南泉村小桥框架桥接长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6908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2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41+9959南泉村小桥框架桥接长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K41+9959南泉村小桥框架桥接长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K41+9959南泉村小桥框架桥接长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K41+9959南泉村小桥框架桥接长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K41+9959南泉村小桥框架桥接长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K41+9959南泉村小桥框架桥接长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K41+9959南泉村小桥框架桥接长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K41+9959南泉村小桥框架桥接长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K41+9959南泉村小桥框架桥接长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K41+9959南泉村小桥框架桥接长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K41+9959南泉村小桥框架桥接长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K41+9959南泉村小桥框架桥接长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K41+9959南泉村小桥框架桥接长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K41+9959南泉村小桥框架桥接长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K41+9959南泉村小桥框架桥接长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K41+9959南泉村小桥框架桥接长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K41+9959南泉村小桥框架桥接长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K41+9959南泉村小桥框架桥接长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K41+9959南泉村小桥框架桥接长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K41+9959南泉村小桥框架桥接长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41+9959南泉村小桥框架桥接长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

《K41+9959南泉村小桥框架桥接长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41+9959南泉村小桥框架桥接长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K41+9959南泉村小桥框架桥接长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

数量

1

基坑

挖土方

有水

m3

2978.6

无水

2519.2

回填

A组土

575

土方

1198

外运

4299.8

2

框构身

 钢筋

C35

671.53

kg

Φ20

2420.55

Φ16

105.75

Φ12

885.99

钝角加强Φ16

210.56

合计

117286.23

基础

C25

65.96

附属

恢复既有挡墙

M10浆砌

90

钻孔桩防护

φ1.25

m/根

192/12

235.6

2.施工准备

2.1开工前准备

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全面熟悉核对设计文件,充分了解设计意图,核对地形及地质资料,复核框架桥中线、高程及流水面标高。

现场放线,确定框架施工对既有设备的影响范围,组织施工调查,重点调查营业线路通信、信号、电力地下管线电缆走向及既有设备分布情况,并与有关设备管理部门签订安全协议,对施工可能影响的地下电缆配合电务处和相关的设备管理单位进行迁出,对施工前不能迁出的制定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

2.2施工平面布置

施工场地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布置。

2.3临时设施

施工便道:

本框架桥施工时对既有框架桥封道,利用既有乡村道路作施工道路。

施工用电:

铁路施工专用电。

施工用水:

接用当地生活用水作为施工用水,经试验检测合格后使用。

混凝土:

采用具有相应资质经检验合格的集中拌合混凝土,混凝土罐车运送。

2.4劳动力、物资准备

2.4.1劳动力组织

该框架施工组织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作业班组施工,劳力组织情况见下表:

劳动力组织表

工作内容

人数

领班

9

安全检查

3

钢筋工

6

10

起重

混凝土工

8

11

清道

4

木工

12

挖装运土

5

机操工

13

杂工

电工

14

防护员

7

测量

15

驻站联络员

电焊工

2.4.2物资准备

水泥和钢材按甲控材料组织供应,甲控及自购砂石料由局指牵头各项目部参与招标后确定供货单位,由各项目部根据招标确定单位组织供料,经试验室试验检测合格后使用,并附有厂家出厂合格证。

大型机械设备采用拖车运送至施工现场,并由经理部统一协调调配。

小型机具由经理部统一采购分配到施工作业组。

主要施工机具配备表如下:

主要施工机具配备表

规格型号

备注

振捣器

平板/插入式

1/6

风镐

电焊机

BX3-300-1

对焊机

UN1-100

抽水机

钢筋切割机

GQ40—2

钢筋弯曲机

GQ40--1

挖掘机

PC200

吊车

80t

起重机

QY-16

3.施工总体方案

本桥采用为保证营业线安全,框架两侧采用钢筋混凝土挖孔桩防护。

施工在挡墙、电缆拆迁后进行施工,拆除既有框架、框架现浇利用慢行点施工。

施工前先调查所有施工范围内地下电缆、管线,与铁通、工务、电务等部门签订安全配合协议后到现场用仪器准确确定其位置走向,将影响施工的电缆、管线迁移出施工范围和进行保护后方能施工。

本框架为既有运营线施工,为确保运营线行车安全,施工前充分组织施工所需人力、机械以及抢险所需的应急物资。

本桥严格按以下施工顺序施工:

施工准备→挖孔桩施工→拆除既有框架影响部分→现浇框架→施工出口连接墙及附属工程→回填夯实→恢复线路。

框架施工顺序:

