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科中运用MCAI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8067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6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学科中运用MCAI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初中数学学科中运用MCAI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初中数学学科中运用MCAI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初中数学学科中运用MCAI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初中数学学科中运用MCAI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初中数学学科中运用MCAI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初中数学学科中运用MCAI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初中数学学科中运用MCAI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初中数学学科中运用MCAI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初中数学学科中运用MCAI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初中数学学科中运用MCAI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初中数学学科中运用MCAI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初中数学学科中运用MCAI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初中数学学科中运用MCAI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初中数学学科中运用MCAI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初中数学学科中运用MCAI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初中数学学科中运用MCAI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初中数学学科中运用MCAI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初中数学学科中运用MCAI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初中数学学科中运用MCAI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学科中运用MCAI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中数学学科中运用MCAI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学科中运用MCAI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数学学科中运用MCAI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教育理论: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育的影响必须经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要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2、人本主义心理学:

学习是一种源于人的潜能和天赋的高度自主性、自由性的选择行为,是人的潜在能力的释放过程;

学习必须使学生感到个人价值和意义,体现“知觉”的个体性、主观性的情感。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的协商、交流、合作、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

4、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MCAI技术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生动的学习资源;

为学习者提供了许多发现知识、探究知识和表达观点的有力工具。

四、本教学模式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多媒体技术的选择与运用,其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服务。

不能为形式上的多样化而失去教学的方向。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

2、主体性原则:

这是本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也是现代教育思想下师生关系的重要转变,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在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选择认知工具,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

这样,才能在学习中体验、感悟、发展,而这种活动是出于学生自身的需要,是积极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无耐的。

3、活动性原则:

从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来看,传统的课堂教学正向着数学活动课的形式转变。

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做数学,这是新的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理念。

教学中学生更喜欢听故事、做游戏、做实验、搞课题研究以及上网查资料、上机操练等形式。

教学只有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规律出发,采取多种形式、方法,展开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开放性原则:

这是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

开放有教学思想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也包括教学内容的开放。

这种开放是相对于传统、封闭而言的开放,不是无限制的开放。

这种开放可以表现为教师不一定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不一定是权威,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教师与学生可以是合作伙伴式的关系。

教学内容来源不局限于教材,更不局限于教师,渠道可以更多,范围可以更广。

题目本身将趋向于开放题,条件不确定、方法多样化、答案不唯一。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实现学生自身知识的更新与能力的形成。

5、大信息量的原则:

大信息量是物质基础。

学生只有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处理大量的复杂的信息时,才能真正培养能力。

只有大信息的情况下,才方便于使所有学生有所选择,才能实现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有不同的提高,有不同的成功体验。

五、基于MCAI技术构建“主导——主体”教学模式

本教学模式是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MCAI技术为基础,设计本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教师。

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组合和开发MCAI技术,最后设计出创新的教学模式。

(具体见图1)

 

图1

根据数学具体教学内容、MCAI技术所起作用的不同,结合笔者实际教学情况,总结了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一)按数学教学内容的不同细分四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

1、“概念归纳型”教学模式

“概念归纳型”教学模式是在参考乔伊斯(B.Joyce)和韦尔(M.Well)的“概念获得模式”和塔巴(HildaTaba)的“概念发展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其目标是让学生经历形成正确概念、体验概念含义以及参与和反思概念化的过程,提高分析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本教学模式包括七个步骤(如图2):

反思过程

提高能力

应用概念

巩固理解

综合分析

形成概念

呈现例题

分类归纳

情境导入

明确主题

检验假设

结合属性

概念假设

图2

(1)情境导入,明确主题

情境导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习的心理倾向。

所创设的情境一定要与需讲授的概念有关,可以是与概念相关的生活实例、资料,可以是一些数学例子,也可以是用以明示该概念与其它概念关系(上位、下位、并列组合)的先行组织者等。

在概念学习之前,教师应向学生阐明本课的目的是通过寻找其本质属性来界定某一概念。

(2)呈现例子,分类归纳

教师选择一些肯定性例子(具备概念所有属性的例子)和否定性例子(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概念属性的例子),然后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把相似的归为一类,并找出其共同属性(即归类理由)。

