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022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4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微观经济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微观经济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微观经济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微观经济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微观经济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微观经济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微观经济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微观经济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微观经济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微观经济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微观经济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微观经济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微观经济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微观经济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微观经济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微观经济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微观经济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微观经济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微观经济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docx

《微观经济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观经济学.docx

微观经济学

上篇微观经济学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市场价格的决定

第一节需求和需求的变动

一、需求的概念

是指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购买的商品量。

二、需求表、需求曲线、需求规律

(一)需求表、需求曲线

需求表是根据购买者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市场中按某种商品不同价格所愿意并能够购买的量所列成的表。

用几何图形表示的价格与需求数量之间关系,就是需求曲线。

(二)需求规律

文字表述:

价格与需求数量的反比关系称为需求定理。

图像表述:

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数学表述:

需求曲线的导数(derivative)小于0。

即dQd/dP<0

(三)为什么需求曲线的斜率是负值

1.替代效应:

棉布和化纤产品

2.收入效应:

棉布和收入

3.替代效应同收入效应对商品需求量同时发生作用

(四)需求规律的例外情况

三、影响需求的因素及需求函数

1.消费者的货币收入2.消费者的偏好

3.商品本身的价格.4其他商品的价格

 

5.人们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需求函数是在既定的时期内,在既定的市场中,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这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购买量和这种购买量的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

需求函数一般为:

Qd=f(P,I,Pr,W,Pc)

当只分析其中需求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则需求函数为Qd=f(p)

当需求量与价格间存在线形函数关系,此函数可写成Qd=a-bp。

a是价格为0时的需求量。

-b是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切线斜率的倒数。

 

四、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曲线的移动

1.需求量变动的含义2.需求变动的含义

 

第二节供给和供给的变动

一、供给的概念

二、供给表、供给曲线、供给规律

(一)供给表、供给曲线

(二)供给规律

(三)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值的原因

(四)供给规律的例外情况

三、影响供给的因素及供给函数

S=F(a、b、P、PA、PB……Pe)S=f(P)

四、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曲线的移动

1.供给量变动的含义2.供给变动的含义(图)

 

第三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一、弹性的概念二、需求弹性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公式:

Ed=

式中:

Ed:

需求的价格弹性

ΔQ:

需求变动量ΔP:

价格变动量

弧弹性计算公式:

Ed=

Ed(点弹性)=

需求曲线的斜率与需求曲线上的点弹性的区别:

斜率表示曲线某点的倾斜程度:

公式ΔP/ΔQ=dP/dQ

需求曲线上的点弹性:

Ed=ΔQ/ΔP×P/Q=dQ/dP×P/Q=-b×P/Q(ΔQ/ΔP是斜率ΔP/ΔQ的倒数,斜率的倒数用-b表示)。

 

2.需求价格弹性的几种类型(图)

 

 

①需求无弹性②弹性无穷大

③单元弹性④缺乏弹性⑤需求富于弹性

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

第一,消费者对商品的需要程度,

第二,商品在家庭预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第三,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多,其弹性就越大;

第四,商品耐用程度与需求价格弹性呈同方向变化;

第五,不同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差别;

第六,商品的替代数目和可替代程度;

第七,考察时期的长短。

4.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益的关系

总收益TR=价格×销售量=价格×购买量

(二)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Exy

Exy=X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百分比/Y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ΔQX/QX÷ΔPY/PY=ΔQX/ΔPY·PY/QX

PY=Y商品的价格ΔPY=Y商品价格的变动量QX=X商品的需求量ΔQX=X商品需求的变动量

(三)需求的收入弹性Em

Em(=需求量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

=ΔQ/Q÷Δm/m=ΔQ/Δm·m/Q

Em>1奢侈品,娱乐用品,首饰及医疗服务等

Em<1生活必需品,如米、盐、油等

Em=1生活必需品中的住房、服装等

Em<0劣质品、劣等品

三、ES(供给价格弹性)

(一)定义及公式

供给弹性公式

ES(点供给弹性)=供给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ΔQ/Q÷ΔP/P=ΔQ/ΔP·P/Q

或ES=dQ/dP·P/Q即为

ΔQ=供给增量ΔP=价格增量(图)

(二)供给价格弹性的几种类型

1.ES>1,供给富于弹性。

即ΔQ/Q>ΔP/P,表示价格每提高1%,供给量增加大于1%.

