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飞龙论文正文论文正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836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飞龙论文正文论文正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范飞龙论文正文论文正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范飞龙论文正文论文正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范飞龙论文正文论文正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范飞龙论文正文论文正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范飞龙论文正文论文正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范飞龙论文正文论文正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范飞龙论文正文论文正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范飞龙论文正文论文正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范飞龙论文正文论文正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范飞龙论文正文论文正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范飞龙论文正文论文正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范飞龙论文正文论文正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范飞龙论文正文论文正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范飞龙论文正文论文正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范飞龙论文正文论文正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范飞龙论文正文论文正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范飞龙论文正文论文正文.docx

《范飞龙论文正文论文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飞龙论文正文论文正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范飞龙论文正文论文正文.docx

范飞龙论文正文论文正文

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

毕业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10对外汉语范飞龙

日期:

2015年6月2日

 

毕业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青岛滨海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毕业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该毕业论文。

保密的毕业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月日

摘要:

徽商是古徽州府籍的商人亦或由他们组成的商人集团的总称。

深受儒家五常文化影响的徽商,在经营理念方面所传承的仁义礼智信仍值得现在的商人群体借鉴。

文章着重从仁义礼智信五方面来阐释儒家五常对徽商经营理念的影响。

徽商把“仁”作为经营理念之核心;把“义”视为经营之道;视“礼”为其经营的行为规范;以“智”为经营理念之指引;把“信”作为经营之魂。

明清时期徽商成为中国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商帮,雄踞商界数百年之久。

关键词:

徽商仁义礼智信经营理念

 

Abstract:

AnhuiBusinessmenreferstothebusinessmenfromAnhuiprovinceorthebusinessgroupsorganizedbyAnhuipeople.TheAnhuibusinessmeninfluencedbythefiveConstantVirtuesofConfucius,heldthevaluesofkindness,righteousness,propriety,wisdomandtrustworthinessintheirbusiness.ThispapermainlystudytheinfluencethatthefiveconstantvirtuesofConfuciusbroughttothebusinessphilosophyofAnhuibusinessmen.Theyregarded“kindness”asthecore,“righteousness”asthemainmethod,“propriety”astheconductstandard,“wisdom”astheleadingconcept,and“trustworthiness”asthesoulindoingbusiness.Therefore,AnhuibusinessmeninMingandQingDynastybecamethemostpowerfulandinfluentialbusinessgroupanddominatedcommercialfieldforseveralhundredyears.

Keywords:

Anhuibusinessmenkindnessrighteousnessproprietywisdomtrustworthinessbusinessphilosophy

 

目录

前言1

1“仁”——徽商经营理念之核2

1.1“仁”2

1.2徽商经营理念之“仁”的表现2

1.3“仁”之“和”3

2“义”—徽商经营理念之道4

2.1“义”4

2.2徽商经营理念之“义”的表现4

2.3以义取利,因义用财5

3“礼”—徽商经营理念之规5

3.1“礼”5

3.2徽商经营理念之“礼”的表现6

3.3以礼待人,财源广进7

4“智”—徽商经营理念之谋7

4.1“智”7

4.2徽商经营理念之“智”的表现7

4.3亦商亦儒,代代相传8

5“信”—徽商经营理念之魂9

5.1“信”9

5.2徽商经营理念之“信”的表现9

5.3以诚待人,以信接物10

结论11

注释12

参考文献13

致谢14

前言

徽州地处安徽南部山区,这里山清水秀,山峦起伏,河流纵横交错,耕地很少。

徽州人原来以从事农林耕作为主,并没有走南闯北四处经商的习惯。

但是从东晋时代起,中原人为躲避战乱和阶级歧视,大量人口陆陆续续迁入徽州。

陡然增加的外来人口加上本地人口使原本耕地就很少的徽州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徽州一年所产的粮食只能养活全境十分之一的人口。

据清·《徽州府志》记载:

“徽郡保界山谷,土地依原麓,田瘠确,所产至薄…不宜稻粱…田少而直昂…又生齿日益,庐舍坟墓不毛之地日多。

”当地老百姓为求得生计,外出谋生者十之八九。

虽然粮食很少,但是本地的其他物产却极为丰富,如竹、木、茶叶、陶土等。

加之徽州地区水路交通便捷,“它由境域的因缘四向辐射:

