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库码头计量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9232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库码头计量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油库码头计量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油库码头计量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油库码头计量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油库码头计量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油库码头计量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油库码头计量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油库码头计量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油库码头计量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油库码头计量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油库码头计量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油库码头计量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油库码头计量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油库码头计量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油库码头计量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油库码头计量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油库码头计量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油库码头计量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油库码头计量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油库码头计量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油库码头计量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油库码头计量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库码头计量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油库码头计量操作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检实尺

对于轻油可立即提尺读数,对于粘油稍停留数秒钟后提尺读数,读数时先读小数,后读大数。

轻油易挥发,读数应迅速。

若尺带油痕不明显,可在油痕附近的尺带上涂试油膏。

连续测量两次,读数误差不大于1mm,取第一次的读数,超过时应重新检尺。

2)检空尺

表达式:

H1=H–(L–L1)

其中:

H1---油面高度,m;

H---参照高度,m;

L---尺带下尺高度示值,m;

L1---浸油深度,m。

空距应连续测量2次,读数误差不得超过2mm。

若两次读数读数误差不超过1mm,取第一次测量值,超过1mm取两个测量值的平均值。

2.2计量器具要求

1)计量操作前,应对所用计量器具认真检查,计量器具要核准检定证书器号,确认完好无误后方可使用;

2)量油尺技术要求:

●.尺带必须是含碳量低于0.8%的具有一定弹性的钢制尺带,钢带经热处理后,在鼓轮上收卷和伸开不得留有残存的变形;

●.尺带表面必须洁净,不得有斑点、锈迹、扭曲等缺陷,边缘平滑、不得有锋口和倒刺;

●尺带一面蚀刻或印有米、分米、厘米、毫米分度及与其对应的数字;

●表示分米、米的刻线必须横贯尺带的表面,表示厘米和毫米的刻线长度应为尺带宽的三分之二和二分之一;

●厘米、分米、米的分度值必须有数字。

●量油尺的全长和最大允许误差必须符合规定。

●具体技术要求详见GB13236-91《石油量油尺和钢围尺技术条件》。

2.3计量前稳油时间

1)当浮顶油罐浮顶有移动时,应等到罐内油品和浮顶稳定下来之后,再进行计量;

2)浮顶在非计量区间时不应进行计量;

3)只有在进油终止,液面已趋向稳定或泡沫消失时计量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对于立式金属罐,轻油收油后液面稳定2h,付油后液面稳定30min,重质粘油收油后液面稳定4h,付油后液面稳定2h。

4)油品交接计量前后,与容器相连的管路工艺状态应保持一致。

5)对于油船检尺后一定要按规定进行倾斜修正,修正按吃水差修正值进行。

2.4试油膏

均匀地涂在量油尺上的试油膏,浸入15~20℃的120#溶剂油中,其变色时间不应超过10秒钟。

停留10秒钟与停留20秒钟的示值变化,不超过0.5毫米。

2.5试水膏

均匀地涂在水尺上的试水膏,浸入15~20℃水中,其颜色发生变化的时间,不应超过5秒钟。

停留5秒钟与停留10秒钟的示值变化,不超过0.5毫米。

2.6影响液位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

1)油尺抖动使液面有细浪,形成虚假读数;

2)尺砣接触罐底基准板时,尺带弯曲或尺带过紧;

3)尺砣不直接落在罐底基准板上,而落在物料沉淀物或从量油孔落下的固体物上;

4)物料在罐内的稳定时间。

计量前禁止一切操作,罐内液面稳定时间:

发货不得少于30分钟,轻质油品进货不得少于2小时,重质油品(燃料油等)不得少于4小时;

5)读数错误;

6)温度变化时,尺长度热胀冷缩;

7)尺带缠绕等人为损坏;

8)基准板倾斜;

9)由于罐基础沉降的原因,液面随罐底变动而变动;

10)罐底基准板腐蚀起坑,尺砣磨损;

11)外浮顶罐受风力影响;

12)浮顶或内浮顶在非计量区;

13)计量人员操作能力等。

3.测温技术规程

3.1玻璃液体温度计

利用感温液体在透明玻璃感温泡和毛细管内的热膨胀作用来测量温度的。

按温度计的结构分为内标和外标两种,按使用时的浸没深度全浸和局浸两种。

3.2温度计技术要求

●.油品交接用温度计,应选择最小分度值为0.2℃玻璃棒全浸水银温度计;

●温度计的刻线和数字应清晰;

●有检定周期内的修正值表;