2.ES=1,供给单元弹性。

3.ES<1,供给缺乏弹性。

4.ES=0,供给完全缺乏弹性。

即无论价格怎样变化,供给量固定不变。

5.ES=∞,供给弹性无穷大。

即对于某一给定价格,供给量可以无止境任意增加。

(三)影响供给弹性的几个因素:

第四节均衡价格与市场供求机制

一、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概念(图)二、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图)

三、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①供给不变,需求发生变动。

②需求不变,供给发生变动。

③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动。

四、供求规律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消费动机

一、影响和支配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因素

(一)欲望的推动力

欲望规律:

1.欲望强度递减规律2.享受递减规律

(二)企业家的目标拉力创造出消费欲望

(三)消费风气的影响

消费者有三种消费决策原则。

第二节边际效用分析——基数效用分析法

一、效用和边际效用

(一)效用

(二)总效用(TUX=f(X)

TU=f(X1、X2、X3……Xn)

(三)边际效用MU

ΔQ=消费品的增量ΔTU=总效用的增量

MU=ΔTU/ΔQ如果Q是可以无限分,上式可以写成

MU=

即令ΔQ→0,MU就是TU对Q的一阶导数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定义:

①TU一阶>0

∵dX、dTU符号相同,其比值是大于0。

∴MU=dTU/dX>0

②TU二阶﹤0

∵dX、dMU符号相反,其比值是小于0。

∴dMU/dX=d2TU/dX2﹤0

2.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

三、消费者均衡——所得分配

(一)消费者均衡的基本条件

在收入.价格一定条件下,购买各种商品时总效用达到极大值的基本条件是:

所购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其价格比

A的边际效用/PA=B的边际效用/PB=C的边际效用/PC,即:

MUA/PA=MUB/PB=MUC/PC=L(每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一)约束条件:

PA×QA+PB×QB+PC×QC……=M

四、消费者剩余

第三节无差异曲线分析——序数效用分析法

一、无差异曲线

(一)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及图形

 

X(公斤)

Y(公斤)

A

1

6

B

2

3

C

3

2

D

4

1.5

 

(二)两种特殊形状的无差异曲线(图)

(三)根据上述含义,无差异曲线主要特点有:

①无差异曲线图上的许多无差异曲线中,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总效用越大。

 

②无差异曲线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线不能相交。

 

③一条无差异曲线上面的任何一点的X与Y这两种物品的“边际替代率”是负数,即ΔX与ΔY的正负符号总是相反。

MRSXY=-ΔY/ΔX,

MRSXY=Y的丧失量/X的增加量=-ΔY/ΔX。

甲图中MRSXY=-ΔY/ΔX=-3/1

MU=ΔTU(总效用增量)/ΔQ(消费增量)

X物品的边际效用MUX=ΔTU/ΔXQ

Y物品的边际效用MUY=ΔTU/ΔYQ

MUX/MUY=ΔTU/ΔXQ÷ΔTU/ΔYQ=-ΔY/ΔX

无差异曲线的边际替代率MRSXY=-ΔY/ΔX=-MUX/MUY

④无差异曲线上的MRSXY的绝对值有递减倾向。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用公式表示

MRSXY=-ΔY/ΔX=-MUX/MUY

=X物品的边际效用↓/Y物品的边际效用↑

二、

预算线(图)

 

(1)假定消费者收入=12元,OA表示12元全部买布所能买到的布的数量=6米(价格2元),OB表示12元全部买米所能买到的米的数量=4公斤。

(价格3元)

(2)表示:

价格不变,消费者收入变化引起预算线平行移动。

图(3)表示:

总支出不变,布的价格不变,米的价格由每公斤降为2.20元,12元全部购买的数量由OB变为OB′,如果米价上升,则由OB变为OB″。

三、消费者均衡

假定:

1.无差异曲线图已定不变;2.消费者的总支出已定=M元;3.XPX、PY不变(2、3表明预算线已定)

问:

消费者为了使它花费M元所获得的效用为极大值,它买进的X与Y的数量各为多少。

图中:

AB线—预算线;U0、U1、U2是描述既定的消费者偏好的无差异曲线,又称等效用线。

 

 

预算线斜率:

两种商品价格比率的负数

-ΔY/ΔX=-PX/PY(=M/PY÷M/PX=-PX/PY)

预算线是直线,直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都相等。

序数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

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

即MRSXY=-ΔY/ΔX=-PX/PY(=M/PY÷M/PX)

基数的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

MUX/MUY=PX/PY或MUX/PX=MUY/PY=……λ

得出:

MRSXY=-ΔY/ΔX(序数论)=MUX/MUY=-PX/PY=λ(基数论)其最后的比值就等于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第四章厂商理论

