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城市群围城之惑里面的不积极外面的想进来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9373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5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渝城市群围城之惑里面的不积极外面的想进来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渝城市群围城之惑里面的不积极外面的想进来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渝城市群围城之惑里面的不积极外面的想进来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渝城市群围城之惑里面的不积极外面的想进来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渝城市群围城之惑里面的不积极外面的想进来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渝城市群围城之惑里面的不积极外面的想进来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渝城市群围城之惑里面的不积极外面的想进来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渝城市群围城之惑里面的不积极外面的想进来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渝城市群围城之惑里面的不积极外面的想进来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渝城市群围城之惑里面的不积极外面的想进来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渝城市群围城之惑里面的不积极外面的想进来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渝城市群围城之惑里面的不积极外面的想进来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渝城市群围城之惑里面的不积极外面的想进来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渝城市群围城之惑里面的不积极外面的想进来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渝城市群围城之惑里面的不积极外面的想进来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渝城市群围城之惑里面的不积极外面的想进来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渝城市群围城之惑里面的不积极外面的想进来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渝城市群围城之惑里面的不积极外面的想进来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四川商人在渝投资约900亿元。

四川和重庆互为最大投资来源地。

重庆解放碑。

(视觉中心供图)

  制度障碍困扰资本牵手

  “四川基础设施完善、市场基础好,重庆经济增势迅猛、商机多,”刘达平认为,川渝两地资本交往,正好能实现优势互补。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资本可放马由缰。

近年来,刘达平在四川砸下真金白银的,也只有成都武侯区、青羊区和达州市。

  是什么阻碍了这名川籍企业家回乡投资?

  “投资门槛还是很高。

”刘达平说,他遭遇的首要难题是融资。

  据了解,目前川渝两地银行均不认可跨区域抵押。

也就是说,渝企在重庆的资产,很难成为被四川当地银行认可的融资抵押物。

反之亦然。

  像刘达平这样的企业家,需要在重庆贷款后去四川做项目,但银行会担心外地投资不便监管,很难放出贷款。

这样一来,渝企对川投资只能依靠企业自有资金或者依赖民间金融,难以做大做强。

  融资难只是企业面临的问题之一。

自2007年起,已呼吁了6年的成渝经济合作,目前尚未有实质性进展,更让两地企业无所适从。

  通威饲料是最早进入重庆市场的川企之一,目前在涪陵、长寿、永川等地形成了年30万吨的产能。

不过,该企业的财务人员,却在纳税申报时走了十余年的弯路。

  按照相关规定:

为鼓励创新,企业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的税基,是当期利润减去研发费用的差额——川渝两地均实施该政策。

  但四川省税务部门在对通威四川总公司进行税务核算后,其核算结果得不到重庆税务部门认可。

通威永川公司在纳税申报时还需要单独核算,耗时又耗力。

  刘达平也遭遇过类似经历。

四川工商不认可重庆工商颁发的公司执照,渝企在四川投资需要重新申领工商执照。

由于涉及到复杂的前置许可审批,办一个执照,通常需要耗费3个月以上。

  永高股份永川公司是一家建筑管道生产商。

该公司副总潘灵敏说,他们的产品在重庆建设主管部门办理了备案,但进入四川市场后,又被要求在当地建委重新办理备案。

成都春熙路。

(东方IC供图)

  顶层设计是关键

  2011年,何宇曾组织重庆四川商会会员企业到四川某县考察。

席间,县委书记拍着胸脯许诺:

土地指标优先给你们。

  对方抛出的“定心丸”,却让重庆四川商会的老板们大吃一惊。

  按照现行政策,企业很难获得用地指标。

区县为吸引投资,一般是让企业先入驻园区圈地建厂,区县政府在获得上一级政府拨付的土地指标后,再分期分批拨付给企业。

  如果政府承诺向一家企业优先供给土地指标,意味着另一些企业需要继续等待土地指标。

  “让一些企业排队等候,却让另一些企业插队,这相当于政府主动制造不公。

”何宇认为,政策随意性大,很难让企业安心投资。

  事实上,除了随意性大外,川渝两地政府暗地里相互叫劲,也让企业无所适从。

  去年,C企业在到重庆A县考察良久,正相谈甚欢之际,忽然杀出了个程咬金——四川B县给出了更低的土地价格。

这让企业很为难——论产业基础,A县更成熟;

论地价,B县更优惠。

怎么办?

