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第四章训练题资料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6952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训练题资料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训练题资料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训练题资料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训练题资料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训练题资料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训练题资料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训练题资料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训练题资料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训练题资料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训练题资料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训练题资料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训练题资料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训练题资料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训练题资料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训练题资料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训练题资料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训练题资料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训练题资料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一第四章训练题资料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训练题资料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

5.能观赏到图中沙、湖并存景观的最佳时间是()

A.1-3月B.4-6月C.7-9月D.10-12月

6.以下说法对景观地区描述可信的是()

A.湖泊盐度季节变化明显B.沙丘1-4月移动速度快

C.沙丘缓坡大致朝向西方D.春夏时节生物众多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将岩石折叠如被,左图为“某地地质景观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图(甲→戊代表岩浆、三大类岩石和沉积物)”。

读图完成7-8题。

7.构成左图景观的岩石,其所属类型对应于右图中()

A.甲B.乙C.丙D.丁

8.形成左图景观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

①沉积作用②固结成岩③地壳运动④变质作用⑤侵蚀作用⑥冷凝作用

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⑥④③⑤D.①②⑤③

左图为各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图,图右为某外力作用过程示意图,完成9-10题。

9.关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外力作用必在内力作用之后B.使地表趋于平缓

C.对地表形态塑造起主导作用D.使地表高低不平

10.右图示意的是左图中的()

A.甲B.丙C.丁D.戊

11.据下图A点附近的海底地形可以推断,其位于()

A.板块碰撞形成的生长边界附近B.板块张裂形成的生长边界附近

C.板块碰撞形成的消亡边界附近D.板块张裂形成的消亡边界附近

下图为“我国新疆天山西段伊犁谷地内霍尔果斯(80°

29′E,44°

14′N)境内某低山丘陵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不同时期形成的同类型岩层采用同一图例表达)”。

据图回答12-14题。

12.M附近的岩层接近垂直方向,并与两侧的岩石存在明显的不连续性,原因可能是()

A.外力侵蚀B.外力沉积C.岩浆活动D.地壳运动

13.甲山的表层出现了黄土及黄土状物质,其形成原因可能是()

A.流水作用B.风力作用C.岩浆活动D.地壳活动

14.从图中侵蚀面的走向及其与各岩层的切割情况判断,该侵蚀面的形成原因可能是()

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C.流水溶蚀D.风力侵蚀

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火山喷发时熔岩流阻断河流形成堰塞湖,及富士五湖。

“钻石富士”的奇景(下图右),是指站在特定地方在某些时候看到太阳位于富士山山顶,状如钻石般闪耀。

据此回答15-17题。

15.摄影爱好者在山中湖村观赏到这一美妙瞬间,可能是当地时间()

A.6:

00B.8:

00C.17:

00D.19:

00

16.图1中所示的本栖湖是富士五湖中唯一不结冰的湖泊,其原因可能是()

A.纬度较低B.海拔较低C.泥沙较少D.地热较多

17.关于富士五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均由火山口积水而成B.补给类型不同

C.各湖海拔高度相当D.均为咸水湖

18.南海海域石油资源较丰富,仅从储油构造考虑,下图中海上石油钻井位置正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滇西北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紧密相邻,并列南流,构成独特的三江并流区,该地自然环境非常独特,读三江地区某地形剖面图和降水量分布图,完成19-20题。

19.造成贡山、德钦、香格里拉等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距海远近的差异B.海拔高度不同

C.地形对西南气流的阻挡D.所在山地的坡向不同

20.推测该地区山河相间地貌的形成原因可能是()

A.褶皱隆起、断裂凹陷B.褶皱隆起、河流下切

C.褶皱隆起、风力侵蚀D.冰川侵蚀、地壳抬升

21.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

米),河流上游段(②处以上)的剖面图可能是(  )

A.AB.BC.CD.D

22.牛轭,耕地时套在牛颈上的曲木,是牛犁地时的重要农具。

内蒙古的乌梁素海、湖北的白露湖、排湖等因形状像牛轭,因此被称为牛轭湖。

面向河流下游,左手一侧为左岸,右手一侧为右岸。

读图完成22题。

图中四幅河流地貌的演变过程应为(  )