框架施工先浇注箱底至边墙下梗肋顶部;

当底板砼强度达到70﹪后,再绑扎边墙及顶板钢筋、浇灌边墙及顶板;

主体施工完成后及时施工出口连接墙及附属工程。

施工重点:

如何在不影响工期的前提下确保营业线行车安全及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是施工中的重点。

施工工期安排:

计划2014年2月20日开工,2月20日至2月31日挖孔桩防护,3月1-5日挖孔桩养护,3月6日至3月8日既有框架拆除施工,3月9日至4月5日框架现浇,4月6日至4月15日恢复线路和附属工程施工。

4.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

4.1、营业线加固防护

4.1.1挖孔桩防护

(1)挖孔桩施工

挖孔桩采用内径为1.25m的圆管挖孔桩防护既有路基,按照沉井下沉的方式下挖施工,挖孔桩孔深埋16.0m。

进行挖孔桩施工时需设置限界绳,严禁侵入铁路限界。

挖孔桩布置参见设计图纸。

①挖掘方法

采用人工开挖,从上到下逐层用镐、锹进行开挖,遇坚硬土或岩层用锤、钎破碎。

挖土顺序为先挖中间后挖周边,按设计桩径加10厘米控制截面大小。

孔内挖出的土装入吊桶,架设三角架用木绞车提升,垂直运输到地面,堆积到指定地点,以防止污染环境。

根据土质情况每次开挖深度1m,并及时护壁混凝土的施工。

②混凝土圆管护壁施工

为保持孔壁稳定,孔壁开挖后根据地质情况采取沉管式护壁逐层下沉砼圆管护壁,以策安全。

护壁混凝土采用C20混凝土。

预制混凝土护壁的施工,采用统一购买施工。

购买预制管每节按2米及1米的长度,内径为1.25m,外径为1.40m,管厚为0.15m的尺寸。

开挖前先放出孔心,并整平孔口地面用混凝土做一个小外圈,使其成为井口围圈,以阻挡井上土石及其它物体滚入井下伤人,并且便于挡水和定位。

场地内多余的积水通过在孔口外挖排水沟排除。

③钢筋的制作与安装

考虑既有线缆影响,挖孔灌注桩钢筋骨架,采取在孔内绑扎。

④灌注混凝土

1)堵漏和积水的排除,浇砼前及时将砼护壁上的渗漏处堵塞,然后把井内积水抽干,以保证桩蕊砼质量,堵漏的方法,大面积堵成小面积的、小面积堵成点漏而最后堵塞。

2)溜斗、溜刑槽和串筒的准备:

砼经过串筒而达到浇筑面,其自由落下的高度不大于2m。

3)桩蕊砼振捣,由井下操作人员用插入式振动器分层捣密实砼,前层厚度不超过50CM,插入形式为垂直式。

插点间距约40-50cm,并且做到“快插慢拔”。

4)每个桩的桩蕊砼一次连续浇捣完毕,不留设施工缝,交接班间隙不超过2小时。

5)砼灌注至桩顶以后,立即将表面已离析的混合物和水泥浮浆等清除干净。

1挡碴墙

为保证既有下行线道床的稳定,沿便梁架设方向码砌内装道碴的编织袋挡碴墙。

每个编织袋装上道碴后,绑扎牢固,沿便梁纵梁方向堆码,每层必须堆码密实。

施工挖孔桩时为防止周边的道碴松散或垮塌,而危及既有行车和掉入坑内,采用木挡板支挡。

每20cm间距打入1根80cm长ф25钢管,埋深50cm,顺线路方向布设2cm厚木挡板,同时采用ф20钢筋桩限位,钢筋桩伸入路基20cm。

具体布置见下图:

4.2、拆除既有框架桥施工

挖孔桩防护完成后,强度达到80%后拆除既有框架桥接长侧悬臂和连接墙及影响部分挡土墙。

拆除既有框架桥影响部分采用人力风镐凿除,拆除时应加强对既有线和框架内防护,进行拆除时框架内不得站人,且机具设备放置于施工影响范围之外。

拆除影响部分后及时将挖孔桩与既有框架侧暴露土体采用C25钢筋混凝土封闭,钢筋网片布置为ф10@200。

4.3、框架现浇

现浇过程中注意事项:

㈠防护人员必须经考试合格,取得安全员证的路工担任;

配备2名驻站联络员,随时与作业地点防护人员联系了解施工的情况;

