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贵在方法科学持之以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001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贵在方法科学持之以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家庭教育贵在方法科学持之以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家庭教育贵在方法科学持之以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家庭教育贵在方法科学持之以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家庭教育贵在方法科学持之以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家庭教育贵在方法科学持之以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家庭教育贵在方法科学持之以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家庭教育贵在方法科学持之以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家庭教育贵在方法科学持之以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家庭教育贵在方法科学持之以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贵在方法科学持之以恒.docx

《家庭教育贵在方法科学持之以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贵在方法科学持之以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家庭教育贵在方法科学持之以恒.docx

家庭教育贵在方法科学持之以恒

家庭教育贵在方法科学持之以恒

(家长交流材料)

各位家长朋友:

受学校的委托,和大家交流家庭教育的体会,感到非常高兴。

你们是小朋友的家长,我是大朋友的家长。

因为同是家长,使我们的交流有了基础。

一、家庭教育的意义

我认为,家庭、学校、社会紧密结合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补充。

三者紧密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搞好家庭教育,一方面,是法律规定的家长必须履行的神圣义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另一方面,残酷的竞争,要求我们、迫使我们,必须搞好家庭教育!

大家知道:

现在的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都充满了激烈竞争,求学后走向社会的竞争依然非常激烈。

任何人一辈子都面临着挑战。

高考前后,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家长受尽折磨:

考前担心孩子生病,不能正常地参加考试;考中害怕孩子不能正常发挥;考后又又为孩子能不能上线提心吊胆,而且,上线后还不一定能被录取……从小抓起,家庭教育搞好了,可以避免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许多苦难和家长的许多烦恼。

有人把人分为五种——专门利人的人,这种人伟大;先人后已的人,这种人高尚;公私兼顾的人,这种人正常;损人利已的人,这种人不正常;害人害已的人,这种人就是坏人了。

家长要让孩子至少成为第三种人,最好是第一、二种人;如果孩子成了第四、五种人,那是家庭教育的悲哀。

“一个好人的身后,必有一位好长辈给过他终身受益的教诲;一个坏人的背后,也往往有不称职的长辈给过他一辈子都难于摆脱的误导。

”“一个人成了好人,邻里受益,集体受益,社会受益,国家受益,而受益最大的,还是好人本身和他的父母、亲人。

”“一个人成了坏人,邻里受害,集体受害,社会受害,国家受害,而受害最深的,还是坏人本身和他的父母、亲人。

”(魏书生语)

基于以上认识,我对家庭教育不敢有丝毫马虎,不敢有丝毫懈怠。

我的孩子2000年考入清华大学,品学兼优,发展良好。

孩子的成长,一方面,饱含着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老师们的辛劳,我们全家感激他们;另一方面,我们家长也为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

二、家庭教育的三个基本理念

(一)让孩子先成人后成才

这是我家教的第一准则。

成人,即品行好,身体好,心理健康;成才,即才华出众,技能超群。

“人”字由一撇一捺构成,高尚的人品,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理,加上出众的才华,构成了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堂堂正正的人,首先是要有健康的身体。

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谈得上才华。

它是人的其他一切素质的载体。

孩子身体好,绝非要吃高级营养品,关键是不挑食,吃饱饭。

   

我的孩子他妈妈从小严格要求,如挑食不吃饭则不管他,不给他另外弄吃的,饿一顿。

放心,一顿不吃是无大碍的,饥饿是最好的调味品。

饿了,他能干饭放上两勺酱油也可以吃两小碗,加上锻炼,造就了他十分健康的身体——在以后从小学到高三12年、大学4年的漫长而紧张的学习竞争中无身体不支的后顾之忧,而且从没有睡午觉的习惯,照样能长年累月保持旺盛精力。

在他步入清华园学习的今天,仍保持着这一习惯。

我和他妈妈开玩笑说,正好与清华大学的习惯接轨。

学校教育,以前强调“双基”,现在强调“多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态度;良好习惯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到了中学,还要引导培养孩子具有自主思考、规划人生的能力。

这就是当前教育倡导的“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实现。

下面讲两个小故事,你或许回体会到,毅力、习惯、从小给孩子打好基础,与聪明同等重要。

1960年,在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著名心理学家瓦尔特·米歇尔选择了一群4岁的孩子。

他让这些孩子走进一个大厅,在每位孩子面前放一块软糖,并告诉他们:

老师出去一会儿,如果你能坚持到老师回来还没吃掉软糖,老师就再奖励你一块。

如果你没等到老师回来就把软糖吃掉了,你就只能得到你面前的这一块。

在十几分钟的等待中,有些孩子缺乏控制力,把糖吃掉了。

而有些孩子坚持下来,得到了两块糖。

实验还在继续。

研究者对接受这次实验的孩子进行长期跟踪观察。

中学毕业时的评估结果是:

四岁时能够耐心等待的人在校表现出众,入学考试成绩普遍优异;而那些吃掉软糖的人,则表现较差。

而进入社会后,那些只得到一块软糖的孩子普遍不如得到两块软糖的孩子取得的成就大。

这,就是著名的软糖实验。

不由想起1994年7月,我带领万县市11个区县的12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参加四川省数学学会组织举办的“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夏令营”。

全省171名全国小学数学奥赛一、二等奖获得者,聚集在双流“嘉好学校”。

那次,在20几个地、市、州异常激烈的竞争中,我们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二名。

不俗的成绩,让孩子们欢呼雀跃。

其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仅此。

记得,我做赛前布置时,他们立即停止了嬉戏打闹,在地铺上席地而坐,屋子里顿时出奇地静。

孩子们凝神专注的眼睛,勇于面对挑战坚毅的神情,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我还记得,我们的一名小选手发现了竞赛中一道行程问题命题不严密,答案不妥当,教授们予以了纠正。

与孩子们随行的家长告诉我,他们平时都学习专注,习惯良好,意志顽强,思维活跃,成绩优异。

6年后的2000年,这群孩子高中毕业。

其中,万州和忠县的4名同学考入了清华大学,其余的,都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我们常常听到家长或老师夸奖孩子“聪明!

”“智力不错!

”而往往忽略其他。

智力固然重要,而顽强的毅力,良好的习惯,进取的精神,健康的身体与健全的心理,终生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人生之旅怎可或缺?

毅力,和聪明同等重要。

现在的孩子,几乎个个聪明。

差距在哪里?

差距在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意志。

我十分注重让孩子从小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习愿望。

在这方面,孩子是成功的:

小学毕业保送读万二中;初中考高中文考成绩天城、龙宝、五桥三个区和直属第一进入万二中;高考顺利考入清华大学,学业优异,全面发展,本科毕业后硕博连读。

(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这是我家庭教育的第二准则。

“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

”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必须做到。

比如,要求孩子与人和谐相处,团结友爱,我们就十分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做到家庭和谐幸福,坚决杜绝打骂孩子的封建家教恶习,有话好说,实话实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再比如要孩子认真学习,有责任感,家长就应该有责任感,努力把事情做好。

家庭教育,我们家创了许多记录——

之一:

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三15年家长会,我只缺席了一次(因2000年6月10日参加李岚清副总理到重庆召开的教育座谈会,重庆要求我必须参加,此为政治任务),做到次次不迟到,不早退,详细记录,认真了解情况,配合学校教育。

这些记录,直到现在仍保存着。

之二:

坚决杜绝打骂孩子的封建家教恶习:

我和他妈妈坚持20年从不打骂孩子。

我在家庭教育中有以下两条原则:

平等和谐、批评与自我批评原则,遇到孩子有错,心平气和地以平等身份弄清情况,正确引导,决不打人,决不恶语伤人。

孩子有错予以批评,也允许其自我批评;家长有不足处,孩子同样能够批评,我亦作自我批评。

我们家立下了规矩:

心情不高兴时,情绪激动时不批评孩子,那样会借题发挥,迁怒于人,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可能把事情搞得更糟;不在吃饭前、吃饭时、睡觉时批评孩子,那样会影响睡眠与食欲,导致失眠与消化不良,严重影响身体与心理健康。

之三:

每天晚上,孩子搞学习未睡觉,我们家长就做自己的事,他妈妈备课,我看书、写文章,坚持与孩子同时休息。

之四:

只要未出差,孩子从初三到高三晚自习回家,我都会在楼梯口或小巷口接他。

之五:

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三15年,孩子从没在外吃过一顿早餐。

他妈妈坚持凌晨6点起床,备好早点。

因为孩子学习十分辛苦,要让他吃饱吃好,以保证体力充沛。

之六:

小学、初中、高中座位在何处都十分清楚。

打麻将、斗地主,现在乐意为之者绝非个别,但要克制,给孩子以优良的身教,这就是家长为了孩子做出的奉献之一。

家长应多同孩子在一起,尤其是求学时期。

我曾见一位家长在大街边打牌输了钱,打电话让孩子到姑姑家借了送去,我当场严肃地批评了他。

也常有人打牌通宵达旦,让孩子不得安宁,当孩子问其作业就暴跳如雷……想想吧,何以身教?