(一)——生产理论

第一节生产函数

一、生产的四要素

生产要素就是生产中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

劳动其价格就是工资;土地其价格就是地租;

资本其价格就是利息;企业家才能其价格就是利润,是正常利润中的一部分。

二、生产函数Q=f(X1、X2、X3……Xn)

“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可变比例的生产函数”。

基本类型①—只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变动,生产一种产品,其产量Q是单一可变投入要素X的函数,即生产函数为Q=f(X)。

基本类型②—具有两种可变动的生产要素,生产一种产品,其产量是两种可变动要素的函数,Q=f(X1、X2)。

第二节短期生产函数—可变比例与报酬递减规律

一、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

(一)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

MP=ΔTP/ΔX增加或减少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引起的产出量的变化量。

令ΔX→0,则:

MP=

AP=TP/X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产出量

假定只有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生产函数为:

Q=f(L)=27L+12L2-L3

APL=Q/L=(27L+12L2-L3)/L=27+12L-L2

MPL=ΔQ/ΔL=

L

Q(TPL)

APL(Q/L)

MPL

(dQ/dL)

0

0

0

0

1

38

38

48

2

94

47

63

3

162

54

72

4

236

59

75

5

310

62

72

6

378

63

63

7

434

62

48

8

472

59

27

9

486

54

0

10

470

47

-33

(二)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

1.定义2.此规律发生作用的三个前提条件:

①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比例可变(技术系数可变);②技术水平不变;③要以可变生产要素用量超过一定量为前提。

 

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生产的三阶

 

第三节长期生产函数

—两种可以替代的可变要素与等产量线

一、等产量曲线

(一)定义:

Q=f(L,K)

(二)图形设生产函数Q=1/8KL

 

(三)等产量曲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区别

几何形状及几何性质是相似,但经济涵义不同:

无差异线表示的是消费者对两种消费品的效用大小的主观评价。

等产量线表达的是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同产量之间纯技术的客观关系。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LK

(一)定义:

在产量给定且不变的条件下,等产量曲线上资本K与劳动L之间相互替代的比率。

(二)公式:

MRTSLK=-ΔK/ΔL

MRTSLK=

从几何意义上看,MRTSLK是过该点对等产量线所作切线的斜率的负值。

∵MPL/MPK=ΔQ/ΔL÷ΔQ/ΔK=ΔK/ΔL

∴MRTSLK=劳动的边际产量(MPL)/资本的边际产量(MPK)=-ΔK/ΔL

三、等产量曲线的性质

 

MRTSLK=-ΔK/ΔL,其绝对值递减。

四、固定技术系数的等产量曲线

设:

K:

L=1:

2,且固定不变,则等产量曲线如下图:

 

五、等成本线(图)

 

C—总成本;PK—单位资本价格;PL—单位劳动价格

假定C、PK、PL为已知,可有多种资本量与劳动量的组合,但必须满足等成本方程式:

C=K·PK+L·PL

移项得:

K=C/PK-(PL/PK)·L

等成本线斜率

等成本线斜率:

OK/OL=C/PK÷C/PL=PL/PK

六、生产者均衡

1.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①产量一定时,成本为最小的组合;②总成本一定时,产量为最大的组合。

生产者均衡点即为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点,就是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相切之点。

 

2.满足生产要素投入最优组合的前提条件:

①总产量线切线的斜率=劳动与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LK)=-ΔK/ΔL=劳动的边际产量(MPL)/资本的边际产量(MPK)②等成本线的斜率=-PL/PK

③相切之点斜率相等,两等式相等,可得:

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PL/PK=-MPL/MPK

即:

单位劳动的价格/单位资本的价格

=劳动的边际产量/资本的边际产量

或:

-MPK/PK=-MPL/PL

花费每元钱购买的两种要素所得的边际产量相等。

七、生产的扩张线

 

第四节规模报酬(生产规模的报酬)

一、规模报酬含义

规模报酬与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率的区别。

二、规模报酬的变动

1.递增及其原因2.不变及其原因3.递减及其原因。

三、数学表达式

 

(一)生产函数Q=f(K,L)。

若K与L同时增加α倍,Q增加λ倍,生产函数成为λQ=f(αK,αL)

当λ>α时,产出变动率>投入变动率;报酬递增。

当λ=α时,产出变动率=投入变动率;报酬不变。

当λ<α时,产出变动率<投入变动率。

报酬递减。

(二)Q=f(K,L)。

若K和L同时增加λ倍,就意味规模有λ倍的扩张。

如产量Q也相应增加λn倍,经扩张生产函数;λnQ=λf(K,L)或λnQ=f(λK,λL)