防护人员每班带齐防护器具包括:

对讲机、信号旗、信号灯、短路铜线、火炬、口笛、喇叭、响墩等防护用具;

防护人员必须着装正确,并进行每列接车。

㈡施工时按照区间慢行施工防护标准设置移动减速信号牌(灯)。

防护人员24小时不离防护现场,作业过程中按照营业线施工要求严格执行,有列车通过时禁止施工;

施工过程中要严防机械设备、人员、材料侵限和钢轨红光带。

(三)、施工框架地段,派专人对线路及路基进行防护,如有变化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修;

对行车有影响时,必须在线路恢复到良好状态且经设备单位共同确认达到安全行车条件后方可放行列车。

4.4、营业线施工基本程序

(1)要点施工,应按规定向有关路局提报要点计划,按照批准的慢行、封锁要点计划、施工组织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组织施工。

严禁无计划、超范围施工和点前超前准备、点内超量作业。

(2)要点施工,必须按规定向车站办理要点登记手续。

要点期间,要派驻站联络员,同时主动与工务、电务等运营设备管理部门联系,签订施工安全配合协议,工务、电务等相关配合单位人员要监控到位,并搞好要点施工期间的工、电、运配合。

(3)营业线施工,必须按《技规》、《安规》要求设置防护,正确使用防护信号,上道施工做到“八不准,五必须”。

如发现有妨碍行车、人身安全的情况,应采取紧急措施,保证行车、人身安全。

(4)给点前,要做好充分准备,确保技术、材料、劳力和机具设备到位;

给点后,要严格按照施工计划,不间断施工,严禁超计划、超范围施工;

完工后,施工单位应与运营单位共同检查确认,达到开通条件后,方可消点、撤除防护,放行列车。

(5)要认真执行与有关单位签订的安全配合协议。

施工单位临时看管的行车路线,必须指派专人巡道,并保证有足够的力量进行线路的养护维修,确保线路状态良好。

巡道、巡查要认真执行工务养护维修有关规定,特别是恶劣天气下(雨天、酷暑、严冬、大雾等)更要加强巡道检查、防护和养护。

4.5封锁施工及慢行

封锁及慢行施工作业时,车站行车室设驻站联络员,施工地点设现场防护人员。

驻站联络员与车站值班员办理施工登记安全手续,使用通讯设备向现场负责人和防护员传达调度命令,通报列车运行情况。

施工现场负责人使用通讯设备下达设备拆除防护、开始或停止施工作业、下道避车等命令。

(现场负责人:

,电话:

驻站联络员:

防护人员:

防护人员实行24小时不间段对线路进行防护,并经路局培训考试合格。

驻站联络员要随时与现场防护员保持联系,如联系中断,现场防护员应立即通知施工负责人停止作业,必要时将线路恢复到准许放行列车的状态。

说明:

(1)施工前必须确定慢行命令无差错,并确认其内容准确。

(2)防护员必须随时与车站驻站人员联络,告知当班作业地点及施工内容。

(3)防护员每班带齐对讲机、信号旗、信号灯、短路铜线、火炬、口笛、喇叭、响墩等应急防护器材,穿好防护服并正确着装。

(4)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列车通过减速地段时展开黄色信号旗立岗接车,严格遵守防护员工作制度。

现场防护人员应站在距施工地点的第一个响墩内20m附件,且瞭望条件较好的地点显示停车手信号。

4.6线路恢复

1)现浇完毕后,应将线路及时恢复,补充道碴,起道捣固,以使线路尽快稳定,按照施工总体方案中列车运行速度运行经检查符合规定后方可恢复正常运行。

2)列车逐渐提速过程中必须按照《济南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设置防护。

施工期间,上行列车限速45km/h,框架施工完毕并恢复上行线路使用后首列45km/h,不少于12小时,60km/h、80km/h各不少于24小时,后恢复正常。

4.7基础开挖

开挖前做好既有水沟截流抽水,保证基底干燥,基础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捡底,基础弃土运至指定地点集中堆放。

基础边坡按规范要求放坡为1:

0.5,基础底四边各加宽0.50米,基顶四周挖截水沟,以防积水流入基坑。

为防止扰动基底,挖至设计标高留20cm改由人工开挖,将基面整修平整,就其天然状态加以铲平,不得用填土夯平的办法处理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通知试验室做基底承载力检测,并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基坑和模板,合格后立即灌注垫层砼,以防止基地暴露过久,影响地基承载力。

