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福寿观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1840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教的福寿观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佛教的福寿观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佛教的福寿观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佛教的福寿观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佛教的福寿观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佛教的福寿观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佛教的福寿观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佛教的福寿观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佛教的福寿观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佛教的福寿观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佛教的福寿观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佛教的福寿观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佛教的福寿观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佛教的福寿观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佛教的福寿观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佛教的福寿观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佛教的福寿观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佛教的福寿观Word格式.docx

《佛教的福寿观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教的福寿观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佛教的福寿观Word格式.docx

春节过年的时候,人们总喜欢在门口贴个春联,讨个祥瑞,也做为今年的努力目标,许多人家门联上写着:

五福临门。

福禄寿财喜这五福齐降门庭,就是一般大众心目中所企盼的幸福。

拥有了这五福,人生就美满无憾了吗?

人生的幸福快乐就仅仅止于这五福的获得吗?

其实人间的福乐不止五种,可以细分成十项:

1.财富:

有人以为有钱便是福,日进斗金,富甲天下,穿金戴银,华厦车乘,成为人人羡慕的对象,是人生最大的乐事。

2.权贵:

有人以为大权在握,吆三喝四,何等威风;

来往都是豪门贵客,万人仰承鼻息,不可一世,人生何其风光!

3.康宁:

有钱有权固然快乐,但是缠绵病榻,无法发挥威能,身强体健,行动方便,健康是人间第一财富。

4.喜乐:

生性乐观开朗,遇事积极进取,超然贵贱,淡泊名利,只要活得喜悦便是幸福。

5.子孙:

子孙满堂,承欢膝下,子贤孙孝,老来有靠,人生还有什么憾求呢?

6.长寿:

长命百岁,人间称瑞,与天地同寿是人人希望的幸福。

7.道德:

立德是人生三不朽的盛业之一,如果有崇高圣洁的道德留芳万世,遗爱人间,不但可受到万人的尊敬仰戴,并且能成就真正永恒的生命。

8.顺遂:

做事能够顺心遂意毫无阻碍,处世能够圆融多助,所到亨通,是可遇不可求的美事。

9.平安:

万贯的家财、显赫的权势,如果灾祸不断,也无法享受。

快快乐乐的生活,平平安安的过日,平静安然的生活是千金难买的幸福。

10.善终:

人生固然希望能够好好的生,更要求得好好的死,有人生的时候种种熬煎,死的刹那千般痛苦,如龟脱壳,如陷火犁。

能够求得寿终正寝,死得安然,比生得享乐风光更为重要,因为懂得如何死,也就懂得如何生,生死事大莫过于此。

一般认为人生如果能够十福具足,就是圆满无缺的人生;

除了十福十全之外,如果能拥有长久的寿命,那人生更是锦上添花了!

说起寿命,可分为下列四种:

1.肉体上的寿命:

养生有术,长命百岁,活到八、九十岁,甚至一百余岁,童颜鹤发,依然矫健如虎,毫无龙钟的老态,这是一般人所欣求的寿命。

2.事业上的寿命:

开创事业,福利邦梓,泽被社会人群,譬如创建公司、工厂,一经营就是几十年,甚至百年老店,不但本身投注毕生的岁月,子子孙孙继承不辍,就是一种事业上的寿命,尤其是从事文化出版的事业,其寿命更是亘古长久!

3.言教上的寿命:

古人所谓立德、立功、立言,古今圣贤的珠玑教谕,让后代的人不断的沿用,他们的教言是人类智慧的遗产、文化的宝库,透过古人的著书立说,传之其人,文化得以薪尽火传绵延下去,言教上的寿命是超越时空,和心灵交会的生命。

4.信仰上的寿命:

肉体上的寿命有生老病死的现象,事业上的寿命有兴隆衰微的可能,言教上的寿命有时也依因缘际会之不同,而有或被宣扬或遭压抑之别。

所谓信仰上的寿命是对生命有无限未来的信仰,相信生命是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弥新,信仰上的寿命是超越了有无、美丑等对待,绝对解脱,究竟常乐,与真理契合的清净生命!

世间上有如此多类的福寿,这许多种类的福寿本身有时也有它们的缺陷,不是无漏究竟。

举个例子来看,我们常常欣羡别人说:

“你真有福气!

