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同步检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909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2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同步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同步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同步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同步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同步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同步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同步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同步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同步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同步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同步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同步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同步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同步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同步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同步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同步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同步检测.docx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同步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同步检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同步检测.docx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同步检测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大气成分的变化趋势图。

其中,10—6为二氧化碳浓度单位,l个10—6为百万分之一;Du为空气中垂直柱状区域内的臭氧含量单位,如果l00DU的臭氧放在地球的表面,它将形成一毫米厚的臭氧层。

读图回答1-2题。

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引起的全球性问题为( )

A.温室效应 B.酸雨危害 C.全球变暖 D.冰川融化

2.大气组成的变化趋势正确的为

A.1950年始二氧化碳含最不断增多 

B.1760年开始臭氧的含量不断减少

C.1950年开始臭氧的含量小断减少 

D.1920年臭氧的含量接近最低值

【答案】1.C2.B

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将树干部分涂成白色,是绿化植物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确保绿化植物安全越冬。

近日,绿化部门对城区主要道路、景区、游园等地的树木进行了统一涂白,行道树树干刷白高度统一控制在离地面1.5米处,视觉上达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的效果(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3~4题。

3.绿化部门对城区行道树涂白的主要目的是()

①杀菌、防止病菌感染

②杀虫、防虫,减少下一年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③起到一定美化作用

④防冻害、避免早春霜害

⑤会反光,方便行人夜间行路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4.图中树干涂白的主要作用是()

A.有效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大量流失

B.使得树木萌芽和开花提前,以躲过早春低温冻害

C.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减少树皮开裂

D.增加树木对阳光的吸收率,减少冻害发生的概率

【解析】第3题,第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起到杀菌、杀虫作用和防冻害的作用;从材料中可看出涂白可起到美化作用;白颜色在夜间与周边漆黑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会反光,方便行人夜间行路。

故D正确。

第4题,树木涂白不会影响地面辐射,也不会影响气温,因此也不会影响树木萌芽和开花时间;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弱树干吸收太阳辐射,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减少树皮开裂,故C正确,A、B、D错误。

【答案】3.D4.C

洞穴呼吸,指通过洞口及围岩裂隙等呼吸通道,洞穴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不仅是洞穴空气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唯一途径和过程,而且是保持洞穴内部环境恒温、恒湿的前提条件。

当洞内空气的温度小于洞外大气温度时,空气交换以洞外流入洞内(即吸气)为主;反之,则以洞内流出洞外(即呼气)为主。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四幅图中,可正确反映洞穴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是()

A.①B.②C.③D.④

6.与洞穴外相比,洞穴内()

A.气温较高B.气压较低C.CO2浓度高D.风速较大

【解析】第5题,从题目所给条件“洞穴内部环境恒温、恒湿”,而外部气温变化较大,由此可以判断白天外界气温高于洞内,结合题目所给“呼气”“吸气”的原理即可判断白天空气从洞外流入洞内,晚上从洞内流出。

故选A。

第6题,由于洞内气体性质相对稳定,而外界气温、气压的变化大,因此无法单一的说洞穴内气温(气压)高低;由于洞内缺乏绿色植物,因此其CO2浓度相对较高;洞内相对封闭,风速较小。

故选C。

【答案】5.A6.C

读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

hPa),完成7~8题。

7.下列四城市中,风速最大的是

A.乌兰巴托B.北京C.合肥D.东京

8.图中所示的时间可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解析】第7题,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

等压线密集说明单位距离上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北京附近的等压线密集,所以风力最大。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第8题,根据图示气压值分析,蒙古形成强大的高压,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为北半球冬季,可能为1月。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答案】7.D8.A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下图为黄河中下游地区某地各节气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前一节气多年平均降水量差值变化统计图。

读图,回答9~10题。

9.该地降水量最大的节气是()

A.谷雨B.大暑C.小暑D.夏至

10.导致立秋到白露之间降水量差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B.蒙古高压南移控制

C.夏季风势力逐渐减弱D.受准静止锋影响

【解析】第9题,降水量最大的节气比前后两个节气的降水都多,因此差值应先正值后负值,且变化较大,从图中看应是大暑,B正确。

第10题,立秋到白露之间降水量差值为负值,说明降水一直减少,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势力逐渐减弱,C正确。