北境水阳江、青弋江;西境秋浦河,均流入长江;南境阊江、婺水,南流西折入鄱阳湖…东境新安江、武强水,东注钱塘、东海”[1]。

徽州地区丰富的物产加上极其便利的水陆交通,刺激了徽州人经商的积极性。

徽商起源于东晋,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

明·谢肇淛在其著作《五杂俎》中曾说: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即推山右”。

书中的“新安”是徽州的古称,“山右”指的是山西,“江南江北”是指长江南北,作者将徽商与晋商相提并论,可见徽商影响之大。

因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商人习惯把自己称为儒商,这无疑是为了提升自己社会地位,与其他商帮最大的不同是徽商被称为儒商之典范。

究其原因,首先,徽州是南宋大儒学家朱熹的故乡,素有“东南邹鲁”之称,因此传统的儒家文化在徽州这片土地上根深叶茂,尤其是儒家所提倡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对徽商经营理念影响深远。

一直以来徽商不是一个单纯的以营利为唯一目的的商帮,他们的经营理念很大程度上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

徽州商人好读书,从而形成这个商帮独特的风格贾而好儒。

至今在在黔县古殿村落西递村有这样一幅楹联:

“读书好,经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从中便可以看出徽人对儒与商的地位是同等看待的。

本文是在充分阅读郑佳节、高岭等所著《魅力徽商》的基础上,探究儒家五常文化如何影响徽商经营理念的。

在徽商在几百年的经营活动中,向来是“以儒术饰贾事”,他们把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在商业经营上用到了极致。

1“仁”——徽商经营理念之核

1.1“仁”

“仁,亲也”[2]。

《说文》:

“仁,从人,从二”。

本义是两个人亲近友爱,其核心是人与人相互亲爱;

《礼记·经解》上说“上下相亲,谓之仁”。

指在与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相互关照,这就是“仁”;

“仁者,易也”[3]。

这句话的意思是凡事不能总想着自己,应该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

“仁者,爱人也”[4]。

即爱人爱己。

孔圣人言:

“仁者爱人,爱人者得人,得人者方能得天下”。

“仁”就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相互关照,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爱别人像爱自己一样。

在《论语》中,“仁”字出现达109次之多,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仁者爱人”是儒家思想中的核心,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是对个人德行的最高要求,也是五常思想的核心因素。

1.2徽商经营理念之“仁”的表现

徽商历来重视仁,把仁视为其经营理念的核心。

他们认为“商人”即“商仁”。

商人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讲求“仁”,要想成为成功的大商人,“仁”必不可少。

徽商在这方面把仁理解为取与舍的辩证关系,即有取有舍,取舍得当。

赚钱要正大光明,取之有道。

徽商对商人的理解与感悟,说明他们充分意识到“仁”在商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

“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如果外化到徽商经营理念当中表现在两方面。

首先是仁爱之心,这被看做是经营的根本。

徽商常常救人于危难之际,徽商经营过程中处处体现仁爱。

清代歙县商人吴彦先,他经常谆谆告诫儿子说:

“我祖宗七世温饱,惟食此心田之报。

今遗汝十二字:

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亲好人。

”又尝说:

“人生学与年俱进,我觉‘厚’之一字,一生学不尽亦做不尽也。

”教导其子孙在经商中要存仁爱之心,养宽厚之德,做仁慈之事。

徽商经营中的仁爱之心,在一定程度上是其“信”、“义”的升华。

仁爱之心一旦付诸行动,比“信”、“义”更能产生凝聚力。

其次出于仁爱之心,徽商在经营上薄利多销,在处世上仗义疏财。

如徽商中的佼佼者有“红顶商人”之称的胡雪岩,开办的胡庆余堂药店,在每年入伏头一天,都要免费向杭州市民大量供应药茶,因这些药茶具有清凉解暑的效果,当地老百姓纷纷前来饮用,时人证实这些药茶确实有很好的疗效,因此慕名而来药堂者络绎不绝。

