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考试历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8226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模拟考试历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模拟考试历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模拟考试历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模拟考试历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模拟考试历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考模拟考试历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考模拟考试历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考模拟考试历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考模拟考试历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考模拟考试历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考模拟考试历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考模拟考试历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考模拟考试历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考模拟考试历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考模拟考试历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考模拟考试历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考模拟考试历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模拟考试历史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模拟考试历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考试历史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模拟考试历史Word文件下载.docx

”这段材料主要阐明了:

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B.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

C.波斯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D.古希腊的民主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

6.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的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

日新求变之族,方兴未已。

”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7.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

”其中“亡羊”喻指: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8.“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

”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9.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

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表述的是:

A.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沈阳 

B.日本731部队是一支细菌战部队

C.1949年北平国共和谈最终破裂 

D.国共两党,合则利,分则弊

10.有人说:

“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邓小平、袁隆平)。

”这句话说明:

A、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B、邓小平、袁隆平重视农业

C、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

D、杰出人物有时能决定历史的发展

11.下表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入学履历,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

 姓名:

    

张卫红

推荐评语

性别:

出生好,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中国共产党;

阶级立场坚定,在农村广阔天地里锻炼20多年。

年龄:

35岁

家庭出生:

贫农

文化程度:

小学

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 B.《义务教育法》实施

C.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D.文革后恢复高考

12.有人把20世纪90年代初看作是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其依据是:

A.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C.实行“走出去”的战略D.开放上海浦东

13.“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堪称是历史发展的旅程碑,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

A.反映出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成果B.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C.体现了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的演进D.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14.1982年发行的我国宪法大全套,是新中国邮票的精品之一。

其中该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A.它强调保护公民财产以及人身权利B.村民自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C.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D.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了

15阅读中国人口、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变化图,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农业生产中最突出的矛盾是人均耕地面积呈现不断增加趋势

B60年代后期以来,“左”的错误和自然灾害使生产遭到极大破坏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人均粮食占有量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D控制人口增长,科教兴农,保护耕地和水源是解决粮食问题权宜之计

16.“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

”但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人文和自然资源都很丰富

B.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需要 

C.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的需要

17.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的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久。

其主要原因是:

A.它不断地对外扩张B.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

C.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D.责任制内阁的高效运转

18.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

“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

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

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北美生根开花?

”这主要说明: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D.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19.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说:

“……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邓小平谈话的国际大背景

B.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必然的,是件好事情

C.社会主义运动受到挫折,但并不意味着失败

D.国际社会主义力量从挫折中吸取教训,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20.1791年,在伏尔泰逝世13年后,伏尔泰的遗骨被迁葬到巴黎先贤祠。

迁葬之日,10万人为他送葬,伫立街头迎送的人更是多达60多万人。

他被巴黎人民如此景仰和爱戴的主要原因是:

①他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②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影响深远

③他坚决否定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④他对理性作了更彻底的哲学探讨

A.②B.①②C.②④D.③④

21.当以调查、访问和回忆等口述记录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和依据的口述史学悄然兴起的今天,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历史的当事人或亲历者以及事件内幕的解密程度等因素。

下列主题最适合今天按口述史的方法研究的是

A.“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发生B.“国家干预经济危机”的措施

C.“美苏之间冷战”的五十年D.德国法西斯制造“奥斯维辛集中营”屠杀惨案

22.下图是战后历次战争中,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之所以出现这中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战争

国际力量

朝鲜战争

(1950—1953)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

伊拉克战争

(2003年)

西欧(法国)

参与美国组织的

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不支持甚至批评

美国的中东政策

明确反对美国

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B.苏联对西欧的强力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力后盾

C.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反目成仇

D.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

23.右图的漫画是19世纪罗马天主教会讽刺达尔文的某作品,

从你学的知识可知,它主要针对的是达尔文:

A、《物种起源》

B、《人类的起源》

C、《纯粹理性判断》

D、《自然数学的哲学原理》

24.用音乐美术特有的艺术形式,用不同流派表现不同的时代特征和精神风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现代主义美术:

《格尔尼卡》

B.新古典主义美术:

《马拉之死》

C.浪漫主义音乐:

甲壳虫、“猫王”

