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905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染科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感染科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感染科护理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感染科护理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感染科护理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感染科护理常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感染科护理常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感染科护理常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感染科护理常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感染科护理常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感染科护理常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感染科护理常规.docx

《感染科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染科护理常规.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感染科护理常规.docx

感染科护理常规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病:

是由病原体感染人体后英气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是常见病多发病。

1.病区按区域分三区,健康人与病人要分开,工作人员进入病室必须按常规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裤子、鞋子,离开隔离区必须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裤后再次消毒泡手。

2.根据污染的程度及工作需要,病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3.病室设施力求简单,保持安静、整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按不同病种收住。

5.测量生命体征,急性期卧床休息,谵妄及有精神症状者加床栏。

6.遵医嘱给饮食。

呕吐、腹泻者鼓励多饮水

7.做好卫生宣教,病人之间不能互相窜病房、互送食物。

8.传染病区禁止探视,特殊情况必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裤、鞋子,离开隔离区必须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裤后再次消毒泡手。

9.凡接触病人的物品或被污染的物品必须消毒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

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

1.甲、戊型肝炎按消化道隔离,乙、丙、丁型肝炎按血液/体液隔离。

有条件时,按病原学分型分室收治。

2.患者使用的食具,大小便器和排泄物,均按规定消毒。

接触乙、丙、丁型肝炎患者的血液/体液后腰立即洗手;工作中注意避免碰伤皮肤

3.病情观察:

注意患者的精神、食欲及疲乏程度,有意识障碍及其程度;皮肤、巩膜黄然情况;尿、便的颜色;黄疸消退情况;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消化道有无出血等。

4.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需卧床休息,慢性肝炎注意劳逸结合,腰避免过度劳累。

5.护理营养:

进高蛋白质、低脂肪、适量糖类和热能的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

6.预防并发症:

注意观察牙龈出血、皮肤淤血瘀斑等早期出血征象,通知医师作相应处理。

注意观察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腹围、体重。

保持室内清洁,定时通风,重症患者做好病房内物体表面和空气定期消毒,加强口腔护理,可用30%碳酸氢钠容易漱口,防止皮肤、肺部感染。

 

麻疹护理常规

麻疹:

俗称“风疹块”。

是由于各种致敏因素如药物、食品、花粉、感染等引起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皮损状态不规则,一般24小时内会消退,也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1.呼吸道隔离至出诊后5日,并发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日。

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探视制度。

2.良好的休息环境:

患者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

病室内环境安静,光线不宜过强,空气新鲜湿润,每日通风3~4次每次少于15分钟。

注意保暖,避免凉风直吹患者。

常用温热水擦浴,及时更衣,保持皮肤清洁。

3.进食与饮水:

提供清淡,富有营养的饮食,要多饮水,以利于体内毒素排出,增加和改善血液循环,促使降温和出疹。

4.发热的护理:

出疹前期和出疹期体温升高,一般不予以降温,否则可因体温下降,而是使出疹困难,对烦躁不安或有高热抽搐史的婴幼儿,可给予异丙嗪等镇静药。

体温超过40℃,酌情应用小剂量退热药使高热稍降,以防止抽搐。

5.口、鼻、眼的护理:

口腔用淡盐水漱口、清洗,口腔黏膜表面有真菌感染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局部可涂抹抑制真菌粉剂。

麻疹患者鼻分泌物多,应及时清除,以免分泌物积存,形成鼻痂堵塞鼻腔,切记用指甲强行抠除鼻痂,以免损伤黏膜黏膜造成出血或感染,眼睛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温开水清洗。

角膜溃疡及结膜炎较重者,于清洁后交替涂抗生素药液、药膏,每日4~6次。

6.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皮疹的变化。

并发喉炎、肺炎或心力衰竭的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尽量少搬动,保持安静。

 

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常规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夏季常见传染病。

它由乙脑病毒引起,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呼吸衰竭和脑膜刺激症等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重症患者可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其中包括智力障碍。

1.采取虫媒隔离,室内彻底灭蚊、降温设备,应保持室内安静并定期进行消毒。

2.患者卧床休息至恢复期,协助做好生活护理,狂躁不安者加床栏,用约束带固定肢体,防止发生意外。

3.初期给予流质饮食,待体温消退进入恢复期后,逐渐增加营养。

昏迷及吞咽障碍者给予鼻饲饮食。

4.乙脑高热属中枢性高热,因此,应积极使用物理降温法,将体温控制在38℃以下,降温时要防冻伤,每2小时测体温一次,将室温控制在25~27℃,可床下放置冰块、使用空调等。

