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杜牧诗歌浅探其一生思想轨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9095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杜牧诗歌浅探其一生思想轨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从杜牧诗歌浅探其一生思想轨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从杜牧诗歌浅探其一生思想轨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从杜牧诗歌浅探其一生思想轨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从杜牧诗歌浅探其一生思想轨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从杜牧诗歌浅探其一生思想轨迹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从杜牧诗歌浅探其一生思想轨迹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从杜牧诗歌浅探其一生思想轨迹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从杜牧诗歌浅探其一生思想轨迹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从杜牧诗歌浅探其一生思想轨迹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从杜牧诗歌浅探其一生思想轨迹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杜牧诗歌浅探其一生思想轨迹Word下载.docx

《从杜牧诗歌浅探其一生思想轨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杜牧诗歌浅探其一生思想轨迹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从杜牧诗歌浅探其一生思想轨迹Word下载.docx

但很快藩镇又叛乱迭起,“骨添蓟垣沙,血涨滹沱浪”。

其实,藩镇嚣张七十年的真正原因并非是无平乱之将,而是由于历代君主的懦弱、昏愦和贪好声色,致使朝纲不振,无力平复。

识见高卓如杜牧,实知之,诗中所以这样说,大有“阃外无寄我自当”之意。

对藩镇问题分析之透辟、表述之精准,不仅是由于杜牧有着高卓的识见,更是因为他的这些诗句是出于他的一颗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

3.剖心明志,自比贾谊

杜牧的忧国忧民,并不仅仅停留在徒伤悲的层面上,他在诗中明确表示“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

急切地询问“谁其为我听”,豪壮地表示“叱起文、武业,可以豁洪溟。

安得封域内,长有扈苗征”。

他引贾谊为知己——或者说,他以贾谊自比,委婉地表示:

自己有治国之才,愿为国效力。

诗人这种青年时期就树立的经国济世的愿望,经中年、到老年,虽然中间有过彷徨,但终一生,都是他思想中的主流。

(二)、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

杜牧二十六岁进士及第、制策登科后,授官于弘文馆校书郎。

如果不算这一时期短暂的京官,到他四十岁作《郡斋独酌》之时,已是三为幕僚、两任京官,而后又出为黄州刺史。

先是,杜牧自受辟于沈传师,至大和九年转真监察御史,七年为幕府吏。

其间有文《罪言》、《原十六卫》等数篇见于世,但未为当权者赏识;

有诗《寄牛相公》,后入淮南幕府时,牛僧孺对其器重庇护有加:

周必大《唐藩镇官属入局》中有“如牛僧孺待杜牧之,固不以常礼也”;

近有学者疑杜牧大和九年的监察御史之职即是牛党援引所致。

但及至杜牧赴长安任监察御史,恰逢文宗与李训、郑注谋诛宦官,有感于诡异波涌的政治气氛,杜牧移疾分司东都,避过一场大祸。

因弟眼疾,假满去官,后入宣州崔郸幕。

开成四年迁左补阙,虽欲有所作为,怎奈此时朝政还是一片混乱,使其所谏“到口却成吞”(《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

至会昌二年,出守黄州。

沉郁的官场经历,内忧外患的时局,使得年仅三十三岁的杜牧“少年垂白须”(《张好好诗》)。

至为黄州刺史,更是“前年鬓生雪,今年须带霜”。

诗人满怀忧国忧民之心却又沉沦下僚、才不见用,青年时期雄心勃勃的经国济世之情日渐沉隐。

然而,到了会昌年间,皇帝较有作为,又任用有政治才能的李德裕为相,使国家出现了较好的政治局面,勉成会昌中兴之势。

李德裕在边防、藩镇、佛教等政治主张上与杜牧较为一致,而且政治措施的实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政绩,这使杜牧的政治热情受到鼓舞,经国济世的愿望再次腾起。

诗人此时已届中年,政治识见、社会经验更臻成熟,对自己的社会理想,有了更为明确、具体的目标。

《郡斋独酌》这首诗将此理想和愿望表述完备,具体表现在:

1.感慨生命,盛誉平藩武将

诗人拈杯独酌,思绪涌动,感慨自己“前年鬓生雪,今年须带霜”。

联想到时空的广阔无垠,人处其中,何为寿?

何为夭?

人所作的一切不过是自作缚,幸好是儒衣宽长,不为促束。

如此问题,怎敢问向当垆的少妇?

人在这“过如霹雳忙”的一生中,怎样才算是活得有价值呢?

