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单元滚动卷4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1699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4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单元滚动卷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单元滚动卷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单元滚动卷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单元滚动卷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单元滚动卷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单元滚动卷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单元滚动卷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单元滚动卷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单元滚动卷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单元滚动卷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单元滚动卷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单元滚动卷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单元滚动卷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单元滚动卷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单元滚动卷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单元滚动卷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单元滚动卷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单元滚动卷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单元滚动卷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单元滚动卷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单元滚动卷4Word文件下载.docx

《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单元滚动卷4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单元滚动卷4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单元滚动卷4Word文件下载.docx

A.细胞膜向内凹陷B.着丝点一分为二

C.中心体移向两极D.DNA正在进行复制

6.(2016·

济宁市期中联考)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dd的某哺乳动物在产生配子过程中某一时期细胞分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中有6条染色单体,6个DNA分子

B.该细胞能产生两种基因型不同的成熟配子

C.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D.在该哺乳动物的卵巢中能观察到此细胞

7.(2016·

临沂一模)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逐渐提高

B.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C.细胞衰老导致细胞代谢水平降低,所有酶活性都降低

D.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不会影响信息传递

8.(2016·

海南七校一联)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F2的表现型比例为3∶1

B.F1产生配子的种类比例为1∶1

C.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

D.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

9.(2015·

浙江慈溪、余姚联考)下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

B.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

C.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

D.正常情况下,甲植株中基因A与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

10.(2016·

齐鲁名校联考)下列有关遗传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相对性状指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B.性状分离指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现象

C.等位基因指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D.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11.(2016·

福建质检)玉米子粒的颜色由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共同控制。

基因型为A_B_C_的子粒有色,其余基因型的子粒均为无色。

现以一株有色子粒玉米植株X为父本,分别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据表分析植株X的基因型为(  )

A.AaBbCcB.AABbCc

C.AaBBCcD.AaBbCC

12.(2015·

河北普通高中质检)水稻有香味和无香味为一对相对性状。

某科研小组利用有香味和无香味纯合亲本进行了以下实验,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控制水稻无香味和有香味的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F2中同时出现无香味和有香味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C.F2无香味的190株植株中,杂合子植株有127株

D.让F2无香味植株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13.(2015·

福建宁德市上学期末)某种鼠的体色有三种:

黄色、青色、灰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

A_B_表现为青色,A_bb表现为灰色,aa__表现为黄色(约50%黄色个体会因黄色素在体内积累过多死亡)。

让灰色鼠与黄色鼠杂交,F1全为青色,理论上F2存活个体中青色鼠所占的比例是(  )

A.9/16B.3/4C.6/7D.9/14

14.(2016·

河南郑州质测)某植物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

某人用该植物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作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后代(F1)出现4种类型,其比例为: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3∶1∶1。

去掉花瓣,让F1中黄色圆粒植株相互授粉,F2的性状分离比是(  )

A.24∶8∶3∶1B.25∶5∶5∶1

C.15∶5∶3∶1D.9∶3∶3∶1

15.(2016·

沂州联考)下列有关实验或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萨顿假说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应用了类比推理法

B.赫尔希等人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并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

D.克里克最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其命名为中心法则

16.(2015·

湖南衡阳五校联考)已知控制野兔褐色(T)和灰色(t)毛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

如果褐色的雌兔(染色体组成为XO)与正常灰色雄兔交配,预期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  )

A.3/4与1∶1B.2/3与2∶1

C.1/2与2∶1D.1/2与1∶1

17.(2016·

江西省红色七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某调查人类遗传病的研究小组调查了一个家庭的某单基因遗传病情况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谱,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个体3与4婚配后代子女不会患病

C.个体3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或1/2

D.该遗传病的发病率是20%

18.(2016·

豫南九校联考)人的X和Y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在同源区段可以找到相同的基因或等位基因;

非同源区段包括X特有区段和Y特有区段,分别有各自特有的基因。

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分析合理的是(  )

A.该遗传病如果不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一定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2为携带者的可能性为1/4

C.无论是哪种单基因遗传病,Ⅰ2、Ⅱ2、Ⅱ4一定是杂合子

D.系谱中男性患者较多,所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可能只位于Y染色体上

19.(2016·

河北三市二联)如图是某家系中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已知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3个体甲病、乙病的致病基因分别来自Ⅰ2和Ⅰ1个体

