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培优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9794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培优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培优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培优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培优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培优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培优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培优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培优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培优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培优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培优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培优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培优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培优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培优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培优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培优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培优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培优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

(教师随机板书:

长高开花结果成熟)

  3、引导生明确课文记叙顺序,即草莓的生长过程:

春天—栽苗—长高—开花—结果—成熟。

  二、选择朗读,品味语言

  1、再自由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草莓生长的哪个过程,然后把你喜欢的段落大声读给同学听(教师随机出示课件),相机指导以下三个重点句段:

  

(1)“细细的春雨洒下来,淋在小叶上,叶儿慢慢长大了。

暖暖的太阳出来,照在花盆上,小小的苗儿长高了一点儿。

轻轻的春风吹来,吹在小苗上,小苗儿又长高了一点儿。

小弟用小铲给松松土,小苗儿更壮了。

  ①多美的情景啊,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

  ②教师根据朗读情况进行指导。

再自由地小声读一读,小苗儿是怎样长大长高的?

“细细的、暖暖的、轻轻的、松松土”——(课件在词下面画线)(这些词都是重叠的)(说明春雨、春风、阳光和小弟的动作都是那么温柔,在细心地呵护着小苗儿,好让小苗儿茁壮成长)正是有了春雨、太阳、春风和小弟的细心呵护,小苗才慢慢长高,长大,变得更壮。

  ③再指名读,可加上动作表演。

谁愿意来当当春雨、太阳、春风和小弟去呵护这些小苗儿呢?

请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知道你是怎样呵护小苗的,还可以配上动作哦。

(生边读边配上动作,师适时引导)

  ④师生配乐有感情齐读。

在大家的共同呵护下,看到小苗儿慢慢长大,长高,长壮了,你是怎样的心情?

让我们一起用朗读表达自己的心情吧。

  

(2)“小小的花儿凋谢后,出现了一颗()小疙瘩。

小绿疙瘩一天天长大,颜色也慢慢变浅,成了()的小果儿了。

„„小草莓()了,朝外的一面开始发红。

  ①从课文里找出括号里的词,并画出来,点名填空。

(课件相机出示括号里内容)

  ②课件演示果儿的变化。

  ③草莓从“绿豆般的”到“豌豆那么大”再到“像蚕豆一样大”,作者观察得很仔细,而种草莓的小弟就更不用说了,他——指名读第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

弟弟心里在想什么?

他又是怎样做的?

如果你是小草莓,你会对这个小弟说些什么呢?

  (3)出示课文的最后一段,学生自由朗读,用横线画出草莓成熟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品尝草莓的句子,然后交流。

(课件出示,生对照画线)

  ①让课前品尝草莓的同学再次说说草莓的味道。

(可仿照课文)

  ②借助图片,引导生理会课文对草莓的描写方法。

  ③这么好看又好吃的草莓谁不喜欢呀,让我们也来美美地读一读,要品出草莓的香甜哟。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

  1、草莓成熟了,许多水果也成熟了,你能把你喜欢吃的水果介绍给大家吗?

引导生仿照本课写法,可从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说。

先在小组内相互介绍,再在班上交流。

  2、语言积累:

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背下来。

  3、拓展空间: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大人的帮助下,尝试种植小豌豆或其他植物,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并写下观察日记,然后与大家分享、交流。

  三年级语文教案2

  《南辕北辙》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十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众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教学重点

  1、认识十三年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理解课文寓意。

师生共同准备生字卡,写字卡。

  一、导入

  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

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他们。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

  1、观察。

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想结合。

  (四)交流

  1、解题。

看图解题,结合图理解“辕”和“辙”

  2、自学。

自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借助工具书找答案。

  3、交流

  

(1)小组内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4、汇报

  

(1)小组内喜欢的形式汇报朗读,可以分角色,加动作。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5、练习

  

(1)故事中这个去南方却住北走,他的朋友向他提出忠告,他却不肯接受,这种顽固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听取别人意见的人,用一个四字成语形容应该叫什么?

你还知道其他的四字成语吗?

  

(2)这个人这样固执,走错了方向,能到达他要去的地方吗,为什么呢,他的马很好吗,请试着用“虽然可”来解释其他两项优势,换成“尽管但是”读读看,意思有没有改变。

  (3)无论条件多么好,他的方向走错了,也永远不会到达他要去的地方,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都要先弄清方向,不然就不能到达目的地,就成了南辕北辙,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可以往后推,给学生机会去观察发现然后再说)。

  三年级语文教案3

  《妈妈的葡萄》

  教学要求:

  1、会写8个字,学会8个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妈妈的爱是伟大的,学会用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4、复述课文。

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

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狐狸妈妈的爱。

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要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感悟中体会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理解时围绕课后思考题“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哪里来的?

