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项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1535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项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十项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十项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十项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十项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十项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十项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十项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十项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十项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十项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十项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十项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十项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十项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十项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项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

《十项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项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项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x

30——12:

午餐,

12:

00——12:

10 

餐后活动 

10——2:

午休

2:

起床

00——2:

下午入园、午检

30——3:

3:

00——4:

4:

区域活动

30——4:

40 

离园前活动

40——5:

幼儿离园

二、幼儿饮食制度

(一)饮食管理

1.幼儿的伙食应有专人负责,民主管理建立膳管会(园领导,炊事员,保健人员,保教人员)定期开会,研究伙食问题。

2.伙食费要专款专用,精打细算,合理使用。

3.准确掌握幼儿出勤人数,做到每天按人按量供应主副食,不吃隔日剩菜剩饭。

4.教职工(包括炊事员)伙食和幼儿伙食要严格分开,不允许侵占幼儿伙食。

5.保健人员要定期计算幼儿的进食量,营养员,作为营养分析,并要保证儿童的蛋白质摄入量。

6.按时开饭,要保证儿童愉快进餐,时间不能少于20~30分钟,保证儿童每人吃饱吃好。

7.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合适的食谱,使儿童能吃到各种各样的食物,以保证得到各种营养素和足够的热量。

8.加强体弱儿的饮食管理,为患病幼儿做病号饭。

(二)饮食卫生

1.要保持厨房的清洁,经常清扫,做到每日一小扫,每周一大扫。

2.食堂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厨房用具、刀、菜饭、盆、筐、抹布等要做到生熟分开,洗刷干净,食具一餐一消毒。

3.不买,不加工腐烂变质食物,买来的熟食加热处理后再吃,预防食物中毒及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4.要培养儿童不偏食,不吃零食的良好习惯。

5.水果要洗净削皮后再吃。

6.搞好儿童进食卫生,饭前工作人员及儿童都要用肥皂,流动水洗干,饭桌要用过氧乙酸消毒。

7.炊事员要坚持上灶前洗手,入厕所前脱工作服,使用后肥皂洗手。

三.体格锻炼制度

1.有组织地经常开展适合幼儿特点的游戏及体质活动,幼儿每天做1~2次体操或活动性游戏。

2.在正常天气下,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坚持二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寄宿制的幼儿不少于三小时,并加强冬季体育锻炼。

3.充分利用本园的环境条件,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有计划地锻炼儿童体格。

4.锻炼应适合年龄组的特点,要循序渐进,并考虑运动项目与运动量,对各别体弱的幼儿给予特殊的照顾。

四.健康检查制度

(一)入园检查

1.新生入园前必须到市妇保院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包括化验肝功能,血色素)。

如有传染病接触史,须待检疫期后无症状才可入园,同时了解幼儿疾病史,传染病史,过敏史,家庭史和生活习惯等。

2.园工作人员参加工作前必须进行体检,包括胸部X光线透视、肝功能及常规检查,健康检查合格,并且无严重生理缺陷者方可就职。

(二)定期体格检查制度

1、幼儿每年体检一次,每学期测身高、体重二次,测量后做好记录并进行健康分析,及时发现并提醒家长矫治孩子的缺陷,每个入园幼儿建立健康档案。

2、保教人员每年全面体检一次,发现肝炎或其他传染病者必须立即离职治疗,待痊愈后,持县市以上医疗保健单位的健康证明方可恢复工作。

患慢性痢疾,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滴虫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麻风病,结核病,精神病等保教人员应调离工作。

(三)坚持晨午检及全日健康观察,认真做好一摸(有无发热),二看(咽部,皮肤,精神),三问(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预防。

五、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

(一)环境卫生

1.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每月彻底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清除垃圾,每月检查评比项。