家长的责任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认真学习,全面发展,从小有责任感。

我的孩子从小到大,每次考试成绩优异,但从不奖励,因为搞好学习是自己的责任。

(三)巧引善导,因材施教

家庭教育第三准则。

第一,必须因材施教。

当孩子不能成为太阳,就让他当星星;不能作柱为梁,就让他当砖瓦;不能成为参天大树,就让他当小草。

不要提他达不到的目标。

但是,第二,作为家长,要巧引善导,追求孩子的最优发展,充分发展。

著名钢琴家刘诗昆说,他小时并不喜欢弹钢琴,家长发现他有这方面的天赋,强迫苦练,成就了一位巨人。

着就要求我们真正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

能让卫星上天的,是人才;能把坏了的马桶一次修好的,同样是人才。

这类例子很多。

二、家庭教育的三项基本措施

(一)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获得成功

我以为,父母社会地位不高的孩子,下岗职工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尤应让他们充满自信,昂首挺胸做人。

不管自己的父母是贫困还是富裕,不管他们地位的高低,首先都要教育孩子爱父母。

好儿女不嫌家贫,好儿女不嫌母丑!

有爱心的孩子长大后才可能关爱他人,贡献社会,自立于社会。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一定要帮助孩子获得成功。

人生有两大艰难困苦时期,一是求学期,高三为最。

二是创业期。

家长要义不容辞地帮助孩子度过这两个时期。

让孩子获得成功,首先是在学习上获得成功。

那就必须让他热爱学习,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欢乐,从而高扬起自信的风帆。

为人熟知的名言曰:

失败乃成功之母。

我以为,这是从自我安慰、自我激励,或安慰、激励失败者的角度讲的。

我同时以为,失败乃成功之母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失败不可太多,经历太多的失败必然使孩子兴趣索然,因为他毕竟是孩子,未经过世事沧桑的历炼而无比坚强。

所以我说:

“成功是成功之母”。

作为孩子首任教师的父母,应当牢记,你最神圣的首要义务与责任,是让孩子获得成功。

说说辅导孩子第一次作文。

记得孩子读小学二年级时(第三册),一天放学回家,满脸的沮丧与无奈,加上刚做完扫除满脸尘土。

我猜想,可能犯了什么事儿,被老师批评了。

我让他洗了脸,吃了点东西。

他突然冒出一句“作文怎么写?

”我明白了,今天的家庭作业是作文。

我说:

“作文还不容易!

实在是小菜一碟。

”他半信半疑,歪着头,眨巴着明亮的眼睛看着我。

此前,我曾教语文10年,积攒了上300多幅供学生练笔的图画。

我将图片摆放在沙发上,让他挑选一幅自己最感兴趣的、觉得最写得出的。

那是一幅题为《小虎子》的由四幅图构成的漫画,内容为小虎子劝告同学不可将书包挂在小树上。

我先让他从整体上弄清四幅图讲了谁,是一件什么事。

然后每幅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我最后告诉他,把刚才说的这些连接起来,写下来就是一篇好作文,并且强调“作文不难。

作文就是用笔说话。

心里怎样想,就怎样说,怎样说,就怎样写。

”他笑了。

一口气竟写了360多字。

第二天,魏雪莲老师给他一个鲜红的“甲”,还在班上读了他的作文,表扬了他。

他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我和他妈妈这个喜讯。

从此他爱作文、盼作文,从小学到高三多次获全国、省市作文竞赛奖,发表了好几篇作文。

作文多次在班上、年级当作优秀习作讲评。

不是说一次作文指导威力如此巨大,只是可以肯定,这次成功使他迈出了克服对作文的畏惧情绪,形成良性循环的第一步。

孩子作文乃至各门功课成绩优秀,包含了从幼儿园到高中多少恩师的心血啊!

岁月作证,我们全家深深感激他们!

直到遥远!

(二)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必须长期培养。

习惯的养成,有一个“他人约束”到“自我约束”的养成过程——他人约束阶段要严要求,注意分寸;自我约束阶段要表扬、激励。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点点滴滴做起。

比如,先学后玩,做事专注,不可一会找水喝,一会找东西吃,一有动静立即跑去看,作业本来可以半小时做完却拖上几个小时。

想起了这样一件事。

我的孩子在读小学一年级时,有一次家庭作业字迹潦草,我让他重写。

第二次仍潦草,我再让他重做,他边哭边写,仍潦草。

于是,再做第三次……直到深夜11点多,认真做好作业为止。

此后,他作业一丝不苟,又好又快。

对于习惯、品行好的孩子,好学的孩子,批评教育可以含蓄隐讳些、巧妙些,让他在轻松中,在不经意中得到正确引导。

如早恋、薄弱学科的加强、穿戴等等。

教育子女不可喋喋不休,唠唠叨叨,更不可陈谷子烂芝麻翻老帐,揭老底,纠缠不休易引起孩子反感(当妈妈的特别应注意)。

在这里,我要强调——

要加强同学校、老师的密切联系,深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关注孩子的成长。

人有“双重表现”(“家校不一”现象),要了解孩子,注重沟通。

有的家长平时不管,学习成绩下降了,期末考试搞糟了,一下算总帐——要么拳打脚踢,要么恶语伤人。

这是错误的。

(三)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

研究表明,全面的教育包括智力智商、情绪智商和心灵智商培养。

智商的高低,一是取决于先天遗传,一是后天培养,后天培养十分重要

后天培养智商就是我们常讲的开发智力。

智力开发要抓小抓早,从0岁起。

我以为,在人的成长历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是幼儿时期(从0岁到小学入学阶段),其次是小学阶段,再次是初、高中阶段。

