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优质省一等奖教案 第2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9719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优质省一等奖教案 第2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优质省一等奖教案 第2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优质省一等奖教案 第2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优质省一等奖教案 第2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优质省一等奖教案 第2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优质省一等奖教案 第2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1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优质省一等奖教案 第2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1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优质省一等奖教案 第2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1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优质省一等奖教案 第2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1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优质省一等奖教案 第2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1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优质省一等奖教案 第2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1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优质省一等奖教案 第2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1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优质省一等奖教案 第2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1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优质省一等奖教案 第2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1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优质省一等奖教案 第2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1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优质省一等奖教案 第2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1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优质省一等奖教案 第2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1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优质省一等奖教案 第2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1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优质省一等奖教案 第2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1Word下载.docx

《人教部编版优质省一等奖教案 第2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优质省一等奖教案 第2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1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优质省一等奖教案 第2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1Word下载.docx

居里发表了《居里夫人传》一书,在法国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影响。

《居里夫人传》一书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其丈夫比埃尔·

居里的事迹,并着重介绍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

全书文字生动流畅,一出版就深受读者欢迎,被译成27种文字在世界发行。

3.知识链接

相关人物介绍——居里夫妇

玛丽·

居里(1867—1934),波兰裔法国籍物理学家、化学家。

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Po)和镭(Ra)。

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也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比埃尔·

居里(1859-1906),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曾经由于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与妻子玛丽·

居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也是“居里定律”的发现者。

4.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简陋(lò

u)炽热(chì

)沥青(lì

铀矿(yó

u)窒息(zhì

)吹嘘(xū)

嘎嘎(gā)轮廓(kuò

)小心翼翼(yì

(2)词语释义

炽热:

温度高,极热。

炽:

(火)旺。

窒息:

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吹嘘:

夸张地宣扬。

筋疲力尽:

精神疲乏,气力用尽。

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和颜悦色:

脸色和蔼喜悦。

形容和善可亲。

三、合作探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说说文章叙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示例:

居里夫妇在棚屋里用四年时间提炼镭的过程。

2.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文题“美丽的颜色”的含义。

一是指玛丽和比埃尔提炼的镭略带蓝色荧光的色彩;

二是指玛丽和比埃尔夫妇对科学研究的投入,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高贵品质和美丽的人格魅力;

三是指在居里夫人眼中,他们夫妇二人的工作是美丽的。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本文是从三个方面来写的:

(1)描写居里夫妇居住的棚屋的残破简陋,突出他们工作条件的艰苦。

(2)描写居里夫妇提炼过程的艰辛困难,突出他们对科学的痴迷和坚定的信念。

(3)描写居里夫妇观看镭的美丽的颜色的情景,突出他们对科学的热情。

4.根据第3题来给文章分段,并说说段意。

第一部分

(1):

总写玛丽的工作环境及她的快乐。

第二部分(2-24):

通过居里夫妇发现“镭”的实验过程,展现了他们以苦为乐、执着探究的实验精神。

第三部分(25):

突出“镭”的发现有重大意义。

5.居里夫妇是在哪儿发现镭的?

居里夫妇是在娄蒙路的棚屋里发现镭的。

6.从文中找出描写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语句,并概括出环境的特点。

(抽学生起来读这些句子)

“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

在冬天,简直不知道是应该希望下霜还是应该希望下雨。

若是下雨,雨水就以一种令人厌烦的轻柔声音,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落在工作台上,落在这两个物理学家标上记号永远不放仪器的地方;

若是下霜,就连人都冻僵了,没有方法补救。

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

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一点儿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

”“要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

”“他们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极其简陋,由于没有把有害气体排出去的‘通风罩’,炼制的大部分工作就必须在院子的露天地里进行。

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因烟窒息。

7.在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中,居里夫人主要分工是什么?

你觉得她的工作怎样?

为什么?

(回答原因时,结合文中相关的语句)

居里夫人继续炼制,提取纯镭盐。

居里夫人的工作非常辛苦。

原因:

①“有时候我整天用差不多和我一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腾着的东西。

到了晚上,简直是筋疲力尽。

”②她“选了‘男子的职务’,做的是壮工的工作”;

“一次炼制20公斤材料”,“棚屋里放满了装着沉淀物和溶液的大瓶子”;

“搬运容器,移注溶液,连续几小时搅动熔化锅里沸腾着的材料,这真是一件极累人的工作”。

③她“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默读、复述、圈点勾画等方法,从整体上了解了本文的主要内容,看到了居里夫妇艰苦的工作环境。

下节课,我们将通过赏析佳句、学习写作手法来体会居里夫妇的可贵品质和高尚人格魅力。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2.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填空。

(1)艾芙·

居里,________作家,优秀的________家、________作家。

曾撰写其母传记《________》。

(2)玛丽·

居里,________籍________家、________家。

发现两种新元素________和________。

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也是获得两次________的第一人。

(3)比埃尔·

居里,法国________家、________家。

也是“________”的发现者。

1.yān 咽喉 yà

n 下咽 yè

 哽咽

zhuà

n 转盘 zhuǎn 转移 zhuǎi 转文

2.