2.幼儿教玩具,要保持清洁,保健医生和助理教师每周五下午做好消毒,清洗工作。

3.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室内有防蚊济,防暑设备。

4.厕所清洁通风,助理教师每日打扫并消毒二次(中午,放学前各一次)。

(二)个人卫生

1.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用流动水或干净水洗手和洗脸,经常保持清洁。

3.饭后漱口,教育幼儿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

4.寄宿制幼儿每周洗头1次,根据季节定期洗澡,夏季天天洗,春末秋初隔天洗1次,冬季每周2次。

5.要求幼儿每周剪指甲1次,每天带干净的小手绢。

6.寄宿制幼儿每天洗脚,洗屁股。

7.要求儿童服装整洁,寄宿制幼儿冬季内衣隔天换1次,夏季背心,裤叉天天换,勤晒被褥,床单每月洗一次。

8.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损坏灯具等要及时修理,与幼儿无关的电视节目一律不看,每次时间不超过20分钟,幼儿与电视机的距离2米以上。

9.工作人员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剪指甲,做到四洗手(进园后洗手,饭前便后洗手,给孩子开饭前及削水果前洗手,倒尿桶,纸筐后洗手)。

(三)消毒隔离制度

1.有专用保健室,观察床,保健室用品专用。

2.幼儿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方可回园。

3.对患儿专人护理,仔细观察,按时服药和喂饭。

4.对患传染病的幼儿所在班和与传染病口患者接触过的幼儿进行检疫、隔离、观察,检疫期间不收新儿童,幼儿不混班,不串班,检疫期满后无症状者方可解除隔离。

5.工作人员家中及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园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6.消毒工作具体安排。

○1三餐碗筷洗净后,放入高压蒸汽机里消毒。

每餐饭前20分钟,先用消毒水擦拭餐桌,再用清水擦拭桌面。

○2开水杯每天洗净后消毒2次。

○3脸巾、餐巾每次用后消毒。

○7每2周用紫外线消毒图书及午睡室、活动室1次。

六.预防疾病制度

1.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做好经常性的疾病预防工作。

2.预防接种过卡率百分之百。

3.及时了解疫情,发现传染病及时报告,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实行及时正确的检疫措施,对所在的班级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对接触传染病的儿童立即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按各种传染病规定的检疫期进行检疫,检疫期间不办理入园和转园手续。

积极采用各种办法,防治疾病,降低发病率。

4.加强体格锻炼,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不带幼儿到公共场所。

七.幼儿安全制度

(一)预防烫伤

1.幼儿洗手、洗澡、洗脚、洗头前,教师先试水温,调节好后适宜再洗。

2.热汤、热粥等食物,温度适宜再端入班中,并放在安全的地方,不要放在幼儿饭桌上或附近的地上,分发食品不要越过幼儿头顶传递,要从侧面送到幼儿面前。

3.教师提出水壶或保温桶均要加盖,要注意周围的孩子。

4.幼儿不得出入厨房,不得接近有火、有电、有煤气、有热水的地方。

(二)预防外伤

1.教育幼儿不打闹,更不能拿着玩具或树枝等投掷、抡打,学会保护自己,同时也不伤着别人。

2.教育幼儿不以小刀,玻璃片等危险物品做玩具,晨、午、晚检时,注意发现幼儿衣袋里有无不安全物品。

3.教育幼儿不要背着手走路,以免失去平衡,摔伤面部,体育锻炼或户外活动时,不要穿硬皮鞋。

4.幼儿在大型玩具上活动,教师要注意照顾保护,户外活动时,孩子均要在教师的视眼中。

5.教育儿童不要爬到窗台及楼道栏杆上游戏或向下张望,以免发生摔伤事故。

6.每月检修大型玩具,发现损坏及时修理,修好之前停止使用。

7.对儿童不要拖、拉、抻、拽,防止发生关节脱臼。

(三)预防药物中毒

1.班上不得存放过氧乙酸、泡腾片等有腐蚀性物品,对上述物品,保健室应采取用多少泡多少,助理教师用完有剩余及时送回保健室。

2.幼儿内服药由保健医生按顿送到班上服用。

(四)预防异物进入耳、鼻及器管

1.教育儿童不要把纸团,扣子等塞到鼻、耳里,也不要把扣子,别针放在嘴里。

2.幼儿哭泣时不要吃东西。

(五)预防幼儿遗失

1.传达室门卫注意随时关好大门,防止幼儿出走。

2.外出活动时,教师随时清点人数。

3.交接班时,交清幼儿人数。

4.日托教师下班时,将尚未接走的幼儿交到值班老师手中,并写好名单。

八.卫生保健登记,统计制度

建立健全各种记录,登记,统计制度,一般有以下几种记录表簿:

出勤登记表;

传染病登记表;

疾病登记表;

晨检检查记录表;

预防接种记录表;

体弱儿童管理记录表;

矫治记录表;

膳食调查记录表;

意外事故登记簿;

家长簿;

安全检查记录表等。

卫生统计要求做好:

体格检查登记表;

营养分析;

出勤率;

各种常见病患病率;

传染病的发病率等统计工作。

九.家园联系制度

1.保健室客有幼儿家长名册,联系电话,有事及时和家长联系。

2.各班教师利用接送幼儿的时间及家长联系簿、电话、家访等多种方法,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配合,支持幼儿园各种工作。

3.定期出板报,经常利用卫生宣传窗向家长宣传幼儿卫生保健知识,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有关卫生保健方面的问题。

4.向家长发布每周食谱,每月伙食收支情况,体格检查及教学情况,争取家长配合和谅解。

5.每学期召开家长会1~2次,对家长介绍情况,与家长交流意见等。

6.各班的“家长园地”做到一月更换一次。

7.卫生宣传内容

○1幼儿正常生长发育情况。

○2幼儿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卫生要求。

○3幼儿文化、卫生习惯的培养。

○4各种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5常见病、季节多发病的防病知识。

○6利用大自然因素:

日光、空气和水锻炼的卫生要求。

○7饮食卫生,营养卫生知识(冬春季节注意侧重营养,夏秋季节侧重饮食卫生知识)。

十.体弱儿管理制度

1.体弱儿管理范围

○1贫血、血色素低于11克者。

○2佝偻病活动期。

○3先天性心脏病。

○4体重不增,体重在均值减2个标准差以下。

○5特殊残疾及特殊疾病。

○6严重食欲低下,与同龄比较,饭量小于2/3以上者。

○7重症多汗,睡眠枕湿。

2.对每个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并对管理情况做必要的记录。

3.向家长了解体弱儿情况,共同分析,制定管理措施。

4.对体弱儿进行定期检查和观察,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或康复情况。

5体弱儿管理有保健医生及各班教师共同负责。

6对康复儿及时结案。

班级卫生工作制度

  1、每周五大扫除1次,彻底搞好班上和包干区的卫生。

  2、幼儿玩具每0.3%的消毒水泡15分钟,书籍阳光下晒1小时。

  3、保持室内外清洁、空气流通,每日早晨、下午起床后开窗换气。

  4、班上厕所每天冲洗5次,周五用洁厕精洗1次。

  5、班上活动室每天拖地1次。

周五用消毒水拖地1次。

桌椅柜每天抹1次,电风扇每月抹1次。

  6、班上睡室每天扫地1次,每周拖地2次。

  8、枕巾每周洗1次,毛巾被、被子、床单每月洗1次。

夏天每天换衣服1次~2次,冬天内衣裤每天换1次。

  9、每天用紫外线消毒灯消毒1次睡室和活动室,每次30~40分钟,(幼儿不在场时)。

  10、幼儿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洗手。

开饭前要抹桌子。

夏天午睡前要洗

  11、工作人员要保持仪表整洁,不留长指甲。

患儿、体弱儿管理制度

  1、幼儿患传染病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级必须彻底消毒。

患儿痊愈后经医生诊断方可回园。

  2、幼儿离园一个月以上要经校医务所重新检查,经医生诊断后方可回园。

  3、幼发烧38℃以上,通知家长接去看病。

  4、对活动期佝偻病、贫血、身高、体重低于2个标准差及患有哮喘、营养不良,过于肥胖的幼儿要建立卡片,专案观察,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加强生活护理,适当参加活动。