【答案】9.B10.C

下表中各地点位于同一纬线上。

读其经度和某月的平均气压图,完成11~13题。

11.该月份和该纬线最可能为()

A.1月、30°NB.1月、60°N

C.7月、30°ND.7月、60°N

12.④地气压低的主要原因是()

A.④地受副极地气压带的控制

B.④地海拔高,气压低

C.④地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小

D.④地气温高,气压低

13.6月份,与⑤地相比,②地()

A.风力强B.昼夜温差小

C.云量大D.太阳辐射强

【解析】第11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北半球陆地夏季形成低压中心阻断副热带高压带,冬季形成高压中心阻断副极地低气压带。

由图表可知,该区域存在一个低压中心(在60°E和90°附近),该气压中心为低压中心应为夏季,所以A、B不正确,结合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规律,该气压中心应为亚洲低压,位于北纬30°附近,C对、D错。

故选C。

第12题,由上题可知,图中各点均位于北纬30°上,④地纬度较低,所以A错误;结合经纬度定位,④地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压低,B对。

由经纬度可知④地远离海洋,海陆热力差异较大,C错误;④地为青藏高原海拔高,D错。

故选B。

第13题,根据表中信息可知②地位于北纬30°,东经30°附近,为地中海地区,地中海沿岸埃及北部为地中海气候;⑤地位于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为季风气候。

夏季地中海气候炎热干燥太阳辐射强,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太阳辐射较弱,D对。

地中海地区夏季受副高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风力小,A错。

晴天多,昼夜温差大,B错。

晴天多,云量少,C错。

故选D。

【答案】11.C12.B13.D

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完成14~15题。

14.关于图中①②两地季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地1月盛行西北季风,7月盛行东南季风

B.②地夏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②地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①地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②地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15.当③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A.①地高温多雨B.②地寒冷干燥

C.③地形成高压中心D.为1月份左右

【解析】第14题,注意图中陆地轮廓判断①、②两地为季风所处区域;由图可知①地位于东亚地区,1月盛行西北季风,7月盛行东南季风;②地位于南亚地区,夏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南季风;①地接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②地远离冬季风,冬季风势力弱,所以夏季风强于冬季风;②地某年若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那么降水时间缩短,则该年易产生干旱灾害,故选项C符合题意。

第15题,根据澳洲地面季风形成原因可知,③地的西北季风,是由于太阳直射点南移到南半球,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转而形成;此时是1月份左右,北半球为冬季,①②两地气温均较低;南半球为夏季,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故选项D正确。

【答案】14.C15.D

下图为地球上某区域气压带、风带及3000米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6~17题。

16.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B.甲风带与高空风向完全相反

C.甲、乙风向相同时同属一个风带D.图中气压带控制下多降水

17.若该图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且甲纬度低于乙,则可能的是()

A.甲风带常年控制容易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B.该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C.该气压带与甲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D.该气压带常年控制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解析】第16题,等压面凸向低处,说明该处气压较低,高空气压和近地面的气压状况相反,由此判断该地3000米高空等压面向下弯曲的地方为低压,近地面对应气压为高气压带;两侧等压面向上弯曲,说明高空为高压;因此近地面对应气压为低气压带,甲乙两处的风带,在近地面由高压流向低压,图中的气压带可能是动力原因形成,也可能是热力原因形成的,A错误;高空空气受两个力,最终于等压线与风向平行;近地面受力为两个力,最终等压线与风向有一定夹角,B错误;如果甲乙风向相同,说明甲乙之间的气压带为极地高压带,甲、乙风向相同时同属一个极地东风带,C正确;图中近地面气压带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D错误。

故答案选C项。

第17题,若该图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且甲纬度低于乙,则近地面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乙应该为盛行西风带,甲应该东北信风带。

常年受信风带控制容易形成热带沙漠气候,A错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B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与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C错误;该气压带终年盛行下沉气流,高温少雨,易形成热带沙漠气候,D错误。

