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无标点教学材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077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无标点教学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文言文无标点教学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文言文无标点教学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文言文无标点教学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文言文无标点教学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文言文无标点教学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文言文无标点教学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文言文无标点教学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文言文无标点教学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文言文无标点教学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文言文无标点教学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文言文无标点教学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文言文无标点教学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文言文无标点教学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文言文无标点教学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文言文无标点教学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文言文无标点教学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文言文无标点教学材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文言文无标点教学材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文言文无标点教学材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无标点教学材料.docx

《文言文无标点教学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无标点教学材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无标点教学材料.docx

文言文无标点教学材料

天天练精短文言翻译

1.先给下面文言段落标点,然后翻译成现代文。

教学相长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

【参考答案】:

标点: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

翻译:

即使有精美的食物,不品尝也不会知道它的滋味;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好在哪里。

因此说,认真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教别人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知识上还存在迷惑不解之处。

知道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在教学时发现了自己有迷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进一步加强学识修养。

因此说:

敎和学是互相促进的啊。

2.先给下面文言段落标点,然后翻译成现代文。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参考答案】:

标点: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3.先给下面文言段落标点,然后翻译成现代文。

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韩非子》

【参考答案】

标点: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译:

楚国有个人到郑国去卖珍珠,把珍珠放在一个用木兰木做成的匣子里。

这个匣子用桂、椒一类香料熏得芳香袭人,镶缀着珍珠,装饰着玫瑰石,装嵌着绿翡翠。

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下来,而退还了里面的珍珠。

这个楚国人可说是善于卖匣子,不能算是善于卖珍珠。

4.先给下面文言段落标点,然后翻译成现代文。

多多益善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将兵多少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参考答案】

标点: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将兵多少。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

”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

“于君何如?

”曰:

“多多益善耳。

”上笑曰:

“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信曰: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翻译:

皇上(刘邦)曾经在闲暇时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能率兵多少。

刘邦问道:

“像我自己,能统帅多少士兵?

”韩信说:

“陛下你只不过能统帅十万人。

”刘邦说:

“对你来说能统帅多少?

”韩信答:

“我统帅士兵越多越好。

”皇上笑着说:

“统帅士兵越多越好,那为何被我所控制?

”韩信说:

“陛下不能统帅士兵,但善于统帅将领,这就是韩信我之所以被陛下你所控制的原因了。

而且陛下的能力是上天授予的,不是人们努力就能达到的。

5.先给下面文言段落标点,然后翻译成现代文。

宋人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参考答案】:

标点: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

“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翻译:

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

子罕不接受。

献玉的人说:

“我把它拿给玉石匠看,匠人认为是块宝玉,因此才敢献上它。

”子罕说:

“我把不贪(的品德)当做宝,你把玉石当成宝,如果你把玉石给了我,我们就都会丧失(自己的)宝物。

不如我们各自拥有自己的宝物。

6.先给下面文言段落标点,然后翻译成现代文。

许由出逃

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逃之舍于人家家人藏其皮冠夫弃天下而家人藏其皮冠是不知许由者也

【参考答案】:

标点:

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逃之,舍于人家,家人藏其皮冠。

夫弃天下而家人藏其皮冠,是不知许由者也。

翻译:

尧要把管理天下的重任让给许由,许由不想接受而出逃,住在一个平民百姓家里,那家主人(怕他偷东西)藏起了自己的皮帽子。

可见,许由能放弃天下,而这百姓家的主人却藏起了自己的皮帽子,这是不理解许由啊。

7.先给下面文言段落标点,然后翻译成现代文。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参考断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参考翻译】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也是环境影响使然啊!

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8.先给下面文言段落标点,然后翻译成现代文。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参考答案】:

标点: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翻译: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9.先给下面文言段落标点,然后翻译成现代文。

郑人置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参考断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参考翻译】有个郑国人想买一双鞋,先照脚量好尺寸,然后放在椅座上,等到了集市才想起忘了带它。

他拿着已选中的鞋,自言自语地说:

“唉,我忘记带尺码了。

”于是扭头回家去取尺码。

等再赶到市上,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

“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下鞋子呢?

