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9053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原理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政治学原理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政治学原理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政治学原理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政治学原理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政治学原理教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政治学原理教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政治学原理教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政治学原理教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政治学原理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政治学原理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政治学原理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政治学原理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政治学原理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政治学原理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政治学原理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政治学原理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政治学原理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政治学原理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政治学原理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学原理教案Word下载.docx

《政治学原理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原理教案Word下载.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治学原理教案Word下载.docx

(3)比较政治;

(4)公共政策;

(5)行政管理;

(6)国际政治。

(四)、政治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1)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

(2)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关系(3)政治学和法学的关系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政治学说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中国古代较具影响的政治学说派别:

(1)儒家政治思想;

(2)法家政治思想;

(3)道家政治思想。

2、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

(1)古希腊、古罗马的伦理政治观;

(2)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

(3)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观;

(4)17世纪至18世纪,西方近代政治学繁荣阶段的政治观;

(5)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西方近代政治的发展和变革阶段的政治观;

(6)19世纪后期一直到目前为止的政治观。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出现,是政治学说史上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

《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

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做了系统的阐述。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一)、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研究方法。

一般研究方法: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从具体到一般,再从一般到具体;

(3)理论联系实际;

(4)阶级分析;

(5)经济分析。

具体研究方法:

(1)历史研究法;

(2)制度研究法;

(3)比较研究法;

(4)结构功能研究法。

(二)、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的社会价值(意义)

(1)学习政治学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

(2)学习政治学有助于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3)学习政治学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2、试述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要点。

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其研究范围有哪些?

4、政治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是怎样的?

5、政治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有哪些?

6、什么是政治学的社会学研究方法?

7、学习和研究政治学有什么意义?

8、试述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

第二章国家与阶级

1、了解阶级和国家的起源、国家的历史类型和国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2、理解国体、政体的概念。

3、掌握国家机构设置的原则。

第一节国家的起源

(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

一定历史时代的社会制度,受两种生产的制约发展阶段的制约,一方面受家庭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劳动发展阶段的制约。

原始公社制度和氏族社会组织是国家产生之前的人类社会制度,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

以氏族为核心,原始公社制度有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几种形式。

原始氏族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规则。

第二,氏族制度中的决策组织——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议事机构。

第三,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义务。

(二)、国家的产生及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

国家并不是人类社会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政治形态,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三次社会大分工,导致了:

主人与奴隶的分化;

富人与穷人的分化;

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

居民的杂居;

阶级冲突的尖锐化。

当氏族制度已经无力面对这种种变化时,就需要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来缓和冲突,并使冲突保持在一定的“秩序”的范围之内。

这种力量就是国家。

国家的产生,主要有三种具体形式:

雅典形式,罗马形式和德意志形式。

国家同氏族组织的根本区别:

第一,国家是按地域划分居民,氏族组织则以血缘关系划分居;

第二,公共权力的设立。

(三)、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1)神权政治论;

(2)社会契约论;

(3)暴力论。

第二节国家的本质与职能

(一)、阶级

1、阶级的概念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2、阶级的形成和阶级类型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有一个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

在奴隶社会,奴隶与奴隶主是两大基本阶级;

在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两大基本阶级;

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两大基本阶级;

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着阶级,但社会主义社会是阶级消亡的过程。

3、阶级关系与阶级斗争

阶级关系与阶级斗争的联系与区别。

阶级关系是人们之间的最本质、最基本的社会联系。

人们的各种社会联系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所决定的。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关系与阶级斗争有着很大的区别。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国家的定义: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

这个定义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它说明了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是某个阶级的政权,而不是超阶级的组织。

第三,国家是由许多部件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特殊的机器,其特殊性是它具有政治权力。

(三)、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公共权力)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志的能力。

国家权力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强制力的垄断性。

第二,普遍的约束力。

第三,它具有主权性。

国家与国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国家的“三要素说”。

(四)、国家的基本职能

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表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任何国家的活动都表现为两种基本职能:

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依据国家活动的性质和方式,国家内部职能可以相对地划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两种。

在任何阶级社会中,国家都具有这两种职能,但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国家的两种内部职能所行使的范围、深度和方式是不一样的。

资本主义国家职能。

社会主义国家职能。

第三节国家的消亡

(一)、国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当生产力高度发展之后,随着阶级的消灭,国家也必然随之消亡。

(二)、国家消亡的条件和途径

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彻底铲除阶级产生和存在的一切根源有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国家才会消亡。

国家消亡是自发的、渐进的。

1、氏族制度有哪些主要特点?