诗人接着生动地描写了一位功勋卓著的平藩英雄,写他的英雄气概“我爱李侍中,摽摽七尺强。

白羽八札弓,髀压绿檀枪”;

写皇帝赐宴,宫女们争睹英雄的盛景“三千宫女侧头看,相排踏碎双明珰”;

写他载誉归乡“意气横鞭归故乡”,诗人的描写是生动的,感情是充沛的,因为作一名平藩武将,载誉而归,正是诗人自己的身份向往所在。

此种感情其他诗中亦多有表述:

“谁知我亦轻生者,不得君王丈二殳”(《闻庆州赵纵使君与党项战中箭身死长句》),“六宫虽念相如赋,其那防边重武夫”(《重送》)。

2.追怀故友,辩论时政

所慕武将如此,那么文人呢?

接下来,杜牧描述了一位故友,他虽为处士,却关心时政。

“出语无近俗,尧舜禹武汤。

问今天子少,谁人为栋梁”,当杜牧称赞说晋公历经三载数百战而诛沧时,朱处士却答道“谁将国伐叛,话与钓鱼郎”,主张平乱不用武力,要用文德教化。

显然,朱处士听杜牧一番话后所答,就如同孔子听《韶》、《武》后所论,评价是:

武力平藩,虽尽美,未尽善也。

3.述志抒怀

“尔来十三岁,斯人未曾忘”,朱处士的话,诗人一直未曾忘怀,每每想起,神思苍茫。

杜牧又想到自己虽两度任京官,却因政局混乱,毫无建树,痛苦地“寻僧解忧梦,乞酒缓愁肠”。

接着表白:

自己没有隐遁山林,并不是为了妻儿的荣华富贵,而是自己怀有“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之志,有许多事情要做:

“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

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

使国家出现“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的理想社会状态。

抱负一番抒发之后,诗人马上就意识到自己的现状,哀怨地表示“孤吟志在此,自亦笑荒唐”,情绪低沉至极点,但很快又顾左右言它,调整自己的情绪,最后以“醺酣更唱太平曲,仁圣天子寿无疆”结篇,不识之人但言其吹捧皇帝,言其抑郁以旷达出之,在我读来,但感其言中无限酸楚。

我比较同意张安祖先生的观点:

杜牧在会昌时期怀才不遇的愤悱同建功立业的憧憬与渴望交织在一起,导致他的思绪常常瞬息飘转,感情起伏跌宕。

在这一点上,从《郡斋独酌》中可窥一斑。

其会昌时期的相类作品,如《雪中书怀》、《雨中作》、《皇风》等诗堪为《郡斋独酌》诗的注脚。

(三)、官场迭宕沉心志,临终仍作劝勉诗

会昌三年至五年,杜牧分别为平泽潞、复河湟、讨江贼三次上书李德裕献兵策,而李德裕皆称善用之,但最后功成无赏,回朝亦无望,使杜牧对李德裕产生强烈怨恨的同时,情绪也很低沉,“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雨中作》)。

及至李德裕罢相,宣宗继位,牛党中人为相,杜牧感到了机会,他作《上白相公启》上书白敏中,但未得援引。

次年又作《上周相公启》上书宰相周墀,果然,不久即被内擢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

此次归京杜牧是怀着重新燃起的政治抱负而来的,心情是愉快的,途中所作《除官归京睦州雨霁》颇能表现诗人的心情:

“秋半吴天霁,清凝万里光。

水声侵笑语,岚翠扑衣裳。

远树疑罗帐,孤云认粉囊。

溪山侵两越,时节到重阳”。

诗人所见到的一切都显得美好可爱,诗尾说“姹女真虚语,饥儿欲一行。

浅深须揭厉,休更学张纲”。

告诫自己凡事揣度深浅,不要再学张纲,这样才能得致高官,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后来事实证明,在杜牧的性格中,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刚直奇节”,在他目睹宣宗君臣的腐败政治后,不是苟从,而是自请外放。

满怀抱负的杜牧入朝后看到的却是君臣不思勤政,却一味粉饰太平、不遗余力排挤异党,对此,《长安杂题长句六首》铺陈殆尽。

在诗中,诗人以扬雄、颜回、邴曼容等贤士自比,抒发自己不附流俗之志。

不久,杜牧即对朝廷失望,感到在朝中也不能有所作为,遂请外调。

这次外迁,是杜牧心甘情愿的,轻松上任,是以在《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一诗中,虽通篇含怨,但情感平和,大有“古往今来只如此”(《九日齐山登高》)的释然。