对于初一学生的分析能力不够强,则可以先呈现肯定性例子,让学生提取其中的共同属性,再呈现否定性例子,剔除非本质属性,引起学生对本质属性的注意,加强对本质属性的认识。

(3)结合属性,概念假设

当学生把所有的属性都罗列出来后,要求学生给这组例子取一个名称,思考如何用这些属性来表述这个名称,此时教师不要对任何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要鼓励他们多思考、多表达。

(4)呈现例子,检验假设

教师继续呈现一些肯定性和否定性的例子,让学生用自己提出的假设判断是否所有的肯定性例子都能归到概念中、概念是否已包含了所有的本质属性,必要时可以将一些属性添加到概念中。

(5)概括总结,形成概念

教师展示全体学生提出的概念属性和概念假设,要求学生共同提取该概念所包含的所有本质属性,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概念,然后再现概念的规范表述。

(6)应用概念,巩固理解

教师呈现一些比较复杂的例子,让学生应用概念进行分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符合该概念的例子,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

(7)反思过程,提高能力

教师用问题来激励学生回忆、反思、讨论自己经历形成概念的过程,如“请回忆一下你们得出这一定义的过程,你们是怎么确定其主要特征的”,从而提高其思维能力。

在上述过程中MCAI技术的作用以及教师和学生在过程中的活动可用下表来概括。

(表1)概念归纳型教学模式中MCAI技术的作用和师生活动

模式程序

MCAI技术的作用

教师活动(主导)

学生活动(主体)

情境创设工具

创设情境,说明教学目的

明确目的

建立心理倾向

呈现例子

例子展示、操练、表征观点(提取概念属性)工具

选择例子,确定呈现方式,

收集概念属性

例子分类

归纳概念属性

表征观点、交流讨论工具

鼓励学生思考、发言,

收集学生提出的假设

提出属性和名称,讨论

展示例子、操练、表征观点、交流讨论工具

选择例子,阐明阶段目的,参与讨论,收集概念属性假设

例子判断

归纳属性,讨论

概括总结

呈现假设、表征观点

交流讨论工具

展示概念属性和假设,参与讨论,评价学生概括的概念

概括概念

讨论互评

呈现例子、操练工具

选择例子,评价效果

判断,举例

提问引发讨论

反思,讨论

本教学模式适合于讲授那些具有明确属性的概念,如有(无)理数、实数、整式、分式、二次根式、方程、等式等,也可以用于讲授代数运算法则,如合并同类项、整式运算等。

对MCAI技术的要求不高,有大屏幕投影设备、实物投影仪和一台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室基本满足教学条件(讨论口头进行,分类、提出假设可用纸代替),但是在教学前,教师必须选择准备好肯定性和否定性例子以及一些复杂的、似是而非的例子。

教学的效果可以用判断、举例的方法来评价学生是否已理解、获得了该概念。

本教学模式采用的软件平台为:

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2或Authorware6.5。

下面以《有理数》(华东师大,数学七年级上册)为例,谈谈本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有理数》这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是:

经历有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懂得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体验判断一个有理数是整数还是分数,是正数、负数还是零。

1、情境导入、明确主题:

(多媒体显示)13位学生正在草地上玩耍,他们的衣服后面分别写着下列各数:

1,2,3,0,-1,-2,-3,

,4.5,-

,-2

,-0.3。

同学们,现在大家都回自己的家里去(画外音)。

画面显示:

2、呈现例子,分类归纳:

师:

同学们有没有跑到别人家里去?

因为同学们的房子坐落在路边,公路扩建,他们必须搬家。

但只有两间大房子可以给他们居住,请你们帮他们安排一下,把“长得像”的同学安排在同一间房子里面。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讨论)

生1:

我把1,2,3,0,-1,-2,-3安排住在一个房子,因为他们都是整数;

而把

,-0.3安排住另一个房子,因为他们是分数。

(多媒体显示)

生2:

我把1,2,3,

,4.5安排住在一个房子,因为他们都是正数;

而把-1,-2,-3,-

,-0.3安排住另一个房子,因为他们都是负数。

衣服后面标有“0”的同学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好可怜啊!

那么这个同学该住哪个房子呢?

生:

两个房子都不可以。

那怎么办呢?