●玻璃棒内的毛细管水银柱不许断裂,感温泡无裂痕;

3.3测温位置:

当液面高h<

3m测油深1/2一点;

当液面高3m<

h<

4.5m测油深5/6、1/6两点,取平均值;

当h>

4.5m测油深5/6、1/2、1/6三点,取平均值;

如果其中有一点温度与平均温度相差大于1℃,则必须在上部和中部测量点之间加测一点及中部和下部测量点之间加测一点,最后以这五点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油品的温度,在油面以下小于150mm位置,或液层底部以上小于150mm的位置,不应进行温度测量;

3.4测量数量

1).立式油罐按测温位置要求罐测温;

2).对油船或油驳内温度的测量,2个舱以内应逐个测量;

3个以上相同品种的油,至少测量半数以上的油舱温度。

若各舱油温与实际测量舱数的平均油温相差1℃以上,应对每个舱做温度测量。

3.5测温停留时间

1).轻油,以及40℃运动粘度小于和等于20mm2/s的其他油品不应少于5min;

2).原油、润滑油,以及40℃运动粘度大于20mm2/s,而100℃运动粘度低于36mm2/s的其他油品不应少于15min;

3).重质润滑油,以及100℃运动粘度等于和大于36mm2/s的其他油品不应少于30min。

4).测温点应远离加热盘管1m以上,以免带来较大误差。

3.6便携式数字温度计

有多种便携式电子温度计,将其传感元件通过现有的计量口放入罐内,可用来测量罐内任何位置的温度。

电阻式和半导体式的感应元件适合作为电子温度计的传感元件,但也可使用满足要求的其他传感元件。

3.7便携式数字温度计技术要求

便携式数字温度计的最低分辨力应为0.1℃,电子温度计应比对标准温度计进行校准,确保在-10℃~35℃范围内的准确度在±

0.2℃以内,在-25℃~-10℃以及35℃~100℃范围内的准确度在±

0.3℃以内(应用标准温度计的校准修正值),标准温度计应由具有资质的实验室校准合格。

3.8便携式数字温度计初始校准

便携式电子温度计在使用前,应该由有资质的校准实验室校准合格。

校准完成后,为其签发校准证书。

在校准证书上应注明测量的不确定度以及到国家基准的可溯源性,同时还应注明校准日期和便携式电子温度计的唯一系列号。

校准实验室应在期望测量范围内的几个不同的温度对便携式电子温度计进行整体校准(即传感器、电缆/尺带、电子电路和显示器)。

当两个传感器都浸在恒温水浴的相同位置时,通过与标准温度计直接对比进行校准。

要使便携式电子温度计获得0.2℃的不确定度,与之比较的标准温度计至少要精确到0.05℃,分辨力不低于0.02℃,并且可以溯源到国家基准。

3.9便携式温度计的使用要求

1)启用检查

在便携式电子温度计首次使用前,应进行如下检验:

a检查便携式电子温度计是否符合温度计的规格要求,表面有无损伤;

b检查电池状态,必要时应更换电池或重新充电;

C用已经校准过的标准温度计检查PET;

D检查温度计的响应时间,当指示温度的变化稳定在0.1℃达30S时,则平衡建立。

检查温度计的实际响应时间,即温度计响应已知温度梯度变化所用的秒数;

注:

考虑到对油罐计量的适用性,响应时间通常应少于15S。

2)存放措施

为避免电缆/尺带的纠缠和折弯,应将它们缠绕在卷线轴上。

当暂时不用时,可充电仪器应进行及时充电。

非充电仪器在长期储存之前,应卸掉电池。

4.油品取样技术规程

4.1取样器

油品温度测量后开始取样,取样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取样器应为铜质或铝合金材料制成;

2)取样器的容量应符合SY2001的规定;

3)取样器的自重应是其排开液体重量的1.5—2倍;

4)取样器的提拉绳应选用符合防静电要求的材料制成;

4.2取样原则

4.2.1为了保证用于评价的样品尽可能地代表被取样的油品,而给出必须的注意事项。

这些注意事项是根据液体的特性、被取样的油罐、容器或管线和对样品所进行的试验的性质而定。

4.2.2当罐内油品静止时,才能进行油罐取样(对于原油和重质油等,应先放出底部游离水),油品分析通常取下述样品之一:

a)上部样、中部样和下部样;

b)上部样、中部样和出口液面样。

如果对这些样品的试验表明罐内油品是均匀的,就可以将这些样品等比例地合并,并进行下一步的试验。

如果对这些样品的试验表明罐内油品是不均匀的,就必须在多于3个液面上采取样品,并制备用于分析的组合样。

如果掺合会损害样品的完整性,就单独分析每个样品,并计算每个样品所代表油品的比例。

其他方法是:

c)例行样;

d)全层样。

4.2取样部位

1).立式油罐在油品顶液面下其深度的六分之一、二分之一、六分之五三个部位各取一份点样组合试样;

