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7785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报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申报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申报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申报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申报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申报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申报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申报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申报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申报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报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申报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1]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名

邵学广

性别

出生年月

1963年4月

最终学历

博士

职称

教授

电话

3606160

学位

职务

系副主任

传真

3601592

所在院系

化学系

E-mail

xshao@

通信地址(邮编)

安徽省合肥市,230026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主要课程:

[1]《化学信息学》,本科,周学时:

3,届数:

6,学生总数:

~330

[2]《分析化学》,本科,周学时:

2,届数:

3,学生总数:

~220

教学研究课题:

[1]校级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建设项目,2003-2004,科大,项目主持人

[2]化学信息学课程建设,2002-2003,科大,项目主持人

教学研究论文:

[1]邵学广,蔡文生,化学信息学及其课程建设,大学化学,2002,17(3):

12

[2]邵学广,化学信息学网络化教学系统的研制,化学教育,2001,22(11):

3

教学表彰/奖励:

中国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2.12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学术研究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2000,项目主持人

[2]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2001,项目主持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2003,项目主持人

学术论文

[1]XueguangShao,WenshengCai,PeiyanSun,etal.,AnalyticalChemistry,1997,69(9):

1722

[2]XueguangShao,ZhengliangYu,LiSun,TrACTrendsinAnalyticalChemistry,2003,22

(2):

59

[3]XueguangShao,A.K.-M.Leung,F.-T.Chau,AccountsofChemicalResearch,2003,36(4):

276

[4]XueguangShao,LongjiuCheng,WenshengCai,JournalofComputationalChemistry,(inpress)

[5]XueguangShao,GuoqingWang,SufangWang,QingdeSu,AnalyticalChemistry,(inpress)

[1]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

2.教学队伍情况

2-1

人员

构成(含外聘

教师)

姓名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1963.4

分析化学

主讲

李龙泉

1941.7

吴守国

1958.9

副教授

邵利民

1972.7

讲师

辅导

2-2

教学队伍整体情况

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本课程的教学队伍为典型的“老-中-青”结合,李龙泉教授(大学本科)为具有几十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一直从事分析化学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邵学广教授(博士)和吴守国副教授(硕士)为年轻有为的中青年教师,既精力充沛,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邵利民为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对新兴教学手段具有较好的掌握。

2-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

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本教学修订出版了《定量化学分析》教材,建立了分析化学电子教案和分析化学网络教学平台。

3.

课程描述

3-1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化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分析化学课程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的变革和教学学时的逐渐缩短。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教学内容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其中定性分析部分详细介绍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系统分析方法,而定量分析部分详细介绍“四大滴定”和重量分析。

有时,教学内容还包括光度分析的基本方法。

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原理与应用,教学学时一般为80学时。

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随着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分析化学的教学学时不断压缩(一般为36学时),教学内容也主要集中在定量化学分析方法的介绍,教学目的也转变为让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建立化学研究中的定量概念,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3-2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化学中的定量化学分析,介绍有关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误差理论和数据处理方法。

在深入讨论水溶液各种化学平衡的基础上,系统介绍各种化学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其中包括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重量法。

本课程还包括分析化学中常用定量分离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课程安排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进行,周学时2,共36学时。

具体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为:

第一章定量分析概论(4学时)

第二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6学时)

第三章酸碱滴定法(8学时)

第四章配位滴定法(6学时)

第五章氧化还原滴定法(4学时)

第六章重量分析和沉淀滴定法(4学时)

第七章分光光度法(略)

第八章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方法(2学时)

第九章复杂物质分析(2学时)

3-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

实践性教学环境;

网络教学环境)

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为本教研室主编的《定量化学分析》,同时主要参考武汉大学主编的《分析化学》(第四版)。

对于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为学生提供了部分参考资料。

教学使用了我们所建立的电子教案和网络化教学平台,课堂教学采用电子教案,网络化平台供学生课后复习和交流。

3-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预习-课堂教学-复习(作业)为主要形式,但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讲解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课堂教学中采用了我们所建立的电子教案系统,某些教学内容使用了动画技术。

为了学生的课后复习,我们建立了网络化的教学平台。

该平台除包括了电子教案的内容外,还提供了辅导材料、网络资源、交流平台等。

3-5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

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1]在每学年进行的教学效果学生测评中,同学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给予了较好的评价(有关材料教务处有备案)。

[2]校、院、系的多位教学督导老师每学年都要进行课堂教学检查,检查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有关材料教务处有备案)。

4.自我评价

4-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

[1]建立了全部教学内容的多媒体电子教案;

[2]建立了网络化学的教学平台。

4-2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1]分析化学是化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实践证明分析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定量化学分析》是中科院考研的指定教材。

4-3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某些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现代技术的作用。

5.课程建设规划

5-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

建设目标:

建设一套完整的电子教案系统;

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化教学平台。

步骤和上网计划:

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电子教案系统和网络化教学平台,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

5-2本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名称列表

已初步建立了网络化教学平台,内容包括:

●课程介绍;

●授课教师介绍;

●教学材料;

●教学大纲;

●授课教案;

●作业习题(建设中);

●教学录象(已录象,整理中);

●交流论坛;

●网络资源;

●其他资料。

6.说明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