”这个问题充分讨论,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复述课文,培养理解能力及想像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挂图

  第一课时

  同学们,你们爱吃葡萄吗?

想吃葡萄的时候怎么办?

有一只小狐狸它特别想吃葡萄,该怎么办呢?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

  3、抽读生词卡片

  狐狸饥饿采摘附近

  冒险山洞一颗嗓子

  4、再读课文,想一想: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思考:

  

(1)为什么课题是《妈妈的葡萄》

  

(2)妈妈采摘葡萄容易吗?

找出相关词句。

  体会:

  A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狐狸妈妈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B狐狸妈妈实在跑不动了,把葡萄放在一棵树下,打算歇一会。

  (3)听到猎狗的叫声,狐狸妈妈是怎么做的?

谁来试着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妈妈焦急的心情。

  (4)为什么小狐狸能逃脱猎狗的追踪?

狐狸妈妈哪去了?

  (5)请你们想象一下狐狸妈妈被猎狗追赶时的情景。

  (6)山洞附近的葡萄是从哪里来的?

小狐狸是怎么知道的?

谁来读读妈妈说的话。

  (7)如果你是小狐狸,此时你会怎么想?

请你读读小狐狸的话。

  (8)让我们带着对狐狸妈妈的敬意,再来读读这篇课文。

  三、拓展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

  2、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续写一段话。

  猎人带着狗追来了,怎么办?

狐狸妈妈大声喊:

“呜-危险!

快逃呀!

”这时()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学习要求会写的字

  

(1)用旧字换偏旁的方法学习:

狐狸饿险洞

  

(2)组词

  狐:

狐狸狐步狐仙

  狸:

狐狸狸猫狸子

  饿:

饥饿饿了饿虎扑食

  险:

危险保险冒险

  洞:

山洞洞口洞穴

  重点指导:

  摘:

里面是个”古”,不要写成“”。

  颗:

颗是量词,用作颗粒状的物品。

只有和“棵”的用法区别开。

“棵”跟植物有关。

  嗓:

右面是三个“又”,不要写成三个“口”。

对比“噪”和“嗓”

  三、写字

  1、观察生字在田子格中的位置

  2、写字。

注意把字写端正。

  三年级语文教案4

  《小蓝裙的故事》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

  3、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绘声绘色讲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

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你们都曾听过哪些故事呢?

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读一个故事。

师板书完课题,生齐读。

  2、看到了这个题目,你们会有哪些问题?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借助旁批看看哪些问题通过我们自己读书就能解决,再看看我们在读中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课堂小结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2、朗读课文。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学会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3、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绘声绘色讲故事。

  一、查检复习

  1、指名认读生字。

  二、精读理解,绘声绘色讲故事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脏兮兮”“协调”“焕然一新”等词语的意思,以及问题:

“街道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变化?

”、“小姑娘的蓝裙子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变化呢?

  2、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3、学生汇报自己的体会。

  4、都是小结:

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认识:

与美的事物不协调。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的话,我们就能创造美,我们的本身就是美了。

  5、教方法指导学生讲故事。

  

(1)指导学生抓住三“不协调”和三“不对劲”来记住这个故事。

  

(2)指导学生在讲故事时注意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做到绘声绘色。

  (3)学生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议,比一比谁讲得好。

  (4)自愿者讲给全班听。

  6、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三年级语文教案5

  《小河的歌》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解相关的词语,能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运用它们。

  3、理解诗歌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来。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范读,指导学生读出长句中的停顿,注意不同标点符号时语气的表达。

通过范读、探究、找关键词句的方法突破。

激发学生对诗歌朗读的热爱和兴趣。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

  生字词卡片、了解家乡的河流辽河、军河队沈阳的建设带来了哪些好处。

  2、学生准备

  查找小河的来历形成及对人类有哪些好处相关资料。

收集辽宁沈阳都有哪些河流,他们对家乡沈阳的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

课前老师让收集有关河流的资料,你们收集了么?