2).油罐车在其罐内油品深度二分之一处取样;

3).油轮(油驳)取样部位等同于立罐取样。

4.3取样数量

1).立式油罐应逐罐取样;

2).油罐车、油轮(油驳)油舱盛装同品种油品的容器数为2~8个取2个样,9~15个取3个样,16~25个取5个样;

5.密度测量技术规程

5.1器具选择

1).石油密度计应符合SH/T0316-1998技术条件,为石油计量密度测定时,应使用最小分度值为0.5kg/m3(0.0005g/cm3)的SY-05型密度计,必要时使用最小分度值为0.2kg/m3(0.0002g/cm3)的SY-02型密度计。

7.流量计计量

流量计是体积计算或动态计量的一种,它是油品在流动状态下通过计量仪表来测量油品体积的。

流量计也是油品交接计量的一种重要方式,广泛用于原油及各种成品油或石油气体的管线输送计量。

7.1计量仪表分类

7.1.1容积式流量计包括:

椭圆齿轮流量计;

腰轮流量计;

刮板流量计;

圆盘式流量计。

7.1.2速度流量计包括:

涡轮流量计;

轮子流量计;

电磁流量计;

差压孔板流量计;

旋翼式流量计;

超声流量计。

7.1.3质量流量计

7.2应用

容积式流量计:

结构简单,安装要求不高,适用性强、体积较大、对介质的清净要求高。

速度流量计(涡轮流量计):

结构简单,体积小,安装方便,运行中压力损失小,维护费用低,易受介质、物性尤其是粘度的影响较大,安装时有前后直管段的要求,主要用于汽油、柴油等粘度较小、密度较小的轻质油品。

质量流量计:

科氏力质量流量计没有可移动部件,不需要配套设备,没有直管段要求,测量不受介质、温度、密度、粘度等参数变化的影响,可直接读出质量。

7.3流量计的安装使用及维护保养

●选择流量计时,要根据被测液体流量大小选择其规格,根据液体温度、工作压力、粘度及性质选择型号。

●流量计应安装在灰沙、腐蚀性气体少,无强烈振动,且距热源较远的地方。

●流量计前应安装过滤器,对含有气体的介质还应装消气器,新安装流量计一定要先将管线吹干净再装表,严防焊渣、砂粒等杂质进入表内。

●安装流量计时,壳体上的箭头方向一定要和流体方向一致,不可装反。

●启动流量计时应开旁通阀,流量计的前后阀门要慢慢打开,等运转正常再关闭旁通,为防止介质倒流,表的出口可装单向阀。

●过滤器应定期检查清洗,以防滤网堵塞或破损,引起仪表故障。

●仪表停用期间注意防冻、排凝,处理管线时严禁蒸汽直接通过流量计。

●表内计数器、减速器等传动部件应定期加注润滑油。

●流量计使用长久,因磨损会精度降低,须经重新标定,达到计量精度要求方准使用。

●流量计定期维护,检修应严格按产品使用说明书或计量仪表检修规程进行。

●流量计检定周期。

检定周期为1年,提前和推后不得超过5d,检定完毕,应出具检定单位证明。

7.4码头流量计使用说明

7.4.1装船

7.4.1.1装船前:

1)流程导通后,启泵前,计量员记录流量计读数。

2)启泵前,保持流量计下游手动阀门(靠输油臂侧)为关闭状态。

3)启泵后,观察码头流量计前压力表读数,待压力变化后,缓慢开启流量计下游手动阀门,直至全开。

7.4.1.2装船中

装船过程中,控制流量计背压1公斤,如果出现较大的流量波动,码头外操根据管线压力调节流量计下游手动阀门(靠输油臂侧)开度。

7.4.1.3装船后

1)输油臂根部阀门关阀与库区装船泵停泵同时进行。

2)关闭阀门后,计量员迅速读取流量计读数(防止两相流导致数据变化)。

3)库区对管线压力泄压。

7.4.2卸船

7.4.2.1.卸船前:

2)启泵前,保持流量计上游手动阀开度10%。

3)启泵后,观察流量计前压力表,待压力变化后,缓慢开启流量计上游阀,直至全开。

7.4.2.2.卸船中

中控内操检测卸船流量变化情况,当出现流量波动较大,或者卸船流量小于100m³

/h,调度联系船方及时进行调整。

7.4.2.3.卸船后

1)船方停泵后,立刻关闭输油臂根部阀门。

2)计量员立刻记录关阀后的流量计读数(防止两项流导致流量计读数变化)。

8.油量计算

8.1原油、重质石油产品的油量计算

●检尺,得出罐内油高H(m)。

●测温,得出罐内油品计量温度t(℃)。

●化验室给出标准密度ρ20(kg/m3)。

●计算静压力容积增大值vy(m3):

vy=vys·

(ρ20/1000kg/m3)……………………………………………

(1)

式中:

vy--油品引起的静压力容积增大值,单位为(m3);

vys--水引起的静压力容积增大值,单位为(m3);

ρ20--油品在20摄氏度下的标准密度,单位为(kg/m3);

●计算出计量温度t时的油品体积(m3):

Vt=(Vb+Vy)·

〔1+β(t-20)〕……………………………………

(2)

式中:



Vb--表载体积.根据油米高度查容积表得出(m3);

β--罐体材料膨胀系数,保温罐取β=0.000036(1/℃),非保温罐取β=0.000024(1/℃)。

●将油品在计量温度t下的体积换算成标准体积

V20=VCF·

Vt………………………………………………(3)

式中:

VCF--石油体积修正系数。

其中原油体积修正系数是用标准密度和计量温度查GB/T1885—1998表60A获得。

●计算油品质量m

计算油品在空气中的质量时,应进行空气浮力修正,将标准密度减去空气浮力修正值1.1kg/m3,再乘以标准体积,就得到产品质量。

m=V20·

(ρ20-1.1)……………………………………………(4)

m--油品质量,单位为千克kg;

V20--油品20℃时的标准体积,单位为m3

ρ20---油品20℃时的标准密度,单位为kg/m3

●油罐中纯油量计算公式为:

m。

=m(1-W水)……………………………………………(5)

--油罐中纯油重量,单位为千克kg;

m--含水油重量,单位为千克kg;

W水--油品式样中水分重量,质量分数(%)。

8.2轻质石油产品的油量计算

●检尺,得出罐内油高H;

●测温,得出罐内计量温度t;

●化验室给出标准密度ρ20;

●计算油品静压力容积增大值Vy

Vy=Vys·

(ρ20/1000kg/m3)………………………………(6)

Vy--油品静压力容积增大值,单位为m3;

vys--水引起的静压力容积增大值,单位为m3;

ρ20--油品在20摄氏度下的标准密度,单位为(kg/m3);

●计算油品在计量温度t时的体积Vt

〔1+β(t-20)〕……………………………………(8)

Vt--计量温度t时的体积单位为m3;

Vb--表载体积.根据油米高度查容积表得出,单位为(m3);

vy--油品引起的静压力容积增大值,单位为(m3);

β--罐体材料膨胀系数,保温罐取β=0.000036(1/℃),非保温罐取β=0.000024(1/℃)。

●计算油品标准体积V20

V20=Vt·

VCF……………………………………………(9)

V20--油品20℃时的标准体积单位为m3

VCF--是用油品标准密度和计量温度查GB/T1885—1998表60B获得.

(ρ20-1.1)…………………………………………(10)

m--油品质量单位为千克(kg);

8.3顶线后尺计算方法

8.4付油后尺计算方法

9安全注意事项

1)计量人员严禁穿带铁钉的鞋和穿化学纤维服装、持寻呼机和手机进入罐区;

2)计量人员必须穿戴好劳护用品,不得携带易燃易爆及金属物品上罐;

3)计量人员上罐时,必须用手触摸静电释放板,上扶梯时必须手扶栏杆,多人上同一个罐时,必须第一个人上至一半后第二个人方可上罐,最多不超过4人;

4)遇5级以上大风及大雨、大雾、雷电天气,禁止上罐、上船计量,高温天气计量注意事项参照《高温作业程序》;

5)上下油罐时,脚步要轻、慢,开启量油盖时,要站在上风处,防止量油口处油气扑在脸上,造成人身伤害;

同时清理量油口杂物,避免杂物吸入罐内,造成污染;

量油前需再次检查确认尺砣、保温盒是否与挂钩连接牢固,防止坠入罐内;

关闭量油口时动作要轻;

6)采样测温用的绳索以及擦尺用的纱头必须用防静电纤维制成,不得采用化学纤维;

7)手电筒必须是安全防爆型;