  2011年,D企业把主要产能从四川E县搬到了重庆F县,这让F县官员很是高兴了一阵。

但问题很快就发生了:

天然气源由四川控制,使用天然气还得看四川“脸色”。

于是,F县工业园天然气供给不足,进而导致企业停产。

这让D企业感到很郁闷,“神仙打架,百姓遭殃”。

  内江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谢川认为,川渝区县的游戏规则并不统一。

为了承接产业转移、发展配套经济,上述现象比较常见。

“造成这种随意性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顶层设计。

”谢川说。

  谢川称,虽然川渝合作概念提了很久,但没有就投资政策、认证标准、产业规划等作整体协调。

“顶层设计不是县市级层面可以解决的,需要更高层级来制定并牵头执行。

  “目前成渝两地都成立了合作示范园区,但还仅仅是块牌子而已,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随着成渝城市群概念的提出,两地将再次迎来合作热潮,借此契机,川渝两地可以在现有合作基础上搞些‘试验田’。

”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勇说。

  相关新闻

  资本牵手企业大把赚钱

  2007年,金阳地产排名重庆地产50强第26名;

到2009年,上升至第8名。

然而到2011年,金阳地产却下滑至第15名。

  金阳失势?

  其实不然。

业内人士透露,金阳地产在重庆业界排名的变化,折射的正是其战略的变化。

  从2007年开始,在重庆创业成功的川籍企业家刘达平,开始投资四川。

  “成都的房价比重庆高1/3。

成都开发商擅长做园林,但做高层的经验没有重庆企业多。

”刘达平说,成都对金阳地产有较大吸引力。

截至目前,金阳地产已累计在四川投资逾20亿元。

  重庆市四川商会副秘书长何宇介绍,重庆企业累计在四川投资的1000亿元中,主要集中在地产、汽摩、纺织、皮鞋、食品深加工和旅游开发等领域。

其中,龙湖早在2009年,就跻身成都地产企业前三甲。

  渝企在四川大把赚钱的同时,川企在重庆的日子也过得不错。

  四川铁骑力士饲料公司在全国开设有51家“分店”,年产值40亿元。

目前其重庆“分舵”年销售收入就达5亿元,在其集团内部排名第三名,仅次于四川绵阳和成都。

  铁骑力士并非个例,四川通威饲料也在重庆赚了不少。

该公司相关人士透露,1994年他们进入重庆市场时还名不见经传,如今该公司已经在涪陵、永川、长寿建了3家生产工厂,产能和销量均扩展了近10倍。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渝川籍企业上万家,累计在渝投资900亿元。

  他山之石

  珠三角“五个一体化”消除壁垒

  如何消除川渝城市群之间的制度障碍?

珠三角的经验值得借鉴。

  为破解行政壁垒,珠三角地区选择由省级层面牵头进行顶层设计,从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基本公共服务、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五个一体化”入手,实现区域内的整体规划和发展。

  在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2012年,珠三角九市基本建成城际轨道交通;

区域内油、气、电基本实现同类型同网同价。

  在产业布局方面,珠三角地区实现了产业布局的跨区域规划,支持区域内重大产业项目、重要产业基地开展多形式融资,而对于重大项目和投资超过10亿元的产业项目,其用地计划由省级层面统筹解决。

  在公共服务方面,2012年,珠三角初步实现了不同群体的生活保障制度的对接,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和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转移、制度可衔接、财务可持续;

同时,基本实现医疗保障服务可在区域内流转顺畅,待遇互认。

  在城乡规划方面,珠三角地区出台了《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该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1小时城际轨道交通网、1小时基本公共服务圈和1小时区域休闲生活圈。

  在环境保护方面,2012年,珠三角的跨界水污染综合整治取得突破性进展,地级市跨界水体达标率超过80%,城镇污水处理率超过80%;

多种大气污染物联合减排初见成效,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基本形成。

里面的不积极外面的想进来

  成渝城市群的“围城”之惑

  打造“成渝城市群”,却让四川广安的一位官员高兴不起来。

  此前在成渝合作方面,并不那么突出的成都平原城市群、重庆渝东南、渝东北片区等被纳入城市群,但一度被视为成渝合作试验田或桥头堡的广安、遂宁、达州等地,却未被列入。

这让这位广安官员觉得不可思议。

  另一方面,被纳入“成渝城市群”的另一些城市,譬如绵阳、乐山等地,却对建设“成渝城市群”这个提议不那么“感冒”。

  一个新的“围城”正在诞生。

  “围城”现象

  “川渝合作的桥头堡”很失意

  据了解,在“成渝城市群”概念提出之前,四川省政府已经提出了“构建多点多极支撑”的区域经济发展思路,在着力编制建设“四大城市群”的规划方案,包括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川东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