A.①④②③B.④①③②

C.④①②③D.①④③②

左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右图为该沙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3-24题。

23.该河通常位于我国的()

A.西南地区B.西北地区

C.东南地区D.东北地区

24.对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

B.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

C.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浅

D.若P河道为该河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当河流流出谷口时,其携带的物质由于流速减慢就分散沉积下来。

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时,受逆行水流顶托,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的三角形地貌。

华北平原是典型的冲积平原,数千年来河流携带的泥沙,使山麓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不断发展壮大,才形成现在的华北平原。

读图“华北平原形成图”,完成25-26题。

25.导致太行山东麓古冲积扇规模差异的直接因素是(  )

A.河流的流域面积B.河流的落差

C.太行山东坡的降水量D.河流的流量与含沙量

26.结合图文材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黄河历史上曾发生过改道B.7000多年前山东半岛尚为岛屿

C.黄河三角洲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开发D.华北平原北部成陆过程呈加快趋势

27.关于图中黄河①一③河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沉积物粒径①<②<③B.春季有凌汛发生

C.径流量①<②<③D.枯水季节主要由地下水补给

左图为河水中颗粒物质所受外力作用类型与河流流速、颗粒物直径之间的关系图,右图为某区域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28-30题。

28.欲使直径为0.1mm处于搬运状态的颗粒物堆积至河床,河流流速至少应降为()

A.0.1cm/sB.0.5cm/sC.0.7cm/sD.30cm/s

29.下表中P、Q两颗粒物所受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侵蚀、搬运B.搬运、堆积

C.侵蚀、堆积D.搬运、侵蚀

30.能够反映右图所示地貌成因的点是()

A.甲B.乙C.丙D.丁

3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阿尔泰山属于典型的断块山。

(1)推测图示区域中我国境内的地形地势特征并说明理由。

(2)说出阿尔泰山的走向并解释阿尔泰山的成因。

(3)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风沙地貌发育普遍且典型,河岸两边有让人过目不忘的沙坡地独特景观。

以河漫滩为依托,沿山坡爬升,常形成高差大于200米的爬升沙丘。

雅鲁藏布江是一条流淌在沙漠上的江,简称为“沙江”,两岸河谷平原宽广,形成辫状水系,中游汇集了几条主要支流。

流域内沙漠化土地面积占流域土地总面积的13.1%,且沙漠化具有继续发展的趋势。

这里阡陌相连,人烟稠密,是西藏最主要的和最富庶的农业区。

图1示意雅鲁藏布江,图2为“沙江”景观。

(1)比较雅鲁藏布江上游和下游补给差异,并分析原因。

(2)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多形成辫状水系的原因。

(3)说明雅鲁藏布江河谷爬升沙丘形成的过程。

(4)说明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近年土地沙化面积增加的原因。

33.下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

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

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

读图,回答问题。

(1)结合地形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

(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

(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

答案

【答案】1.A;

组成仙安石林的岩石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是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仙安石林形态成针状、剑状的原因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据此选A。

【答案】2.D;

从题干知,该石林的主要组成岩石为花岗岩,是岩浆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因此有岩浆活动的过程,“石林”景观出露地表,要经过地壳的上升过程,再受到外力的风化和侵蚀作用,故石林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岩浆活动—地壳上升—风化、侵蚀。

故选D。

【答案】3.C;

“石瀑布”是花岗岩地貌,花岗岩有球状风化特征,冰川刨蚀形成的是U形谷,不是凝固的瀑布一碰撞竖直沟槽,重力崩塌岩石棱角分明,A、B、D错。

主要成因最可能是流水冲刷、冰水冻融,形成瀑布一样的形态,C对。

【答案】4.B;

5.C;

6.A;

4.本地区河流众多,多条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受海流阻滞,被风吹向陆地,形成沙丘。

故B正确。

泥沙并非完全来自亚马孙河,且洋流也不会影响到大陆上的沙丘,A错误。

本地区主要为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作用,C、D错误。

5.沙、湖并存景观的最佳时间应该出现在雨季刚刚结束后。

该地区年降水量大,雨季沙丘被水淹没。

雨季结束,降水少,沙丘出现,但如果干季持续时间太长,湖泊会因强蒸发而大量消失。

故C正确。

6.由气温降水统计图可知,该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雨季时,降水丰沛,湖泊得到补给,水量大,盐度低;

