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月考语文教师卷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8205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次月考语文教师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七次月考语文教师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七次月考语文教师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七次月考语文教师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七次月考语文教师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七次月考语文教师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七次月考语文教师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七次月考语文教师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七次月考语文教师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七次月考语文教师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第七次月考语文教师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第七次月考语文教师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第七次月考语文教师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次月考语文教师卷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七次月考语文教师卷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次月考语文教师卷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七次月考语文教师卷Word文档格式.docx

4.下边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际上,通常是用经济增长速度、物价变化幅度、就业人数增减情况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四大经济指标来评判一个国家经济运行情况的。

B这篇论文对唐代古乐谱和唐代古乐谱相关的音乐文学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具有创新意义。

C.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用力甚多、改动颇大,因为练习题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D.大力推广普通话数十年来已经取得很大成就,虽然还不到人人会讲的程度,但利用各种方言腔调的普通话来交流一般没有太大的障碍。

【答案】B(“和”后应加一字——“与”。

二.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共22分)

书博鸡者事〔明〕高启

博鸡者,袁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

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

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

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

守自负年德,易之,闻其至,笑曰:

“臧氏之子也。

”或以告臧。

臧怒欲中守法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意嗛守即诬守纳已赇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

众知有为,因让之曰:

“若素民勇,徒能凌藉贫孱者耳!

彼豪民恃其资,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

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

”博鸡者曰:

“诺。

”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

豪民方华衣乘马,从群奴而驰。

博鸡者直前捽下,提殴之。

奴惊,各亡去。

乃褫豪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市。

使自呼曰:

“为民诬太守者视此!

”一步一呼,不呼则杖,其背尽创。

豪民子闻难,鸠宗族童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

博鸡者逆谓曰:

“若欲死而父,即前斗。

否则阖门善俟。

吾行市毕,即归若父,无恙也。

”豪民子惧遂杖杀其父,不敢动,稍敛众以去。

袁人相聚从观,欢动一城。

郡录事骇之,驰白府。

府佐快其所为,阴纵之不问。

日暮,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

“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

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

汝罪宜死,今姑贷汝。

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

”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

乃释之。

博鸡者因告众曰:

“是足以报使君未耶?

”众曰:

“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

“然。

”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台臣弗为理。

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

高子曰:

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

观袁守虽得民,然自喜轻上,其祸非外至也。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固贼戾之士哉!

第为上者不能察,使匹夫攘袂群起,以伸其愤,识者固知元政紊弛,而变兴自下之渐矣。

——选自《四库全书》本《凫藻集》

【注】①袁:

袁州路,在今江西宜春一带。

②臧氏之子:

语出《孟子·

梁惠王下》,指鲁平公宠臣臧仓,曾阻止平公见孟子。

③嗛(xiá

n):

怀恨。

④褫(chǐ):

剥去。

5.下边各句加点的实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博鸡者,袁人,素无赖,不事产业。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B.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

李轶初与世祖善,后谄新贵而疏世祖。

C.豪民方华衣乘马,从群奴而驰。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

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

【答案】C(A项分别为“无所事事”“可爱”;

B项分别为“新近显贵”(动词)“新近作高官的人”(名词)”;

C项全为使动,“让……跟着”;

D项分别为“报复”“仇人”。

6.下边各句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博鸡者遨于市。

城北徐公美于臣。

B.敢用是为怨望。

儒者用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C.博鸡者因告众曰。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为民诬太守者视此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答案】B(A项分别为“在”“比”;

B项全为“因为”;

C项分别为“于是”“通过”;

D项分别为“作为”“替”。

7.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鸡者“不事产业”,社会地位低下,“诸为里侠者”都瞧不起他。

B.“袁人相聚从观,欢动一城”的行动与情绪,以及“若所为诚快”的赞语,说明博鸡者惩治豪民完全符合群众心愿,烘托出他的行动的正义性。

C.博鸡者能够成名是因为他见义勇为,既惩治了豪民又为袁守申冤,并使臧使者被黜。

D.本文先记事,结尾用“高子曰”表述作者对有关的人和事的评论,与《史记》中各类传记篇末用“太史公曰”以表达作者的认识写法一样。

【答案】A(“诸为里侠者”不是瞧不起“博鸡者”,而是怕他,即认为自己比不上他。

8.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臧怒欲中/守法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意/嗛守/即诬守纳已赇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B.臧怒/欲中守法/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意嗛守即诬/守纳已赇/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C.臧怒/欲中守法/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意嗛守/即诬守纳已赇/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D.臧怒/欲中守/法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意嗛守/即诬守纳已赇/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答案】C