能以仁心对待顾客肯定能吸引更多的顾客,人们常说爱人者人恒爱之,只要真心对待客户,客户也往往以仁报仁,多光顾徽商们的生意。

徽商在商业交往或人际交往过程中,能从仁义道德出发,追求正当的商业利润,尤其是不趁人之危,不巧取豪夺。

徽商在经营过程中以仁爱之心待人,正所谓在商不唯商在利不唯利,在商人唯利是图的年代能做到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徽商以仁心对待顾客,这样很容易在经营中充满温情,自然能吸引顾客,占领一方市场。

1.3“仁”之“和”

“仁”具体到商业经营中又表现为“和”,“和”是儒家哲学中的重要范畴之一,“和”与“仁”后来也被并提称为“仁和”,故而“仁”与“和”往往是分不开的。

“和为贵”是儒家学说的重要思想,徽商深谙其理,并把它用于指导经商实践,因此在经营过程中能够同舟共济,互帮互助。

孟子说: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故而在商人嘴里时常流出“和为贵,和气生财”的语段。

生意场上同行因不和而相斗只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因此徽商十分重视同族同乡间的友好关系。

徽商在经营过程中极其重视“人和”,他们认为和气才能生财,很重视与顾客搞好关系,形成彼此间的信任,故徽商又有“和商”一说。

由此可见徽商经营理念深受儒家“仁爱”思想的影响。

徽商主张经营以仁心为根本。

这样做一方面提升了其良好的经营声誉,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徽商内部凝聚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整体发展。

徽商饱读诗书,深谙儒家“仁”的思想,更是把“仁”的要领贯彻到经商实践中,徽商坚持方法与手法的完美结合,使经商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2“义”—徽商经营理念之道

2.1“义”

《说文》:

“義,已之威仪也。

”“义”的繁体字写作“義”,我形,羊声,羊同时也表意。

義上面是羊,下面是我,本义是“公羊为捍卫自我或群体权利而实施的搏斗。

”这种搏斗往往是正当的,因此“义”又被引申为为正义而战。

“义利之辩”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命题。

儒家提倡重义轻利,但并不武断地反对取利,其基本态度是是义大于利。

传统儒家思想看重的是公利,也承认正当的私利。

如孔子创立民办学校,凡求学者,收取每个学生十块干肉做学费,由此可见,正当的私利是应得的。

2.2徽商经营理念之“义”的表现

徽商待人处事以“义”为先,他们深知以义取利利常在的道理。

讲求义利之道,见利思义,不取不义之财。

这样做,不但没有折本,生意反而越来越好。

在地方志材料中,徽商拾金不昧的事例俯拾皆是,这些都说明徽商重义轻利,不义之财不取的品格。

儒家的义利观深深影响着徽商的经营理念和实际行动。

在商业竞争中,相当一部分商人信奉的是“无奸不商”的思想,故而在竞争中不折手段、坑蒙拐骗、投机倒把、缺斤少两,借此从中牟取不义之财。

而徽商虽然同处在财货之场,但不忘恪守儒家道德准则。

他们认为“财自道生,利缘义取”,财富从经营中取得,利益从讲义气中获得。

主张以义取利,不能见利忘义。

安徽休宁商人吴鹏翔是做胡椒生意的,有一次,在与人签下契约后,便买进了800斛胡椒,但是经过检验原来这批胡椒有毒,卖主恐事态扩大,央求吴鹏翔退回这批货,表示愿原价退款,契约就此终止。

然而吴鹏翔竟然不惜成本,将这批有毒的胡椒付之一炬,以免原卖主再他售而祸害人。

这种不惜成本的做法貌似不可取,其实却为其赢得了良好的信誉。

明清时期,徽商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中信誉甚高。

徽商多义举,他们建仓库修道路、疏通河流,如清朝初年歙县大商人江演,曾捐数万两白银,修筑从绩溪县镇头到孔灵近30里的山路,以方便行人,在扬州经商期间,他还捐资疏通扬州下河,让行船畅通。