”有福就会有气.福是伴随着气一齐而来的。

譬如儿女成群,儿女所带来的闲气也不在少数,幼小时担心他身心的成长;

长大了忧心他能否成龙成凤;

即使成家立业了,还要挂心他家庭是否美满、事业是否顺利?

如果遇到不肖子弟,操心的事就更多了!

儿女多,福气多,钱财多,福和气也如影随形接踵而至。

钱财多有时固然可以享受声色之娱,但是钱财有时也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烦恼,何况周转不灵时,银行三点半那种焦虑的滋味,如同烈火焚身一样难忍。

福和气如身影一般关系非常密切,寿和老也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无法分开。

当我们恭喜一个人长命百岁时常说:

“老寿星呀!

”有寿必然会老,老了之后的长寿不一定快乐。

活到一百二十岁的人瑞也许是人人羡慕的对象,但是如果我们细思的话,一个人活到百岁以上就是值得羡慕庆幸的事吗?

假如一个人养生有道,真的活到一百二十岁,也许他一百岁的儿子寿终了,八十岁的孙子逝世了,甚至六十岁的曾孙也撒手尘寰,一个须发皤皤的老人活得这么长久就为了要为儿孙送葬?

世间上最悲惨的事莫过于“白发人反送黑发人”,真是死者已矣,生者情何以堪?

这样的一百二十岁,生命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纵然晚年一门子孙旺盛,贤能孝顺,侍奉羹汤不怠,人生也不一定有幸福。

上了年纪力气自然衰退,耳朵不灵了,人间的妙音听不见了;

视力减退老眼昏花,世上的美物看不见了;

行动迟钝不方便,无法享受寻幽访胜的情趣,这种“发苍苍,视茫茫,齿牙动摇。

”的生活,有什么乐趣可言呢?

这种世间的长寿不是究竟的快乐境地。

佛教认为世间上的福寿虽然不究竟,不是我们追寻的目标,但是佛教并不是排斥对福寿的追求。

过去有一位信徒过六十大寿的生日,请了一位法师来为他诵经消灾、祈福延寿,这位法师就问他说:

“你要我为你消灾延寿,你想增添多少寿命呢?

”信徒一听师父要为他诵经祈寿,赶快毕恭毕敬合掌说:

“我再添加二十年,八十岁就心满意足了!

”“纵然活到八十岁,二十年转眼就过去了,你还是会死亡呀!

”“喔!

可以再增加吗?

那么增加到一百岁好了!

”“一百岁虽然人间称稀,四十年的光阴就像一刹那,仍然免不了生死无常。

”“一百二十岁好了,刚好是二甲子。

”“一百二十岁虽然是二甲子,但是好比电光石火,瞬息消灭,最后还是黄土一堆。

”“一百二十岁仍然太少,那么人生究竟可以祈求活到多少岁数呢?

”“人生当求无量的寿命,成就与日月同光与真理融合一体的无限生命,这种生命才是永恒不死,无穷无尽的生命。

”法师正容的开示这位信徒。

世间上的寿命纵然如彭祖活到八百那样长寿,最后仍然免不了生老病死的现象;

世间上的福乐纵然贵如帝王一般希有,终究归于生灭幻空,因此人生当求永恒的生命,不变的福报。

永恒的生命和不变的福报如何才能求得呢?

好比农夫春天不播下种子,秋天那里能够开花结果?

我们求福求寿也必须平时播撒种子,有因有果,等到有一天因缘成熟,自然能够享受丰硕的收成。

二.福寿的因果

世间上的福寿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好比花朵的成长过程,首先要有花的种子-因,加上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细心的灌溉照顾等条件-缘,因缘和合具备了,才能孕育出美丽的花朵-果。

每个人的福寿也有其必然的因果律则,是丝毫不会混淆的。

那么人生的福寿因果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佛教有一首十来偈,最能说明其中的道理:

端正者忍辱中来贫穷者悭贪中来高位者恭敬中来下贱者骄慢中来喑哑者诽谤中来盲聋者不信中来长寿者慈悲中来短命者杀生中来诸根不具者破戒中来诸根具足者持戒中来

端正者忍辱中来,一个人相貌庄严端正是因为他能修忍辱,接受种种的考验,因此能够仪表堂堂,风姿翩翩。

有一首诗说:

“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都无怨,留得清白在人间。

”石灰能够禁得起火炼铁锤,因此才能带给每个家庭一片赏心悦目的洁白。

铜制的佛像承受得了铁匠的雕琢铸镂,才能成就庄严的法相,接受万人的膜拜供养。

贫穷者悭贪中来,有的人贫寒穷困,那是因为他不知道布施喜舍他人,因此才得到贫穷的果报。

有一天阎罗王召来两名鬼卒说:

“你们两个人前世尚知行善,具备投胎做人的资格,现在有两户人家让你们来选择,其中一人要投胎去行布施,一生给人;

另外一人完全接受别人的施与……”

阎罗王的话还没讲完,甲鬼卒赶快跪出来抢先说:

“报告阎罗王!