D.现实主义美术: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25.2007年发生于美国的“次级贷”危机在几个月之内很快波及世界,几乎酿成一场世界性金融危机,连中国也明显地受到了其影响。

这充分说明:

A.美国仍然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B.美国是世界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C.经济区域集团化对世界影响在加大

D.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二、非选择题:

(第26题11分、27题14分、28题15分、第29题12分、30题各16分,共66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

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乐客》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夜闻。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1)、概括材料所反映出的唐代商业发展的情况(2分)

材料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旁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锺,船中养犬长食肉。

————唐张籍《野老歌》

(2)、依据材料,指出该诗所记录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

(2分)

材料三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宋王安石《商感》

(3)、从材料中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

(2分)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唐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

为什么?

材料四大妇弓弹中妇绩,绿鬓小妇当窗织,莫辞劳,吴中贾来价正高。

————乾隆时《南江县志。

棉布谣》

(4)、材料表现出了哪些历史现象?

(2分)它与唐宋时期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1分)

27.不同时期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的概括,反映着当代学人对历史发展方向的认识不断深化。

阅读下列材料:

(14分)

材料一:

近二三十年来,多数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

这是对1840年以来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新概括。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

主张“从宏观历史学

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

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1)、依据材料一的观点,你会对近代前期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1分)同时任选中华民国成立后至新中国成立前的一件重要事件进行评价。

材料二: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2)、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

(2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进行革命准备的?

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

(2分)

(3)、革命派为什么没有挖掉“树墩”?

何以见得“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材料三: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4)、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材料四: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人了全球文明史。

它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闲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5)、上述观点是研究世界近代史的新观点。

结合15世纪以来历史和材料说明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3分)

28、孙中山先生说: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生,逆之者亡。

这个世界潮流就是人类社会由专制主义制度向民主政治迈进的必然趋势。

中外仁人志士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请就专制与民主两种制度,回答下列问题:

(共15分)

(1)、专制主义制度在古代中国得以长期存在的社会原因。

(3分)你如何看待它?

(2)、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偿试吸取了近代西方的哪些政治文明成果?

(4分)

(3)、现代中国的民主建设成就有哪些?

(2分)有哪些因素影响我国民主政治的完善?

29.某研究课题小组在对民族复兴问题的研究中搜集到了以下几组史料,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12分)

材料一: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

“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侩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1)、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认识是什么?

(1分)抗日战争是怎样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使“环球心折”的?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

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

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2,4,6

——《复兴之路》环球时报

(2)、结合你的理解,简述“红星”是如何“照耀西方”的(2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

抗战胜利后,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而(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又奠定了后来经济腾飞的基础。

(3)、如何理解“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

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涉及到哪些主要历史事件?

材料四“21世纪始于1978年”,这是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

因为哪一年“是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

(4)、这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有什么主要表现?

(2分)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民族复兴的梦想会在1946年破灭却在1978年变成现实?

(5)、对中华民族复兴问题的认识,观点一是“中国不可能复兴,因为它存在太多的麻烦问题。

”观点二是“中华民族必然会崛起和复兴,这是历史的必然。

依据这两种观点,谈谈你自己的看法(1分)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

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

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

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奠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根据美国官方的数字,从1973年到1995年中期,美国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6%,而普通职工的实际小时工资却下降了14%。

在80年代,所有的收入增额都归于上层的20%的职工,而其中1%占去了增额的64%。

如果不以工资计,而以收入计,差距就更大,最上层的1%的人得到增长额的90%。

总的趋势是,20%的上层家庭的收入不断上升,而下层20%不断下降,1993年前者是后者的13.4倍,打破了美国的历史纪录。

——资中筠:

《20世纪的美国》

[材料三]2007年6月,中国正式通过《劳动合同法》。

它的定位表明:

中国政府准备在法律的构建上直面当前劳资分配的不合理状况。

它将成为扭转长期以来我国强资本弱劳力的标志性拐点,通过国家意志力的形式,缔造一种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法》还没实施,反对和要求修改的意见已经到处飞。

——2008。

3《中国新闻周刊》

[材料四]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

……在国会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

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内森·

米勒《罗斯福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美国政府实行什么经济法令?

它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

(2)、对于这些社会保障措施,你将如何评价并简要说明理由。

(3)、面对材料二反映的社会现象,你认为是哪些历史原因造成的?