(1)法国 音乐教育 人物传记 居里夫人传

(2)波兰裔法国 物理学 化学 钋 镭 诺贝尔奖

(3)物理学 化学 居里定律

二、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居里夫人,可能很多同学会想:

居里夫人为什么能有那么大的成就?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去探讨一番,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一)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本文为何要具体描写居里夫妇的工作环境恶劣?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居里夫妇还能做出如此巨大的成就,更能说明他们具有极强的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精神。

2.第5、6段引述居里夫人的话有何作用?

这两个自然段引述了居里夫人的话,主要表现了居里夫妇在困难、艰苦的环境下的“英勇”和“快乐”,以此来印证居里夫妇的科研精神,更有说服力和现实感。

3.本文在叙写过程中运用了细节描写,请举例分析其效果。

第2段描写棚顶的简陋,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致真实地再现了工作室夏天热得像温室,冬天冷得把人冻僵,雨天屋漏的恶劣环境,反映了玛丽和比埃尔的工作环境极其糟糕,但他们对工作实验不受影响,体现了他们对工作的执着和热爱。

第22~24段描写玛丽和比埃尔欣赏镭,运用了细节描写,体现了他们在经历了四年后成功提炼出镭的欣喜和对镭的珍爱之情。

4.从文中看,居里夫人为科学而顽强研究的性格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为提炼纯净的钋和镭,在四年中进行了科学史上最艰难的拼搏。

(2)坚持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研究。

实验条件极其简陋:

实验室是一间漏雨的棚屋,实验工作很艰辛:

居里夫人是学者,是专业工作者,是技师,也是苦力。

(3)实验成功后的晚上,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回到棚屋。

他们热爱自己提炼出的纯净镭,把它当成“宝贝”。

5.概括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

居里夫人是一个热爱科学,不怕困难,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二)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开篇第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开篇提到学生时代的玛丽的愉快生活,为下文写她的快乐做铺垫。

这种快乐是达到顶点的快乐。

2.“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体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中的“微妙”有何作用?

其中,“艰苦”和“快乐”矛盾吗?

“微妙”是“深奥玄妙”的意思,在这句话中修饰“快乐”,体现了这种快乐的非凡与深远。

不矛盾。

“艰苦”是指居里夫妇工作的环境极其恶劣,工作极其繁重、辛苦;

而“快乐”是指居里夫妇对自己所从事的科学事业的热爱,在科学研究中如痴如醉的心态,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这使他们乐此不疲。

所以,两者不矛盾。

3.第2段说“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而第6段说“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

这样写,前后矛盾吗?

第2段是说明客观条件极差,给人带来的身体上的不舒服;

第6段表现的是工作带来的巨大的精神享受,所以不矛盾。

4.“然而,玛丽和比埃尔更要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中“然而”一词有什么作用?

“然而”一词转而叙述他们的工作地点往往是在室外,更显示了他们工作环境的恶劣。

5.“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而且几乎没有人帮助我们把这件既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做好”一句中为什么要用三个“没有”?

三个“没有”强调了居里夫妇科研工作的艰难。

6.“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这一比喻体现了玛丽工作之艰辛和劳动强度之巨大。

7.第12段中,“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赋予了“镭”以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生动、幽默地表现了“镭”的难以提取,说明“镭”的发现是一个极其艰辛的过程。

8.“沿着这个远离市中心的街区的热闹街道,走过工厂、空地和不讲究的住房。

他们到了娄蒙路,穿过院子,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运用了什么描写?

动作描写。

“走过”“穿过”“插入”“走进”这一系列的动作,展现了居里夫妇热衷科学实验、痴迷钻研的精神。

教师点拨:

动作描写就是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

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9.如何理解“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这句话?

这句话运用了四个“转向”,构成了一组排比句,表现了居里夫妇聚精会神的状态和激动殷切的心情。

10.体会“她永远记得看荧光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种神妙世界的奇观”这句话的作用。

以两个“永远”句作结,表现了“镭”的发现对于玛丽·

居里,甚至对于整个世界的重大意义。

(三)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1.本文体现了一个怎样的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叙述了居里夫妇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通过艰辛的工作发现新放射性元素的过程。

最后以居里一家日常生活中一个短暂而悠闲的夜晚作为结尾,使读者在温馨与平淡的氛围中体会居里夫妇艰辛之后的巨大成功。

字里行间体现出居里夫人热爱科学、顽强研究、贫贱不移的个性和精神。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如何评价玛丽和比埃尔的工作生活?