只能再搭个小房子了。

(“0”同学开心地笑了!

3、结合属性,概念假设:

同学们,根据上面的问题我们把有理数分分类。

(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画分类表)

4、呈现例子,检验假设:

(多媒体显示)把下列各数填入表示它所在的圈里:

-

,0.618,-3.14,260,-2001,

,-0.21,-5%。

整数

负数

分数

5、概括总结,形成概念:

……

把你们的表格对比一下。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正分数

负整数

负分数

负有理数

有理数

我们把所有的有理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有理数集。

什么是正数集、负数集、整数集?

(让学生一一回答)

(多媒体显示)把下列各数填入表示它所在的数集的圈里:

-18,

,3.14,0,2004,-

,-0.142857,95%。

正数集

负数集

有理数集

整数集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讨论、填表,然后请四位中下程度的学生上黑板填,最后多媒体显示答案。

6、应用概念,巩固理解:

(多媒体显示)练一练:

下面两个圈分别表示正数集和整数集,请在每个圈内填入6个数,其中有3个数既是正数,又是整数,这3个数应填在哪里?

你能说出这两个圈的重叠部分表示什么数的集合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作答)

(多媒体显示)观察下面依次排列的一列数,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请接着写出后面的3个数,你能说出第10个数、第100个数、第200个数、第201个数吗?

(1)1,-1,1,-1,1,-1,1,-1,______,______,______,……;

(2)1,-2,3,-4,5,-6,7,-8,______,______,______,……;

(3)-1,

,-

,__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讨论、交流、作答,多媒体显示答案)

7、反思过程,提高能力: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并请回忆一下你们得出这些的过程。

(学生讨论、总结、归纳)

(多媒体显示)

(1)有理数集、正数集、负数集。

(2)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2、“几何实验型”教学模式

图3

运用几何画板的“几何实验型”教学模式的目标是通过“做”的教学,让学生正确理解几何中的概念、定理,经历概念、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发现问题、转化问题、化归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学模式包括五个步骤(如图3):

(1)情景导入,明确主题

情景导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明确数学实验的重点(要学习的概念/规律),如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例子引入课题,如用飞机或飞机模型引入角平分线教学、用飞翔的蝴蝶引入轴对称概念的教学、演示系数变化引起曲线变化的动画引入二次函数图象概念的教学、演示地球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转的动画引入轨迹概念的教学等。

(2)几何实验,自主探索

学生明确了本课的目的后,让学生用几何画板做几何实验,利用教师编好的课件在教师指导下探索(结合学生的操作计算机的能力,笔者认为初一、二学生以教师操作,学生探索为主,初三学生根据实际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

发现数学概念包含的本质特征,体验定理形成的过程。

(可在初二时,让学生掌握几何画板的简单操作。

(3)讨论归纳,形成概念/提出定理

学生将探索获得的概念属性、定理或规律与同学进行讨论,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提出正确的概念、定理或规律等。

(4)体验概念,应用定理

将所获得的概念、定理或规律应用于解决一些问题,可以是进行一些练习,也可以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用轴对称概念解决“在河边建一个水电站,使之到两个供水站的距离之和最短”等。

此时还可能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实验。

(5)反思过程,提高能力

用提问的方法引起学生回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讨论如何获得概念、发现定理或规律的,在应用定理或规律的时候是如何应用定理或规律的,“几何实验”进行学习对自己解决问题有什么启示等。

(表2)几何概念、定理和规律的几何实验型教学模式中MCAI技术的作用与师生活动

情景导入

情景创设工具

创设情景

建立心理倾向

明确学习目的

几何实验

自主探索

实验环境

表征概念或规律工具

提供工具

监控、帮助、引导

做几何实验,探索,

记录探索的结论

讨论总结

提出定理

交流讨论

表征概念、定理或规律工具

总结,评价

讨论,提出概念,互评

体验概念

定理应用

呈现问题工具,练习工具,实验环境

提出问题,提供工具

监控、引导、帮助

练习,做“实验”

引发思考,参与讨论

讨论,总结

本教学模式适用于抽象的几何概念、几何定理、复杂概念的研究和利用几何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如轴对称概念、多边形的内角之和、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空间几何(圆柱、圆锥、圆台的形成及侧面展开图以及三者的互相转化)、点的轨迹等。