在这个函数中,如:

①n>1,规模报酬递增;②n<1,规模报酬递减;③n=1,规模报酬不变

生产函数的两种基本类型:

1、Q=f(X),即只有一种生产要素X的投入量变动,生产一种数量为Q的产品;

2、Q=f(X1,X2),即有两个可变投入的生产要素X1,X2,生产一种数量为Q的产品。

又有三种特殊形式:

(1)Q=αK+βL,这里产出既可单独用K,也可单独用L来生产,劳动和资本的效应可相加。

因为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可完全替代。

(2)Q=min(K/α,L/β),产出是两个比值K/α,L/β的最小值,产出需要K、L,他们之间保持固定比例,,K与L不可互相替代,仅能互补。

(3)Q=ALαKβ(A,α,β是固定系数)叫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A:

既定技术水平。

产量的增加大约3/4(α=3/4)是L的贡献,1/4(β=1/4)是K的贡献。

α+β=3/4+1/4=1。

K与L可相互替代,但不能完全替代。

Q=1.01L0.75K0.25=1.01L3/4K1/4

如果K,L都扩大λ倍,则有:

λnQ=A·(λL)α·(λK)β=A·λα+β(LαKβ)

因此λn=λα+β,由于α+β=1,所以n=1,规模报酬不变,这是典型的齐次生产函数。

第五章成本理论

第一节几种成本概念

(一)机会成本不是会计成本,是选择成本

(二)外显成本(显明成本是会计成本)。

(三)隐含成本是会计成本.

(四)固定成本FC+可变成本VC=短期生产成本(真实的生产成本,总成本)

VC=可变要素投入量×要素价格=PL×L

第二节短期生产成本

(一)总成本TC、固定成本FC、可变成本VC的关系

FC是一条水平线,表明是一个既定的常量,不随产量的增减而改变,不是产量的函数。

TC、VC是产量的函数,其形状取决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率(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率)。

TC与VC斜率相等。

(二)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平均成本(AC)和边际成本(MC)的关系

①AFC=FC/Q=b/Q,AVC=VC/Q,

AC=TC/Q=FC/Q+VC/Q=AFC+AVC

②AFC(平均不变成本)曲线是一条等轴双曲线,产量越大,分摊到每单位产品上的固定成本越少。

AC(平均成本)位置在AVC曲线的上面,AC与AVC之间的垂直距离=AFC。

∵AFC随着产量增加而递减,

∴AC曲线与AVC曲线间的垂直距离也随着产量增加而渐趋缩小。

③AVC最低点所对应的产量是Q2,而AC最低点所对应的产量为Q3,AVC增量=AFC减少量时,AC才到达最低点。

④MC和AVC,AC都是U型的,U型的原因都由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率递增或递减。

但三种成本的经济、几何含义不同:

MC曲线反映TC线上每一对应点所作切线的斜率。

AVC,AC反映VC、TC线上任一对应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MC线比AVC、AC更早到达最低点。

MC线与AVC、AC的交点分别在后二线的最低点上。

⑤∵VC=PL×L

∴AVC=VC/Q=PL×L/Q=L/Q×PL=1/APL×PL。

如果PL不变,AVC依存于平均产量反向变动。

∵FC常量,∴MC变动仅与VC有关。

MC=ΔTC/ΔQ=(ΔFC+ΔVC)/ΔQ=ΔVC/ΔQ

=Δ(PL×L)/ΔQ=(ΔL/ΔQ)×PL=1/MPL×PL

MPL=ΔQ/ΔL

MC是要素价格与可变要素边际产量倒数的乘积。

如果PL不变,MC依存于边际产量反向变动。

第三节长期生产成本

在短期,是在既定生产规模下,即K数量和质量不变前提下作出决策,如确定可变要素L投入量或要素的组合比例,以寻求每单位产品的最低平均成本,即寻求最优产出率。

在长期,是在所有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都可变条件下,寻求最佳的生产规模来生产事先计划的产量。

在长期,不存在固定的生产要素和固定的生产成本。

长期成本指长期生产总成本LTC和依据LTC推导出的长期平均成本LAC和长期边际成本LMC。

(一)长期总成本LTC

LTC由产量水平和生产规模决定。

长期总成本是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所谓包络线是指厂商的长期总成本曲线把无数条厂商短期总成本曲线(即每条厂商短期总成本曲线对应一个可供选择的生产规模)包围起来。