故答案选B项。

【答案】16.C17.B

下图为某区域近地面示意图,虚线PQ为高压脊或低压槽,P地气压高于Q地。

读图,完成18~19题。

18.若此时N地风向为西南风,M地风向为北风,则关于图中虚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半球的高压脊B.南半球的低压槽

C.北半球的高压脊D.北半球的低压槽

19.若此时N地阴雨天气,M地为晴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该天气系统向东南方向移动

B.M地即将迎来降温和阴雨天气

C.PQ沿线盛行下沉气流

D.M、N两地气压相等,所以气温也相等

【解析】第18题,读图分析可知,M地风向为北风,N地风向为西南风,根据M地和N地与PQ线的相对方位可知,MN两地的风向都是由两侧吹向中心,说明MN两侧的气压值高于中心,说明MN之间气压值低于两侧,进而说明PQ线的气压值较低,说明该虚线为低压槽,根据虚线为低压槽,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说明风向向右偏,故而判断该半球位于北半球。

故答案选D项。

第19题,低压槽容易导致气流相遇,从而导致锋面天气系统的形成,会出现阴雨天气;而高压脊附近,气流向两侧流动,气流不易相遇,不会形成锋面,天气也多是晴朗的天气;由材料可知,该地N地附近出现了阴雨天气,说明该地为低压槽,附近出现锋面,根据P地气压高于Q地,说明Q地为低压,则该低压槽位于低压中心的左侧,应该形成冷锋天气系统。

冷锋降水在锋后,说明N地为冷锋的锋后,说明锋面向M方向移动,即向西北方向移动,A错误;M地即将迎来降温和阴雨天气,B正确;PQ为低压槽,冷暖气流相遇,暖气团被迫抬升,C错误;PQ为冷锋。

M位于锋前,为暖气团,N为锋后,为冷气团,气压不同,温度也不同,D错误。

故答案选B项。

【答案】18.D19.B

读为世界某区域图,回答20~21题。

20.影响图示20℃等温线西半段走向的因素主要有()

①地形②洋流③太阳辐射④河流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1.此时节()

A.P地炎热干燥B.Q地较P地气温低

C.Q地高温少雨D.P地较Q地降水多

【解析】第20题,读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为南美洲南部,20℃等温线西半段位于安第斯山脉,海拔高气温较低,且大陆西岸分布有秘鲁寒流,降温减湿,故A正确。

第21题,读图可知同纬度地区海洋温度低于陆地温度,由此推断该季节为夏季,P地为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故A正确。

【答案】20.A21.A

2018年1月3—4日,我国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西部、江淮西部、江汉北部、山西南部等地出现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

经过短暂的“中场休息”,1月5日开始,冷空气逐渐渗透南下,夺取了雨雪的主动权。

6—8日的雪线南界比3—4日偏南。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1月6日2时时天气系统图。

据此完成22~23题。

22.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

A.甘肃南部出现暴雪B.降水总量小于上一轮

C.东部沿海为偏南风D.内蒙古高原锋前降水

23.6—8日的雪线南界比3—4日偏南,主要原因是()

A.冷气团水汽含量增加B.冷气团势力更加强盛

C.暖气团水汽含量增加D.暖气团势力更加强盛

【解析】第22题,读图可知,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甘肃南部位于冷锋锋前,冷锋降水在锋后,没有出现暴雪,A错。

雪线南界比上次偏南,说明暖气团势力减弱,降水总量小于上一轮,B对。

图示不能显示东部沿海,结合等压线延伸方向,可能是偏北风,C错。

内蒙古高原受冷锋影响,锋后降水,D错。

第23题,6—8日的雪线南界比3—4日偏南,主要原因是冷气团势力更加强盛,推动暖气团南移,B对,D错。

冷气团水汽含量少,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暖气团水汽含量,A错。

暖气团势力减弱,水汽含量减少,C错。

【答案】22.B23.B

“烧芭”是印尼的传统农耕方式,放一把火将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烧成“空地”,燃烧时常常形成烟雾迷漫的景象,并利用燃烧的灰烬作为“天然”肥料。