在苏州的徽商胡荣命,经商时间达半个多世纪,不义之财坚持不取,不仅如此,碰到灾荒之年还慷慨捐助,所以在当地很有名气。

只要你翻开徽州的地方志和一些家谱,像这样热心公益的徽商举不胜举。

徽商遵守儒家传统,以义制利。

清代的凌晋就是其中徽商的典型代表。

虽然也是在从事商业经营但很重视义,但在与人贸易时,即便碰到贪图小便宜的商贩,也不斤斤计较,在付给他人货物时,从不缺斤少两,一旦发现,必如数补偿。

他们在经营过程中,以义取利,这样做不仅没有阻塞其财源,反而赢得了客户和合作者更多的信赖,取得更为长远的利益。

明朝休宁人汪平山是远近闻名的粮商,在饥荒之年,粮价飞涨,但他将平时所积之米,分给饥民,帮助当地人渡过难关,由于他的义举,此后生意越来越好。

2.3以义取利,因义用财

明清时期人们开始带着商品经济的思维去考察一切事物,原有的正统的利义观受到极大冲击。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徽商仍然主张重义轻利,以义为利,坚持非义之财不取,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以道。

儒家传统的义利观给徽商以重大启示,儒家强调不以小利忘大利,舍小利取大利。

义和利的关系历来都是伦理学上争论不休的问题。

取不义之财的现象比比皆是。

徽商知道经商诚然要讲利,无利可图的生意是没有人愿意做的。

但如何做到两者的统一,徽商总结一句话:

“职虽为利,非义不可取也”[4]。

虽然做生意是为获取利润,但是不义之财不取。

徽商始终遵守这种关系,他们深知:

利和义好比泉水和源头的关系,只有保护好源头,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泉水涌流。

以义取利,因义用财,才能树立良好的商家形象,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

徽商在获取利润的同时,不忘在家乡和经营所在地从事公益活动,他们把义作为经商知道。

这就像现在的企业要想长久发展获得较高的美誉度,就要勇于承担起社会责任。

3“礼”—徽商经营理念之规

3.1“礼”

“礼”繁体字写作“禮”,示部,“豊”字很形象上面是两串美玉,下面鼓架子,本义是敬神。

《说文》:

“禮,履也。

所以示神致福也。

”由“敬神”之义引申为“礼拜,顶礼膜拜”,表示敬意或尊敬

《礼记》云:

“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意思是每个人须按照他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去选择相当于其身份的礼。

《诗·国风·相鼠》: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是说做人如果不懂得礼,何不去死呢?

《论语》上说:

“不学礼,无以立”,礼被看做是立身之本。

“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

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要懂得谦虚与尊敬,因此敬人即为礼。

儒家之礼符合四种原则。

一是尊重,这就要求在人际交往中,以相互尊重为前提,要尊重对方,同时又要保持自尊;二是遵守,要遵守社会公德,遵时守信,真诚友善,谦虚随和;三是要适度,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一定要把握适度性,不同场合、不同对象,应始终做到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把握好一定的分寸;最后是自律,交流双方在要求对方尊重自己之前,首先应当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礼仪规范要求。

礼是协调人际关系的纽带,它要求人们符合封建社会的道德伦理规范,同时,礼也是一种交际方式和行为能力。

3.2徽商经营理念之“礼”的表现

“礼”是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看做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

礼如果上升到更高层次就表现为:

遵守社会公德,守时守信,真诚友善,谦逊随和。

徽商多儒生,贾而好儒,知书达礼。

明清时期的徽商之所以能赚取巨额财富,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受到儒家“礼”的影响。

他们善于使用儒家思想来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商业行为,在经营过程中做到彬彬有礼,举止文雅,谈吐高尚。

徽商向来重视礼的培养。

这已经渗透到徽商的方方面面,从日常生活到人际交往再到经商论道,无不彰显他们对礼的注重。

就拿徽商修族谱来说,徽商十分重视修族谱,他们认为“立族之本,端在修谱。

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国无史不立,族无谱不传。

”这是对祖先的尊敬,是大礼。

徽商不仅尊祖、敬宗、睦族,更重要的是在商业经营活动中讲求礼。

虽然说徽商十分重视盈利,但是宗族建设也必不可少,另外徽商是直接把宗族制度灌输到商业经营领域的。

尽管徽商喜欢广交朋友,但其内部的管理一般是把宗法制度作为内部的“礼”来管理平时的经营活动。

比如重大的奖、惩、罚、升、降、除、均、赶考都要在祠堂中举行。

子曰:

克己复礼。

儒家伦理中,“礼”相对于“仁”而言是外在的行为规范。

徽商对礼有着清醒的认识,在他们看来,以礼待人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必要的交际能力,也是一种极其有效的营销手段。

在商业活动中必然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上至皇亲国戚,下到平民百姓,与这些人沟通都要讲求礼节。

徽商在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视礼节规范,比如在公共场合如何与人交流,怎么接待顾客,讲礼节守规矩。

这些徽商都有专门的培训。

故而在经营中能够做到克己守礼,待人谦和。

在顾客给完钱拿到货不忘对人家说一声:

谢谢,您慢走,欢迎再来。

说话时不是简单地说说就行了,还要毕恭毕敬,让顾客感觉到热情服务。

熟读经书的徽商们对礼的理解极为透彻,他们向来是以礼结交朋友,坚守“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古训。

3.3以礼待人,财源广进

徽商在生意场上向来是以礼待人,首先这样做自然赢得客人的好印象,客户便愿意进一步洽谈交流;其次以礼待人更能使生意变得融洽和谐;最后以礼待人也是徽商儒雅的外在表现,凭借其良好的商业形象更容易达成交易。

徽商在经营过程中彬彬有礼,举止文雅,谈吐高尚,注意规范自己的商业行为,因此在盐、典、茶、木、粮食、棉布、丝绸、墨等行业蓬勃发展,富甲一方。

4“智”—徽商经营理念之谋

4.1“智”

“智,形声字,从知从日,知亦声,本义是聪明、智慧”[5]。

《管子》上说:

“四时能变谓之智。

”由此可见“智”即足智多谋,懂得变通。

在儒家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

孔子首先把“智”视为道德规范、道德品质或道德情操来使用,他把“智”、“仁”、“勇”三个道德规范同等看待,并定位为君子之道,即“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总的来说智就是既聪明又懂得变通,足智多谋善于为人处世。

4.2徽商经营理念之“智”的表现

著名的徽籍学者胡适说过,徽商走到哪里,哪里的文化就繁荣。

“马克思在其《资本论》提到的唯一的中国商人是一个名叫王茂荫的徽商”[6]。

商人有文化更善于把握商机,结交众多的的官府朋友。

如珠算大师程大位既是商人又是学者,他的学术成果流传海内外。

徽商贾而好儒,他们发现唯有读书才能明理,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中做出及时正确的判断,保证经营成功。

书读的多了,这样可以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用儒家思想指导实践。

研究表明徽商具有较为丰富的地理知识,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特别注意当地的风俗民情,这样做对以后的经营是很有好处的。

徽商的经营活动与谋略是分不开的,而谋略从何来?

在经营过程中,徽商善于自觉地运用所学的儒家理论。

再加上重视信息获取,与官僚交往甚密,这样就可以获取朝廷的第一手信息。

胡雪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从一个店铺小伙计到晚清赫赫有名的大富商,这和他的精明能干是分不开的。

胡雪岩是典型的儒商,尽管没读过几天书但依然是手不释卷,又善于玩弄计谋,在商道和官场上善于察言观色,又很会打通官道,最后步步高升成为历史上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

徽商大多数是儒士,好读书。

他们大多早年参加科举,或名落孙山,或屡次不中,不得已而经商,后来即便在生意场上也是手不释卷。

因此作为好读书的商人群体,徽州商帮在明清时期有着积极作用。

这不仅提升了商人的整体素质,而且这些商人把所学儒家理论运用到经营活动中,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俗话说“多才善贾自古皆然”,知识就是力量,现代人也常说知识就是财富。