在《新转南曹未叙朝散初秋暑退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见志》中,一向恃才自负的诗人道出了自己此时“且免材为累,何妨拙有机。

宋株聊自守,鲁酒怕旁围”的心理,和与“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迥然不同的现在的“平生江海志,佩得左鱼归”之志。

《题白苹洲》中,诗人更是说“无多珪组累,终不负烟霞”。

世事往往多荒唐。

杜牧出任湖州不过一年余,即被内迁,而且很快擢升为有拜相之资的中书舍人。

按说一生都在求擢升的杜牧此时应十分兴奋,但他此时已是志气消沉,不但没有对升迁感到高兴,反而颇有埋怨之语:

“惆怅江湖钓竿手,却遮西日向长安”(《途中一绝》)。

虽然如此,在他最后作的《忍死留别献盐铁裴相公二十叔》中,仍有“贤相辅明主,苍生寿域开”之句,对当朝君臣不无勉励,但一句“偏蒙不弃才”,真可让知之者泪下!

从少年未仕时期的“誓肉虏杯羹”,到中年“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再到临终时的勉言“贤相辅明主,苍生寿域开”,杜牧一生始终饱怀一颗经国济世之心。

二、杜牧的出世任情诗歌——仕宦之外的另一种人生态度

杜牧一生仕宦坎坷,导致了他的情感起伏迭宕。

在这种感情的起落中,他的诗作中除了大量豪宕的爱国政治抒情诗歌创作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出世任情、吟咏性情的诗歌。

在杜牧的诗中,有一些探求人生本质的诗句,如在流传当世的长篇五古《杜秋娘诗》中,有“地尽有何物,天外复何之?

指何为而捉,足何为而驰?

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

己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

”此诗据缪钺考证作于大和七年,时年诗人不过三十一岁,既已对人生发出如此索问。

此八句,清贺裳甚以为非,“病其衍”,岂不知诗人凡为诗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此八句正是抒诗人之“意”,何病之有?

在《郡斋独酌》诗中,感慨人生短暂“屈指百万世,过如霹雳忙。

人生落其内,何者为彭、殇”,《池州送孟迟先辈》中有同样的感慨“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月于何处去,日于何处来?

跳丸相趁走不住,尧、舜、禹、汤、文、武、周、孔皆为灰”,在《题桐叶》中更有“庄叟彭殇同在梦,陶潜身世两相遗。

一丸五色成虚语,石烂松薪更莫疑”的对人生虚幻的思考。

这些对人生深层本质的探索而得不到答案和对生命的虚幻感,加之政治生活的失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动摇了杜牧那颗殷殷济世的仕宦之心,使他的目光和情感转向官场外的闲适生活和美好多情的女性。

(一)、向往闲适的田园、居士和僧道生活

诗人笔下的田园生活是美好的:

“陵阳北郭隐,身世两忘者。

蓬蒿三亩居,宽于一天下。

”(《赠宣州元处士》)

“蓑唱牧牛儿,篱窥蒨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村行》)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

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秀眉老父对樽酒,蒨袖女儿簪野花。

”(《商山麻涧》)

诗人笔下的自然景物是美好的,自己也身心向往:

“兰畹晴香嫩,筠溪翠影疏。

江山九秋后,风月六朝余。

锦肆开诗轴,青囊结道书。

霜岩红薜荔,露沼白芙蕖。

睡雨高梧密,棋灯小阁虚。

冻醪元亮秫,寒鲙季鹰鱼。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

“山鸟飞红带,亭薇拆紫花。

溪光初透彻,秋色正清华。

静处知生乐,喧中见死夸。

无多珪组累,终不负烟霞。

”(《题白苹洲》)

诗人惬意的闲雅的生活:

“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念昔游》)

“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

”(《送国棋王逢》)

“尘路事不尽,云岩闲好归。

”(《逢故人》)

“何人教我吹长笛,与倚春风弄月明。

”(《题元处士高亭》)

“倘无身外事,甘老向扁舟”。

(《晚泊》)

诗人爱禅慕道:

“离心忽忽复凄凄,雨晦倾瓶取醉泥。

可羡高僧共心语,一如携稚往东西。

”(《醉后题僧院》)

“山斋路几层,败衲学真乘。

寒暑移双树,光阴尽一灯。

风飘高竹雪,泉涨小池冰。

莫讶频来此,修身欲到僧。

”(《怀政禅师院》)

“他年会着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寄题甘露寺北轩》)

这些生动感人的诗句表明,诗人的内心深处是向往这种生活的,因为一个人只有真心喜爱一些事物,才能把它描绘得如此美好,只有对某种生活真心向往,笔下流露的感情才能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对于以往文人对这类诗的一些“消极”批评,我用下面这首诗来表达我对杜牧此类诗的观点:

“少微星动照春云,魏阙衡门路自分。

倏去忽来应有意,世间尘土谩疑君”。

(《送陆洿郎中弃官东归》)

(二)、对美好女性和情感的吟咏

杜牧描写女性的诗歌很有声名,流传甚广,以至诗人于当时及后世颇有风流之名。

但《杜秋娘诗》,分明是感慨人事为人作传,以此说杜牧多情,真可怪也!