从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评价:

我对他们工作投入、吃苦耐劳、执着实验直至成功的工作生活态度和淡泊名利、坚强乐观的品质感到佩服。

启示: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不应该盲目攀比,而应该学习居里夫妇做事执着、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品质。

(四)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本文是如何体现描写生动细致的特点的?

例如,对简陋的棚屋的描写,点明了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恶劣;

又如,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深入细致的描写,表现出他们的伟大品格。

2.文中为什么大量引用事实材料?

作者力求客观、真实地讲述居里夫人的生活、工作和思想实际情况,在文中大量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和她的日记、信件中的内容,直观地展示了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

还生动地记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件,真实地表现了居里夫人的精神境界和高尚品格。

如此引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生动性、真实性、可信度及行文的多样性。

(五)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1.你读过关于居里夫人的其他作品吗?

你觉得居里夫人成功的主要秘诀是什么?

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作品:

《三克镭》《跨越百年的美丽》《居里夫人与镭的发现》《悼念玛丽·

居里》等。

秘诀:

意志坚强、不畏艰难、百折不挠、忘我工作、痴迷科学等。

启发:

(1)受压迫、处于困境的人们,只要意志坚强,不畏艰难,勤奋学习,勇于攀登,胜利与成功之路是可以走通的。

(2)要接受和支持新生事物,要用创新精神去从事科学研究和其他一切工作,并且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勇气去完成它。

(3)在科学的道路上,有时可能会遇到不应有的压抑和歧视,但只要有信心,有脚踏实地的忘我工作精神,保守的枷锁和禁锢是可以打破的。

(4)在科学研究和其他工作中,一定的物质条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地去创造条件,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2.根据下面几则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

除获诺贝尔奖外,玛丽·

居里的各种荣誉称号有:

会员56个,会长2个,院士19个,院长1个,博士20个,教授1个,荣誉市民3个;

另外获得奖金10项,奖章16枚。

爱因斯坦曾说:

“在所有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

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材料二:

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玛丽·

居里)

材料三:

我把你们的奖金当作荣誉的借款,它帮助我获得了初步的荣誉。

借款理应归还,请把它再发给另一些贫寒而又立志争取更大荣誉的波兰青年。

居里一生获得很多荣誉,但她淡泊名利。

同学们,学习了《美丽的颜色》这篇课文,相信大家一定为居里夫妇身上的可贵品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从中受益匪浅。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学以致用,那么,你们的学习和生活一定会充满“美丽的颜色”。

六、板书设计

美丽的颜色

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

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能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培养自我的“文化自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1课时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

你们了解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吗?

悠悠华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了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之中吧!

二、内容解读

什么是文化遗产

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三、活动指导

(一)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

1.全班同学分成小组。

(班长分或自由组合)

2.小组长协调组员,做好分工,避免重复。

3.组内自由推荐。

(根据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标准制作资料卡。

4.小组讨论。

(收集资料卡,选出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的项目作为“申遗”项目。

(二)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

1.实地考察申报项目。

a.考察前,了解背景;

准备笔记本、资料夹、相机、录音笔等工具;

了解路线。

b.考察中,详细记录观察所得、访问权威人士,深入了解其独特价值,注意保护环境。

c.考察后,整理资料,分类,汇总资料;

讨论分析与评定标准的符合情况。

2.或通过阅读书籍、网络搜索,访问老人等方式获取资料。

3.小组分工合作,撰写申请报告。

报告包括:

a.建筑概述。

b.人文、历史价值。

c.景点保护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d.拟采取保护措施。

4.要求:

图文并茂,语言富有感染力,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三)班级召开模拟答辩会。

1.各小组推举一名“申遗代表”,负责介绍推荐的项目;

其他组员组成助威团,并参加答辩。

2.各小组推举一位评委,邀请语文老师或其他相关学科老师担任评委,组成评审委员会。

3.学习委员负责组织答辩会。

a.协调各小组确定时间及流程。

b.制定规则。

c.选定主持人。

d.撰写串联词。

(四)“我与文化遗产”作文

四、活动示例

我与文化遗产

说起文化遗产,首先想到的是举世闻名的中国万里长城。

书中讲到:

两千多年前,一条土石身躯的巨龙在中华大地飞起。

它跨崇山、穿草原、过沙漠、经绝壁,起伏盘旋、奔腾飞舞,纵横十万里,它就是长城。

就是因为它历史悠久、工程宏伟,所以早在几百年前就被列入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才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我从小出生在北方,到过长城,经常发现一些年轻人不讲文明,学着孙悟空的样子在墙上写着“XXX到此一游”之类的文字,而我却没有这样,只是把口香糖扔进一段路与另一段路中间的小窄沟里。

可当我抬头正要走的时候,外国朋友看见,连连摇头说:

NO,NO!