9.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

(3分)

(博鸡者)任性放纵,喜欢与人争斗,乡里的那些好汉们都对他很服从、退让。

.乃褫豪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马前。

(4分)

(博鸡者)于是剥下土豪的衣服自己穿着,又骑上土豪的马,指挥众人在马的前面簇拥着土豪(状语后置)。

.观袁守虽得民,然自喜轻上,其祸非外至也。

看来袁州太守虽然能得民心,但是沾沾自喜,轻视上级,他的遭祸不是外来的原因造成的。

三.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①“雷公”一度曾是恐怖的代名词。

对哭泣的小孩只要说一声“雷公来了”,小孩就会被吓得不作一声。

现在,雷公的权威江河日下,这句话也听不到了。

但是雷固有的威力依旧。

全世界平均每天要打八百五十万个雷,雷电的电压可以高达数十亿伏特以上,温度高达17000至28000℃,在千分之一秒到十分之一秒中释放出十亿至十万亿瓦的能量。

它们不仅以隆隆声响及闪光来吓唬人们,而且,每年总有数百人因遭雷击而丧生。

②为了研究人体在受到雷击时会产生怎样的电现象,科学家用人体模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③人的皮肤是绝缘的,但是,在皮肤里面流动着的血液和淋巴液是一种良导体。

如果只考虑人体的内部组织,则从头顶到脚底的总电阻约为300欧姆。

④实验中,用聚酯制成与人体身高相仿的模型,涂上导电性涂料,使人体模型的总电阻恰好为300欧姆。

在这层涂料外面,再涂上相当于皮肤的高绝缘性涂料。

⑤实验表明,对于10亿伏特高电压的雷电,皮肤的绝缘效果完全不起作用,雨衣和橡胶长筒靴也无效,300欧姆的电阻更等于零。

⑥另外,调查发现,遭到雷击的人未必都会死亡。

大量电流通过心脏和大脑,都是必死无疑的。

流经人体的电流超过一定值,就会引起呼吸停止,心脏停搏,直到死亡。

有的遭雷击人被电火烧得焦黑,但是,实际上,造成死亡的却不是体表的烧伤。

倒不如说,有不少人幸亏因烧伤而保住了性命。

电流有一种“表面效应”:

电流在流经一个导体的时候,往往只沿着表面流过,而不经过其内部。

显然,对于人体来说,如果通过这种表面效应放的电越多,则流经体内的电流就越少,当然性命就得救了。

而皮肤烧伤是最轻的症状,完全可以治愈。

⑦过去有一种说法,打雷时,把身上的皮带扣、发夹等金属物品丢掉再逃走最为安全。

但是,实验情况并不是那样的。

将两个人体模型(一个带有金属物件,一个不带金属物件)放在一起作对比实验,结果不带金属件的并不见得更安全些。

⑧那么,为了免遭雷击窨怎样做才好呢?

打雷时不外出是最好的办法。

在混凝土建筑物、电车和汽车内,尽管遭到雷击也是百分之百的安全。

如果是木制房屋,则呆在房间中央最安全。

如果在室外遇到打雷的话,则无论如何要采取低姿势,最好是双脚并拢蹲下,头伏在膝盖上,但不要跪下或卧倒;

携带的物品不要高出人体;

不要留在大树、电线杆等高大目标近旁,至少要与它们保持二米以上的距离;

另外,千万不要站立在荒野中、山顶上或是湖面小船的船头上,也就是说,不要使自己成为“制高点”,因为雷电素来是最喜欢袭击制高点的。

⑨对于害怕遭到雷击的人来说,值得庆幸的是,当你看到一道电光闪过的时候,你已经躲过了一次雷电的袭击。

10.对第①段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说明雷击电闪的巨大威力

B.说明雷击电闪的巨大危害

C.说明雷电释放的能量大

D.说明雷电的巨大威力和危害

【答案】D

1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电压超过10亿伏,皮肤就会失去绝缘作用。

 

B.打雷时身上带有金属物件比身上没有金属物件要危险得多。

C.电流通过身体的部位不同,被雷击到的人受害程度也不同。

D.听到雷声时,一定要小心被雷劈到。

12.给此文划分层次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答案】B

四.中国古典诗歌鉴赏及名句默写(共13分)

13.阅读下边的宋词,回答文后问题。

(8分)

