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思想品德 中考七八年级复习提纲资阳市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6973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思想品德 中考七八年级复习提纲资阳市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 思想品德 中考七八年级复习提纲资阳市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 思想品德 中考七八年级复习提纲资阳市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 思想品德 中考七八年级复习提纲资阳市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 思想品德 中考七八年级复习提纲资阳市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人教版 思想品德 中考七八年级复习提纲资阳市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人教版 思想品德 中考七八年级复习提纲资阳市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人教版 思想品德 中考七八年级复习提纲资阳市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人教版 思想品德 中考七八年级复习提纲资阳市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人教版 思想品德 中考七八年级复习提纲资阳市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人教版 思想品德 中考七八年级复习提纲资阳市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人教版 思想品德 中考七八年级复习提纲资阳市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人教版 思想品德 中考七八年级复习提纲资阳市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人教版 思想品德 中考七八年级复习提纲资阳市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人教版 思想品德 中考七八年级复习提纲资阳市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人教版 思想品德 中考七八年级复习提纲资阳市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人教版 思想品德 中考七八年级复习提纲资阳市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人教版 思想品德 中考七八年级复习提纲资阳市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人教版 思想品德 中考七八年级复习提纲资阳市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 思想品德 中考七八年级复习提纲资阳市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 思想品德 中考七八年级复习提纲资阳市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思想品德 中考七八年级复习提纲资阳市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 思想品德 中考七八年级复习提纲资阳市文档格式.docx

2.情绪的四大基本类型P61

?

即:

喜、怒、哀、惧。

(其中“喜”是积极情绪,“怒、哀、惧”是消极情绪)

3.情绪的作用P63(情绪对人会产生什么不同的作用?

  答:

⑴情绪就像“神奇果”,会对人产生神奇的作用,情绪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情绪还会影响人们正常水平的发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⑵情绪是把“双刃剑”,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①积极作用:

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

(使人精神焕发,干劲倍增)

②消极作用:

情绪也会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

(使人无精打采、萎靡不振)

6、青少年的情绪需要调控的原因?

P66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花季。

我们在拥有五彩缤纷生活的同时,也经历着丰富的情绪变化。

情绪会带给我们勇气、信心和力量,也会使我们冲动、懦弱、忧郁,甚至做出一些违背道德与法律规范的事情。

所以,情绪需要调控,对任何人都一样,对我们情绪多变的青少年来说,则更应如此。

★7调节情绪有哪些具体的方法?

(注意应用,用来解决一些实际现象)P66

(1)注意转移法:

当人情绪激动时,为了使它不至于爆发难以控制,可以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他的事物或活动上去。

具体有:

改变注意焦点;

分散注意力;

做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事;

改变环境等方法。

  

(2)合理发泄法:

遇到不良情绪时,通过简单的“宣泄”痛痛快快地表达出去,或者将不良的情绪通过其他方式和途径宣泄出去。

例如:

在适当的场合哭一场;

向他人倾诉;

进行剧烈的运动,放声歌唱或大声叫喊。

  (3)理智控制法:

在陷入不良情绪时,主动调动理智这道“闸门”的力量,控制不良的情绪,尽量使自己愉悦起来。

具体方法有:

自我解嘲法;

自我暗示法;

自我激励法;

心理换违法,升华法。

8.合理发泄情绪的含义P68

合理发泄情绪是排除不良情绪的积极方式。

合理发泄情绪指的是在适当的场合哭一场,用适当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

能够对别人给予更多的关心,共享彼此的欢乐,分担彼此的痛苦。

★9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人的情感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很容易影响到周围的人。

只顾发泄自己的情绪,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是不通人情的做法。

我们应该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

七下第三课《走向自立的人生》

1、自立的含义:

自己的事自己干。

2、依赖的危害:

(1)依赖使人缺乏信心,缺少主见;

(2)依赖使人懒惰(3)依赖有可能形成人格缺陷,甚至犯罪;

(4)依赖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影响将来的就业。

3、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

长辈的知识经验毕竟较多,生活阅历也丰富,看问题全面一些。

青少年在遇到升学就业等重大问题时要多征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作为自己解决问题的参考。

那种认为自立就是拒绝帮助,甚至跟父母对着干的行为,显得很不成熟,这样不利于自己的成长,自立应是自己既有主见,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接受别人的帮助。

★4、我们如何克服依赖心理:

(1)要充分认识到依赖心理的危害。

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独立的人格要求独立的思维能力。

(2)要在生活中树立行动的勇气,恢复自信心。

(3)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4)向独立性强的人学习。

5、自立的重要表现是独立地生活。

而要独立生活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勇于承担。

6、自立和自主的关系:

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

7、富有主见和主观武断,固执己见是不同的。

(1)富有主见的人,遇事能自己拿主意,能自觉地排除各种干扰和诱惑,独立地行动并完成任务。

(2)遇事有主见,是意志坚强的重要表现。

然而,有主见,不等于主观武断,固执己见,更不是坚持错误,一意孤行。

有主见的人,既能坚持既定目标,服从真理,也善于虚心接受别人的忠告和意见,勇于改正错误。

(3)有主见必须能分辨是非。

对正确的东西,坚决拥护,坚持到底,决不动摇;

对不健康的、错误的东西,坚决反对、抵制。

(4)在生活中,有些人往往人云亦云,左右摇摆,好似F“墙头草,随风倒”干什么事只有三分钟的热情,白白地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一事无成。

这正是缺乏主见、意志薄弱的表现。

8、做家务劳动有哪些好处(课本P36)页:

(1)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3)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4)劳动能让大脑等到充分的休息。

9、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

10、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

★11、培养自立的方法:

(1)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2)要培养自立能力,也要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

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1、“小错不断,大错不犯”是不会走上犯罪道路的。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一般违法与犯罪,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它们都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许多犯罪都是从小毛病开始的,有错不改,越陷越深,最终跌入犯罪的深渊。

(2)“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是危险的。

小错可能是大错的开始,犯大错往往是从犯小错发展而来的。

一个人如果不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就有可能从犯小错发展到违法犯罪。

(3)青少年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学遵纪守法,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好公民。

2、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哪几种:

(1)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

(2)纪律、规章(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

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

★3、法律的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法律靠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暴力机关保证实施);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法律与道德、纪律规章有些什么不同呢(最显著的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而道德则是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纪律规章则是由一定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制定的。

(2)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

而道德则是依靠舆论、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和维护的,纪律规章则是依靠一定的社会组织或团体来维持和维护的。

(3)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而纪律规章则只要求本单位本团体本组织的成员或者进入一定场合的人们必须遵守;

而道德则会是因为人们的阶级立场不同而异。

5、为什么现代生活不能没有法律:

(1)现代社会生活中,没有法律是难以想象的。

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如果人们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法律既为人们的提供了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或方向,有时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准绳。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我们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

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我们要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6、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不违法是人们的行为底线。

违法行为: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7、刑事违法行为(刑法、刑事诉讼法):

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

8、行政违法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环境保护法、税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工商管理条例。

)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9、民事违法行为(民法通则、经济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交通管理法规、城市管理法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10、违宪行为:

违反宪法的行为简称违宪行为。

宪法是在行政法、民法、刑法之上的法律。

11、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管理行为)与犯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的联系:

(1)区别。

一般违法行为:

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也不大(触犯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承担民事责任或行政处罚(一般强制性措施)。

犯罪行为:

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了刑法),受刑事处罚(包括最严厉的强制性措施,如剥夺人身自由、没收财产,甚至剥夺生命权)。

(2)共同点: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是违法行为,都触犯了国家的法规或法律。

12、犯罪:

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1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罪与非罪的标准。

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属于犯罪,标准在于这个人的行为必须同时具有以上三个特征。

犯罪的特征

(1)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2)刑事违法性(犯罪的法律标志)(3)刑罚当罚性(必然后果)。

犯罪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

13、刑罚:

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14、刑罚的种类: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财产)。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16、青少年如何防患于未然:

(1)中学生应该崇尚法律,学习法律,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让法常驻心中;

(2)依法办事,依法律已,以法作为行为选择的首要标准;

(3)防微杜渐,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

17、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一般有:

(1)家庭方面,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监护和教育;

(2)学校方面,教师对其缺乏耐心教育,进行变相体罚,侵犯了青少年的受教育权和人格尊严;

(3)社会方面,监管不力,使一些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场所非法对未成年人开放;

(4)个人方面法制观念淡薄,不能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18、青少年犯罪事实给我们的启示:

青少年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遵纪守法,不结交不良友伴;

全社会都要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优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19、我国如何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谈谈你的的看法:

(1)我们青少年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

(2)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和教育义务;

(3)净化社会环境,落实社会保护的各项措施。

20、用“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古训,说明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

这句古训告诉我们:

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2)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更是少不了规矩。

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

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

可见,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

(3)社会生活中的准则有不同的种类。

道德是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

纪律、规章是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

法律是惟一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准则,它具有普遍适用性,人人都必须遵守;

它具有权威性,任何人都不得违犯。

(4)社会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尤其要靠法律来确认和维护。

21、: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给我们的启示:

(1)“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思想是非常危险的;

(2)大错误可能是从小错误开始的,犯大错误往往是由小错误发展演变而来的;

(3)小错误容易改掉,大错误不但造成严重后果,而且无法挽回;

(4)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22、如何认识法律对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

任何人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制裁,不允许超越法律之上。

第八课竞争合作求双赢

一.竞争?