在垫层位置两侧安装模板,由于垫层面积较大,在浇灌混凝土之前,设置3排相同标号的混凝土墩来控制垫层混凝土的浇灌标高。

在模板内浇筑C20混凝土,捣固密实、养护及时,12小时后拆模,不足24小时不得上人。

4.8钢筋制作及安装

钢筋在现场预制场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制作,钢筋接长采用闪光对焊,并需要纵向打磨加工。

钢筋按照结构要求,分层、分批进行绑扎,所有钢筋焊接接头均按规范错开,每根钢筋在同一截面上(两接头相距30d或50cm以内均为同一截面)焊接接头不超过一个。

在框架中部两层钢筋间设置足够的撑筋,以保证钢筋骨架的整体刚度保护层位置,防止浇注混凝土时钢筋骨架错位和变形。

进行边墙钢筋安装时,钢筋骨架固定采用钢管脚手架按设计高度搭设支架,加固钢筋骨架,使其横平竖直。

钢筋施工完备后,对每个结构面预留出设计所需保护层厚度,以满足结构的设计受力状况和结构防水的要求。

结构钢筋绑扎时一定要做好对橡胶止水带的保护,为保证橡胶止水带的正确位置,采用绑扎丝将止水带固定在砼断面两模板中央,沉降缝位置采用聚苯乙烯硬质泡沫固定。

钢筋扎结完毕后,安装砼垫块以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

当所有钢筋扎结完毕后,要检查钢筋数量、位置是否正确,清理所有杂物,并用高压水冲洗干净,达到模板光亮,给混凝土外表光亮提供可靠保证。

经自检合格并请监理工程师复核签字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

4.9模板制作与安装

框架桥身采用大块定型钢模板,模板固定用ф12拉筋、双钢管加蝶形扣件加固模型。

钢模板严禁随意钻孔,在需要设拉筋的地方加一块通长木条,在拉筋位置钻孔,用螺栓与钢模连接固定。

模型安装完毕并检查合后立即灌注混凝土。

4.10混凝土施工

本框架混凝土分为二次浇筑完成,第一次浇筑底板及下梗肋顶部30cm边墙,第二次浇筑剩余边墙和顶板混凝土。

本框架箱身砼要满足《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

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罐车运送至灌注地点,吊车入模。

混凝土拌合站应有试验人员在进行现场质量控制,拌合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现场测试结果、环境条件等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原材料每盘需称量,拌制过程中应进行坍落度、含气量等试验指标的检测。

底板部分灌注完成后,第二次灌注前要将工作缝采用人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残留在砼表面的积水清除干净。

在灌注砼前,水平施工缝先铺一层10-15㎜厚的同砼等级的水泥砂浆。

侧墙混凝土的灌注时,分层对称地进行,每层高为0.30m。

在施工过程中砼应连续分段逐层灌注,避免出现施工缝。

如果留设施工缝,留设位置和处理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

在施工中出现混凝土施工缝,可采用二次捣固工艺施工,即对浇筑后的混凝土在振动界限以前给予二次振捣,能够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

同时又减小内部裂缝,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从而提高抗裂及抗渗性。

二次震捣时间既要考虑技术上的合理,又要满足分层浇筑、循环周期的安排,重要的是避免由于操作失误而造成冷接头。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采用插入式捣固器振捣混凝土,在钢筋密集区采用φ32捣固器,设专人捣固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顶板混凝土灌注后终凝前进行“提浆、压实、抹光”工艺,消灭混凝土凝固初期产生的收缩裂纹,又保证结构外防水层粘土牢固。

顶板及结构外墙采用覆盖养护,侧墙内侧采用喷水养护,底板采用蓄水或用草袋覆盖养护。

混凝土施工时,振捣密实,保证混凝土的匀质性和密实度,提高混凝土本身的抗裂能力。

混凝土表面注意提浆、压光,并严格按要求养护。

施工前将混凝土表面浮浆凿除,并冲洗干净,整直连接钢筋。

浇筑混凝土前,对预埋件及钢筋骨架等加以检查,保证其位置正确。

混凝土使用的半成品材料、水泥、钢材、粗、细骨料要有试验报告,有理论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电子计量须准确;

震捣设备性能完好。

混凝土浇筑时经常检查模板,设专人护模,保证模板不变形不串动。

一旦发生问题,立即处理。

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能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和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当运抵浇筑现场的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时,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但不得再次加水;

