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暑假作业 课外文言文阅读无答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1534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暑假作业 课外文言文阅读无答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暑假作业 课外文言文阅读无答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暑假作业 课外文言文阅读无答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暑假作业 课外文言文阅读无答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暑假作业 课外文言文阅读无答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暑假作业 课外文言文阅读无答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暑假作业 课外文言文阅读无答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暑假作业 课外文言文阅读无答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暑假作业 课外文言文阅读无答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暑假作业 课外文言文阅读无答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暑假作业 课外文言文阅读无答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暑假作业 课外文言文阅读无答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暑假作业 课外文言文阅读无答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暑假作业 课外文言文阅读无答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暑假作业 课外文言文阅读无答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暑假作业 课外文言文阅读无答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暑假作业 课外文言文阅读无答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暑假作业 课外文言文阅读无答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暑假作业 课外文言文阅读无答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暑假作业 课外文言文阅读无答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

(1)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2)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二)古镜

(宋)沈括

[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

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

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

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

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予观之,理诚如是。

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意古人别自有术。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

[注释]①鉴:

镜子。

②原:

推究。

③差:

略微。

9.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

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

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收人而今小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

B.予观之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C.又见他家所藏才美不外见(《马说》)

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

12.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4分)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1分);

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

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

(用一个词语概括,1分)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

他怀疑的依

据是什么?

(2分)

(三)司马朗字伯达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客谢之。

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

朗曰:

“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

”监试者异之。

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

朗谓邵曰:

“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

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

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①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

”邵不从。

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②。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

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

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

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

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

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

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注】①宄(guǐ):

坏人。

②钞:

掠夺。

7.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策之不以其道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8.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C.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D.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

①客谢之谢:

②监试者异之异:

③窃为郡内忧之窃:

④以病去去:

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2)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

(四)鸣机夜课图记

[清]蒋士铨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①数句。

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②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

既识,即拆去。

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

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③绩之具,毕陈左右;

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

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而泣曰:

“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

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

“可以醒矣!

”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少间,复令读;

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②波、磔(zhé

):

汉字书写笔画。

③组绣纺:

即编织结线。

④夏(jiǎ)楚:

用于责打的大条等。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母日授四子书数句()

(2)苦儿幼不能执笔()

(3)无误,乃已()(4)与轧轧相间()

1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抱铨坐膝上教之臣之客欲有求于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B.旋复持儿而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C.儿怠,则少加夏楚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D.解衣以胸温儿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12.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与朱元思书》)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

13.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

为什么?

(五)准少英迈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

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

“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

寇准传》

【注释】①三传:

《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②符移:

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每期会赋役()②事决乃退()

1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18.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

(六)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

“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www.xkb1.com

【注释】①谴:

谴责,责备。

②任:

承担责任。

8.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

写字用的木片)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

就)

C.值岁荒,人相食(值:

遇到)D.或阻之(或:

有的人)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0.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七)哀溺文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

其侣曰:

“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曰:

“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又摇其首。

遂溺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

[注释]永:

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

民,百姓。

③寻常:

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④大货:

非常多的财物。

⑤大氓:

有钱有势的人。

2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永之氓咸善游咸:

②中济,船破,皆游济:

③有顷,益怠怠:

④又摇其首。

遂溺死遂:

27.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何不去之!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

28.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

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八)杨震拒金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

“关西孔子杨伯起。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

“暮夜无知者。

”震曰: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

”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2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举茂才举:

以此遗之遗:

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②暮夜无知者。

23.利用文中具体事例,对杨震这一人物作简要评析。

(九)小人无朋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

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此自然为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其故何哉?