下图为某月10日东南亚局部地区烟雾浓度分布图,据此完成24~25题。

24.图示情况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A.1月B.3月C.6月D.11月

25.“烧芭”对新加坡造成的影响有()

A.破坏生态环境B.生物多样性减少

C.水土流失加剧D.降低能见度,影响交通

【解析】第24题,图示情况表示烟雾向东北方向扩展,应是受西南风影响。

赤道北侧吹西南风,应是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形成。

可能出现的月份是6月,C对。

1月是冬季,3月是春季,11月是秋季,A、B、D错。

第25题,“烧芭”燃烧时常常形成烟雾迷漫的景象,对新加坡造成的影响有降低能见度,影响交通,D对。

破坏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发生在印尼,A、B错。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也是在印尼,C错。

【答案】24.C25.D

二、非选择题(共4个小题,50分)

26.读风的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图中b表示风向,a表示,c表示,此是(南、北)半球,(近地面或高空)的风。

(4分)

(2)右图a、b、c、d中,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对风有阻碍作用,可减小风速。

(2分)

(3)图中A、B两地中,风速较大的是地,原因是。

(2分)

【解析】

(1)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并从高压指向低压。

据图可知,图中b表示风向,则a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c与风向垂直为地转偏向力,d为摩擦力。

风向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右侧偏转,可判断为北半球近地面的风。

(2)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摩擦力对风有阻碍作用。

(3)据图可知,B处等压线较A处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A处大,因此风速较大。

【答案】

(1)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北近地面

(2)ad

(3)B等压线较A处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A处大

27.读我国部分地区及其相关资料表,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图中各地点的相关资料。

(1)说明造成①、②两地年均温差异,以及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4分)

 

(2)分析④地降水量高于⑤地的原因。

(4分)

 

(3)分析⑥、⑦两地年均温接近,但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

(4分)

 

【解析】

(1)图片显示②年均温较①地低。

影响气温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

图片及表格显示②与①最大的区别是海拔,②地海拔高于①地,因此②年均温较①地低:

图片显示③年降水量较①地低。

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影响大气环流),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

图中①、③两地最大的不同是海陆位置。

(2)④为与西南季风气候区,会接纳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洋暖湿气流,水汽丰富;⑤位于内陆非季风气候区,距海遥远,水汽少。

(3)⑥、⑦分别位于海南岛的东西两侧,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中部为山地地形,因此⑥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⑦为背风坡,降水少。

【答案】

(1)②地纬度较①地稍低,但其地势高,故其年均温较①地低;③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非季风区),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①地位于季风区,靠近海洋,水汽来源多。

故降水量③地小于①地。

(2)④地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可接受部分来源于太平洋的水汽,也可以接受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⑤地位于内陆,水汽来源少,所以④地降水量远高于⑤地。

(3)⑥、⑦两地纬度及海拔均接近,故年均温接近。

但⑥地位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⑦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28.资料一、二、三是昆明和贵阳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资料一】四季分配示意图。

【资料二】气温年较差、日较差比较表。

【资料三】降水量、降水日数及相对湿度比较表。

(1)根据资料一,概括昆明、贵阳四季分配的特点。

(4分)

 

(2)根据资料二,比较昆明和贵阳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不同点。

(4分)

 

(3)资料二显示,在1月和4月,昆明和贵阳的气温日较差之间的差异明显比其它月份的大,请根据气温日较差与降水量的关系,结合资料三分析上述现象的原因。

(4分)

 

(4)昆明和贵阳的气候分别具有“四季如春”和“冬无三日晴”的特点。

上述气候特点与哪种天气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并分析上述气候特点的成因。

(4分)

 

【解析】

(1)昆明、贵阳四季分配的特点根据材料一直接归纳总结即可。

读图并结合图例可知,昆明全年无夏,四季如春;贵阳四季分明。

(2)昆明和贵阳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不同点根据材料二气温年较差、日较差比较表可直接归纳总结。

昆明的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贵阳的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小。