  “目前,我们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如何配套天府新区、融入成都平原城市群上。

”德阳市方面坦言,至于如何建设和融入成渝城市群,目前并没有考虑。

随后,记者从成都、绵阳、乐山等地得到类似答案,在他们看来,“成渝城市群”目前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

  而本次未被纳入“成渝城市群”的广安、遂宁、达州等地,却又有强烈的区域合作需求,并一直将自己定位为“川渝合作的桥头堡”。

  2012年底,《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片区)建设总体方案》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广安市成为四川省首个川渝合作示范区。

目前,该方案的实施细则已经制定完成,正在报批过程中,预计将于5月出台。

据透露,细则将在规划编制、交通一体化、产业扶持、财税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创新。

  “未能列入城市群,我们感到不安。

”广安方面道出了他们的担心,一旦打造“成渝城市群”成为区域合作重点,政策红利都将倾斜于城市群内,而广安多年来努力得来的川渝合作示范区这块牌子,则有可能边缘化。

  竞争对手

  成渝共同的对手——“中三角”

  “成渝城市群建设已经从学术层面走进了现实。

目前,我们正努力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

”四川省发改委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上升为国家战略最大红利便是‘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打破川渝行政壁垒,在区域内试行统一的城市规划、产业布局、道路交通建设、财税政策、公共服务的必要因素。

”重庆发改委负责人表示。

  “打造区域合作‘试验田’难度很大,所以必须拿出最好的模板,将试验失败风险降至最低。

”据知情人士透露,因此,基于如此考虑,四川方面选择了10个经济强市,至于其成渝合作的现状并非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如今的“成渝城市群”方案,虽然并不完美,但更有利于得到国家支持。

  上述人士还分析,想要获得国家支撑的,并非仅仅成渝两地。

争夺“引领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这一重要发展机遇,成渝片区面临一个最大的竞争对手——“中三角”。

  “中三角”也被称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三个中心城市为核心,涵盖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等中部经济发达地区。

“中三角”也在积极图谋打造的国家规划重点地区和全国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记者吴刚阳炆杉

  相关阅读

  聚焦川渝城市"

群英会"

:

建融合主题的城市"

扣扣群"

2007年,四川重庆共同召开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新闻发布会。

  3月7日,新中梁山隧道工地传来喜讯——在成功通过10余处公路铁路立交和煤矿采空区后,项目建设提前进入大跨段施工。

  这是国内铁路建设史上施工工艺最复杂、难度最大的项目之一,也是半个世纪之后,成渝之间铺设的第二条铁路线。

2年后,人们只需要1个小时的高铁就能从重庆抵达成都。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这些年,成渝之间的交通线不断被“加密”。

除了铁路,两地之间目前已贯通的高速公路达到6条,2年后,这一数据将飚升至10条。

  尽管从1997年开始,川渝“分家”已历16年,但两地在山峦重叠之间铺设互联通道的举动,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不仅是时空距离在缩短,项目的深度融合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同样是3月7日,渝西、川东7区县的负责人再次聚首潼南进行项目磋商。

会上,重庆的大足区、潼南县、荣昌县和四川资阳的安岳县,内江的东兴区、隆昌县,泸州的泸县,共签署了16项合作协议,“合作内容从基础设施、旅游、商贸,一直到环保、社会治安管理、人口和计划生育等。

”一位参会者告诉记者。

  更高层面的呼声,来自3月5日开幕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重庆代表团和四川代表团不约而同提出的建议:

将重庆和四川的重点城市融合建成国家级城市群。

  有学者认为,从最初的“1+6”框架协议,到学界公认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从共同承担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任务,到联手促成国家层面的成渝经济区规划出台……这些年川渝之间的合作不断被赋予新意。

  而这一次,重庆和四川要做的,是要在两座城市之间建成一个紧扣成渝实际、紧扣互动融合主题的“扣扣群”,使其成为西部城镇化的样板。

城市群为何物?