  5、医务所人员为患儿、体弱儿调配营养餐。

晨检(午检)制度

1.晨午检采用保健医和班级教师分别检查的方式,保证检查到每一位幼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晨间入园时,负责晨检人员应向家长询问幼儿健康状况,并按程序对幼儿进行检查,午睡后对在园幼儿进行健康观察。

3.对幼儿晨午检的程序为:

(1)一摸:

有无发热(可疑者测量体温);

(2)二看:

一般情况(精神状态、面色等),传染病的早期表现(咽部、皮肤有无皮疹等);

(3)三问:

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

(4)四查:

有无携带不安全的物品,发现问题迅速处理。

4.班上老师在各项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精神状态,发现异常要及时送往医务室。

5.对在园幼儿的晨午检及全日健康观察中发现的异常情况由检查者负责记录,班上老师登记在《交接班本》上,保健医登记在《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登记册》上。

《交接班本》和《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登记册》上的记录要求时间准确,语句通顺,表达清楚。

幼儿园疫情监测报告制度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保障全体师幼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必须人人重视,加强预防。

各班每天要进行晨检和午检。

班级教师对早晨到园的每个幼儿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幼儿出勤、健康状况。

对因病缺勤的幼儿,要追查病因并进行登记。

二、班主任和教师发现疫情应该立即报告幼儿园领导,幼儿园发现疫情要在1小时内上报

有关部门,幼儿园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幼儿园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收集、汇总和报告工作(幼儿园由分管后勤工作的领导为报告人)。

1、法定传染病

(1)甲类传染病:

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4)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2、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4、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幼儿(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当幼儿园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幼儿园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三、防治管理组织和任务

(一)建立卫生防疫工作小组:

组长:

园长

副组长:

保健员

成员:

幼儿园中层干部

(二)幼儿园建立园长负责制,成立预防传染病应急处理小组。

1、组织领导:

分管副园长为组织领导,校医务室和班主任负责具体工作。

2、工作任务

(1)严把三个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做到五早:

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四、严格疫情报告:

1、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2、一旦发生传染病事件,疫情报告人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召集传染病应急小组成员,做好专册登记,统计人数。

(患者名单、发病日期、班级分布、主要症状、目前状况、接触史等)

报告顺序:

班主任(10分钟内)→园领导(30分钟内)组织排查→疫情报告人(1小时内)→当地疾控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

3、重大疫情由疫情报告人于1小时内上报疾控中心、教育、卫生行政部门。

五、凡患有传染病的师生经隔离治愈后,必须有医院证明方可上课。

幼儿园缺课追踪制度

一、严格执行《幼儿缺课追踪制度》,对请假或因故未入园幼儿园及时与家长电话联系,问明情况,做好登记。

与缺课幼儿随时保持联系。

二、班主任保存孩子家长电话号码表,掌握清楚学生基本情况。

三、班主任必须清点本班幼儿人数,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园长。

四、班主任在得知幼儿因病或因事不能到园的情况后,应立即弄清学生的请假事由或病情并进行追踪,作好记录,同时上报幼儿园长备案。

五、当堂上课教师发现该堂课有孩子缺课必须及时了解缺课原因并将了解的情况及时告知园长。

每位老师要在课堂上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学生身体有异常情况,必须及时报告园长,到医院及时处理。