泵送混凝土也不能因泵不出来而再次加水。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不超过30cm。

采用插入式震捣器时,无筋或配筋稀的结构h=25cm、配筋密的结构h=15cm。

震捣移动间距不大于震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深度为5-10cm。

震捣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和预埋件,每一震点延续时间宜为20-30秒,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和表面呈现浮浆为度。

浇筑混凝土须连续进行,因故间隙时间宜缩短,当气温在30℃左右时,不超过1.5小时,当气温降至10℃时,可延至2.5小时。

间隙时间超过时,要按浇筑中断处理,同时留置施工缝,并作出记录。

施工缝的平面与结构垂直,施工缝须预埋接榫钢筋或铁件。

4.11耐久性混凝土施工要求

4.11.1浇筑混凝土应符合下列一般规定:

1)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不宜超过30℃。

应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受阳光直射,控制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不超过40℃。

宜尽可能安排在傍晚浇筑而避开炎热的白天,也不宜在早上浇筑以免气温升到最高时加剧混凝土内部温升。

2)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期施工处理,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

3)在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环境条件下,可采取场地洒水、喷雾、挡风等措施,或在此时避免浇筑有较大暴露面积的构件。

4)浇筑重要工程的混凝土时,应定时测定混凝土温度以及环境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并根据环境参数变化及时调整养护方式。

5)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其分层厚度(指捣实后厚度)应根据搅拌机的搅拌能力、运输条件、浇筑速度、振捣能力和结构要求等条件确定,下中的数值可供参考,但混凝土最大摊铺厚度不宜大于400mm,泵送混凝土的最大摊铺厚度不宜大于600mm。

混凝土的浇筑层厚度表

振捣方法

浇筑层厚度(cm)

插入式振动

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表面振动

无筋或配筋稀疏的结构

25

配筋较密的结构

附着式振动

30

注:

表列规定可根据结构物和振动器型号等情况适当调整。

在新浇筑完成的下层混凝土上再浇筑新混凝土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

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

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

6)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

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

对不同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水胶比和外加剂类型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

当允许间歇时间已超过时,应按浇筑中断处理,同时应留置施工缝,并作出记录。

施工缝的平面应与结构的轴线相垂直,施工缝处应埋入适量的接茬片石、钢筋或型钢,并使其体积露出前层混凝土外一半左右。

7)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己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20℃。

8)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

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9)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10)浇筑混凝土时,应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

4.11.2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

1)从高处直接倾卸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2)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铺助下落。

3)串筒出料口距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不宜超过1m。

4.11.3在混凝土施工缝处接续浇筑新混凝土时,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

1)应凿除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但凿除时,处理层混凝土须达到下列强度:

(1)用水冲洗凿毛时,须达到0.5MPa;

(2)用人工凿除时,须达到2.5MPa;

(3)用风动机凿毛时,须达到10MPa。

2)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存有积水。

在浇筑新混凝土前,对垂直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面上刷一层水泥净浆,对水平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面上铺一层厚10~20mm、水胶比比混凝土略小的1:

2水泥砂浆,或铺一层厚约30cm的混凝土,其粗骨料宜比新浇筑混凝土减少10%。

3)对于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稀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在施工缝处补插锚固钢筋。

钢筋直径不小于16mm,间距不大于20mm。

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宜做成凹形、凸形或设置止水带。

4)施工缝为斜面时,旧混凝土应浇筑成或凿成台阶状。

5)施工缝处理后,须待处理层达到1.2MPa后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

当结构物为钢筋混凝土时,处理层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2.5MPa。

混凝土达到上述抗压强度的时间宜通过试验确定。

4.11.4混凝土振捣

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

振捣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垂直点振,也可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和附着式振捣器联合振捣。

混凝土较粘稠时(如采用斗送法浇筑的混凝土),应加密振点分布。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宜采用侧振并辅以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成型。

2)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振捣器要快速插入混凝土,拔出时速度要慢,上下抽动,上下移动变换幅度为5cm~10cm,以利于排出混凝土中空气,振捣密实。

每插点应掌握好振捣时间,过短过长都不利,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为20s~30s,使用高频振动器时,也不应少于10s。

以混凝土表面基本液化泛出灰浆,不再下沉、不再出现气泡为度,防止过振、漏振。

3)振捣器要垂直地插入混凝土内,并要插至前一层混凝土,以保证新浇混凝土与先浇混凝土结合良好,插进深度一般为50~100mm。

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

4)振动棒插入点布置应排列均匀,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按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

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R)的1.5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