  这个城市群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重庆和四川能够通过抱团,同时满足自身和国家战略发展要求

  什么是城市群?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是这样定义的:

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毫无疑问,重庆——成都沿线,正适合这样一个集合体的建设和发展。

根据国家即将发布实施的《城镇化发展规划(2012—2020年)》,重庆成都城市群将包括重庆全域和四川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眉山、资阳、内江、宜宾、泸州、自贡等11个城市,及其所辖73个县(市)和1636个建制镇,幅员面积达18.3万平方公里。

  作为这一区域里资源、人才集聚力不分伯仲的大城市,重庆和成都,将一东一西,扮演该城市群的“双中心”。

  不过,重庆和成都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长期是“剪不断、理还乱”,近年来各自发展也还不错,为什么还要连片成群?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易鹏认为,一方面,城市规模越大,其产业承载能力越强,创造的收入和机会越多,财政收入越高,能够提供的高质量公共服务越多,对资本、人才、技术的引力也越大。

但是,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也会随着城市的日长夜大而日益凸显,“前段时间出镜率很高的雾霾就是表现之一。

  另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样需要人口和产业规模来支撑。

规模小的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很难有可持续的回报,与特大城市“结盟”,则可分享来自后者的基础设施和资源“溢出红利”。

  更多的区域经济发展专家认为,在中国新一轮的城镇化过程中,最佳路径是推动以特大城市为龙头的城市群建设。

如此,一方面可妥善解决特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乡村的合理布局、融合问题,实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良性互动,尽最大可能实现生态、集约发展;

另一方面也符合“非均衡才是真正的均衡”这一中国城市布局基本规律。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新一轮的城镇化过程中,中国需要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这三大核心城市群外,于中西部、东北地区,在发展条件较好、人口聚集较多、生态承受能力较强的区域,再建设数个以特大城市为龙头的城市群。

”肖金成表示,重庆成都城市群也好,川渝城市群也罢,“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川渝抱团发展,既是双方的现实需要,也符合国家新一轮战略布局的要求。

成渝铁路客运专线加紧建设中。

(图片由视觉中心提供)

  建“群”目的何在?

  在西部大开发的第二个10年,推出“川渝合作升级版”有利于探索城镇化新路

  2011年3月,国务院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从“成渝经济区”概念出炉、成形到规划通过,中间用了整整8年时间。

  在不少人看来,重庆和四川搞区域合作,有个成渝经济区已经足够。

如今在重庆和成都之间搞城市群,是不是有其必要?

  回答是肯定的。

  多年研究川渝合作的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庆育表示,成渝经济区和重庆-成都城市群,两者的目的本就不同。

从国家层面考虑,建设成渝经济区,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要解决的是东西部地区发展失衡的问题。

重庆——成都城市群的建设,时间背景是西部大开发进入了第二个10年,其目的是探索一条更符合西部现实基础的城镇化道路。

  在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这三大城市群的形成,尤其是前两个城市群的出现,与上世纪末中国扩大开放,以出口加工业为标志的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

这些城市群因工业化而崛起,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并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集聚的最大诱因,但并没有真正有效地解决“城市以人为本”的问题。

大量农民工虽然在城市工作、生活,但却难以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应有的福利和待遇。

  杨庆育认为,与过去的城镇化路径不同,如今我们谈论的新型城镇化,其基本特征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合一,讲究的是在城镇化过程中贯穿“以人为本”,即在工业化提速发展的同时,城镇功能和服务必须与之匹配,同步发展。

因此,重庆-成都城市群要探索的是“三化”统筹、城乡统筹,关注的是诸如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工的市民化等重大问题的解决。

  破题方向在哪?

  交通先行,然后是包括户籍制度在内的一系列制度改革和重新设计

  据统计,重庆-成都城市群2011年工业增加值为1.2万亿,占全国的6.3%。

其中,重庆的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新兴电子等产业,成都的电子、医药产业等,放到全国来看都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重庆-成都城市群每1万平方公里拥有的城镇数量是94座,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5座、西部平均水平25座。

城镇的高度密集,人口的高度集中,产业的高度优化,说明这一区域已经具备了引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型城镇化的“内力”。

  “行政区划不同,很多制度都有差异,因此短期之内,两地需要继续打通城市群之间的交通阻隔。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认为,从交通入手,先“易”后“难”,有利于产业合理分工,防止同质化、恶性竞争。

  “如果国家能够有计划的、有目的地引导重庆-成都城市群,更好、更科学和更快的发展,那么这个城市群将能够克服长三角、珠三角在发展初期所出现的大量问题,比如民工潮、比如同工不同酬。

