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下册《有余数的除法》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1739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下册《有余数的除法》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二年下册《有余数的除法》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二年下册《有余数的除法》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二年下册《有余数的除法》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二年下册《有余数的除法》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二年下册《有余数的除法》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二年下册《有余数的除法》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二年下册《有余数的除法》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下册《有余数的除法》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

《二年下册《有余数的除法》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下册《有余数的除法》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下册《有余数的除法》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文档格式.docx

记录人

活动目的

1.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升理念、改进行为、优化课堂,提高实战研培效率。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

3.加深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引领教师理论提升与专业成长的过程。

4.能有效凝聚集体智慧。

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备课内容(课题)

人教新课标版二年级下册数学P59~61例1、例2及做一做等练习题

 

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非常荣幸由我来主持数学低年组的集体备课活动。

俗话说:

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拥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粒火花,教师要拥有整个花海。

随着时代的进步、媒体渠道的增多、信息量的扩大,学生思想成熟的也越来越早,知识容量越来越大,思考问题越来越深,求知欲越来越难以满足,对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保证教师的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拥有足够多的水和足够大的花海,我们教师就要多学习、多研究,集众家所长,服务于自己的教育教学,而进行集体备课,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富“水”添“花”的好办法。

下面我们就二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一课进行集体备课,希望各位老师能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首先有请今天的主讲人张静老师发言。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59到61页内容,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

我今天备课的内容只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例1。

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较小的、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有余数的除法是今后继续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等除法的重要基础,因为用一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是除法试商的基础,并且这部分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因此,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继续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注重操作直观,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例1中对于数的概念的理解和对有余数除法含义的理解,都是借助操作来进行的,由直观操作到符号表象,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

2、通过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计算。

例1中教材通过将一些草莓每两个分成一份可以怎样分,帮助学生感受在平均分物的过程中有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和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学情分析

平均分正好分完的情况学生容易理解,但是有余数的除法无论是商还是求余数学生都较难理解,十分抽象,学生不但要明白平均分要尽最大限度分完,还要知道分后剩余部分必须小于除数,否则还可以再分,这些都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游戏、动手操作这个环节让学生理解“从总数分走了一些后还剩的不能分,只能剩余。

”进而理解余数的产生和意义,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备课过程

基于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学生可以充分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学生巩固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学生能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课件演示、动手操作,建构知识”“巩固新知”“课堂总结”四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

除法算式和除法的意义

开火车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识、技能、经验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课件演示、动手操作、建构知识

教学不是简单给予,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机会,所以我在课堂中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探索和体验的过程,所以这节课主要是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动手摆小棒来感知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主要让学生通过演示分草莓和摆小棒突破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1、分草莓:

6个草莓,每2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7个草莓呢?

在感知了正好分完后,再通过学生独立操作,体验有剩余,剩下的1个草莓还够不够摆一盘?

引出算式:

2=3(盘)……1(个)

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的表达方式。

2、接着研究除数和余数的关系。

这个环节分3个层次进行教学。

(1)学生操作:

请每个学生摆一摆用9根小棒能摆几个独立的正方形。

(2)学生展示:

9根小棒能摆2个独立的正方形,还余下1根。

(3)全班交流:

先请学生分别说一说摆小棒的过程,明确剩余的1根不能再摆一个独立的正方形,也就明确了余数产生的意义,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列式,这时候我会让学生列式,得出9÷

4=2(个)、、、、、、1(根),然后结合小棒明确各部分的意义,我会告诉同学们,这个式子读作:

九除以四商二余一。

这个1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在此基础上引出今天要探究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对小学学情的了解,我感觉在教学余数与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这一环节上不够扎实,还应放手让学生摆,目的是进一步深化有余数的理解。

这个环节我分2个层次教学。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同桌合作用10根、11根、12根、13根、14根、15根、16根小棒摆独立的正方形,观察余下几根小棒?