(3)降水量大,阴雨天气多,气温的日较差就小;反之就较大。

11月到次年的4月,两地的降水量差异大,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

(4)昆明和贵阳的气候分别具有“四季如春”和“冬无三日晴”的特点,形成原因主要从地势和昆明准静止锋两个角度考虑。

从天气系统看,冬季,受地形影响,昆明和贵阳之间形成准静止锋,昆明处于昆明准静止锋的暖气团控制下,气温较高,贵阳冬季处于昆明准静止锋的冷气团控制下,处于主要的降水区内,因此冬季降水较多。

夏季昆明由于地处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夏无酷暑,因此四季如春。

【答案】

(1)昆明全年无夏,春秋相连(或四季如春);贵阳四季分明。

(2)昆明的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贵阳的年较差大,日较差小。

(3)降水量大,气温日较差小,降水量小,气温日较差大,因此降水量的差异越大,气温日较差的差异就越大,反之越小;据资料三可知,昆明和贵阳在11-4月的降水量差异明显大于其他月份的降水量差异,所以此时两者气温日较差的差异明显大于其他月份。

(4)昆明准静止锋。

冬季,昆明处于昆明准静止锋的暖气团控制下,气温较高,冬无严寒;夏季昆明由于地处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夏无酷暑,因此四季如春。

贵阳冬季处于昆明准静止锋的冷气团控制下,处于主要的降水区内,因此冬季降水较多。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B岛气候湿热,人口稀疏,旅游业是其支柱产业。

岛上难得一见的美景“荧光海”其实是平静湿热的海域中是生长的鞭毛藻在收到外界扰动时,像萤火虫一样释放出的生物光。

在漆黑的夜晚,点点荧光犹如蓝色星河坠入人间。

鞭毛藻的生长对阳光、营养和水质的要求很高,观光者需要划船穿过茂密的红树林方可到达观赏区。

下图示意B岛地理位置。

(1)说明B岛气候湿热的原因。

(4分)

 

(2)分析B岛“荧光海”形成的有利条件。

(6分)

 

(3)某游客曾计划在2017年3月30日(农历三月初三)晚上前往该岛观赏“荧光海”。

请根据天文和气候条件判断当晚是否合适,并说明理由。

(4分)

 

【解析】

(1)B岛气候湿热的原因主要从湿和热两个角度分析。

湿说明降水量大,降水主要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

读图可知,该地位于东北信风带内,东北信风从海洋带来湿润气流,产生降水。

热主要是由于其纬度较低,加之沿岸地区有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2)岛上难得一见的美景“荧光海”其实是平静湿热的海域中是生长的鞭毛藻在收到外界扰动时,像萤火虫一样释放出的生物光。

在漆黑的夜晚,点点荧光犹如蓝色星河坠入人间。

鞭毛藻的生长对阳光、营养和水质的要求很高,所以荧光海形成的原因要从阳光、水质和营养角度分析。

读图可知海湾气候湿热;海面风平浪静;人口稀疏,海洋污染小,水质好;周围红树林密布生态环境良好,营养物质丰富有利于鞭毛藻的生长;红树林能净化水质;岛上人类活动干扰小;光污染小,形成荧光海。

(3)某游客曾计划在2017年3月30日(农历三月初三)晚上前往该岛观赏“荧光海”,是否合适主要从气候和天气分析。

由材料可知,“在漆黑的夜晚,点点荧光犹如蓝色星河坠入人间”,农历初三,月相为新月,夜晚没有月光,有利于观赏。

从气候看,该时段为春季,此时段天气晴朗,有利于鞭毛藻的生长,容易发光,所以可以前往。

【答案】

(1)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四面环海深受海洋影响,湿度大(东北信风从海洋携带大量的水汽,登陆后受地势抬升形成降雨);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2)海湾气候湿热;海面风平浪静;人口稀疏,海洋污染小,水质好;周围红树林密布生态环境良好,营养物质丰富有利于鞭毛藻的生长;红树林能净化水质;岛上人类活动干扰小;光污染小。

(3)合适。

连续的晴朗天气,阳光充足,利于鞭毛藻生长;当晚出现小雨,水面扰动鞭毛藻容易发光;农历月初基本没有月光干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