”他说: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啊!

10.先给下面文言段落标点,然后翻译成现代文。

及之而后知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参考断句】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

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

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

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参考翻译】接触事物后才能了解事物,亲自实践后才能知道做事的艰难。

哪有不经实践就掌握知识的道理呢?

只浏览五岳之图,就以为了解了山脉,实不如樵夫一双脚接触到的多。

高谈沧海的广阔,就以为了解了海洋,实不如商贩一眼看到的东西多。

精通八珍的食谱,就以为知道了食物的味道,其实不如厨师品尝一下。

11.先给下面文言段落标点,然后翻译成现代文。

弓与矢

一人曰吾弓良无所用矢一人曰吾矢善无所用弓羿闻之曰非弓何以往矢非矢何以中令合弓矢而教之射

【参考答案】

标点:

一人曰:

“吾弓良,无所用矢。

”一人曰:

“吾矢善,无所用弓。

”羿闻之曰:

“非弓,何以往矢?

非矢,何以中?

”令合弓矢,而教之射。

翻译:

有个人说:

“我的弓精良,什么箭都不用。

”另一个说:

“我的箭特好,什么弓都不用。

”羿听后说:

“没有弓,怎么能把箭射出去?

没有箭,又怎么能射中靶子?

”便叫他们把弓和箭合在一起,然后教他们射箭。

12.先给下面文言段落标点,然后翻译成现代文。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参考断句】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

中射之士问曰:

“可食乎?

”曰:

“可。

”因夺而食之。

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

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

“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

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

”王乃不杀。

【参考翻译】有人给楚王献来不死的药,禀报人员拿了药进宫去。

侍卫官问禀报人员说:

“它可以吃吗?

”禀报人员回答说:

“可以吃。

”侍卫官夺过不死之药便把它吃了。

楚王大怒,派人要杀侍卫官,侍卫官给楚王解释说:

“我问过禀报人员,他告诉我:

‘可以吃。

’所以,我就吃了。

这说明我是无罪的,有罪的是禀报人员。

再说,有人给大王献来不死的药,我吃了,大王就把我杀死,这药就成了死药。

大王杀了无罪之臣,说明有人拿了所谓‘不死之药’来欺骗大王。

”楚王于是没有杀侍卫官。

 

13.将下面文言段翻译成现代文。

鼠画逼真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举轴,则踉跄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摘自《独醒杂志》)

【参考译文】:

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

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

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

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

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

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

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

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值得爱惜。

14.先给下面文言段落标点,然后翻译成现代文。

襄王学御

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之逐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透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所以后也

【参考断句】:

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之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王曰: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透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此君所以后也。

【参考翻译】:

赵国的悼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马车的技术,接着就跟王子期比赛。

比赛时,悼襄主换了三次马,但三次比赛都输了。

襄王说:

“你没有把驾马车的技术全传授给我。

”王子期回答说:

“技术全教您了,这是运用技术上有差错的问题。

驾马车最要紧的是让马儿适应它驾的车子,御手一心专注于驾马上头,然后就能跑得又快又远。

现在是您要是落在我后头就一心想赶上我,您要是跑在我的前头,又担心会被我赶上。

在奔向终点的长长的跑道上前进,总是有时先有时后的,而您不管跑在前头还是跑在后头,心思都集中到我的身上,怎么能驾好您的马呢?

这就是您每次落后的原因。

15.将下面文言段落翻译成现代文。

悦谀

粤令性悦谀,每布一政,群下交口赞誉,令乃欢。

一隶欲阿其意,故从旁与人偶语曰:

“凡居民上者,类喜人谀,惟阿主不然,视人誉篾如也耳。

”其令耳之,亟召吏前,抚膺高蹈,加赏不已,曰:

“嘻,知余心者惟汝,良吏哉!