行香子·

述怀[宋]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请赏析本词写作上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

以景入情,情景结合——夜气清新,月光皎洁,美景如斯,与日间尘世的喧嚣判若两个世界。

虽是把酒对月却全无“起舞弄清影”的雅兴,而是严肃地思索人生的意义。

用典——连用“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三个典故,慨叹人生苦短,浮生若梦。

②.请分析苏轼在本词中流露出的复杂思想。

【答案要点】

浮生若梦,人生苦短;

怀才不遇,知音难觅;

厌倦功名,向往自由。

——政治上的失意,使一向乐观、豁达的诗人也有了一种世俗困扰的无奈下的退隐、出世之意。

14.名句默写(5分)

.诗传情,亦蕴理。

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蕴含着“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杜甫《登高》“,”,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了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必将向前之意;

而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则说明了“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道理。

②.《短歌行》中作者借用《诗经·

郑风》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的诗句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

劝学》)

【答案】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五.文学类文章阅读(22分)

阅读下面小小说,回答文后问题。

寿宴郭学荣

①在距离九月初九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刘老师就开始紧张而有条理地忙开了。

刘老师并非为重阳节作准备。

登高饮酒,赏菊吟诗,那是古时候的事,那是诗词中的事,刘老师不会烦那个臭神。

刘老师在紧锣密鼓地筹办他父亲的七十大寿。

刘老师的父亲给他起了个叫靖节的名字,培养他上了大学。

别人不一定知道这个名字的学问,作为语文教师的刘老师还是知道的。

刘老师象古代文人雅士准备过重阳佳节一样精心地准备着父亲的生日。

②离生日还有一个星期时,刘老师就万事俱备只等重阳了。

刘老师甚至连祝寿词都打好了腹稿,他要敬祝父亲大人身体健康,万寿无疆。

③并非没有一点难处。

比如请不请学校里的领导、同事就使刘老师颇费了一番踌躇。

但一想到因自己私事让同事,尤其是让领导花钱花工夫,刘老师还是觉得不请为好。

重阳不在星期天,要不要请假也让刘老师动了一番脑筋。

请假吧,等于间接请客;

不请吧,家人怎么交待。

即便如此,刘老师还是很机智地解决了。

到那天,把课私下调到一、二节先上掉,下午去打个照面就行了。

④重阳节如期而至,刘老师依计而行。

下午四点多钟,刘老师悄悄跟相处较密的王老师打了个招呼,说有点私事先走一步,如果有人问他,打一下马虎眼。

王老师表情怪怪地说,今天万事大吉,没有人会问你。

你准备搞什么惊人之举?

刘老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等到好不容易摸着头脑的时候,刘老师急得直抓头脑了,原来九月初九亦即今天也是校长太太的四十岁生日。

全校老师都去,你能不去吗?

要是你父亲真的过生日,这么大的事,怎么之前没听你吭一声呢?

难怪校长太太叫秋香。

没有人出头收人情钱,找人代礼都困难。

⑤刘老师随同大家来到了镇上的菊花饭店。

桌上已赫然陈列着一个硕大的生日蛋糕。

大家兴高采烈,只有刘老师的笑容显得生硬。

在热闹的喧哗声中,校长的手机骤然响起,全场立即寂然。

校长的声音突然夸张地高了八度,大家都听得出是镇党委书记的电话。

校长嗯了几声后便走到门外。

再进来的时候,校长一把拉着刘老师走出了饭店。

⑥原来,九月初九亦即今天也是书记千金的二十岁生日。

书记在县城的爱陶居大酒店为掌上明珠大摆宴席。

母亲看女儿秀眉微皱,细问方知,来客全是陌生人。

女儿要求请几个同学,几个老师。

初中时代的老师代表就点了刘老师,而刘老师最难找。

书记要校长负责通知到位,送人到位。

刘老师想起了那个名叫秋菊的文文静静的学生,曾经做过他的语文课代表。

心中一热,可两眼犯难。

刘老师嗫嚅着,怎么去,这么迟了?

就算了吧!

校长打开了手机,一会儿,一辆私人面的轻轻地停在他们的身边。

⑦刘老师的到来使小寿星很是高兴。

书记夫妇亲自下位,亲自给刘老师敬酒。

紧跟着,各部门的一把手纷然有序地给刘老师敬酒。

刘老师平生没有近距离接触如此众多的领导,受宠若惊得杯杯满,杯杯清,一杯接一杯。

⑧大家似乎只愿喝酒不想吃菜。

刘老师越喝越觉得肚饿心慌,越喝越觉得头重脚轻,越喝越觉得如梦如幻。

突然,掌声四起,小寿星秋菊给父母敬酒了。

秋菊祝爸爸妈妈今年四十,明年三十八,越活越年轻。

大家正欢呼叫好,突然,刘老师端着酒杯,摇摇晃晃地挤到了书记面前。

刘老师大喊一声:

“我来迟了。

我是不孝之子!