一辈子给与他人的人生太苦了,让我去投胎接受施与的那户人家吧!

“那么另外一家谁去出生呢?

”阎罗王皱着眉说。

“阎罗王!

让我去转世好了!

”忠厚的乙鬼卒平静地说。

两个小鬼皆大欢喜地去投胎,一心贪吝的甲鬼卒出生在乞丐的家庭,一生接受别人的怜悯施与;

而发愿布施的乙鬼卒却出生在高贵人家,一生济贫救苦,享受给与的快乐。

从这则故事我们可以了解施比受更有福,世间上最贫穷的是悭吝贪餍的人,懂得布施的人不但没有失去丝毫,反而拥有更多,施舍的人生才是真正富足的人生。

高位者恭敬中来,敬人者人恒敬之,得人心者多助,自然能够平步青云,位居高显。

下贱者骄慢中来,贡高我慢的人,人人避之如同探汤,自绝善缘,自然受人鄙视瞧不起了。

喑哑者诽谤中来,有的人讲话音声咽哑、口吃咬舌,原因是此人过去不知修持赞叹,甚至恶口毁谤。

佛世时有一个小沙弥常常夸奖他人,赞叹三宝,久而久之,他的口中自然飘散一股异香,人人都称他为香口沙弥。

我们如果想拥有美妙的音声,就要常行赞叹法门,赞叹的柔软语不但可化解人际之间的暴戾之气,并且能使我们自己很快趋入佛道。

盲聋者不信中来,对于圣贤的金玉良言不能信解,对于因果三宝不知信仰,自闭于智慧真理之门,会得到瞎子、聋子的果报,看不到世间的真象,听不见世间的真音。

长寿从慈悲中来,短命从杀生中来,对他人的生命懂得爱惜尊重的人,才能得到珍贵的生命;

暴戾凶残、作贱生命的人,不知赞天地的化育,如何能感得天地之寿呢?

遭致短命旱夭的果报是必然的道理。

有一个小沙弥从小离开父母跟随师父出家学道,这位师父是已经得道的阿罗汉,有一次以神通的慧眼一看,这个才十二岁大的徒弟只剩下七天的寿命,如此难堪的事不好当面说破,于是告诉他:

“小沙弥!

你好久不曾回去探望父母了,明天起你回去和父母相聚一段时间。

不知究里的小沙弥乖顺的背起简单的衣单回去了,一星期过去了,虽是证悟了的师父,想到年纪轻轻的徒弟就此离开了人间,心头不由一片黯然。

过了数天之后,师父正在为徒弟默默祝祷,突然看到小沙弥活蹦乱跳地从外面回来了,气色红润,一点病容也没有,师父很纳闷,就问他说:

“你回去父母都好吗?

最近你都做了什么事?

”“父母都健康无恙,我回去一直陪侍在他们身边。

师父再耐心的探问,最后终于查出整个事情的真象。

原来小沙弥在回家的半路上,经过一个池塘,看到一群蚂蚁困在水中,手忙脚乱地挣扎求生,小沙弥看了,慈悲心一起,拿了一片荷叶,耐心地把一只只水淋淋的蚂蚁救上岸。

由于这一念慈悲,不但救活了无数的众生,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有时我们看到一些无知的孩子把玩蝴蝶昆虫,捉弄弱小动物,心中总为他们着急,何必糟蹋自己未来的宝贵生命呢?