5.惊厥的处理:

观察惊厥征兆,及早采取措施,患者静卧,头偏向一侧,松开领口、裤带,取下义齿、眼镜,用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或开口器置于患者上下臼齿之间,防止咬伤舌、唇。

如有舌根后坠、堵塞呼吸道应立即用舌钳拉出。

脑水肿或脑疝引起的惊厥以脱水、给氧为主,高热引起的惊厥应快速降温,呼吸道分泌物堵塞引起的惊厥应及时吸痰给氧,脑实质病变引起的惊厥给予镇定剂。

6.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吸痰、翻身拍背等方法协助排痰,痰液粘稠者可给予雾化吸入。

7.重症病例常有明显的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意识障碍加重、瞳孔不等大等。

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汇报医师处理。

8.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肠内毒素积存,刺激脑细胞产生毒性反应,加重脑损伤。

9.恢复期患者,帮助其进行智力、吞咽、语言和肢体功能锻炼,促使康复。

 

水痘护理常规

水痘:

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

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

潜伏期:

10至21天。

1.进行呼吸道隔离,隔离期为出疹后7天,或至全部疱疹干燥结痂为止。

病室定时通风换气,每日4次,或用紫外线消毒,患者到其他科室进行诊治时应戴口罩。

2.轻型水痘可在家中护理治疗。

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吸收的流质、半流质饮食。

3.防止疱疹感染的措施:

忌搔抓。

保持手的清洁、常为儿童修剪指甲,婴幼儿可包裹双手或戴布手套,避免抓破皮疹直接接触的床单、被单、内衣、尿布应平整、干净、柔软、勤晒洗。

发疹重及疱疹感染者,上述用物每日煮沸消毒15分钟或0.2%过氧乙酸浸泡消毒15~30分钟后清洗备用。

4.观察皮疹发展情况,若发现有继发感染症状时要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5.口腔疱疹每天用淡盐水或2%~3%碳酸氢钠液含漱一分钟,有鹅口疮时用2%~3%碳酸氢钠液漱口后,涂抹制真菌粉剂。

6.鼓励患者进食,重型水痘患者因口腔疼痛、进食困难,应选择患者喜爱、无心酸辣味、易咀嚼消化,富有营养的蛋羹、牛奶、粥等半流质饮食,温热为宜。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患者伴有咳嗽、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肺炎的表现,或伴有头痛、抽搐、谵妄、昏迷等脑炎症状时,应积极救治。

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住单人间,有专人选照顾,减少与他人接触,以防感染其他疾病。

 

腮腺炎护理常规

流行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

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

腮腺炎多发儿童,亦可见于成人。

1.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呼吸道隔离。

隔离期限为从发病开始至临床症状消失为止,一般不少于10日。

2.急性期患者不论有无并发症均应卧床休息至腮腺完全消退,并发脑膜炎应绝对卧床休息。

3.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用淡盐水漱口,3~4次/日。

经常检查口腔黏膜有无炎症或溃疡,以防发生脓性感染。

4.患者因腮腺肿大、疼痛,宜进低脂半流质饮食或软食,不食用过硬、干燥及酸味的食物。

5.并发睾丸炎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可用提睾带或布托起睾丸,局部冷敷以减轻疼痛,头痛冰敷头部,高热行物理降温和厌恶降温。

 

艾滋病护理常规

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目前尚无预防疫苗、又无有效治愈办法且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HIV)通过严重破坏人体免疫功能,造成人们的抵抗力极度低下,最终致全身衰竭而死。

1.采取血液/体液隔离:

向患者解释HIV传播途径的具体措施,使其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护理患者时,防止锐器刺伤皮肤,戴手套处理污物,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应袋装,标记并送出销毁或消毒处理。

2.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给予高热量、高营养、清淡可口的卫生饮食,严重畏食者应静脉补给能量及营养物质,增强抵抗力。