这时我惭愧得无地自容,也终于知道这样做是错的(以前还以为是对的)。

这时刚才说“NO,NO”的外国朋友在看到古老、雄伟、美丽的长城时,不由自主地竖起了大拇指,连声称赞道:

Verybeautiful!

在回去的路上,我既高兴又感到惭愧,高兴的是为我们拥有这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长城而感到无比自豪。

惭愧的是古人和外国人都能做到珍惜和爱护我们的遗产,而我们现代的年轻人却不知道珍惜和爱护我们祖先遗留的文化遗产,相反,还去破坏它们,使祖先遗留下来的遗产越来越少了。

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爱护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没有遭到破坏的世界文化遗产。

等到世界遗产大会在中国召开,外国朋友再看到我们时,就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和连声称道。

这时,你的行为不仅是代表你自己,在一定程度上还代表了国家和民族的形象。

所以让现代的年轻人携起手来,做新社会的一名文明人。

无形的遗产——吆喝

回首上世纪的古老北京,当时盛行着一种不朽的街头文化——吆喝。

它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吆喝声越来越多地被取而代之……

辉煌历史

吆喝即大声喊叫,卖东西吆喝着卖,古已有之。

最早的是姜太公在肆里做屠夫就“鼓刀扬声”;

宋时开封街市上有“喝估衣”者、有“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

明代的北京有吆喝着卖花的,阳春三月桃花初放,满街唱卖,其声艳羡;

至清末民初以至解放前和解放初的一段岁月,老北京的吆喝就更绘声绘色了。

悄然消逝

解放后,国家经济得以改善,农民也都安居乐业,真是“百废俱兴”啊!

可随后到来的文化大革命疯狂地席卷社会各个领域,不仅使刚兴办起来的工商业遭到了严重损失,还间接地破坏了许多无形的遗产——吆喝。

天灾人祸啊!

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啊!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开始了伟大的“改革开放”,从此中国走上了科技时代,吆喝声越来越被各种形形色色的广告词所取而代之。

顿时,吆喝声“求救”,中国告急,世界文化遗产告急!

刹那间人们才醒悟:

无形的遗产很重要,吆喝声更是何等的珍贵啊!

引以为戒

面对已经失去的,不要伤心,要保存实力;

面对现实存在的,不要高兴,要团结协作。

失去的已是不复存在,但也不意味着所有的都将失去,生活从此不再进行。

不,不,我们不能这样消极处事。

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面对现已存在的遗产。

要想保护和永久地继承这些无形的遗产则需我们勤奋刻苦,早日成才。

同学们行动起来,让我们引以为戒,让那无形的遗产——“吆喝”变成你永久的动力,催促以及提醒我们不要破坏第二个“无形的遗产——吆喝”。

五、课堂小结

本课向大家展示了很多关于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同时也讲述了很多文化遗产的现状。

同学们兴趣都很大,而且都愿意自主探究文化遗产,效果非常好。

希望能够借助此课培养同学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1.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

2.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

3.班级召开模拟答辩会;

4.“我与文化遗产”作文。

七、针对训练

1.某班开展“走近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剪纸知识】

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

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

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

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

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历史悠久,取材广泛,剪法多样

(2)

【剪纸欣赏】

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画面内容:

一个胖小孩怀抱一条肥大的鱼,小孩身后两侧是荷叶荷花。

寓意:

连年有鱼(年年有鱼或喜庆有鱼,“余”字亦可)。

(3)

【我看剪纸】

班里有些同学认为剪纸艺术已经落伍了,没必要发扬光大。

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

示例1:

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可取。

剪纸是民族艺术,是中华瑰宝。

它经历漫长的岁月发展到今天就说明了这一点。

示例2:

我认为这种说法可取。

剪纸太古老了,已经跟不上当代社会的发展,也很难融入新时代审美的因素,没必要发扬光大。

2.益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颇负盛名的文化之乡。

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这里留下了关于三国历史的宝贵文化遗产。

资水中学201班开展以“益阳三国文化”为专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吴蜀双方在益阳对垒争锋,留下了一批历史遗迹,如鲁肃堤、马良湖、关羽濑等。

益阳文人墨客历来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