8)易燃、易爆流体在输送停止后,必须按规定静止一定时间(轻油收油后液面稳定2h,付油后液面稳定30min;

重质粘油收油后液面稳定4h,付油后液面稳定2h),以使货物中的电荷充分释放,方可进行检尺、测温、采样等作业;

9)计量人员需持证上岗;

10)对于有水的罐应先测量水,避免水的波动对计量的影响;

11)收量油尺时速度不应过快,以免尺带刮到手,造成人身伤害;

12)量油结束后应将所有数据及时、准确的记录并签字确认;

13)计量结束后应打扫量油口周边卫生,离开时应检查是否有东西遗忘在罐上;

14)测量密度时要注意玻璃器皿要轻拿轻放,要配戴好防护眼镜等劳护用品;

15)上船计量时要穿好救生衣,上船小心,避免人员不慎掉入江中;

16)对同一个储罐检前后尺、测温、采样的工具必须使用同种工具。

第二节计量操作法

1检尺操作

1.1计量前检查

●接到内操计量通知w[]

●确认量油尺应符合GB13236-91《石油量油尺和钢围尺技术条件》的要求w[]

●确认尺带无刻度扭折、弯曲及镶接w[]

●确认尺带刻度无模糊不清或数字脱落w[]

●确认尺锤尖部无损坏w[]

●确认天气无闪电打雷情况w[]

●确认储罐计量口参照标记完好w[]

●确认罐内油品和浮顶稳定至规定时间、油品表面泡沫消失w[]

●确认浮顶处于可测量高度范围内w[]

●确认登罐扶梯完好w[]

此时状态

油罐、测量器具具备测量条件

1.2实际油高的测量

●读取被测储罐在SCADA中显示的大致液位w〖〗

●在量油尺的液面读数附近涂上试油膏w〖〗

●在量油孔指定位置处投尺w〖〗

●接近罐底时放慢下尺速度以免破坏油面平稳w〖〗

●接近参照高度时用摇柄卡住尺带手腕缓慢下移w〖〗

●尺砣触底,核对下尺深度是否等于参照高度w〖〗

●提尺读数w〖〗

测得油罐内实际油高,对于轻油可立即提尺读数,粘油可停留3至5秒后提尺读数,读数时先读毫米后读大数,连续两次测量,误差不大于1mm,取第一次的读数,超过时重新测量。

下尺速度不大于1m/s,提尺速度不大于0.5m/s,收发中禁止作业,收发完毕必须满足静置时间,方可检尺,防止静电积聚。

记录测量值w〖〗

1.3空高的测量

●在SCADA系统中读取被测储罐的液位高度w〖〗

●在量油孔指定位置处投尺w〖〗

●尺带读数刚刚超过空高高度时卡住尺带w〖〗

●手腕缓慢下移使参照点与空高高度后的一个整数值对齐w〖〗

●提尺并记录被油浸湿的量油尺长度与参照点量油尺刻度值w〖〗

●计算得出油品实际高度w〖〗

测得油罐内实际油高,空距连续测两次,误差不得超过2mm,若两次误差不超过1mm,取第一次测量值。

超过1mm,取两个测量值的平均值。

实高换算公式:

H实=H参-(L尺-L浸),下尺速度不大于1m/s,提尺速度不大于0.5m/s,收发中禁止作业,收发完毕必须满足静置时间,方可检尺,防止静电积聚。

1.4水高的测量

●在检水尺刻线上均匀涂抹一层很薄的试水膏w〖〗

●在量油孔指定位置处下尺w〖〗

●水尺触底后保持垂直并停留5至30秒钟w〖〗

●提尺并读取试水膏变色处数值w〖〗

说明

一般情况下,水高只要求测量一次,如果第一次浸液测水尺不能得到清晰的水层读数时,必须除去已起过作用的试水膏擦干检水尺,待水面稳定后做第二次测量;

如果要测量的水高超过300mm时,应使用量油尺尺锤代替测水尺,将试水膏涂沫到量油尺尺带上,测量方法同测水尺。

2测温操作

2.1玻璃棒式全浸水银温度计使

●确认温度计应符合GB/T8927-88《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法》的要求w〖〗

●选择一支合适温度计放入保温盒中w〖〗

●将装有温度计的测温盒放入指定测温位置w〖〗

●将测温盒上下拉动几次,达到规定浸没时间后提出读数w〖〗

读取温度示值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棒体垂直并与水银柱顶端相切,测温盒不得倾斜,以防油品溢出,读数时应先读小数,后读大数,读至0.1℃。

2.2便携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