3.患者病情允许,可以户外活动;病情较重或严重并发症时,应限制活动或卧床休息。

4.观察患者皮肤、口腔和生殖器粘膜的病损情况。

保持清洁,预防及积极治疗感染。

口腔真菌感染,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漱口,肛周涂无菌凡士林或少量以少量滑石粉,保持干燥,防止破损

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或明显的肺部、胃肠道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师。

6.患者肌力减弱时,要协助生活护理,防止摔伤,将肢体置于功能体位,每日按摩和被动活动1~2次。

出现皮肤感觉障碍时,防止冻伤、烫伤。

7.心理护理:

多与患者沟通,运用倾听技巧,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由于艾滋病缺乏特效治疗,预后不良。

疾病的折磨,患者易有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障碍,护士要真正体谅关心患者,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8.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9.健康教育:

教育患者正确看待疾病,回归正常生活,保护自己,避免激发感染。

对一般性感染应积极治疗,以免产生难治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自觉遵守公共道德,避免感染他人。

增加营养,保证休息,提高机体抵抗力。

定期到医院复诊,坚持治疗,控制疾病的发展,禁止任何理由捐献器官或献血,禁止吸毒,洁身自好,遵守道德。

 

狂犬病护理常规

狂犬病:

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系统为主的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表现有恐水、怕风、恐惧不安、流涎和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1.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2.患者应安排单室,病室要绝对安静,光线要暗淡,必要时用窗帘遮挡,避免一切水、光、声、风的刺激,治疗护理操作动作要轻、稳、并集中在一起完成,防止患者受刺激而引起抽搐。

3.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隔离制度,皮肤有破溃应戴手套,戴防护镜,要防止患者躁动期咬伤、抓伤工作人员。

4.患者鼻、咽、喉分泌物及器具要严格消毒。

5.痉挛期尽量安慰患者,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定剂或用约束带,加床栏等保护患者。

6.及时、有效地处理伤口可显著地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处理要点:

(1)伤后应尽快用20%肥皂水或1%新洁尔灭(不可与肥皂水合用)反复洗至少半小时,力求除去狗延,洗出污血。

(2)冲洗后用75%乙醇擦洗或碘酒反复涂拭。

(3)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或包扎,以使排血引流。

(4)严重咬伤或咬伤部位为头部、颈部者还需用狂犬病免疫血清,在伤口及其周围进行局部侵润注射(免疫血清试验阳性者应进行脱敏疗法)。

此外,尚需预防破伤风及细菌感染。

7.被犬猫或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者,或被可以狂犬病动物抓伤,擦伤皮肤或粘膜者均应接种狂犬疫苗。

全程5针,在30天内注射完毕,按程序分别于第0、3、7、14日和第30日注射一针。

伤寒护理常规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典型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发热、相对缓脉、神经系统和消化道中毒症状、肝脾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

1.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消化道隔离。

患者用物,居室环境及排泄物进行彻底消毒。

隔离期限为患者体温正常后,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

向患者和家属耐心讲解隔离消毒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以取得合作。

2.伤寒者应忌食多渣,多纤维食物,忌食过硬难消化的食物,忌食过饱,少食用产气多的甜食和乳品,患者宜进食高营养、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并应控制每次食量,宜少食多餐。

3.便秘者禁用泻药及高压灌肠,腹胀不宜用新斯的明,宜用肛管排气,松节油腹部热敷,但应注意不要烫伤。

4.高热时不宜用退烧发汗药,体温维持在39.5℃以上,可适当用温水,酒精擦浴或头部冰敷。

5.严密观察肠出血、肠穿孔;在病程第2~4周,应密切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及早识别肠道并发症的征象,如血压下降、脉搏增快、便血、腹部压痛、腹肌紧张等,发现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6.休息:

患者随意活动和过度用力,易诱发肠出血、肠穿孔。

患者必须卧床休息至病程第5周,才能逐渐下地活动。

做好生活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压疮发生。

意识障碍者应注意安全,防止摔伤及其他意外的发生。

 

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

是痢疾杆菌所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夏、秋季多见,藉污染水和食物经口传播。

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排脓血样便。

重症可发生中毒性休克或呼吸、循环衰竭致死。

如人体抵抗力低,神经调节失常及胃肠道原有病变或并发肠寄生虫症等疾病,则较易演变为慢性菌痢。

1.消化道隔离至症状消失,粪便持续培养2次阴性或粪便正常后1周,同病种患者可住一室。

2.急性发热期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通风凉爽,供给足够的营养和水分,遵医嘱给予退热剂。