”自是昵之有加。

——《应谐录》

【参考译文】:

广东某县令喜欢别人奉承,每次发布一项政令或者做一桩事情,部下交口称赞,县令才喜欢。

县令手下有一名差役想迎合县令的心意,故意在旁边对人私语说:

世上凡是做官的人,大致喜欢别人奉承,只有我的主人不是这样,不太看重别人的赞美。

”县令听到差役所讲的话,迫不及待地把他叫到自己跟前,非常高兴地对他赞美不停,说:

“哎!

知道我的心思的只有你,你是一名好差役啊!

”从这以后,县令对这个差役越来越亲近。

16.将下面文言段落翻译成现代文。

吝啬老人

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

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

寻复嘱云:

“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

”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矣。

——(摘自《笑林》)

【参考译文】:

汉代有一个人,年老了没有孩子,家庭富裕,生性俭省吝啬,衣服破旧,食物粗砺。

每天很早就起床开始劳动,一直到晚上才休息;经营料理产业,积攒搜刮钱财永不满足,然而自己却舍不得用一点。

有个人跟着他向他乞讨,他迫不得已到家中取出十个铜钱,从厅堂中出来,一边走,一边减少钱数,等他走到屋外,手里只剩下一半的钱了。

他(痛苦地)闭着眼睛把钱拿给乞讨的人。

不一会儿,又嘱咐乞讨的人说:

“我已经把家中全部财产拿来帮助你,你千万不要随便告诉别人,免得其他人再照你的样子来向我讨钱!

”老人过了不多久就死了,他的田地房屋被官家没收,货物钱财被充到国库里。

17.先给下面文言段落标点,然后翻译成现代文。

争雁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竞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选自《应谐录》)

【参考断句】: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

“获则烹。

其弟争曰:

“舒雁烹宜,翔雁燔宜。

”竞斗而讼于社伯。

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参考译文】:

从前有个看见雁在空中飞翔的人,准备拿弓射下它,说道:

“捉到雁就把它煮了吃。

”他的弟弟争着说:

“栖息的雁煮了吃比较适合,飞翔的雁烤了吃比较适合。

”兄弟俩为是煮了吃好还是烤了吃好而争个不停,最后一直争到了社伯那里。

社伯请他们把雁剖开来,一半用来煮,一半用来烤。

等到他们争论结束去寻找雁,而那雁却早已经飞远了。

 

18.将下面文言段落翻译成现代文。

齐人乞食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

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

“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

“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

”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

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选自〈〈孟子〉〉

【参考译文】齐国有个与一妻一妾一起生活的人。

那个丈夫每次外出,就必定是酒足饭饱才回家。

妻子问他一起吃喝的都是些什么人,他说都是富贵的人。

他的妻子对小老婆说:

“丈夫外出,必定酒足饭饱而后回家,问他跟什么人一起吃喝,他说全是富贵的人,但是从来没有体面的人来我们家,我要暗中跟着他看看到底到什么地方去。

有一天,她起了个大早,拐弯抹角地跟着丈夫到他所去的地方。

她发现丈夫走边整个城,也没有人站下来同他谈话。

最后,他走到城东的一片坟地里,向祭奠的人乞讨祭祀的残羹剩饭。

不够,又东张西望地到别家去——这就是他使自己酒足饭饱的办法。

他的妻子回家,把情况告诉小老婆,说道:

“丈夫是我们指望依靠一辈子的人,现在竟像这样!

”妻妾两人都讥讽丈夫,在院子里哭起来。

而丈夫却不知道妻妾已了解自己的底细,还是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在他的妻妾面前摆威风。

在君子看来,某些人获取功名富贵的手段,能不使他的妻妾感到羞耻而哭泣的,几乎是很少的了。

19.先给下面文言段落标点,然后翻译成现代文。

怀丙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选自《初潭集》)

【参考断句】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参考译文】:

宋代河中府有一座浮桥,用八头铁铸的牛来固定着它,一头铁牛将近几万斤重。

宋英宗治平年间,涨洪水把浮桥冲断,牵动铁牛沉入河底,河中府聘请有办法打捞铁牛的人。

真定有个名叫怀丙的和尚,用两只大船填满土石使船沉入水底,把铁牛用绳子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横木上,借助水的浮力将铁牛吊起,慢慢地去掉船上的土石,船浮出水面,铁牛被打捞出来。

转运使张焘把这件事汇报给朝廷,皇上赐给怀丙和尚一件紫衣。

20.先给下面文言段落标点,然后翻译成现代文。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父趣之其子恚曰天下姓字伙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节选自《应谐录》)

【参考断句】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

一岁,聘楚士训其子。

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

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

“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

父趣之。

其子恚曰:

“天下姓字伙矣。

奈何姓万?

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参考译文】:

汝地有个乡村老头,家里很富裕,但几代人都不识“之”字“乎”字。

有一年,请来一位楚地的读书人教他的儿子。

这位老师一开始先教他的儿子执笔描红。

写一画,教他说:

“这是一字。

”写二画,教他说:

“这是二字。

”写三画,教他说:

“这是三字。

”富翁的儿子觉得读书写字太简单了,就非常高兴,丢掉笔回去告诉他的父亲,说:

“我学会了!

我学会了!

可以不必烦劳老师,再多花学费了,请辞退他吧!

”他的父亲很高兴,就依从了自己的儿子,准备了一笔钱辞退了那位楚地的读书人。

过了一些时候,富翁打算邀请一位姓万的姻亲来喝酒,叫他儿子早晨起来就写一份请贴。

但等了好久仍不见写成,父亲就去催促他,他儿子抱怨说:

“世上姓氏很多,为什么偏偏要姓‘万’呢?

我从清早写起,直到现在,才写完了五百画!

21.将下面文言段落翻译成现代文。

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

【参考译文】: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

“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22.先给下面文言段落标点,然后翻译成现代文。

齐桓公好服紫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试勿衣紫也谓左右吾恶紫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喏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参考标点】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

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

桓公患之,谓管仲曰:

“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

”管仲曰:

“君试勿衣紫也,谓左右:

‘吾恶紫臭’。

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

’”公曰:

“喏。

”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参考翻译】:

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于是全国的百姓都跟着穿紫色衣服。

在当时,五件素色衣服抵不上一件紫色衣服的价格,齐桓公对全国的人不停地喜欢穿紫色衣服的事很忧虑。

就问管伸说:

“由于我爱穿紫色衣服,因而紫色衣服的价格很贵,全国的百姓又不停地穿紫色衣服,我对此该怎么办呢?

”管仲答道:

“你该自己首先停止穿紫色衣服,然后对左右近臣说:

我不穿它是因为非常讨厌紫色衣服的气味。

要是这时有穿紫色衣服的近臣进来拜见你,你就说:

稍稍退后点,我讨厌你穿的紫色衣服的气味。

”’齐桓公听后说:

“可以。

”因此,在当天宫中侍卫近臣就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第二天都城里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第三天全国都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

23.先给下面文言段落标点,然后翻译成现代文。

纸上谈兵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即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参考断句】: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

“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即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参考翻译】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军事,以为天下没人能抵得过他。

他曾与父亲赵奢谈论用兵之事,赵奢也难不倒他,可是并不说他好。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这是什么缘故,赵奢说:

“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却把这事说得那么容易。

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要是一定让他为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就是他呀”。

赵括代替廉颇之后,把原有的规章制度全都改变了,把原来的军吏也撤换了。

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情况,便调遣奇兵,假装败逃,又去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把赵军分割成两半,赵军士卒离心。

过了四十多天,赵军饥饿,赵括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搏斗,秦军射死赵括。

赵括军队战败,几十万大军于是投降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24.将下面文言段落翻译成现代文。

赵人养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

【参考翻译】:

赵国有个人担忧老鼠(为害),就向中山国讨猫。

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猫,这猫很会捕老鼠,但也很爱咬鸡。

过了一个多月,(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