在对人潜能的开发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比例,即在学龄前投入1美元开发孩子的智力,所达到的效果相当于高中阶段投入7—10美元。

开发智力方式之一——玩出水平。

小孩儿智力开发的重要方式是让他玩出水平,玩得专注。

如捏橡皮泥、玩积木、做模型、安装半成品的玩具。

孩子后来喜欢修理家用东西、做饭做菜、安装电脑。

读大学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实验操作,能力很强,得益与于小时侯喜欢动手。

智力开发的方式之二——热爱读书。

让孩子爱读书。

我觉得不一定非让幼儿识多少字,背多少诗。

从图画为主的画报画册读起,辅之以讲解,并以讲故事听的方式激发读书的兴趣与热情。

开始让他试着读,持之以恒就会识得一些字,并逐步扩大识字量。

告诉他,不认识的字可以跳过去,猜想表达的意思,我称这种方法为“预测式读书法”,可以有效地培养想象力。

为什么不必强调翻字典?

试想,读一页书翻了数十次字典,还会有兴趣吗?

孩子小时候,我几乎天天给他讲故事。

郑渊洁有一篇童话《舒克贝塔历险记》,一次讲两三集。

记得有一次,我实在太疲劳了,说:

“这些故事就是从书上看来的,自己去试着看看。

”慢慢就喜欢读书了。

直到小学、中学,一旦孩子读到自己认为感兴趣的、精彩的,就主动读给爸爸妈妈听。

智力开发的方式之三——爱问爱思。

家长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爱提问、爱思考。

如果小时爱提问,并且得到了正确耐心的引导,此子将来必有作为。

记得孩子小时指着地图问我:

“为什么我们国家的版图(内蒙边境一带)弯弯的?

为什么这儿(埃及等国家)是直的?

把我们国家这儿拉直不行吗?

”我当时挺犯难,怎样向他讲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一番之后,我说:

“一个国家的土地,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

这一片拉直了地方相当大,会占领别国的很多土地,那样就会打仗,会死去很多人,毁坏许多房子,小朋友没有幼儿园上,小鸟没有了家……”他听后,很高兴,因为他弄清了自己的问题;我当然也高兴,为他能提出这样高质量的问题,而且是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后提出的问题。

三、家庭教育成功的三句话

(一)第一句话:

靠自己艰苦奋斗。

这强调的是不能依赖他人。

孩子小时侯,我就教他记住了这句话:

“吃自己的饭,滴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记得他上小学二年级时,学校举行铅笔字比赛,他写的就是这段话。

孩子读初中时,又记住了另外一句名言:

“当你发生困难的时候,要依靠你自己,因为你就是一轮太阳。

”这句话同上面那句话意思差不多。

到后来,每次遇到困难,孩子干脆充满信心地说:

“不怕!

唱国际歌”。

因为《国际歌》里有这样的话: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唱《国际歌》”成了他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代名词,几乎每次考试前他都要讲这句话。

这孩子喜欢考试,每次考试前,在家里手舞足蹈。

到了高中,常常在班上,在年级考第一。

我们要求他,不要长期第一,只考前几名就可以了,犹如马拉松赛跑,不要长时间领跑,那样太累,轮换领跑,最后冲刺。

可是他一直下不来。

(二)第二句话:

玩物丧志是世界上最没出息的人。

动手,能够开发智力。

我准孩子打电子游戏,准看电视。

只要是不违法的、不违背道德规范的、不危险的,都可以做。

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能影响学习,不能搞坏了视力,不能玩物丧志沉醉其中。

我的孩子喜欢动手。

玩积木、捏胶泥、打游戏、学画画儿、修理东西,做饭做菜,后来是安装电脑。

但他从不沉醉于玩,学习成绩一直优异。

在清华,孩子动手能力极强:

各种实验出色,经常为同学们安装、修理电脑(非此专业)……

这与他从小喜欢动手是分不开的。

第三句话:

见钱眼开不择手段的人同样是世界上最没出息的人。

我们很注重引导孩子正确对待金钱,不被金钱左右,不做金钱的奴隶。

明白靠智慧依法赚钱若干亿美元光荣,不择手段弄一分钱钱没出息。

这就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我的孩子从不乱花钱。

他的压岁钱、零花钱都是用于买课外书,买模型材料。

心血不会白费,付出定有收获。

祝福各位家长朋友家庭教育获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