3.腹痛患者可腹部置热水袋,解除痉挛。

4.保护腹泻患者时应密切观察排便次数、性质、量及伴随症状。

采集含有脓血、黏液部分的新鲜粪便标本,及时送检,以提高阳性率。

5.急性期给予低脂流食,如果汁、藕粉、脱脂奶等,少量多餐。

呕吐不能进食者,可静脉补液。

病情好转后改为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辅以少渣菜。

避免生冷多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病情好转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6.便后清洁臀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排便频繁者,肛周涂抹凡士林,防止糜烂。

为防止腹压增高导致脱肛,患者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坐便盆时间不宜过长。

7.恢复期患者应重视以饮食调养,注意饮食、饮水、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并定期大便培养复查。

8.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病情严重时每15~30分钟监生命体征1次,观察神志、面色肢端肤色、尿量等。

给养、保暖、改善外周血循环。

遵医嘱给予抗休克治疗,迅速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血压和尿量调节补液量和速度。

9.准确记录出入量。

流行性脑脊髓炎护理常规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球菌)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引起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2岁婴幼儿,在流行时成年人发病亦增多。

流脑常在冬春季节高发,一般在11-12月份病例开始增多,第二年3-4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该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传染病法中定为乙类传染病。

1.呼吸道隔离: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日,但不少于发病后7日。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畅。

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及污染物品宜消毒处理。

2.一般护理:

卧床休息,能进食者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补液。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皮疹、瞳孔、意识等变化,注意患者头痛程度及维持时间,高热者采取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

4.并发循环衰竭者给吸氧、平卧位,注意保暖,建立静脉通道,备齐各种抢救药物陪护抢救。

并发呼吸衰竭者立即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脱水剂者应详细记录出入量,注意电解质平衡;用呼吸机者按呼吸机常规护理。

5.皮肤护理:

经常更换内衣及床单,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舒适。

瘀点、瘀斑要注意保护,尽量不使其破溃。

皮肤破溃继发感染者应定期换药。

6.对神智不清、烦躁不安的患者可用约束带及床栏加以保护,以防意外。

7.协助医师作腰穿,穿刺后去枕平卧6小时。

8.注意定时翻身,防止压疮。

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腔及肺部感染。

 

猩红热护理常规

猩红热是呼吸道传染病,一般经飞沫传染,偶可通过污染食物、衣物等传播。

1.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呼吸道隔离。

隔离期限未退热后一周或每日次连续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

有化脓性并发症者,应隔离至治愈为止。

病房通风换气或进行空气消毒,接触及护理患者应戴口罩。

2.发热期应卧床休息,并发心肌炎应绝对起床。

避免接触其他传染者,做好一切生活护理,物理降温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擦浴,忌用冷水会酒精擦浴,遵医嘱服用解热镇痛剂。

3.急性期给予高热能饮食,并发肾炎者应进低盐饮食,给营养丰富含大量维生素且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

恢复期给软食,鼓励患者多进食。

供给足够的水分,以利于散热及毒素的排出。

4.口腔用温水或朵尔贝液含漱,每日4次。

5.出疹期禁用肥皂水擦洗,大块脱皮不宜用手撕剥,应让其自然脱落,或用消毒剪修剪,以免撕破发生感染。

6.观察有无并发心肌炎或肾炎等症状,注意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变化及有无眼睑水肿、尿量减少、血尿等。

肺结核及并咯血的护理常规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人类主要通过吸入带菌飞沫(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散发)而感染。

接种卡介苗可提高机体对将杆菌的特异免疫力,从而减少发病。

1.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和咯血时应去卧床休息,床旁备电动吸引器,恢复期适当增加户外活动。

3.进食高蛋白、高热量。

高维生素富含钙饮食。

4.观察咳嗽咳痰的性质、量。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发热时给物理降温或遵医嘱处理。

6.盗汗时及时更换衣服。

7.宣传疾病相关知识,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

8.宣传熊杜隔离方法,预防传染。

9.做好心理护理,保持乐观情绪,如有咽干、发痒、胸闷、面色苍白等大咯血先兆及时通知医生,遇大咯血应取头低足高位,头偏向一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