我敬祝父亲大人身体健康,万寿无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5.故事中的地名、人名有什么特点和用意?

【参考答案】地名(菊花饭店、爱陶居大酒店)人名(靖节、秋香、秋菊)都与重阳节有关。

(1分)重阳节本是意蕴高雅的日子,菊花象征着高洁品质,靖节(陶渊明)是高尚人格的典范,传统文化中一系列的“雅”,反衬现实的“俗”,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深化了主题。

(2分)

16.人说“无巧不成书”。

本小说故事的“巧”体现在哪些地方?

结合全文,谈谈这样安排情节的作用。

(6分)

【参考答案】①本小说故事的“巧”体现在:

刘老师父亲、校长夫人、书记千金都在重阳节过生日。

②巧合的作用:

巧合使情节更曲折、更集中、更引人入胜;

巧合使人物陷于矛盾为难境地,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巧合便于在较短篇幅内反映人们普遍趋炎附势、极力巴结领导的社会环境;

因为巧合,主人公只得舍弃父亲的生日,突出在官本位社会中人身不由己的主题。

(4分,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17.小说结尾处刘老师的敬酒祝词虽出人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请就此试作分析。

(4分)

【参考答案】“出人意料”是指“刘老师”对着“镇书记”说出那样的话,“情理之中”是因为:

①此时刘老师喝得如梦如幻;

(处于半醉半醒的状态)。

②为父亲做生日祝寿的愿望一直深藏于心。

③祝寿词早就打好了腹稿。

④小寿星给父母祝酒唤醒了埋藏很久的愿望;

(每点1分)

18.试探究小说的深刻意蕴。

1讽刺了复杂而微妙的世态人情中,人性的懦弱和卑微。

2领导意志决定一切的官本位现实中小人物的悲哀与无奈。

3批判了现实人际关系夹缝中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的缺失。

4表达对对传统价值丧失、人们普遍趋炎附势的现状的不满。

(答对一点得两分,意思对即可。

六.中国文化经典阅读(共12分)

1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文后问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

“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

“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

“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荷蓧丈人是怎样一个人?

荷蓧丈人留子路住在他家,杀鸡做饭给子路吃,又叫他的两个儿子出来相见,有何用意?

荷蓧丈人是一个隐者。

隐者,一般属于道家学派。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主张避世,主张“小国寡民”。

在他们看来,孔子到处奔波,试图整治天下,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荷蓧丈人开始对子路很气愤,很骄傲,见子路对他恭恭敬敬,又热情地接待他。

这是有用意的,是向子路展示田园生活的宁静、安闲、团聚。

实际上也向子路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即清静无为,隐居避安。

.结合中国古典文化有关常识,谈谈你对材料所体现出的儒家思想的理解。

“不仕无义”是本文段的主旨。

在儒家看来,君对臣有恩(赐其奉禄),臣对君就应有义(守其大义)。

荷蓧丈人这样有才能、有学识的人就应该出来做官,帮助君主平定天下,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们认为:

连长幼之间的礼节都不可废除,君臣之间的大义怎么可废除呢?

荷蓧丈人为了在乱世之中保持自己洁白之身,却忘记了君臣之间的大伦,是错误的。

因为君子出仕,不过是为了践行这种君臣的大义,即使自己的学说不被当政者采纳,也应该出仕,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

不逃避现实,积极行道,“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比起隐士来是积极的,就是在当今,也有其重要的借鉴作用。

7.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火车头的重要性。

可是根据运输的需要,有时要求增加一些车厢,在火车头牵引力有限的情况下,火车的速度就会减慢;

若再多增加车厢,速度会更慢。

显然,只靠火车头来带动整列火车已跟不上运输需要,于是动车应运而生。

动车由车列中的多个动力单元共同作用于驱动,这样一来火车速度就快了许多,而车头此时的作用更多的是牵引控制。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想法?

请联系生活实际,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本次作文参考评价标准:

1.说真话;

2.说有艺术涵养的话(文采);

3.说有力度的话(独特、精辟、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