六、班主任填写《幼儿园晨午检登记表》备案。

七、每周进行幼儿考勤总结,每月与家长联系一次,了解孩子思想发展动态。

八、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

卫生监督制度

  1、环境卫生

(1)环境卫生督促和检查,清洁卫生经常化制度化。

(2)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

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考核。

(3)室外环境,做到无杂草、无杂物、下水道通畅、无臭水沟塘、无垃圾堆和蚊蝇蟑螂等害虫。

(4)室内环境,做到门、窗、壁、地、家俱五净,空气清新。

(5)厕所每天冲洗干净,每周消毒,做到无尿垢、无臭味。

2、个人卫生

(1)每人有专用的毛巾、手帕、水杯。

日常用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2)经常保持幼儿衣服、被褥整洁,勤洗勤晒。

(3)饭前便后用流水、肥皂洗手。

(4)每周洗头、洗澡、剪指甲一次,每月理发一次,每二周剪趾甲一次。

(5)饭后嗽口,每日早晚刷牙。

(6)保护幼儿视力、室内注意采光,看电视时间不宜过长,距离不要太近。

(7)工作人员着装整洁、勤洗头、洗澡,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

3、饮食卫生

(1)厨房内无四害,每天冲冼地板,保持环境整洁。

(2)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厨房用具(刀具、菜板、抹布、盆筐)生熟分开,洗刷干净,严格消毒。

(3)食品采购保证质量,不吃腐烂食物,预防食物中毒及肠道传染病。

(4)食堂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工作衣和工作帽上岗,并保持个人卫生,上厕所脱工作衣,便后洗手。

幼儿园食堂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一、食堂必须持有效卫生许可证,到期及时验换。

  二、从业人员按要求如期进行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定期培训,持合格证上岗。

  三、从业人员工作时必须穿整洁干净的工作服,戴口罩、发帽,坚持每日清洗、消毒一次。

个人卫生做到"

四勤"

严禁在操作间内洗衣、物。

  四、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干净、无杂物、室内地面清洁、无油垢、无异味,垃圾桶盖盖及时清运。

  五、防蝇、防尘、防鼠设施齐全,室内无蝇、无鼠迹、无蟑螂。

  六、各种工具、容器、机械定位存放,用毕及时洗刷干净,达到物见本色;

各种防尘布洁净并有正反标记。

  七、不制作冷荤食品。

要配有留样冰箱。

每日每餐成品饭菜必须留样且保存24小时

八、各种食品用具要生熟分开,设有明显标记。

菜墩、砧板用毕洗刷干净,立式存放,要求各面洁净,物见本色。

九、不采购、不加工腐败、变质、霉变、虫蛀、搀杂使假、标识不全及过期食品。

从正规渠道采购食品,相对固定商店,并做好每日采购的登记台帐工作。

  十、必须采购、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食品添加剂。

  十一、库房食品存放分类上架,隔墙离地,防鼠防潮,不混放。

冷藏食品放置方法正确、卫生。

严禁存放有毒物品和杂物。

餐具消毒制度

  1、餐具、菜具、熟食容器餐后立即清洗消毒,做到使用一次,清洗消毒一次。

  2、食堂工作人员应身体健康、工作认真。

  3、餐具清洗消毒必须严格按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顺序操作。

  4、餐具消毒应达到下列要求:

  电子消毒柜:

将餐具傾斜置于电子消毒柜内,开启电源使其处于消毒状态,约20分钟左右保温指示灯亮。

  药物消毒:

“84”消毒液一般使用1:

200的浓度,将餐具浸泡其中30分钟。

  6、餐具应竖立或倒放在消毒柜内,开机消毒约30分钟,待冷却后取出。

  7、消毒完毕的餐具、茶具应立即放于清洁的橱、柜内保洁,防止再污染。

  8、泔脚、垃圾应密封存放,日产日清。

食堂工作人员个人卫生制度

  1、食堂工作人员必须取得有效的健康证明,每半年体检一次,合格者方可上岗。

  2、食堂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浅色工作服、帽,头发不露帽外,操作直接入口食品时应戴口罩,不戴戒指,不涂指甲油。

  3、食堂工作人员操作食品前和大小便后,应洗手消毒,不得穿戴工作服、帽进入厕所。

  4、食堂工作人员操作食品时不吸烟,不挖鼻孔、掏耳朵,不得对着食品打喷嚏。

  5、食堂工作人员应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理发洗澡、勤换洗工作服、帽。

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废弃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