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几何画板4.04版可结合PowerPoint2002或Authorware6.5。

3、“问题探究型”教学模式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此模式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应用概念、定理和规律加深对概念、定理和规律的理解,培养数学方法的应用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本教学模式包括六个步骤(如图4)

图4

(1)情境导入,明确问题

利用MCAI技术创设现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2)分析问题,明确应用的概念、定理或规律

让学生思考分析问题,提取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和要求的结果,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该问题需要用到的数学概念、定理和规律,确定解决问题的概念、定理和规律。

(3)分组讨论,提出猜想

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猜想、讨论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

这个阶段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猜想,而不要求计算、证明,但是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限制,时间的长短则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而设定。

(4)共享方案,评价筛选

当学生已提出足够多的方案时,让小组成员汇报小组提出的方案。

教师收集、汇总学生的方案,并把全部方案展示给全体学生,选出其中不同的方案后,让学生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淘汰不可能的方案,进一步筛选出可能方案。

(5)计算证明,验证假设

让学生对剩下来的可能方案用严密的计算和证明的方法来验证其有效性。

如果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较强,也可以要求学生用多媒体技术来表征最后的方案。

(6)总结归纳,反思过程

学生汇报验证的结果,总结问题的解决方案。

如果方案比较复杂,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计算机来演示该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最后要求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讨论问题解决过程中所用的数学方法。

(表3)问题探究型教学模式中MCAI技术的作用和师生活动

明确问题

情景创设、问题呈现工具

创设情境

建立学习心理倾向

分析问题

明确应用的概念、定理或规律

引导,总结

讨论,分析,确定

应用的概念、定理和规律

分组讨论

提出猜想

交流讨论、表征猜想工具

分组,设定讨论时间

鼓励学生,关注小组内所有成员的发言情况

讨论,提出假设

共享方案

评价筛选

展示方案、交流讨论工具

收集、呈现方案

参与学生讨论

汇报,讨论评价

计算证明

验证假设

计算工具,实验环境

提供工具,工具使用方法

指导,提供帮助

计算、证明,交流讨论

总结归纳

表征方案、交流讨论工具

评价,总结,引发反思

汇报,讨论总结,反思

本教学模式适用于与生活有关的计算公式、规则的复杂应用教学,如相遇问题、解方程问题、函数应用问题、几何应用问题、动态几何问题等,对MCAI技术的理想要求是具有多媒体投影设备、网络教室、几何画板等数学探索工具等。

教学效果可以用解决类似问题情况来进行评价。

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几何画板4.04版可结合PowerPoint2002或Authorware6.5、FlashMX。

4、“数据统计型”教学模式

在以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的社会里,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

为了更好地理解世界,人们必须学会处理各种信息,尤其是数字信息,搜集、整理与分析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个公民基本素养的一部分。

作为初中学生要求“经历收集数据、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数学新课程标准》)。

Internet提供的丰富资源为收集数据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计算机又可以大大提高数据整理和显示的效果,在建立、记录和研究信息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具,可以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探究统计的实质。

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进行实验是,计算机可以产生足够的模拟结果,给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有力的帮助。

“数据统计型”教学模式就是基于Internet利用MCAI技术使学生体验收集、处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具备统计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而设计的。

本教学模式包括六个步骤(如图5):

图5

(表4)数据统计型教学模式中MCAI技术的作用和师生活动

MCAI的作用

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阐明问题

明确目的,建立学习心理倾向

明确方向

讨论工具,展示

统计知识、公式工具

帮助学生提取、复习

统计概念、公式

分析、讨论,提出、复习

统计知识和统计公式

小组学习

查找信息

提供资源(Internet)

信息探索、记录工具

提供记录表、资源和工具,监控、帮助

查找、记录数据

交流协作

解难释疑

交流工具

监控、引导,启发

讨论,选择有用信息

计算数据

问题解决

计算工具

表征方案工具

提供工具,监控、引导

计算、讨论,提出方案

讨论工具

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FrontPage2002,PowerPoint2002、Authorware6.5、FlashMX;

辅助软件Excel2002,Word2002。

(二)按MCAI技术所起作用的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