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07级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9597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5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07级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马哲07级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马哲07级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马哲07级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马哲07级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马哲07级试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马哲07级试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马哲07级试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马哲07级试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马哲07级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马哲07级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马哲07级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马哲07级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马哲07级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马哲07级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马哲07级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马哲07级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马哲07级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马哲07级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马哲07级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哲07级试题Word下载.docx

《马哲07级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07级试题Word下载.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哲07级试题Word下载.docx

11.“心外无物”,这是……的观点。

A.不可知论B.形而上学

C.客观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

12.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

亡”。

这是一种……的观点。

A.宿命论B.唯意志论

C.机械唯物论D.朴素唯物论

13.中国古代佛家惠能认为,“不是幡动,不是风动,仁者心动。

”应该说,这是属于……的观点。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D.辩证法

1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它的……。

A.辩证法B.直观性C.形而上学性D.机械性

15.把物质说成是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感知的实物,这是

……。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6.把个人的感觉、观念当作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这

是……的哲学观点。

(C)

A.不可知主义B.形而上学

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

17.哲学史上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代表人物是……。

A.泰勒斯B.赫拉克利特C.苏格拉底D.德谟克利特

18.中国古代的“五行说”是一种……的观点。

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D.唯心主义

19.……把“原子”看作是万物的本原。

A.泰勒斯B.赫拉克利特

C.苏格拉底D.德谟克利特

20.“五行说”是……的观点。

A.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D.唯心主义

21.“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种说法体现了……

的观点。

A.怀疑主义B.相对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D.朴素辩证法

22.“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这种说法体现了……的观

点。

A.绝对主义B.机械主义C.相对主义D.唯心主义

23.旧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是……。

A.正确的B.极端错误的

C.唯心的D.以偏概全的

24.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这是指其……。

A.片面地看问题B.机械地看问题

C.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D.自然观是唯心主义的

25.作为一种哲学学说,所谓“客观唯心主义”,就是它……。

(A)

A.认为心灵或精神的原则是第一性的

B.认为个人的精神是第一性的

C.认为世界有两种各自独立、性质不同的本原

D.既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又用唯心主义观点解释社会历史

现象

26.下列四条哲学命题均为唯心主义观点,但其中……的说

法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A.“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语)

B.“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王守仁语)

C.“理在先、气在后。

”(朱熹语)

D.“存在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语)

27.将外部世界看作是“绝对理念”的产物,这是一种……

的哲学观点。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D.朴素唯物论

28.哲学上关于“理”的观念最早是由……提出来的。

A.孔子B.王充C.朱熹D.王阳明

29.哲学上关于“理念”的范畴最早是由……提出来的。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康德D.黑格尔

30.“理在事先”的说法,是一种……的观点。

A.不可知论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D.唯心主义

31.“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是……的。

3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的绝对性B.客观实在性

C.可知性D.矛盾性

3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B.是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C.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D.人类各门科学知识的总的前提和根据

3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B.费尔巴哈的唯物论

C.德国古典哲学D.近代唯物主义

35.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的,其原因就在于……。

A.脱离现实B.没有根据

C.没有找到实现的途径和力量

D.都是资产阶级思想家所创

36.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深刻的批判性B.彻底的革命性

C.实事求是D.鲜明的阶级性

37.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的关系。

(D)

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B.绝对和相对

C.整体与部分D.一般和特殊

38.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特征,就是它的

A.历史性B.真理性C.科学性D.实践性

39.从根本上说,哲学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的需求。

    A.适应时代B.满足统治阶级

    C.反映劳苦大众D.适应思想创新

40.判断一种哲学是不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

A.是否坚持唯物论B.是否坚持唯心论

C.是否坚持辩证法D.是否反映了时代精神的精华

4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C.核心部分D.实质和灵魂

42.物质的根本特性就在于它的……。

  (B)

A.客观存在性B.客观实在性C.运动性D.时空属性

4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同物理学关于物质结构的理论

之间的区别就在于……。

(A)

A.前者具有普遍性,后者具有特殊性

B.前者是必然的,后者是偶然的

C.前者代表事物的本质,后者代表事物的现象

D.前者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后者则是客观存在

44.“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像的特性”,

A.主观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辨证唯物主义D.相对主义诡辩论

45.设想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这是……的观点。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二元论

C.客观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

46.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关于……的原理。

A.世界联系和发展B.世界统一于存在

C.世界统一于物质D.世界统一于精神

47.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这句话是指……。

A.世界上的事物并不具有无限的多样性

B.物质世界具有不同的层次结构

C.原子是构成整个宇宙大厦的基石

D.宇宙万物的共同本质即在于其客观实在性

48.“鸟鸣山更幽,蝉噪林愈静。

”这体现了……的关系。

A.人和自然界B.动物和自然界

C.有声与无声D.运动和静止

49.“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的说法体现了……观点。

A.绝对主义B.机械主义

C.相对主义D.唯心主义

50.“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体现的是……的观点。

A.绝对主义B.唯物主义C.相对主义D.唯心主义

51.对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特性”