干季时,湖泊水补给少,蒸发强,盐度高。

故A正确。

1-4月降水多,地表湿润,沙丘很难移动;

沙丘的翼角指示风向,该地沙丘翼角朝西,因此应是受偏东风吹拂而成。

缓坡为迎风坡,因此沙丘缓坡大致朝向东方;

春夏时节降水少,缺少水源,生物较少。

故B、C、D错误。

【答案】7.C;

8.B;

7.景观图示岩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可判断是沉积岩;

右图中甲是岩浆岩、乙是沉积物、丙是沉积岩,丁是变质岩,戊是岩浆。

选C正确。

8.图示岩层先是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再经地壳运动发生弯曲变形;

后再经外力侵蚀。

没有岩浆活动现象。

选B正确。

【答案】9.B;

10.D;

9.内、外力同时改变地表形态,内力作用居主导地位。

内力作用塑造高山和低地,外力作用将高山削低,把洼地填平,使地表高低不平趋于平缓。

10.风化作用为侵蚀作用提供方便,侵蚀又有利于风化作用。

图中甲、乙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因此应为风化和侵蚀作用,丙与搬运作用,丁为沉积作用,戊为固结成岩作用。

右图岩层为有层理理构造的沉积岩。

故D正确。

【答案】11.C;

根据等深线数值,A处两个等深线数值相同,是图示区域最深处,是海沟地形。

位于板块碰撞形成的消亡边界附近,C对,A错。

板块张裂形成的是生长边界,地貌类型是裂谷或海岭,B、D错。

【答案】12.D;

13.B;

14.A;

12.“附近的岩层接近垂直方向,并与两侧的岩石存在明显的不连续性”说明M附近有断层,它是地壳运动的结果,D正确。

13.黄土与沙丘属于风力沉积作用而成的地貌。

新疆地处内陆干旱地区,风力强劲,故B正确。

14.天山东西走向,山顶冰川广布;

侵蚀面位于低山、丘陵地带,南北走向。

侵蚀面可能是天山冰川由山顶沿山坡向南北滑动的过程中侵蚀而成。

A正确。

本地区降水少,流水作用很弱;

流水溶蚀还需石灰岩作条件,故排除B、C。

河谷地带风力较弱,且盛行风向多为西北风向。

排除D。

【答案】15.C;

16.D;

17.C;

15.据左图可知,摄影爱好者面朝富士山且面对山中湖,说明摄影爱好者位于富士山的东北方向,太阳位于富士山的西南方向,正值太阳落山,故可能是当地时间17:

00,C项正确。

16.据图可知,该湖泊纬度并不是最低,故A项错误;

海拔不是最低,故B项错误;

泥沙含量与湖泊结冰无关,故C项错误;

该地处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故D项正确。

17.据材料可知,火山喷发时熔岩流阻断河流形成堰塞湖,故A项错误;

该地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补给类型均为雨水补给为主,故B项错误;

据等高线可知,湖泊的高度相等,故C项正确;

该地湖泊水更新速度较快,为淡水湖,故D项错误。

【答案】18.B;

南海海域石油资源较丰富,仅从储油构造考虑,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图中海上石油钻井位置正确的是②,位于背斜构造顶部,B对。

①、③处岩层有明显错动,是断层构造,A、C错。

④处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是储水构造,D错。

【答案】19.C;

20.B。

19.从图中可读出自西向东贡山、德钦、香格里拉的年降水量逐渐减少,影响降水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对西南气流的阻挡,C正确;

三地距海远近差异不大,德钦和香格里拉的海拔高度相同;

贡山和德钦的坡向相同。

20.该地山脉的形成是板块挤压,褶皱隆起;

河谷的成因是流水侵蚀,B正确。

【答案】21.D;

根据图示信息,河流上游段②处以上一致延展到了河源,等高线密集,落差较大,河流下切严重,河谷剖面呈典型的V形,据此选D。

【答案】22.B;

