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8927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山东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山东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山东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山东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

《山东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三个科目。

1.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高一、高二年级、高三上学期每周3学时,2学时在课内实施,一般连排使用,另外1学时安排在课余和假期时间进行,以学生自主完成为主。

课程内容包含5个专题研究活动,其中高中一年级、二年级各2个专题,三年级1个专题,专题可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从自然、社会和学生生活中确定。

2.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每学年1周。

可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确定内容,如学工学农、公益活动、军训、勤工俭学、学校社团等。

3.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一般安排在课余时间、周末或节假日,三学年至少10个工作日。

可根据学校所在地区和学生实际,开展了解社区、服务社区和参加社区建设等活动。

(二)课程内容安排建议

研究性学习活动可分为课题研究和项目(活动)设计两大类。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主要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项目(活动)设计是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

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策划,后者如某一物品和设施的设计、制作或改造等。

其具体的研究内容及基本要求见下表。

研究性学习活动安排及基本要求一览表

时 

专 

基本要求

课题研究

项目(活动)设计

高一

上学期

生命与健康

安全与自救

民族文化

科技创新

社会考察

环境保护

自然探究

自我发展设计

家庭活动策划

校园活动策划

社区活动策划

创新设计制作

1. 

了解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目标、要求及方法步骤

2. 

能提出有价值、可操作的课题

3. 

会查阅、整理文献资料

下学期

1.能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活动方案

2.会开展观察活动

3.会进行调查研究

高二

1. 

具备一定的信息分析处理能力

2. 

能运用不同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3.会进行实验探究

1.会进行项目规划

2.能进行项目制作活动

3.能形成一定的设计制作成果

高三

1.会进行活动策划

2.能组织实施活动

3.具备一定的规划、探究、总结和反思的能力

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上表所列内容选择研究专题,具体研究课题或项目学生可根据实际自主确定。

每学期的专题活动,学生应达到规定的基本要求。

高一上学期教师首先应以集中讲座、专题研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目标、要求、方法及一般步骤。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一个专题研究,让学生初步体验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

从高一下学期开始至高三上学期,教师指导学生按照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的一般程序,每学期开展一个专题研究。

四个学期的研究活动要兼顾课题研究和项目(活动)设计,不能只开展一种类型的研究。

  2.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要求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

通过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增强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体验与感悟,增强社会责任感。

社会实践的实施应由学校统一组织,以行政班或小组为单位进行。

3.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要求学生以服务者的身份参与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获取多方面体验,并应用所学知识,提供各种对社区有意义的服务。

社区服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般可由学校统一组织。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建议

(一)课程教学建议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学校需要统筹安排、协调管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中的各项活动。

指导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活动,并对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进指导。

1.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有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三种组织形式,小组合作研究是主要组织形式。

小组一般由3-6名学生组成。

研究小组应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本校或校外人士为指导教师。

(1)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

①确定课题。

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创设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从《研究性学习活动安排及基本要求一览表》中确定研究范围或专题。

课题可以由学生自主提出,并经师生协商确定。

研究课题应具有实际意义,并具有可行性。

②制定方案。

研究小组应制定具体可行的研究方案,其内容包括研究目标、活动时间和地点、研究方法和工具、活动步骤、小组的内部分工及职责、预期成果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③收集信息。

各小组成员依据方案开展研究活动,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查询、参观访问、实验操作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资料信息,并做好活动记录。

④总结整理。

研究小组对获得的资料信息进行分析整理,不断验证对研究问题的假设,综述各种不同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⑤展示交流。

研究小组以研究论文、主题演讲、小品表演、辩论赛等多种方式展示研究成果,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成果分享看作是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

⑥反思评价。

展示交流后,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研讨、写作等方式反思自己的研究历程,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对活动进行评价,并为下一步开展活动做好准备。

(2)项目(活动)设计的一般步骤

①确定项目(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从《研究性学习活动安排及基本要求一览表》中选择研究专题,具体项目(活动)由学生自主提出,并经师生协商确定。