因此为人父母师长,从小就要教导幼童培养悲愍心,爱惜一切众生的生命,能够如此教育菩提幼苗,我们的社会一定是个充满鸟语花香的国土。

诸根不具者破戒中来,诸根具足者持戒中来,眼耳鼻舌残缺,身体四肢有缺陷的人,是由于不能坚守戒律,侵犯了他人才会遭到不幸的果报;

希望六根具足、仪容端庄,就要严持律法,收摄自己身心,不使放逸。

如何培植福寿的因果,佛经上告诉我们如果实践七种布施法门,可以获得无量的福寿:

1.设立佛像僧房。

2.种植树木果园。

3.常施医药救病。

4.打造船只渡人。

5.建设桥梁道路。

6.点灯凿井施茶。

7.造厕供人方便。

添福寿的方法很多,建筑寺院、装塑佛像、助印经书,固然是增福添寿的途径,造桥铺路、施茶凿井、点灯建厕,直接嘉惠他人,更是播植福寿因缘的妙方。

求得福寿的方法俯拾即是,只要我们稍加留意用心,确实去实践力行,福寿就在我们的左右。

我们如何求得福寿?

世间上有那些福田能够生长我们的福寿呢?

佛经上举出了下列八种:

1.三宝--三宝是我们修福培慧的好福田,所谓“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施舍万文收;

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笠管山河。

”梁武帝过去是一个樵夫,有一天打柴回家途中,遇到一场骤雨,突然看到路旁有一尊石雕的菩萨像在淋雨,于是赶忙把自己的斗笠摘了下来,盖在菩萨的头上,由于他恭敬布施一顶斗笠,终于成为九五之尊,统理整个山河。

2.父母--父母是我们的恩田,佛经上说父母恩惠浩大,为人子女者纵然一肩挑父,一肩挑母,累劫累世行孝,也无法报答春晖恩泽于万分之一,孝顺父母的人必能得到人天爱敬,福寿俱全。

3.师长--师长传授我们以技能,启发我们以智慧,使我们能立足社会,明白善恶是非,师长是我们的敬田,应该恭敬他们如父母。

4.弟子--学生、徒弟、儿女,是我们未来事业、生命,乃至精神慧命的传承者,要好好爱护他们,细心教育他们,使他们茁壮健挺。

5.病人--身罹疾病的人最需要别人的照顾,有病的人我们应该拿出悲心、耐心,去关心他、帮助他、鼓励他,以进步的医药治疗他的身病,以精辟的道理去除他的心病,使他早日解脱病苦。

佛经上曾说:

八福田中,看病为第一福田。

释迦牟尼佛虽已果德圆满,仍然不舍弃修植福寿的任何机缘,为病比丘看病,何况薄地凡夫的我们,怎可轻忽掉举,不知自求多福呢?

6.急难--遭遇紧急灾难的人,如水灾、火灾、矿灾、空难、兵难,都是我们布施爱心的对象,因此我们的社会上设有许多的慈善机构,创立各种的慈善事业,目的就在帮助急难的不幸者。

不过今日所举办的慈善工作,应该以救助急难为主,而不是救济贫穷。

难是一时的,贫穷是长久的,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因此有人主张“救急不救穷”,贫穷是救不了的,贫穷要靠自己去努力振作,最重要的是救助灾难,在别人最危急的时候,适时地助他一臂之力,在别人最饥渴的时候,即地播洒清凉露水。

7.根缺--身体残障的人行动比一般健全的人不方便,求生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奋斗,我们在物质上要资助他们,在精神上给予鼓舞,让他们对生命燃起热烈的希望,更重要的是要以平常心对待他们,平等地给予一切生存的机会,容纳他们,接受他们,不可以把他们视为异类,给予不平等的待遇。

8.百苦--忧愁、烦闷,受痛苦煎熬的人也是我们的福田,当我们解除了他们的烦恼,把欢乐散播给他们的时候,我们不但获得了福寿,同时也得到助人最乐的喜悦!

我们希望福寿增广,就要学习农夫孜孜矻矻地耕种,只要我们播了福寿的因,有一天自然会抽绿发芽,虽然无心希求,福寿的果也会降临到我们身上的,如果不懂春耘,而冀望秋冬收成,犹如守株待兔,一切将会落空。

过去印度有一位王后贤慧美貌,笃信佛教,常常行布施供养三宝,深得国王的宠爱。

有一天夫妇在花园散步的时候,国王望着身披锦锈罗衣,头戴珠鬘宝冠的皇后就说了:

“皇后,今天你打扮得这般美丽,享受人间至高的殊荣,这一切都应该感谢我所赐给你的恩宠啊!