也许由于时代观念的不同,对此类诗的理解与感受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些古代文人笔下的“艳诗”,时下析读,但见美好与深情,而不见艳情: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赠别》)

而“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占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一诗,本人比较同意这种观点:

“才人不得见重于时之意,发此为诗,读来但见其兀傲不平之态。

世称杜牧诗情豪迈,又谓其不为龊龊小谨,即此等诗可见其概”。

至于《金谷园》和《叹花》两首,虽是描写女性和情感逸事的诗,但若是看作纯粹描摹花草之诗,亦觉情趣深致。

当然,象《倡楼戏赠》、《春思》、《见刘秀才与池州妓别》这类描写艳情的诗,也没有必要强说不是。

三、经国济世和出世任情两种矛盾思想交锋导致的惆怅不自决

经国济世和出世任情这两种矛盾的思想在开成四年杜牧赴京任左补阙职途中所作诗中表现最为明显,由于思想的交锋,情绪涌动,在赴仕途中的这一短暂时期内,诗人所作的有据可考的诗竟多达二十首。

“云罍看人捧,波脸任他横。

一醉六十日,古来闻阮生”“江湖酒伴如相问,终老烟波不计程”(《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千里云山何处好?

几人襟韵一生休?

尘冠挂却知闲事,终把蹉跎访旧游”(《自宣城赴官上京》)。

以上是杜牧赴京途中在宣州这一时期内的诗作,纵观这三首诗的内容,诗人前后的心理落差竟是这样大!

在宣州刚遇到裴坦时,还是傲然世外、把酒言醉,及至送他去舒州,已是壮心满满、志气高扬了,至自己自宣州启程,情绪却又低沉下来。

“筹划言何补,优容道实全”在《往年随故府吴兴公夜泊芜湖口今赴官西去再宿芜湖感旧伤怀因成十六韵》中,表现的仍是一种烟霞情怀。

在这样一种情绪笼罩下,便有了《商山麻涧》这样清丽又带有些许惆怅的诗歌: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

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诗人在这里,流露出了对恬静农家生活的向往,惆怅自己身系宦途,难得这般清雅。

至此,则完全是一种向往超然世外的心理了。

但当诗人经过富水驿时,却又被刚直敢谏的阳谏议激起政治热情“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商山富水驿》)。

“我来惆怅不自决,欲去欲住终如何?

”(《除官赴阙商山道中绝句》),对于前次京官的经历,杜牧是深感惶恐抑郁的,但是,左补阙是能够时常接近皇帝的职位,有希望施展自己的抱负,所以此次再度进京赴职,颇为犹豫。

这种起伏迭宕的思想贯穿于整个赴任途中,正是杜牧的经国济世和出世任情两种思想此消彼长的结果,此后的《丹水》、《途中作》、《和州绝句》等诗中皆有表现。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见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於後”。

历来文人都十分珍视自己的作品,唐白居易更是在生前就整理自己的诗稿。

杜牧却在临终时自毁大量诗稿文稿,并自撰墓志铭,可见其心灰意冷之至。

“诗言志”,从杜牧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窥见他思想的一些端倪,了解他的情感趋向。

但仅从其诗歌探其一生思想轨迹,难免有不周之处,若要全面解析杜牧,还需做更多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唐]杜牧.陈允吉校点.樊川文集[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缪钺.杜牧年谱[M].河北: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3.张金海.杜牧资料汇编[M].北京:

中华书局出版发行,2006.

4.张安祖.略论杜牧会昌诗作的特点[J]求是学刊,1985,(05)

5.杨栩生.牛李党争中的杜牧其人[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6)

致谢

感谢王军老师在我写作论文期间对我的指导、帮助,使我对于如何写作论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由于本人第一次写论文,没有任何经验,一切都有赖于王军老师的不断指点、引导,才顺利地完成了论文。

在此,还要感谢所有教过我的老师,正是有他们的谆谆教导,才有我现在的知识积累,才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论文。

王久梅

2008年9月1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