国家与氏族的根本区别何在?

2、什么是阶级,阶级是怎样产生的,阶级有哪些基本的类型?

3、国家是怎样起源的,人类历史上存在过哪几种类型的国家?

4、国家的本质是什么,国家消亡的条件有哪些?

5、国家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6、简述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关系。

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1、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划分标准。

2、掌握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规律及其基本方式。

3、理解社会主义国家代替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节国家的历史类型

(一)、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

1、非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标准

亚里士多德是最早对国家进行分类的思想家。

他关于国家的分类,对以后西方政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标准

马克思主义从对国家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性质的分析出发,提出了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

(二)、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

国家的历史类型,是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对建立在同一类型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具有同一阶级本质的一切国家共性的概括。

自从阶级产生以来,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四种国家历史类型:

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节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一)、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

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一般规律,并不排除具体更替和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

国家历史类型更替规律的具体表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二)、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

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

政治改良是社会政治变化的另一方式。

革命和改良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切剥削阶级类型的国家,都是通过社会变革更替的社会主义国家不是被更替,而是自行消亡的。

第三节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

(一)、奴隶制国家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奴隶社会的阶级构成。

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奴隶制国家的实质。

(二)、封建制国家

封建制国家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和西方封建制国家具有不同的特征:

(1)在国家结构方面,中国是中央集权制,西方则主要是分封割据;

(2)在权力结构方面,中国是官僚等级制,西方是地产权力等级制;

(3)在统治思想方面,中国侧重于宗法伦理观念借助于宗教信仰。

(三)、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

(四)、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形态,是无产阶级维护和实现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工具。

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

1、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

2、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标准是什么?

3、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有哪些?

4、革命与改良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奴隶制国家的实质是什么?

6、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什么?

7、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什么?

8、试比较西方与中国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

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

1、把握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2、认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两个阶段和统治方式的变化。

第一节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

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是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发展和壮大的结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初萌芽于西欧封建社会末期。

代表新的生产力的资产阶级要求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而建立自己的政治统治。

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一般都是通过革命实现的。

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以英国、法国和德国为代表。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资产阶级国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专政,是维护资本私有制和资产阶级利益、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机器。

其具体特征为:

(1)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

(2)资本主义国家以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目标;

(3)资本主义国家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专政。

第二节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一)、自由资本主义国家

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国家形态资本主义经济的自由发展阶段联系在一起的。

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是资产阶级以自由主义的方式来统治国家。

在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价值方面,它要求公民政治自由、政治平等和政治权利;

在政治制度方面.它要求普选制、代议制和政党制度。

(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资产阶级国家。

它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日益尖锐化起来。

主要表现是:

(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的深化。

(2)垄断资本的国际运动,造成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外部矛盾的发展。

(3)以暴力压迫方法为主取代以自由主义方法为主。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权组织结构上的变化:

(1)改变以保护个人主义的自由、平等、权利为内容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建立以保护垄断集团利益为借口的集权制度;

(2)垄断资本直接控制政府;

(3)垄断资本通过政府干预经济、社会事业和文化思想等领域,为维护其统治服务。

法西斯国家和福利国家,构成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基本形态。

法西斯国家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动摇的产物,是特定资本主义国家对付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的一种制度选择。

法西斯的形式以德国法西斯最为典型。

它宣扬所谓“种族论”、“国家至上论”、“领袖权威论”和“生存空间论”等。

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

福利国家的最初尝试是从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新政”开始的。

从国家活动方面来看,“福利国家”由过去的“自由放任主义”变为“计划主义”;

“由不干涉主义”变为“干涉主义”。

从国家推行的政策来看,“福利国家”由过去不负责“援助”居民的社会生活,变为承担保障与增进社会全体成员的社会生活。

福利国家并没有改变资产阶级国家的阶级本质。

它只是改良现有制度的一种权宜办法。

当代的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时代的产物。

福利国家挽救不了资本主义国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2、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3、福利国家在政策和制度方面有哪些变化,其实质是什么?