这一哲学结论提供了强有力支持的自然科学理论是……。

A.宇宙演化学B.经典物理学

C.狭义相对论D.量子力学

52.所谓时间具有一维性的特征,就是指时间……。

A.像射线的定点一样有一个开端

B.像锥面的顶点一样有一个终结

C.是均匀流逝的D.具有不可逆性

53.时间和空间是……。

(B)

A.物质的两种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

54.时间和空间相对于物质而言,……。

(C)

A.后者存在于前者之中

B.前者是主观的,后者是客观的

C.前者是形式,后者是内容

D.前者是静止的,后者是运动的

55.物质运动的规律具有……的特点。

 (D)

A.外在性、局部性和暂时性

B.盲目性、自发性和易变性

C.偶然性、不规则性和不可知性

D.稳定性、可重复性和普遍性

56.所谓静止,就是指它是……。

     (A)

A.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B.运动的间歇状态

C.事物的绝对均衡状态D.事物的无变化状态

57.在漫长的演化和进化过程中,最终使得意识产生出来的

一个决定性环节就是……。

      (D)

A.大脑的高度发达B.类人猿有了语言

C.类人猿身上发生了手、脚的分工

D.类人猿学会了劳动

58.大脑是意识的……。

A.产物B.源泉C.内容D.器官

59.意识是人脑的……。

A.产物B.机能C.内容D.器官

60.“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是属于……的观点。

A.机械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辩证法

61.意识的本质就在于它……。

     (C)

A.是人所特有的与客观世界相对立的主观世界

B.是人脑内部异常精微物质的特殊运动状态

C.是反映物质世界的人脑的机能

D.能够恰当地支配身体的动作,以便合理地适应外部

世界的情况

62.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A.客观B.主观C.正确D.错误

63.“神”、“妖魔鬼怪”等等观念是人脑……。

A.主观想象的结果B.毫无根据的胡编乱造

C.对客观本质的反映D.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64.所谓“意识的能动性”或曰“主观能动性”,就是指……。

A.意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成物质

B.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改变客观规律作用的方向

C.意识具有自主性和自由创造性

D.意识对于人们改造物质世界的指导作用

65.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从根本上说就是……。

A.对客观世界的改造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对人类自身的改造D.正确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66.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

“要富口

袋,先富脑袋”。

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67.“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

”这是……。

A.肯定意识能动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夸大“神灵”作用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人的精神作用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68.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就是关于……的观点。

A.整体和部分B.对立和统一

C.联系和发展D.共性和个性

69.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一哲学论断的含义是

A.变化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变化,没有不变

C.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70.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

A.人的头脑中自发产生的B.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C.“绝对观念”所固有的D.从生活中学习来的

71.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B.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C.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

D.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

7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就在于……。

A.是否承认宇宙的无限性

B.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前者认为量变引起质变,而后者却认为“自然界无飞跃”

D.前者强调发展就是“扬弃”,而后者却主张“打倒一切”

7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句话的确切含义应该是……。

A.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同所有的事物相联系

B.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同某一个事物相联系

C.世界上任一事物都同所有其他的事物相联系

D.世界上任一事物都同某一些其他的事物相联系

7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这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

(B)

A.随时都会发生的B.偶然发生的

C.本来就有的D.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

75.“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的观点。

A.形而上学B.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

C.唯心主义D.诡辩论

7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是……的观点。

A.辩证法B.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

77.“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这是

一种……的观点。

78.“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是一种……的观点。

79.“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是……思维方式的特点。

80.“此亦是彼,彼亦是此”的观点是……。

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辩证法D.相对主义

81.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一哲学论断的含义是,

A.变化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变化,没有不变

C.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82.辩证法所讲的“矛盾”就是指……。

A.对同一个命题的内容既加以肯定又加以否定

B.思维和存在的相互对立性

C.任何事物内部或两个事物之间的势不两立

D.事物内部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

83.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

A.事物内部对立面双方之间的相互斗争

B.事物内部对立面双方之间的相互转化

C.事物内部对立面双方之间的相互调和

D.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共同作用

84.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的关系。

 (D)

A.内在根据和外在条件B.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C.本原和派生D.绝对和相对

85.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

用的是……。

A.普遍矛盾B.内部矛盾

C.主要矛盾D.次要矛盾

86.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指的是

A.由偶然向必然转化B.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由简单向复杂转化D.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87.我们在社会实践生活中反对“一刀切”的工作方法,因

为这种方法从理论上讲它是忽略了事物内部矛盾的……。

A.同一性B.斗争性C.普遍性D.特殊性

88.“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说法体现了矛盾的……。

A.对立性B.偶然性C.普遍性D.特殊性

89.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采取“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的方针,这样做在哲学上所依据的是关于……的辩证关系

