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主干知识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6943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6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主干知识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主干知识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主干知识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主干知识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主干知识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高考主干知识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高考主干知识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高考主干知识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高考主干知识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高考主干知识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高考主干知识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高考主干知识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高考主干知识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高考主干知识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高考主干知识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高考主干知识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高考主干知识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高考主干知识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高考主干知识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高考主干知识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主干知识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

《高考主干知识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主干知识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主干知识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15.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相悖是引起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

16.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

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17.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8.五项原则的关系:

是一个有机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

成为国家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

三、政治主体行为体现:

1、国家(政府)的行为评价——国务院(各部委)、地方政府: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政府履行国家职能:

对内职能是:

①政治职能、②经济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③文化职能、④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对外职能:

①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发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3)我国坚持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

①民主集中制原则②对人民负责原则②依法治国原则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行为评价——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2)民主集中制是人大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及其优越性:

第一,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

第二,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

第三,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4)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的选举。

②进一步加强人大的立法和监督职能。

③进一步密切人大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民主政治建设)

3、人民代表——人民代表的言行评价:

(1)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

人民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2)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发言表决免责权,提案权,质询权。

义务:

①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

②保守国家机密;

③密切联系群众;

④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等。

4、国家统一问题——内政问题:

(1)“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

(2)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3)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5、国家主席的言行评价:

(1)国家主席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机关。

(2)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颁布法律权、发布命令权、任免权、荣誉授予权、外交权)。

★6、公民的言行评价——民主建设: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主要包括:

第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二,政治自由:

包括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监督权(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公民民主监督的意义:

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第一,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第二,制裁和惩罚侵犯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行为。

(3)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5)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国家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7、中国共产党的言行评价——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领导方式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执政方式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3)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②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③抓好反腐倡廉建设和党的制度建设。

(4)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中国共产党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主题:

实现什么样发展,怎样发展。

意义:

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8、人民政协言行评价——十一届全国三次政协会议:

(1)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

第一、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第二、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第三、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四、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9、三个会议的排列顺序(党的会议、人民政协、人民代表大会)

(1)这是由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人民代表大会各自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2)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因此,必须首先召开党的会议,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

(3)政协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

因此,召开党的会议后,继而召开全国政协会议,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人士和各界民主人士的意见,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这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民主,促进国家重大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4)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因此,党提出的方针、政策和人民政协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必须再提交全国人大讨论通过,使之变为国家意志,以保证党对国家的领导。

★10、民族问题:

(1)我国民族的新型关系:

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

(2)基本原则:

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3)民族政策: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

第一,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第二,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第三,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第四,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4)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5)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民族的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6)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7)在现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逐步消除东西部差距,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11、宗教问题:

(1)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2)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全面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①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包括既保护人们信教的自由,又保护人们不信教的自由两个方面。

12、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主要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其中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基本的形式。

13、主权国家:

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

即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

只有具备这四个要素,才能成为主权国家。

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

主权国家的基本义务:

具有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外交,和平解决国家争端等国际义务。

14、国际组织:

含义:

是指若干国家或社会团体为特定目的,通过条约或协议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分类:

按不同标准可分为:

政治性和专业性的国际组织;

世界性和区域性的国际组织;

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作用:

对促进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15、联合国:

宗旨:

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

各会员国主权平等;

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

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禁止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

集体协作;

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16、外交问题:

(1)我国的对外政策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

(2)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4)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内容:

第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第二,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第三,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第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5)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

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6)发展大国关系,加强区域合作有利于世界合作与共同发展,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与繁荣。

17、民主建设问题(决策、听政、信息公开、网络民主等)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4)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其它的基层民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职代会、居民委员会制度)。

(5)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6)国家机关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7)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充分行使监督权。

(8)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基层民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等。

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18、政治意义:

(1)对内:

有利于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利益,保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1)对外:

巩固友好合作关系;

扩大共同利益;

推动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促成国际关系民主化;

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构建和谐世界;

体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内容:

第二部分哲学常识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二、原理和重要观点总结

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原理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方法论: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能阻碍事物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注重科学理论的指导。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指导。

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所以,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5、自然客观性观点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②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③我们在利用、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6、一切从实际出发

哲学依据,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基本含义:

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为什么要坚持:

首先,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其次,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再次,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怎样坚持:

①坚持从客观事实的总体出发。

②坚持从多方面的客观实际出发。

③坚持从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

总之,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辩证法

(一)联系的观点:

1、联系普遍性原理

联系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所以,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

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

部分也制约整体(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会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因果联系原理

在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

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首先,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其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4、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但是,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二)发展的观点: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发展的实质的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规律客观性原理

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所以,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统一。

3、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所以,我们要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所以,我们要要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要学会“优化结构”。

5、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所以,要求我们坚信前途是光明的;

同时准备走曲折的路。

6、运动和物质的辨证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8、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哲学依据: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地位:

实事求是不仅是我们党的科学态度、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而且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

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

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9、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

二是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三)全面的观点(矛盾分析法):

1、矛盾对立统一性原理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2、矛盾普遍性原理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

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还要善全面分析矛盾,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3、矛盾特殊性原理

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方法论:

所以,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起来,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

认识事物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还要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主次矛盾互相依赖、互相联系。

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

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首先,要善于抓住重点,其次,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6、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

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7、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关系: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连的。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认识论

1、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及认识和利用规律都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同时,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所以,我们要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原理

真理和科学理论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科学理论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所以,我们要注重科学理论的指导。

3、认识要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原理

认识要不断深化,认识要不断扩展,认识要不断向前推移。

所以,我们要注重发展认识,理论创新,与时俱进。

4、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原理

分析与综合密不可分。

只有对各要素首先作出周密的分析,才可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从而真正地认识事物。

只有对事物各要素从内在联系上加以综合,才能正确地认识整个客观事物。

我们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5、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相结合原理

合理想象是立足已知事实,根据科学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的一种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向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活动。

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在认识过程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极为有益的。

我们要重视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6、实践和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