并记录下来。

大量的学习资源,充足的活动空间,充分的小组合作,让有余数的除法的认知在学生的思维中由浅入深。

虽然这个环节用的时间比较长,但是我认为计算教学就应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我将用不同根小棒摆独立的正方形所出现的所有算式排列起来。

4=2(个)……1(根)

10÷

4=2(个)……2(根)

 11÷

4=2(个)……3(根)

 12÷

4=3(个)

13÷

4=3(个)……1(根)

 14÷

4=3(个)……2(根)

15÷

4=3(个)……3(根)

16÷

4=4(个)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知“余数比除数小”,再去比较余数与除数的大小,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明白“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巩固新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圈一圈,填一填”和“看图列式”这两道题,巩固新知,享受成功的快乐。

(四)课堂总结

联系生活,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不仅巩固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也体现数学的生活价值。

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有余数的除法

4=2(个)……1(根)

余数

读作:

九除以四商二余一

余数小于除数

布置作业

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课堂作业:

课后练习十四

(1)64页第1题、第2题。

(2)66页第11题、12题。

补充

程老师:

本节课的设计,张老师主要以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教师的引导探究贯穿全课。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很好。

开课伊始,利用游戏,既复习了表内除法,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学习氛围。

接下来的例1例2教学,均借助了平均分物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有余数除法含义的理解。

学生可以在操作中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及概括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操作理解的基础上,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有余数除法含义的理解。

何老师:

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它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支撑。

平均分正好分完的情况学生容易理解,但是有余数的除法无论是求商还是求余数学生都较难理解,十分抽象,学生不但要明白平均分要尽最大限度分完,还要知道分后剩余部分必须小于除数,否则还可以再分,这些都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游戏、动手操作这个环节让学生理解“从总数中分走了一些,还剩的不能分,只能剩余。

”从而理解余数的产生和意义,更好的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而本节课张老师的设计,就是以动手操作为主,这样的设计符合教材的编写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例2时,固定让学生摆正方形,是否有些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

虽然这样做可以很好的完成例2的教学。

我建议可以让学生自由摆你喜欢的一种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等,摆后列式,再观察、比较、思考,也可以完成例2的教学。

王老师:

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有效引导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动手操作的学法,都能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学生能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在每次活动前,教师都应该讲清要求后,再让学生去完成,教师还应起到组织、监督、引导的作用。

尤其是例2的教学,应为本节课的难点。

活动时,教师应讲清楚活动分工、活动时间、活动注意事项等活动要求,给出表格,更利于学生书写并完成活动内容。

刘老师:

张老师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应该考虑的是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因此练习题设计的都是最基础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因为例2设计的是被除数不同,除数相同的内容,那么在练习题中,教师就可以设计一类被除数相同,而除数不同的练习,比如练习十四第1题,就是一个很好的练习内容。

它可以训练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谭老师: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比较,明确除法的意义和有余数除法含义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做除法时,可以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教师要及时反馈,要先练后讲,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与讨论交流的机会。

主持人总结并布置下次集体备课的时间及内容:

各位数学老师,这次集体备课,张老师将自己对教材独特的理解、思考以及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倾听了张老师的发言,大家的感触也很多,围绕本次备课内容,老师们都能做到畅所欲言,毫不保留的对课的认识、看法、见解、收获或经验、建议等拿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真正实现了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原则。

谢谢各位老师真诚而精彩的交流,大家的交流中投射着一种智慧,一种魅力,大家从不同的方面对本节课进行了分析,这对于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解决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次的集体备课就到这里,下周五,我们将进行一年级的集体备课,备课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希望在座的老师可以一如既往地认真备课、积极参与、发表见解。

效果

反馈

通过本次的集体备课,张老师综合了各位数学教师的意见,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授课结束后的反馈是:

1.学生能在动手操作中,轻松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很顺利地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出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了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2.教师在调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更好的理解了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3.教学例2时,张老师采纳了何老师的意见,把例2的只摆正方形,换成了用11根小棒拼摆自己喜欢的一种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等)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活动兴趣,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灵活力、语言表达力和解题能力,收效很好。

由此可见,通过集体备课,集中众家所长,能很显著地提高教学效果。

授课教师表示:

以前上课前自己也认真备课,但与集体备课相比,还是觉得通过集体备课后,自己对学生传授的知识点更多也更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