学生对活动时间、内容、实施过程和预期成果进行合理规划。

③优化方案。

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探讨设计的可操作性,并在教师指导下对设计规划进行交流、评议、修改和完善。

④实施活动。

学生根据活动方案设计的过程、思路,开展活动或进行设计制作。

学生以图片、影像、模型、实物作品等形式进行项目成果展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思活动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活动进行评价。

2.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的基本步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学校与社区资源及需求,确定活动主题。

学校应综合考虑班级、人数、经费、学生意愿以及能够提供的时间或服务机会等因素,多种渠道考察支持开展社会实践的社会机构或团体,确定活动主题。

(2)制定方案。

学校要与教师、学生、社会机构相关人士合作,协商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以便活动顺利进行。

(3)开展相关培训。

活动前,学校应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让学生熟悉社会实践的内容,掌握基本的社会实践技能,树立正确的社会实践观念,学会处理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安全问题,并指导学生学会反思。

(4)实施活动。

学生在学校与社会机构相关人员的指导与协助下开展社会实践。

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真心投入,并以日记的形式及时记录社会实践体验。

(5)指导学生进行反思。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学习日记的形式进行反思,养成关注社会、反思社会的意识与习惯。

(6)认定学分。

根据学生的活动表现,依据学校有关规定给予学分。

3.社区服务(参照社会实践基本步骤执行)

(二)课程评价建议

1.学生活动评价

(1)学生评价的主要内容

①参与活动的态度。

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是否认真努力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否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是否乐于为社会和他人服务等。

②获得体验的情况。

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讨论纪录以及活动记录等来反映,也可通过学生行为表现和学习的结果反映出来。

③方法技能掌握情况。

对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和运用方法技能的水平进行评价。

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考察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

⑤活动结果。

活动结果的形式多样,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作品)、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本笔记(日记)、一项活动设计方案等。

(2)学生评价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相关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

评价方式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

(3)学分认定

①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

学生每学期完成研究任务,达到基本要求获得3学分,5个学期共获得15学分。

②社会实践6学分。

学生每学年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可获得2学分,三学年共获得6学分。

③社区服务2学分。

学生高中三年的社区服务活动达到10个工作日,获得2学分。

各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学分认定程序,规范学分认定过程。

并建立审核、公示、申诉或验证制度,防止弄虚作假。

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细则。

2.指导教师评价

(1)课程理念的把握。

理解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目的,明确师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和任务,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推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

(2)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教师能对学生的研究活动进行跟进指导;

能通过师生协商的方式确定各小组的研究课题或项目,并对活动小组的研究或设计方案进行逐个审阅;

能协调组织好小组的开题论证、问题探究、展示交流、评价反思等一系列活动。

(3)教学档案。

教师能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和学生特点,制定每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

能根据学校分配的课时及学生活动小组情况,制定课时指导方案,并对每次的指导活动做好记录;

能对学生学习活动档案(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研究成果、过程记录等)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教学资料的翔实完整。

(4)工作效果。

教师所指导的研究小组课题结题率、课题组和个人优秀率较高;

学生对教师指导情况反馈良好;

学生的研究成果获奖及社会认可程度高。

四、普通高中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机构。

学校要有专门领导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要组建能协调校内各科室的机构或组织,搞好本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

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构建专兼职教师队伍;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二)开足开好课程。

确保不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要有一定的经费投入;

能积极开发各种课程资源。

(三)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应包括课程内容、实施方式、教师安排、资源开发、师资培训、课程评价、学分认定等内容。

学校要不断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和评价等各项制度,切实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

(四)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管理。

要科学合理地评价指导教师的工作情况,并以此作为教师晋级、晋职和评优的依据之一;

要科学合理地计算指导教师的工作量;

制定科学的考核奖励办法,对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作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增强安全意识。

要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在确保师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项教学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