的原理。

A.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B.内因和外因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90.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是错误的,错就错在它割裂

了……的关系。

       (A)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C.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91.“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种思想方法在理

论上依据的是关于矛盾……的原理。

92.“质”与“属性”的区别就在于,质是……的。

  (C)

A.客观的,属性是主观

B.永恒不变的,属性是不断变化

C.内在的,属性是外在D.绝对的,属性是相对

93.“质”和“量”的区别就在于,质是……的。

A.客观的,量是主观B.不变的,量是变化

C.内在的,量是外在D.绝对的,量是相对

94.中国古人所讲的“防微杜渐”的道理,今天从哲学上看,

其理论根据就是关于……规律的原理。

A.对立统一B.质量互变C.否定之否定D.因果轮回

9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

也就是说:

……的。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

D.量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不起作用

96.“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说明了……。

A.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质变中包含有量变

C.量变中包含有质变D.量变依赖于质变

9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说明了……的道理。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质变中包含有量变

98.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

A.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渗透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

D.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

99.从哲学上看,事物变化的状态只有……种。

A.四B.三C.二D.一

100.质量互变规律中的质变形式分为“爆发式飞跃”和“非

爆发式飞跃”,……就属于“非爆发式飞跃”的一种。

A.电闪雷鸣B.禾苗的生长

C.陨星的坠落D.从猿到人的转变

101.“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

逐渐扩展,最后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的

哲学原理。

A.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B.在质变形式中包含有“非爆发式飞跃”

C.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D.质变将导致新的量变发生

102.辩证的否定,是……否定。

A.事物内在的自我B.对旧事物绝对的

C.外力强加给事物的D.改变事物外在形式的

103.作为辩证否定的“扬弃”是……。

A.既保留又继承B.完全抛弃

C.既克服又保留D.矛盾的调和

104.“否定之否定规律”指出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总是在第三

个阶段上重复第一个阶段上的某些特征,这就形成了……的

发展道路。

A.向对立面转化B.“一张一弛”

C.螺旋式上升D.封闭式循环

105.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周期性特点,体现了……规律的力

量和作用。

A.机械决定论B.质量互变

C.否定之否定D.因果轮回报应

106.事物螺旋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A.上升性B.重复性C.回复性D.循环性

107.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错误就在于,它……。

A.主张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统一的

B.主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C.否认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D.否认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108.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的。

A.前进上升B.周而复始循环

C.直线式连续发展D.不可预测

109.下列现象体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

A.认识—实践—再认识

B.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C.生产—消费—再生产D.冰—水—水蒸气

110.下列过程不属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

A.团结—批评—团结B.实践—认识—实践

C.消费—生产—消费D.麦种—植株—麦种

111.对于人类历史上的文化遗产,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

这样做从理论上讲是符合关于……规律的原理的。

A.对立统一B.质量互变C.否定之否定D.因果联系

112.辩证法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理论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就

是,……。

A.与天奋斗,其乐无穷;

与地奋斗,其乐无穷;

与人奋斗,

其乐无穷

B.循序渐进,集腋成裘

C.彻底推翻旧制度、旧秩序,建立一个全新的世界

D.对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

113.下列现象属于因果关系的是……。

A.昼夜更替B.寒来暑往C.摩擦生热D.电闪雷鸣

114.白天黑夜先后相继的现象属于……的联系。

A.必然性B.因果性C.直接性D.间接性

115.和“现象”不同,所谓事物的“本质”,就是指……。

A.我们只有通过细心观察才可以感知得到的东西

B.我们只有通过想象、顿悟和灵感才可以捕捉得到的东西

C.深藏于事物内部而不外露的“自在之物”

D.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116.所谓“假象”,就是指那些……。

(D)

A.与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关联的现象

B.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觉和幻觉

C.隐藏在事物的内部而未曾暴露出来的偶然性

D.以歪曲的方式去表征事物本质的现象

117.我们把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

种种趋势,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称之为……。

A.偶然性B.必然性C.现实性D.可能性

118.偶然性对于事物的发展过程……。

A.不起任何作用B.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C.有时候起作用,有时候不起作用

D.起着决定性的引导作用

119.一切都是必然的,世界上没有偶然性,这种观点是……。

A.诡辩论B.非决定论C.机械决定论D.不可知论

120.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认识论的观点。

A.机械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

C.马克思主义D.二元论

121.人的任何认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A.虚幻B.歪曲C.主观D.正确

12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的

A.唯物主义B.联系C.发展变化D.实践

123.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这是因

为实践具有……的品格。

A.社会历史性和有用性B.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

C.自觉的能动性D.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

124.客体是指……。

A.一切客观事物B.自然界的事物

C.社会现象D.主体实践的对象

125.马克思主义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规定

实践的科学涵义,……。

    (C)

A.把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