根据材料及图示信息,最终形成类似牛轭的湖泊,即最终形成②,其成因应该是由弯曲的河流因裁弯取直,主干线路取直线续流,旁支与主流分离留下的产物。

据此,选B。

【答案】23.D;

24.A;

23.左图示沙洲3、4月份面积较小,7、8月份面积最小,说明这两个时间段流水的侵蚀作用强,可推知河流流量大,该河流有两个汛期,符合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特征;

3、4月份积雪融水补给,7、8月份大气降水补给。

24.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可使库区水流流速减慢,泥沙在库区淤积,下游沙洲因沙源减少,面积增长速度减慢,A正确;

河心沙洲是在流速较慢地区,流水堆积作用形成,B错误;

根据图示指向标,该河在我国,河流自西向东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向右偏转,不断侵蚀右岸(Q岸),河道会变深;

在左岸堆积(P岸),河道将慢慢变浅,C错误;

若P河道为该河主航道,说明P河道较深,为侵蚀岸,则河流流向应与C选项相反,即自东向西,D错误。

故选A。

【答案】25.D;

26.C;

27.B;

25.冲积扇是由河流携带泥沙在平坦地区沉积而成,河流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大的地区,冲积扇规模较大;

冲积扇规模与流域面积关系不大;

太行山东麓降水、地势落差差异不大。

2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河历史上曾发生过改道;

读图可知,7000多年前,山东半岛位于海岸线的东侧,还没有跟大陆连在一起,尚为岛屿;

结合图中各个年代的海岸线分布可知,华北平原北部4200年前海岸线与2120年前海岸线距离较近,说明成陆过程较慢,而900年前海岸线距离现代海岸线较远,说明成陆过程较快。

27.黄河①—③河段位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

①—③河段从低纬流向高纬,且冬季气温低于0℃,春季可能会发生凌汛;

沉积物粒径与河床纵降比有关,这点从图中无法看出;

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无其他河流补给,故径流量①>②>③。

【答案】28.C;

29.C;

30.B.28.图中两条曲线之间的为搬运状态,当河流流速低于沉降速度时,颗粒物可以在河床中堆积。

依题意,在横坐标0.1处作垂线与沉降速度线相交,过该交点作水平线与河流流速轴相交,此点速度即是答案,所以C正确。

29.直接读图,P颗粒物颗粒直径在0.02mm,纵坐标的流速达到200cm/s,该点处于河流侵蚀速度以上,故应处于侵蚀状态;

Q颗粒物的颗粒直径在20mm,其纵坐标的流速在7cm/s,该点处于河流沉积速度以下,故判断处于堆积状态。

30.图示现象为河流三角洲地区,由于河流流速降低而堆积形成三角洲,同时,河流堆积作用表现为先是颗粒大的堆积,后是颗粒小的堆积,则河流入海口处为颗粒小的物质堆积。

【答案】31.

(1)以山地和盆地为主,东北部和西南部为山地,中间为河谷盆地;

地势(西)南、(东)北高,中间低—等高线分布;

东南高,西北低—额尔齐斯河由东南向西北流(河流流向)

(2)走向:

西北-东南走向。

成因:

地壳断裂,岩块上升(3)分布特点:

该流域降水北多南少。

原因:

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

但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

【答案】32.

(1)上游地区海拔高,受高山阻挡,降水少,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下游西南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降水较多,且周围多高大山脉,以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为主

(2)洪水期含沙量大;

洪水流出山口,河谷比较开阔,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沙洲;

流域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水系景观(3)在冬春干旱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漫滩及沙洲上的细沙裸露,受河谷地形影响,风力强劲,把堆积在宽谷地带的细沙,吹送到江岸山坳或坡上(4)从上游及支流带来大量泥沙在中游河段沉积,沙滩面积扩大;

冬春干旱季节,风力作用扩大沙化面积;

中游河段人口密集,农业发达,过度开垦导致土地沙化面积增加。

【答案】33.

(1)地势低,气温偏高;

地形封闭,水汽不足,降水少。

(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河流流速减慢,(玉石)发生沉积。

(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

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