每条短期总成本曲线与长期总成本曲线不相交但相切,且仅有一个切点。

对于事先确定的产量水平,厂商计算在各种可能的生产规模下的LTC,并选择最小的那种规模。

在图中,假定在三种不同的规模中选择产量为OR。

如果生产规模为K

(1),厂商的生产总成本为RS,即产量线与K

(1)线相交之点所代表的成本;如果规模为K

(2)总成本为RT;如果规模为K(3)总成本为RU。

可利用三种不同的规模来生产同一个产量OR,理应选择K

(1),生产OR的总成本为最低。

S点位于LTC曲线上,是短期总成本曲线和长期总成本曲线的切点。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一系列最低成本点的轨迹。

(二)长期平均成本LACLAC=LTC/Q

LAC曲线是一条U型曲线,线上每一点都代表某个特定产量水平上的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LAC线是SAC线的包络线。

SAC线的最低点:

最优产出率点

LAC的最低点:

最佳生产规模点

由于LAC与SAC两线曲率不同,在E点左侧及右侧我们无法使SAC和LAC两线在各自的最低点相切,也无法使两线在SAC的最低点相切。

SAC曲线U型是由可变要素投入的边际收益率先递增后递减所决定。

LAC曲线U型是由规模报酬决定。

(二)长期边际成本LMC

LMC是每增减一单位的产量后LTC的增减量。

LMC是LTC对产量Q的一阶导数。

LMC=ΔLTC/ΔQ=dLTC/dQ

LMC曲线可以从LTC曲线中推出。

LMC曲线也为U型。

LMC与LAC相交于LAC曲线的最低点。

LMC不是SMC的包络线,两线相交但不相切。

LMC曲线上任一点总与某一特定SMC成本曲线相交,交点所代表的产量即是LAC与SAC相切之点所对应的产量。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和产量决定

第一节市场类型结构与厂商收益

市场结构类型

厂商数目

产品差别程度

个别厂商控制价格程度

厂商进入该产业难易程度

现实中接近的行业

完全竞争

很多

无差别

完全自由

农业

垄断竞争

很多

某些差别

一些

理论上自由

零售业日用工业

寡头垄断

几个

有或没有差别

相当程度

有限

汽车制造业

完全垄断

一个

唯一产品无替代品

很大但常受政府管制

不能

公用事业

一、市场类型(结构)

二、厂商收益与利润

1.总收益TR=P·Q

2.平均收益AR=TR/Q=P·Q/Q=P

AR=P在任何市场类型中都成立

3.边际收益MR=ΔTR/ΔQ=dTR/dQ=d(P·Q)/dQ=P

4.利润利润是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额。

π(利润)=TR-TC

MR>MC,增产;MR

MR=MC是利润极大化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

一、特点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线和收益线(图)

AR=P=D在任何市场条件下都成立。

MR=P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才存在。

TR=P·Q,其中P为TR曲线的不变斜率。

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

(一)短期均衡

①P=OP1时,MR与MC交于A点,这时均量=Q1,平均成本AC=OG,MR(=P1)>AC(=OG),超额利润为矩形面积ABGP1。

②P=OP2时,MR与MC交于AC最低点C,此时TR=TC=OP2CQ2,MR=MC=AC,收支相抵,π=O,均量=Q2。

③P=OP3时,MR与MC交于D点,此时P3小于AC,但大于AVC(平均可变成本),企业按MR=MC确定的产量Q3进行生产将会出现亏损。

亏损额为DN·OQ3,即图中DNP2P3面积,但这个亏损额小于产量为0时的总固定成本。

企业按Q3生产,除收回全部平均可变成本以外,还能补偿一部分平均固定成本。

也就是说,当价格P=P3时,按Q3生产才能使亏损为最小,即只亏掉一部分平均固定成本。

④P=P4时,MR与MC交于AVC最低点E,这时P小于AC。

AC>P(MR)=AVC,说明企业开工只能收回VC而损失全部固定成本。

若停产,也仅损失全部固定成本。

A点,P1=MR=MC,π最大值点

C点,P2=MR=MC=AC,收支平衡点(AC最低点)

D点,P3=MR=MC,亏损最小点

E点,P4=MR=MC=AVC,停止生产点(AVC最低点)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供给曲线

1.厂商供给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即为该厂商边际成本曲线停止营业点以上P>AVC的那部分线段,即位于AVC最低点以上那段MC曲线。

供给曲线上的每一产量点位于对应市场价格下的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的产量点,即均衡产量点。

2.行业供给曲线。

行业供给曲线为所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和,即是所有厂商的停止营业点以上部分的MC线段在水平方向相对应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