(生汇报)

  (课件播放小河经过高山、平原、田野……流淌的动画)

  

(一)导入

  一条蜿蜒的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它穿越高山、平原;

浇灌田野、森林。

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她在唱自己的歌,她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通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做记号,然后在组内解决。

  2、学生互动,拿出汉字卡片互相考一考。

  3、老师检查学生识字、识词情况,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坎坷干涩乳汁哺育崇高浇灌寂寞嘴唇播种分享

  4、课件出示汉字,生认读。

一类字让学生自己能说出识记生字的方法及相关的词语。

  5、指导生字。

指导书写学生认为男鞋、易错的字。

如“哺灌”。

评比欣赏。

  (三)理解课文

  1、指名学生大声读课文,划出全文共有几个小节。

  2、你喜欢哪个小节就把哪个小节多读几遍。

  3、(课件出示画面)师:

我是一条小河,一条奔跑的小河。

听,哗啦哗啦,那时我流过城市山村,正在把动人的故事诉说,小河的歌里都唱了哪些故事?

(唱自己是明亮的小河、快乐的小河、绿色的小河)

  

(1)第一节:

你们知道了什么?

(指名同学回答,回答到哪就指导哪句话的朗读。

  猜一猜,它可能都走过哪?

(生介绍自己了解有关小河形成及最后流到大海的资料。

可以读查到的资料:

还可以画出来。

形式不限,鼓励学生到黑板上画下来。

  他走的路确实够远的了。

练读这句话,读出路远的感觉。

  指名同学读,然后评价。

  

(2)还知道了什么?

  你们从哪知道的?

用书上话来回答。

(生补充黑板画)

  有和他同样感受的人请把手举起来,诗是要读的,那位同学能用读来告诉大家小河有唱不完的歌和遇见了很多很多小伙伴。

指名朗读前三句。

评价。

  (3)它可能唱着星星、月亮还可能唱什么?

身边除了有小鸟花朵以外,还可能有什么和他作伴?

  (4)你能不能也用这样的句式做一首小诗。

(略)

  (5)下面的一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指名同学读。

(读出路途坎坷、不知疲惫、不怕严寒酷暑的感受)

  (6)配乐,师范读后学生评价。

  老师在读的时候眼前就仿佛看到了小河在山谷中不停的奔跑,身边还有小鸟、小花等等很多小伙伴。

只要眼中有物;

心中有物,就能读好。

  (7)课件动画配乐。

齐读。

  4、第二节你还读明白了什么?

指几名同学汇报。

  

(1)你知道寂寞是什么意思么?

你有过寂寞的时候么?

给同学们说一说。

  

(2)那小河可能在什么时候会寂寞呢?

(答案不)

  (3)谁来读读这两句话?

读出寂寞的感觉。

  (4)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小河从寂寞又变成快乐的呢?

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5)想一想你读的时候还看到了什么?

和同组同学交流交流。

同学交流后回答。

(干旱地区大地干裂,田里颗粒无收,人们没有水喝,就像唐僧他们路过的火焰山一带一样等。

  (6)失去生机的黄土沙石;

口渴得要命的小动物见到了小河一定乐坏了。

小河帮助了别人一定也乐坏了。

咱们也像小河一样,把快乐送给小伙伴吧!

在小组里读一读,把快乐送给他们。

  (7)指名同学读。

赛读。

表演读。

  (8)比较第一、二节句式,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每一节第一句的句式相同,以及每一节下面的句子是围绕第一句来写的,了解总起句的作用。

  5、学习第三、四小节

  思考:

刚才学习诗歌时都用了什么方法?

(读、画、联系上下文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这两个小节。

  

(1)自己画出这两个小节的总起句。

小组内交流还知道了什么。

  

(2)生汇报,其他同学适时给予补充。

从而知道小河有追求、有责任感,为人们带来快乐。

  (3)(课件出示小河流动的动画,经过地方的美景。

)同学们边欣赏美丽的画面,教师边过渡:

有人说它是江河湖海的儿子;

也有人说它是水里鱼儿的家。

他经过的土地绿树成荫,一片生机;

他经过的田野,大地葱绿,瓜果飘香。

好像他不知忧愁,总是用自己的身躯拍打石子发出悦耳的轻唱,好像他不知疲倦,无论严寒盛夏,永远向前。

因此诗歌的最后一小节说它是一条奔跑的小河。

  齐读最后一小结,说说你们是怎么样理解“奔跑”的?

  是啊!

正是由于他奔跑,才最后投入大海母亲的怀抱。

不愧是一条弃而不舍的小河;

也正是由于他奔跑,才有这大地的生机;

真是一条播种希望的小河。

让我们再读课文,去聆听,去体会。

  课件动画配乐。

生自由加动作朗读课文。

  (四)课件播放:

辽河介绍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真的为小河的乐观、坚韧、执著所感动了。

老师把我们家乡的母亲和辽河带来了,你们听——播放课件。

  (五)总结

  看了辽河的介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辽河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了;

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小河那样,乐观面对困难、不断努力,将来有一天把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