小人所好者禄利财货也。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①以为朋者,伪也;

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②,则反相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③。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选自《朋党论》)

【注】①党引:

结成私党,互相拉拢;

②交疏:

交情疏远;

③保:

关心爱护。

2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2)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①以为朋者,伪也

(4)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24.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小人无朋”的原因,至少说两点。

(十)吕梦如吴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

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

众人皆问之。

蒙云:

“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

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世祚:

指国运。

②玄:

深奥。

③:

政:

只,仅仅。

19.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

A.刚才B.假如C.接近D.向着

(2)日月广明之道()

A.道路B.道理C.引导D.方法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顶是()(2分)

A.乃博览群籍凡三往,乃见B.以《易》为宗虽不能察,必以情

C.忽于眠中皆朝于齐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实是欲界之仙都

20.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B.众人坐着榔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22.文中吕蒙的好学休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回答。

[B、认真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并逐字逐句翻译全文。

]

(一)白侯之贤

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①之贤。

予问之曰:

“侯定科繇②如何?

“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

侯察其奸,以田定赋③,一州服其平。

”“侯律己何如?

“侯清约者,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

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④。

”“侯驭吏何如?

“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

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成为侯荣。

予问己,顾谓二三子曰:

“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义盛称其贤。

白侯之贤信己。

(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

【注释】①白侯:

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

②繇(yá

o):

徭役。

③赋:

税。

④问:

问罪,责难。

Xkb1.com

(二)与诸弟书(节选)

清·

曾国藩

诸位贤弟足下: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①每日如何用功。

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二则,此三事者,未尝一日间断。

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②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

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

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

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③,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

予身体甚弱,不能苦思,苦思则头晕,不耐久坐,久坐则倦乏。

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

兄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

【注释】①审:

清楚,明白。

②洎(jì

至,到。

③骤几:

很快成功。

(三)晖同县张堪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

“欲以妻子托朱生。

”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

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

晖少子怪而问曰:

“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

”晖曰:

“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

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

②名称:

名声,名望。

③大学:

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④先达:

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⑤赈赡:

救济,周济。

(四)王右军年减十岁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

“不得不除之!

”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

【注释】①王右军:

王羲之。

②减:

不足。

③大将军:

王敦。

④钱凤:

人名,字世仪。

⑤孰:

熟。

⑥从:

纵。

(五)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

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

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

“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行,何也?

”上笑日:

“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敌中辍耳。

”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

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竞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

回转,扭转。

②上:

指唐太宗李世民。

③霁威:

息怒。

④谒告:

请假。

⑤鹞:

猛禽。

⑥臂:

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

⑦固:

故意

(六)阮孝绪传(节选)

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

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②,虽蔬菜有味亦吐之。

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③,闻其笳管④,穿篱逃匿,不与相见。

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孝绪曰:

“亲而不党,何坐⑤之及?

”竟获免。

(节选自《南史选译·

阮孝绪传》)

[注释]①出继:

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

②绵纩(kuá

ng):

指丝织品。

绵:

丝绵。

纩:

絮。

③颠覆:

指王晏遭杀身之祸一事。

④笳管:

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

⑤坐:

因事入罪。

(七)汝有田舍翁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

一岁,聘楚士训其子。

楚士始训之搦管①临朱②。

书一画,训曰:

“一字。

”书二画,训曰:

“二字。

”书三画,训曰:

“三字。

”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

“儿得矣,儿得矣!

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③也,请谢去。

”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④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

久之不成。

父趣之。

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夥⑤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初机士偶一解,而即以訑訑自矜有得。

殆类是已。

(选自《贤弈篇·

应谐录》)

【注】①搦管:

握笔。

②临朱:

描红,教师写好红色楷字再叫初学儿童用墨笔填写。

③馆谷:

教学报酬,古代多用谷物作薪水。

④姻友:

亲戚、朋友。

⑤夥:

多。

(八)林道人诣谢公

林道人①诣谢公②。

东阳③时始总角④,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

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⑤令还,而太傅留之。

王夫人因自出,云:

“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因流涕抱儿以归。

谢公语同坐曰:

“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⑥见!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林道人:

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

②谢公:

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

③东阳:

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

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

④总角:

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

⑤信:

传信的人。

⑥朝士:

朝廷官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