合作?

1.竞争的积极作用

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提高自己的水平;

增添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2.竞争的消极作用

产生自卑感;

引起过分紧张和焦虑;

出现怨恨别人超过自己的忌妒心理。

3.道德和法律是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4.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5.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

合作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6.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

我们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7.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

现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科技的辉煌等,都是合作共享的结果。

合作能集聚力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作性,并能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

精诚合作会使我们分享到成功的愉悦,互助互惠能让我们取得更大的胜利。

二.合作!

竞争!

1.在合作中竞争

(1)竞争与合作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在合作中竞争的内涵

一方面,团体的通力合作鼓励各个成员间相互竞争;

另一方面,成员间相互竞争促进团体竞争力的提高。

(3)我们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意义:

我们学会在合作中竞争,才能达到充分地合作和合理的竞争。

竞争和合作的和谐交融,会使我们的集体更强大,使我们每个人更快的进步。

(4)如何处理同学间的竞争关系?

在合作中竞争,要尊重竞争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

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是我们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

(5)在合作中竞争的理念

竞争并不意味着“你死我活”,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共同进步,不以成败论英雄。

2.在竞争中合作

(1)“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

(2)“双赢”原则

竞争对手不能相互排斥,造成两败俱伤,而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才是竞争中合作的真谛。

(3)如何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

学会欣赏他人,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不然学习;

要学会理解和谅解别人;

要站在对方的位置上考虑,以诚相待。

(4)团队精神

含义:

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

核心:

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的利益服从团对的利益。

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

一.诚信是金

1.言而有信,一诺千金

(1)诚信,即诚实守信。

“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

“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

(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一古训是说,人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地履行承诺。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

做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

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2.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1)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

恪守信用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即表现为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

(2)“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是人们崇尚的行为准则,实实在在做事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

(3)践约守信是我们诚实做人的核心。

(4)做人无大事、小事

我们所做的大事、小事,都要认真面对,在做人方面实质上没有大事小事之分。

生活是点点滴滴的小事构成的,诚信做人就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

我们做大事的同时也要拘小节,把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做诚信的人

1.诚信守则

(1)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信任。

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信任的基础永远是诚实。

(2)诚信守则的具体要求

诚信守则一:

坚持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

诚信的基础是尊重客观事实。

实事求是地表达事物的本来面目,是诚实守信的出发点。

诚信守则二:

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

诚信守则三:

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

诚信守则四:

在情与法的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

2.诚信的智慧

(1)诚信要与具体的情景相结合

(2)诚实与隐私的关系

(3)诚信的核心是善

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要点

第一课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范围及地位(P4)

包括: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注意,不属于人民的但属于中国公民有:

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②分裂国家的人③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地位:

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都平等的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3.什么是公民权利?

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

(P5)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权利有保障,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4.人民和公民区别?

(P6)

①含义不同:

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

★凡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

②范围不同(联系):

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5.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①立法保障:

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②司法保障:

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6.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P9)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

具体包括:

①平等权;

②政治权利和自由;

③宗教信仰自由;

④人身自由权利;

⑤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获得赔偿权;

⑥社会经济权利;

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和自由;

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

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7.公民应该如何正确地行使权利?

(P10--11)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个公民都有同样的权利。

公民在行使权力是,只有尊重他人的权力,承担自己对他人应付的法定义务和道德责任,才能更好的享有自己的权力;

尊重他人的权利并不意味着失去自己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侵害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

(为什么)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只有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得到维护和发展,公民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才能得到切实保障和充分实现;

(为什么)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力。

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力,要限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而不能超越其范围,否则,就会侵害他人和公共利益,自己追求的权力也会落空;

(危害)

④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力。

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不能随心所欲,否则,会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利益,甚至构成违法犯罪,而且会破坏国家、社会稳定,违法行使权利的人会受到法律制裁。

8.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

①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②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第二课

9.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P14—15)

①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③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10.面对权利和义务我们应该怎样做?

①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重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11.公民的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两大类,什么叫法定义务?

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法定义务有哪些?

履行法定义务的意义?

(P16)

法定义务: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法定义务,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基本法定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②保守国家秘密;

③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④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