C.Ⅲ8个体的基因型为双杂合子的概率是

D.若Ⅲ4与Ⅲ6结婚,则后代的男孩患病的概率为

20.(2016·

齐鲁名校联考)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的大多数疾病与基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关

B.先天性心脏病都是遗传病

C.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个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

D.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DNA的序列,即23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

21.(2015·

江苏海门市高三诊断)关于人类“白化病”、“猫叫综合征”和“青少年型糖尿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可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染色体是否异常

B.患者父母不一定患病

C.都是遗传病,患者的后代都会患病

D.都是基因突变引起的

22.(2016·

河南郑州质测)人体细胞内第21号染色体上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一段核苷酸序列),可作为遗传标记对21三体综合征做出快速的基因诊断。

现有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儿,他的该遗传标记基因型为++-,患儿父亲该遗传标记基因型为+-,患儿母亲该遗传标记基因型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理论上患儿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

B.母亲卵细胞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而产生了该患儿

C.父亲精子中第21号染色体有2条而产生该患儿

D.患儿的母亲再生一个21三体综合征婴儿的概率为50%

二、非选择题

23.(2016·

辽宁抚顺一模)拟南芥由于植株小、结实多、生命周期短、遗传操作简便,近四十年来由田野里不起眼的小草成为植物研究领域最耀眼的明星。

如图甲、乙是拟南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

Ⅰ~Ⅶ代表物质,①~③代表过程。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H2O、CO2消耗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乙图中CO2产生于第________阶段(填图中序号)。

(2)与马铃薯块茎细胞在缺氧时的代谢相比,乙图特有的步骤是________(填序号),马铃薯块茎细胞在缺氧时的代谢产物是________。

(3)研究者用仪器检测拟南芥叶片在光—暗转换条件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每2s记录一个实验数据并在图中以点的形式呈现。

①图中显示,拟南芥叶片在照光条件下,CO2吸收量集中在0.2~0.6(μmol·

m-2·

s-1)范围内,在300s时CO2________量达到2.2(μmol·

s-1)。

由此得出,叶片的真正光合速率大约是________(μmolCO2·

②为证明叶片在光下呼吸产生的CO2中的碳元素一部分来自叶绿体中的五碳化合物,可利用________技术进行探究。

24.(2016·

沂州联考)一种长尾小鹦鹉的羽毛颜色有绿色、蓝色、黄色和白色四种,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已知只有显性基因B时羽毛为蓝色,只有显性基因Y时羽毛为黄色,当显性基因B和Y同时存在时羽毛为绿色,当显性基因B和Y都不存在时,颜色为白色。

现有甲、乙、丙、丁四只小鹦鹉,甲、乙、丙均为绿色,丁为黄色,其中甲、乙为雄性,丙、丁为雌性。

现将雌雄鹦鹉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组合

P

F1表现型及比例

组合一

甲×

绿色∶黄色=3∶1

组合二

乙×

全为绿色

组合三

绿色∶蓝色∶黄色∶白色=3∶1∶3∶1

组合四

绿色∶蓝色=3∶1

请回答问题:

(1)小鹦鹉羽毛颜色的遗传符合基因的________定律。

(2)甲、乙、丙三只小鹦鹉的基因型分别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3)杂交组合三中F1代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该组合中F1代绿色小鹦鹉的基因型为________或________。

杂交组合二中F1代绿色小鹦鹉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中不同于亲本基因型的概率为________。

(4)若利用一次杂交实验就能判断出杂交组合一的F1代黄色小鹦鹉的基因型,则应选择组合三中F1代白色异性小鹦鹉与该黄色小鹦鹉交配,观察记录后代的性状表现。

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黄色小鹦鹉为纯合子;

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黄色小鹦鹉为杂合子。

25.(2016·

安康二调)某植物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其产生机制如下图甲所示。

为探究该种植物花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乙所示:

(1)图甲说明基因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根据图甲,分析纯合白色花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图乙中F2白花植株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白花,这样的个体在F2代白花植株中的比例为________;

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_______。

(4)图乙中F1进行测交,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26.(2015·

浙江山河联盟模拟)以酒待客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有些人喝了一点酒就脸红,我们称为“红脸人”,有人喝了很多酒,脸色却没有多少改变,我们称为“白脸人”。

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下:

经研究发现“白脸人”两种酶都没有;

“红脸人”体内只有ADH;