试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4分)

(4)、材料三和四反映了什么共同的社会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二者原因出现的本质差异。

三、选做题(第31、32题学生只需任意选做一题,两题都做的,由阅卷教师任意批改一道。

每题均为9分)

31、19世纪初期的埃及、19世纪中期的日本和19世纪末期的中国分别面临哪些严重的危机?

当时三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分别是谁、他们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应对危机?

结果如何?

(9分)

32、康熙帝时,历史天空中折射着落日的余辉,但是几乎同一时期,克伦威尔,盛顿却以利剑划破了沉重和黑暗的黎明。

试概述上述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并指出其后东西方历史发展的走向的差异。

谈谈你对“余辉”和“黎明”的看法。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5 DDCAD 6-10 ADDDA 11-15 C CBAC

16-20 BC CBA21-25 DABCD

26.(1)商业发展:

唐朝时,商业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追逐利润而远离家乡;

水上贸易发达;

出现不受时限的喧闹夜市;

酒店和娱乐业兴旺(2分)。

(2)社会现实:

赋税负担沉重,贫富分化加剧。

农民陷入困境,纷纷逃亡山区,垦山为田。

富商财富汇集,生活奢糜(2分)。

(3)信息:

商业发展渗入农村,出现草市,富商的人身和财产得不到保障。

 政策:

重农抑商(2分)。

原因:

巩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小农经济是封建统治的基础(2分)。

 (4)现象:

清前期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包买商打入生产领域,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地区出现。

(2分) 不同:

出现雇佣与被雇佣关系(1分)。

27、

(1)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分)。

重庆谈判。

它表达了中国共产党要求和平民主的愿望,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孤立(1分)。

(2)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化企业;

派遣留学生;

创办新式海军。

(2分)创立了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以三民主义为纲领。

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了中华民国并制定了《临时约法》。

(2分)(3)原因:

辛亥革命不彻底;

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

帝国主义列强的干预;

革命纲领的不彻底;

(1分)表现:

袁世凯复辟帝制、北洋军阀封建统治等。

(1分)(4)1915年,陈独秀高举“民主”“科学”两面旗帜,兴起了新文化运动。

(2分)(5)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新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

28、

(1)原因:

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是专制主义集权体制的经济基础;

宗法等级观念和儒家思想为专制主义提供理论支持;

封建政府不断采取政治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是其政治原因;

中国古代长期缺乏外部的力量冲击专制主义体制是外因。

(能答出其中任何3点即可得3分)

如何看待:

积极:

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消极:

政治上,专制集权必然导致政治腐败,激化社会矛盾;

经济上,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在近代社会的落后;

思想文化上,不利于中国科技创新和文化的进步。

(积极的内容为1分;

能答出消级中任何一点即可得1分,最高2分。

共3分)

(2)维新派:

兴民权,设议院、制订宪法,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革命派:

主权在民、民主共和、依法治国、分权制衡、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等。

(3)民主建设成就:

人民代表制度、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民族区域自治三大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答出其中1点得1分,共2分)

影响因素:

经济上,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导致与市场经济伴生的自由、平等、法制的思想缺乏;

政治上,建国初照搬苏联政治体制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思想上,宗法观念和专制主义思想在民众中有市场;

建国后的极左思想和右倾思想也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完善。

(政治、经济、思想各1分,共3分)

29、

(1)全国军民奋起抗战,抵御日本侵略,摆脱外侮,实现民族的复兴(1分)取得近百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胜利(1分)。

(2)工农红军完成长征胜利。

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

(3)政治环境:

冷战局面出现,美国的包围,

后来苏联的封锁。

历史事件:

一五计划建设,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两弹一星发射成功。

(3分)(4)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入WTO,综合国力增强(2分)。

(1)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反共反人民,坚持内战独裁(1分)。

(2)文革结束后,国际形势趋缓,共产党总结经验,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分)(5)尽管在民族复兴的过程中会遇到太多麻烦,但是我们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与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必然能实现和平崛起和民族复兴,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30、

(1)《国家工业复兴法》。

内容:

以工代赈;

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

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

规定最高工时;

规定最低工资;

禁用童工。

(2)评价:

(此题为开放性题,回答下面两种观点都可得分,最高为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