商人有文化有助于分析市场行情,预测供求关系的变化,在商场中能进能退,把握商机。

因此徽商十分重视智力投资,这样儒和商可以相互促进。

明清时期是徽商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也是徽商最重视智力投资的时期。

徽商常常以商养文以文传家,即用商业扶持教育,用知识传承家业。

更重要的是徽商善于内部分工。

在徽州的家庭中,常常有这样的做法:

“兄弟几个,根据不同的爱好,或读书或经商。

”他们认为一家之内,如果兄弟几个都去考科举,追求仕途,那大家只好喝西北风了,所以事前必须分工明确,做到因材施教。

这种做法在现在徽州地区依然相当普遍。

4.3亦商亦儒,代代相传

徽商的重要的特色即贾而好儒,好读书,但不读死书。

他们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经营上,他们有气质、智力、判断力和洞察力,因而善于审时度势,取舍有方。

带着这些知识,徽商走南闯北,四处经营,因此有“无徽不成镇”的说法。

徽商意识到文化素质同商业经营关系密切,他们积极吸收天文、地理、物产、气象、民俗、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

徽商致富后,不惜重金创办大量书院,一些成功后的徽商往往热衷于兴办学校。

徽州地区常常是“十户之村,无废诵读”。

这是毫不不夸张的,这样使得以后的徽商也像他们一样,将贾而好儒的徽商特色传承下去。

5“信”—徽商经营理念之魂

5.1“信”

信,从人,从言。

《说文》:

“信,诚也。

”基本意义是待人真心诚意。

孔子说,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必须讲诚信,一个不讲诚信的人是很难成大事的。

曾子曰: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子夏曰: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子曰:

言必信,行必果。

又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信就是以诚待人、以信接物、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诚实守信是儒家重要的伦理道德范畴,也是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

然而直到到汉代董仲舒才把信列入五常之中,随后信逐渐成为中国人做人的根本,作为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

5.2徽商经营理念之“信”的表现

讲诚信是徽商经营之魂。

徽商之所以能崛起并称雄于商界几百年,这与其本身吃苦耐劳、善于经营、勇于抓住商机不无关系,但就其经营理念而言,讲诚信,重道义,是最根本的因素。

尽管富贵是“人之所欲也”,但“君子爱财取之以道。

”徽商从来都是坚持惟诚待人,以信接物,这在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出什么效果,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长期以来便成了徽商的无形资本。

徽商把诚信当做立身行事的指南。

将诚信用于商业,便要求经营者所售商品货真价实,对待顾客童叟无欺,不搞假冒伪劣的行为,不行欺骗之事,这也是徽商在商业活动中遵守的基本原则。

如果说一般商人把无商不奸看作是理所当然,那么熟读诗书的徽商则认为,一味的靠诈骗是走不长久的,其结果必定是害人害己。

在清代,婺源茶商朱文炽在广东经营茶叶生意,每当出售的新茶过期后,他总是不听别人的劝阻,在与人交易的契约上注明“陈茶”二字,以示不欺。

这样的例子,在徽州历代的史籍里举不胜举。

诚实守信,一诺千金是徽商商德的核心。

他们宁可一时蒙受巨大损失也要保住商业信誉。

徽商经营重视商德,具体表现在:

货真、价实、量足、守信。

做买卖,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这是对消费者极不负责任的奸商行为。

徽商历来坚守口不二价的经营美德。

按市场标准计量,不缺斤少两。

清代胡开墨是徽墨的代表,它第二代传人胡余德,更是留下了诚信经营的佳话。

胡余德经过多次试验终于研制出一种在水中久浸不散的墨品,口碑很好,胡开墨也随之声名远扬,一次,一位千里迢迢慕名而来的顾客买了一布袋这种墨,但在回去的时候经过一条河,不慎将墨袋掉进水中,那人连忙将袋子捞起来,发现墨已溶化并顺着袋子流出墨水。

此人很气愤便去找胡余德,胡先是连忙道歉,又赔偿他一袋上好的平时都是做贡品的徽墨,并决定立即停止销售这批墨,并且将已经售出的墨以高价收回,并予以销毁。

尽管此举损失不小,但却保住了信誉,赢得了顾客的广泛信任。

歙县岩镇商人吴南坡,他的经商格言是:

“人宁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