”杨庆育认为,重庆和成都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从这个角度讲,通过对户籍、土地等一系列既有制度的改革和重新设计,重庆——成都城市群完全可以克服此前国内大城市群发展中暴露出的一些弊端。

  比如财税体制改革。

目前有很多专家认为,对西部地区的分税政策应该适当加以调整,给予西部的“造血”功能,而不是通过简单的转移支付来完成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

“这对重庆成都城市群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调整是必需的。

”杨庆育说。

  再比如土地。

杨庆育说,重庆首创的地票交易已经实施4年,积累了不少经验,成功地实现了城市反哺农村。

在城市群建设过程中,这一制度完全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4.0版本的川渝合作更值得期待

  ——访四川省社科院学术顾问、博士生导师林凌

  人物简介:

林凌,四川省社科院学术顾问、博士生导师。

新中国成立后曾在重庆工作8年;

到成都工作后,经常到重庆调研;

改革开放初,全程参与了重庆的城市改革,做过重庆市政府的经济顾问;

重庆直辖后,多次参加两地学者发起的川渝合作的学术研讨会,写过多篇讨论合作的文章。

  1.0版本

  调整布局

  各自为政

  重庆直辖前,是四川主要的工业基地。

当时,四川的经济布局是:

两点(重庆、成都)、两线(成昆、成渝铁路)、两翼(三峡工程建设、盘溪和攀枝花开发)。

直辖以后,重庆和四川的产业布局开始发生变化——重庆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党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其中,三峡库区移民和老工业基地改造很大程度上对重庆结构和布局进行了调整;

四川则启动了主要依托成都平原带动全省发展的战略。

  在调整的过程中,双方的经济合作往来有的继续推进,比如传统的流通领域,有的则互相设置了障碍。

  直辖前重庆是四川的港口,直辖后四川开始打造自己的泸州港。

与此同时,重庆也在九龙坡和寸滩打造自己的港口。

普通老百姓也能感受到川渝之间一些相互设置的障碍,比如四川的烟到重庆就不好卖,重庆的车在四川也受到限制。

在这一时期,重庆传统的汽摩产业开始“收缩战线”,以前布局在四川的汽摩零部件配套企业开始逐渐减少。

  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加上意识不够开放,川渝两地的行政区划“界线”就尤其突出,双方为了增加各自的财政收入,维护自身利益,采取的发展方式是地方保护主义下的各自为政。

  2.0版本

  探索至上而下的

  合作机制

  2004年,国家发改委在召开制订“十一五”规划的新闻发布会上称,过去是按行政区划来做规划,现在要做跨省市的经济区规划,并在长三角、京津冀和成渝地区进行试点,面向全国招标。

  政府层面,2004年初,重庆市党政代表团赴蓉,与四川方就某些领域的合作达成协议。

  学术层面,四川省社科院和重庆社科院联合投标国家发改委的规划招标,并最终中标。

  在发展的过程中,渝川双方发现,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谁也离不开谁。

于是在传统的民间经济协作的基础上,官方层面和学术界的合作开始出现,尽管如此,由于双方对合作的认识不尽一致,合作领域也不够广泛。

  3.0版本

  共建成渝经济区

  川渝合作上升为

  国家战略

  2006年后,区域合作已进入国家规划的层面。

“长三角”地区确立了峰会制、16个城市市长联系会制和各部门、系统、行业之间的协调会制。

国家发改委对首都北京也进行了重新定位,于是,有了津京冀地区的飞跃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2007年4月2日,重庆市党政代表团再次赴川,与四川方签订共同打造成渝经济区的框架协议。

重庆市发改委、四川省发改委还联手向国家发改委递交了《关于编制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请示》,规划最终顺利出台。

  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地区“块头最大”、最有发展潜力、也是带动作用最大的增长极。

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新的机遇。

  4.0版本

  共建城市群

  探索城镇化路径

  新一轮城镇化启动,中国的特大城市发展遭遇到极大挑战:

一方面是当前中国特大城市的承载力接近极限,另一方面,中国的城镇化必须和发展好“三农”问题结合起来,需要一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来支撑“三农”的发展。

  2013年3月,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重庆代表团和四川代表团分别向全国人大提交了代表团建议,内容都是将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

  除了发展成熟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大批城市群跃跃欲试:

重庆成都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关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城市群中的“3+N”格局将成为中国城市大多数人口的聚焦地。

记者郭晓静

来源:

 

重庆日报 

转自:

新华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