王后平心静气地回答说:

“虽然妻以夫为贵,但是这一切的富贵是我自己布施修福得来的,每个人有他各人不同因果业报,谁也无法更改。

国王听了王后如此斩钉截铁的回答,悻悻然地回到宫中,暗中把王后心爱的钻石戒指,偷偷地丢到江河。

第二天王后皇醒来,找不到戒指,就问国王说:

“国王,你看见我的戒指了吗?

“你的福报力量不是很大吗?

怎么保不住自己指上的戒指呢?

”国王不怀好意的讥讽她。

“如果这个戒子属于我应得的福份的话,是绝对不会丢失的;

如果不是我的福德,强求也是没有用的。

”王后悠闲自在的回答。

事情过了数日之后,有一天御厨买回一条大鱼回宫烹煮,不可思议地剖开鱼肚一看,竟然在鱼肚中发现王后失去的那颗闪亮晶莹的戒子。

国王至此不得不相信福报要靠各人去培养,种了一分,收获十分,丝毫不会缺失。

同样的故事也曾经发生在波斯匿王的公主身上。

印度的波斯匿王有一位丽质天生的女儿叫善光公主,国王对这个女儿疼爱有加,视如掌上明珠。

有一天国王就对公主说:

“女儿呀!

你生长在帝王之家,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你应该感谢父王给你的庇荫,才有今日的荣华富贵。

公主信奉佛法,懂得罪福自作自受的道理,因此回答说:

“父王!

所谓福德因缘是自己种植的,不是他人所能给予的,今天我能够出生为公主,固然应该孝敬您,但这一切的福德因缘,是我自己过去所积聚的。

波斯匿王听了女儿如此忤逆,非常生气地说:

“如果我不让你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你还能享受什么幸福?

既然你认为自己有福报,我倒要试试你的福报究竟有多大?

国王于是命令大臣找来一位国中最穷的青年乞丐,把公主匹配给他,公主毫无怨尤地脱去华服,换上布衣和乞丐结为夫妇。

一天公主就问丈夫说:

“你年纪轻轻,仪表俊秀,为什么会一贫如洗,沦为乞丐呢?

“唉!

我本来也是宦官子弟,只因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又无一技可以谋生,只好乞讨度日了!

“父母难道都没有留下什么恒产吗?

”“只剩下一栋荒废的老屋,但是蛛网缠结,无法避雨。

“既然还有一间破屋,我们何不回到家乡,同心协力重辟草莱,耕种花果蔬菜,自食其力,总比沿街乞讨要强多了。

夫妻两人于是回到了一片断垣颓壁的家园,合力地挖掘坚硬的石地,打算种些菜蔬。

挖着挖着,突然在冰冷的石板下面,发现藏着许多珍奇的金银珠宝,靠着这些祖先们埋藏的宝物,很快地又把家业复兴起来,成为当地的首富,消息不迳而走,传到了波斯匿王的耳中,国王对于自业自受的因果业报终于信服不疑了。

有时候福报来临之时,好比江涛潮水一样,滚滚汹涌而来,无法抵挡;

福德因缘不具足的时候,眼看垂手可得的财富,却消失湮灭。

福寿的取得灭失与否,不是神明所能主宰的,也不是第三者所能决定的,纵然是家族亲人,也只是一种助缘而已,如何才能获得福寿呢?

要靠自己去培植福寿的因果。

经上说:

“现在之福,积之祖宗,不可不惜;

将来之福,贻之子孙,不可不培。

现在之福,如点燃灯火,随点随竭;

将来之福,如添油料,愈点愈久。

”我们要善于把握现在已有的福德因果,努力种植未来的福德因缘,如此必能福乐常随,永享甘醇的美果。

三.怎样有福寿

既然福寿的得失与否有它一定的因果关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植福寿的善因善缘,才能感得福寿的美果好报呢?

如何才能获得福寿,我分别提供十种方法作为各位的参考。

如何才能多福?

如果我们能做到以下十点,必能福报增广:

1.少贪多舍:

一般观念总以为取得才能拥有,事实上贪餍并不能得到福报,反而因小失大,甚至把本来拥有的福报丢失尽净。

贪取的心如果能减少一分,喜舍的心增长一分,福报不求自生,自然会降临我们身上。

喜舍好比播种,必然能有收成;

贪婪仿佛掘根,根本不固,如何冀望果实累树呢?