此外还有一种人既有ADH,又有ALDH,号称“千杯不醉”。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人是二倍体生物,含46条染色体,在研究人类的染色体组成时需要对处于________期的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然后根据染色体的大小、形状和着丝粒的位置等特征,通过剪切,将它们配对、分组和排队,最后形成染色体组型的图像。

(2)在正常情况下,男性进行减数分裂过程能形成________个四分体,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的数量可能是________条。

(3)“红脸人”体内只有乙醇脱氢酶(ADH),饮酒后血液中________含量相对较高,毛细胞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

“白脸人”两种酶都没有,其基因型是________。

(4)若A对a、B对b基因完全显性,“红脸人”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若“红脸人”各种基因型出现的比例相等,“白脸人”各种基因型出现的比例也相等,则“红脸人”与“白脸人”婚配产生的后代中不产乙醇脱氢酶且产乙醛脱氢酶的个体的概率是________。

(5)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红脸”男性与一个“白脸”女性结婚,生出了一个“千杯不醉”的孩子。

若这对夫妇再生育,请推测子女的可能情况,用遗传图解表示。

27.(2015·

玉溪一中模拟)果蝇的翅形、体色和眼色(红眼和白眼)是三对相对性状,翻翅和正常翅(A、a)的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

灰体和黑檀体(B、b)的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

请根据上面信息回答:

(1)现有翻翅果蝇和纯合正常翅果蝇做了下表中的杂交实验:

亲本

子代

翻翅×

正常翅

翻翅∶正常翅=1∶1

翻翅

翻翅∶正常翅=2∶1

①据表可知,正常翅为________性性状。

②在组合二的子代中,出现翻翅∶正常翅=2∶1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用翻翅灰体果蝇与正常翅黑檀体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有翻翅灰体果蝇和正常翅灰体果蝇两种表现型,请分析回答:

①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

②若让F1中翻翅灰体果蝇相互交配,则其后代中翻翅灰体∶翻翅黑檀体∶正常翅灰体∶正常翅黑檀体的比例为________。

(3)果蝇的红眼(R)和白眼(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从某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雌雄果蝇各50只,其中红眼雄果蝇为45只,红眼雌果蝇为40只。

已知红眼雌果蝇中50%为杂合子,则r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4)用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作亲本杂交,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XrXrY的白眼果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父本”或“母本”)形成配子时,在减数第________次分裂时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

28.(2016·

许昌三市联考)家蚕在我国的养殖历史悠久,为我国及至世界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家蚕主要以桑叶为食,一个世代中要经历卵、幼虫(蚕)、蛹、成虫(蚕蛾)四个发育阶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家蚕为ZW型性别决定,若家蚕位于Z染色体上的控制某性状的基因为隐性致死基因,在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会造成雄、雌性别比例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2)在家蚕遗传中,黑色(H)与淡赤色(h)是蚕体色的相对性状,黄茧(D)与白茧(d)是有关茧色的相对性状。

现有一对蚕蛾杂交后产下的受精卵发育得到黑色黄茧∶黑色白茧∶淡赤色黄茧∶淡赤色白茧=9∶3∶3∶1,说明控制家蚕这两对性状的基因遵循________定律;

若让杂交子代中的黑色白茧类型发育的蚕蛾自由交配,其后代中黑色茧与淡赤色茧的比例是________。

(1)若蚕蛾的黑斑翅和白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常染色体基因(B和b、E和e)共同控制,含有B和E基因的黑色素细胞不能合成黑色素(作用机理如右图)。

现有一批白翅蚕蛾,甲组:

bbEE,乙组:

BBEE,丙组:

bbee,若想利用这批白翅蚕蛾通过杂交方法培育出纯种黑斑翅蚕蛾,应选择哪两组作为亲本进行杂交?

________。

让杂交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F2中黑斑翅蚕蛾与白翅蚕蛾的比例为________。

1.A [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性的,所以A与B两种蛋白的跨膜区段的氨基酸可能具有较强的疏水性,这样才能与脂双层牢固结合,A错误;

胰岛素的本质为蛋白质,其受体位于细胞膜上,B正确;

物质进出细胞需要载体协助的有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其中后者消耗ATP,C正确;

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是酶,而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D正确。

]

2.B [脂质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是分泌蛋白的加工场所,A错误;

mRNA是转录的产物,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B正确;

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C错误;

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淀粉,D错误。

3.D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A正确;

在适宜条件下,酶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催化化学反应,B正确;