4、法西斯国家的特征。

5、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实际,分析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

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

1、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2、把握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

3、认清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使命是发展生产力,完成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这种内在矛盾也会不断发展,并逐步趋于尖锐。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在社会和政治领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造成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和斗争,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这种阶级矛盾会不断加深。

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内外部矛盾方面,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发展,使得这一矛盾在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方面的体现突破了一国范围,在资本主义国家内外构成并加深了三大主要矛盾:

第一,无产阶级与垄断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第二,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之间的矛盾。

第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的唯一出路在于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二)、社会主义国家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

社会主义国家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首先体现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的历史性否定。

这一否定既表现在这两种经济基础的根本性质的对立上,也表现在它们各自建立过程的区别上。

社会主义国家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也体现为无产阶级统治对于资产阶级统治的否定。

它是无产阶级在统治地位、统治方式、统治价值等方面对于资产阶级统治的否定,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根本改变了阶级发展的历史命运。

社会主义国家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还体现为无产阶级对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否定。

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权力工具层面上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这种否定集中体现在无产阶级革命一般以暴力方式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基本规定性上。

第二节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及其历史地位

(一)、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国家

资产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民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相结合的国家形态。

马克思主义从民主的本质出发,认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态,由它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相结合的国家。

新型民主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和各项公民权利的民主。

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

新型专政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是居民中绝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统治。

(二)、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可以有各种形式。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形式。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特点:

(1)人民民主专政符合中国国情,是中国式的无产阶级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反映了我国国家政权基础的广泛性;

(3)人民民主专政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形式;

(4)人民民主专政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具有如下特征:

(1)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构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

(3)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4)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其思想特征。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四)、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地位

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最广泛的革命,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高和最后类型的国家。

而且,它本身就是处于逐步消亡过程中的国家。

人类要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就不仅要消灭剥削制度(旧生产关系),而且要在经济、政治和思想三个方面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

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作用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

(2)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反抗和破坏活动,维护社会主义的秩序和稳定,同时,防御国际敌对势力和侵略和颠覆,捍卫国家主权。

(3)组织和管理社会主义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

(4)协调人民内部的利益和矛盾,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6)创造条件消灭三大差别,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

1、为什么说政权问题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尤其重要?

2、如何理解民主的概念?

3、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什么是新型民主?

什么是新型专政?

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有哪些特点?

第六章国家形式

1、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形式问题的基本理论。

2、国体与政体之间的关系理论。

3、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政体分类的标准和选择国家结构形式的依据和原则

4、掌握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以及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第一节国家形式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一)、国家形式的含义

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

它既包括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也包括国家的结构形式。

国家形式是由国家本质决定的。

国家的统治阶级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国家形式进行某种调整,以适应自己的政治统治。

(二)、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

国家形式的内容较为宽泛,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国家的政体,它是指“定的社会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它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主要体现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的形成方式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形式。

(2)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的构成方式。

按照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不同构成方式,国家结构形式—般有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

(3)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在中国的政治术语中,它们通常被统称为“政治体制”。

一些具体制度和具体形式,如选举制度、执政党与政权的关系、决策程序、政府机构的实质和规模、中央对地方的领导体制和具体控制手段、国家机关工职人员的选用和管理方式等等,只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的具体环节,属于国家形式的具体方面。

(三)、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国体是关于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特别是哪一个阶级掌握政权的问题。

国体表征着一个国家的阶级性质。

政体是指政权的构成形式,是统治阶级实施阶级统治和国家管理所采用的方式。

政体表征阶级统治的形式和政权组织的程度。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一定的国体要求一定的政体与之相配合,政体必须适应国体的需要。

国体具有相对稳定性,而政体是相对变化的。

政体与国体相比较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第二节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含义及其划分标准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统治阶级根据自身需要对国家权力结构的设计,是最高政权机关内部权力分配关系的形式。

历史上曾出现过各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划分标准。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划分标准对西方政体思想的形成影响极大。

这些关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分类标准都混淆了国体与政体的差异。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分类标准:

(1)最高国家权力的归属,即最高权力的归属是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

(2)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产生方式及任期;

(3)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力分配、地位和相互关系。

迄今为止,所有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均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剥削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一类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此外,依据最高国家机关的产生方法及任期限制的不同,还可划分为君主制与共和制两大类。

(二)、剥削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剥削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有君主制和共和制两大类:

(1)君主制。

凡是最高权力集中于君主,其产生方法为世袭以及无任期限制的终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