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成短肽和氨基酸,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二者都属于水解酶类,C正确;

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高温和低温的作用不同,高温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变性失活,而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但其结构并未发生改变,D错误。

4.D [生物体中部分已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不处于细胞周期之中,A正确;

真核生物的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时间长,分裂期时间短,B正确;

因分裂间期进行了DNA的复制,故利用药物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C正确;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可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D错误。

5.C [在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向内凹陷,此时细胞中无染色单体,并且DNA数等于染色体数,故A错误;

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此时染色单体消失,故B错误;

在有丝分裂前期时中心体移向细胞的两极,此时细胞内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三者的数量比是1∶2∶2,故C正确;

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此时还未出现染色单体,故D错误。

6.C [该细胞发生单体分离,细胞两极无同源染色体,细胞质分配不均,为次级卵母细胞,无单体,A错误;

次级卵母细胞分离生成1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B错误;

卵原细胞为AaBBdd,无b基因,而次级卵母细胞含有b基因,表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基因突变,B基因突变为b基因,C正确;

哺乳动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在受精作用后,即发生在输卵管,D错误。

7.B [伴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体积增大,但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减小,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逐渐降低,A错误;

生物体内多数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是细胞分化的持久性特点,B正确;

细胞衰老导致细胞代谢水平降低,有些酶活性降低,C错误;

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影响信息传递,D错误。

8.B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则F1(Dd)能产生D、d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

9.D [甲(AaBb)×

乙(aabb)属于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1∶1∶1,A正确;

甲(AaBb)×

丙(AAbb)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且比例为1∶1∶1∶1,B正确;

丁(Aabb)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且比例为1∶2∶1,C正确;

A与a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

10.C [相对性状指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如棉花的细绒与粗绒、长绒与短绒,A错误;

性状分离指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表现型的现象,B错误;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C正确;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其受基因型和环境条件的共同影响,因此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D错误。

11.D [解答该题应先从第三组实验入手,第三组杂交实验中F1有色籽粒(AaBbC_)占25%,即1/2×

1/2×

1=1/4,结合母本的基因型为aabbCC,可推出植株X的基因型为AaBbC_,再结合第一组或第二组杂交实验可确定植株X的基因型为AaBbCC。

12.D [由题意可知,有香味和无香味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且香味基因是隐性基因,A正确;

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B正确;

F2无香味植株中纯合体∶杂合体=1∶2,故可知杂合子约有127株,C正确;

F2中无香味植株中含纯合体和杂合体,杂合体无香味植株自交后代可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纯合体无香味植株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D错误。

13.D [根据题意,让灰色鼠与黄色鼠杂交,F1全为青色,则灰色鼠基因型为AAbb,黄色鼠基因型为aaBB,F1基因型为AaBb,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青色(A_B_)∶灰色(A_bb)∶黄色(aa__)=9∶3∶4,由于约50%黄色个体会因黄色素在体内积累过多死亡,所以理论上F2存活个体中青色鼠所占的比例是9/14,D正确。

14.A [F1中黄色∶绿色=1∶1,说明两亲本相关的基因型分别为Yy、yy;

F1中圆粒∶皱粒=3∶1,说明两亲本相关的基因型均为Rr,故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yyRr,则F1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YyRR(1/3)、YyRr(2/3),可计算出基因Y和y的频率均为1/2、基因R和r的频率分别为2/3、1/3。

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频率不变化,则F2中YY、Yy、yy分别占1/4、2/4、1/4,RR、Rr、rr分别占4/9、4/9、1/9,进而可知F2中Y_R_(黄色圆粒)占1/4×

4/9+1/4×

4/9+2/4×

4/9=24/36、yyR_(绿色圆粒)占1/4×

4/9=8/36、Y_rr(黄色皱粒)占1/4×

1/9+2/4×

1/9=3/36、yyrr(绿色皱粒)占1/4×

1/9=1/36,故F2中性状分离比为24∶8∶3∶1。

15.D [萨顿提出假说运用了类比推理法,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应用了假说—演绎法,A错误;

赫尔希等人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错误;

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但没有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C错误;

克里克最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其命名为中心法则,D正确。

16.B [由于褐色的雌兔的基因型为XTO,正常灰色雄兔的基因型为XtY,因此它们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有:

XT、

O,精子的种类有:

Xt、

Y。

因此后代有:

XTXt、

XTY、

XtO、

OY,由于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因此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

和2∶1。

17.C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