因此,唯有知道施舍,才能得到福报。

有一个穷苦的丈夫临终的时候,想到跟随自己一生的贫贱妻子,受冻挨饿,尝尽人间辛酸,希望来生能投胎畜生,为妻子儿女作牛作马,让他们能衣食无缺,享受富贵人生。

他断气之后,一缕幽魂到了阎罗王那里,一五一十把自己的希望禀明了阎罗王,希望阎罗王成全他的心愿,阎罗王听了感念他天伦情深,因此特别满足他的愿望说:

“好吧!

我让你去转世成为一只金色的鹅,浑身的羽毛都是珍贵的黄金,你的妻子儿女靠着它就可以丰衣足食,你不就能报答他们的恩情了吗?

这个贫穷的丈夫欣喜若狂,赶快托梦给自己的妻子说:

“老伴呀!

你一辈子跟我煎熬辛苦,现在我要去投胎做金鹅了,以后你只要每天拔去我身上的一根羽毛,变卖金钱,就够你们母子生活了。

妻子一觉醒来,半信半疑,但是没几天,家中饲养的母鹅果然生了一只金色的小鹅,从此她就每天拔掉鹅身上的一支羽毛去卖,生活逐渐地改善了起来。

但是由于金鹅实在长得太娇小,一支金毛卖不了多少钱,贪得无餍的妻子突然动念:

“何不把金鹅身上的羽毛全部拔光,如此一来,不就可以发财了吗?

”于是不管金鹅的痛苦,一口气把鹅毛拔得精光,说也奇怪,那些被拔下来的黄澄澄的金毛却变成了洁净如雪的白毛,而这只伤心哀痛的金鹅刹那间又恢复了他美丽的羽毛,展翅飞腾而去,留下贪心的妻子,为自己的黄金梦碎而懊恼不已!

贪心不能致富,喜舍才能多福!

2.少聚多散:

有的人一生就活在屯积之中,屯积金钱、屯积物品,悭吝守财,最后做了钱财的奴隶,不能享受“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放旷洒脱。

对金钱应该视如流水行云,流动的江水才不会发出臭味,飘荡的浮云才不会拘泥一方,金钱应善加运用,充分发挥它的功效,而不是积聚执取,成为日后子孙纷争的根源。

有钱固然是一种福报,懂得如何散金用钱,更是一种智慧,有钱而不知有意义的使用,金钱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堆废纸而已!

3.少执多放:

人生为什么有苦恼?

因为我们执取虚妄为真实,不知看破放下,当然不能自在逍遥。

人生唯有少执着,多放下,对名利不执着,对权位不执着,对人我是非能放下,对情爱欲念能放下,才能享受随缘随喜的解脱生活!

4.少傲多谦:

万事成于谦虚,败于骄矜,溪壑因为低下,所以能容纳百川,成熟的稻子头总是俯得更低,我们昂藏六尺之躯,生活在五尺高的天地之间,要学习谦下,要懂得虚怀,如大地之谦卑,才能承载万物,成就万事。

5.少私多公:

自私的心去除一分,凡事不能只想到自己的利害,不管别人的生死,多培养公德心,顾念大众的利益,与人多结善缘,因缘具足,幸福自然指日可待。

6.少忧多喜:

弥勒菩萨有一首偈语说: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

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

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日常生活中不要常常拿忧愁的事情来烦恼自己,让自己活在愁云惨雾之中;

纵然遇到不幸打击,也要抱持豁达的心胸,转痛苦为快乐,化郁闷为开朗。

譬如辛辛苦苦积蓄的钱被人诈骗了,可以如此观想:

“也许自己前世亏欠对方,这辈子有力量偿还你,算了,破财消灾!

”听到别人毁谤中伤自己,可以如此运思:

“如果自己有过失,别人的指责正所以为自己消除业障,应该闻过则喜;

如果自己没有瑕疵,毁谤正所以庄严我们的菩提,应该感激对方!

”如此一个回心,天地多么的辽阔,任我徜徉;

如此一个转念,再严重的困局,没有不迎刃而解!

7.少爱多慈:

渴爱是一切烦恼的渊薮、痛苦的来源,把染污、有漏的私情私爱,扩充成为对一切含灵的悲悯,对一切众生的慈心,爱的内涵将更隽永,爱的意义将更深远!

8.少色多德:

古人曾慨叹说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贪恋美色是众生普遍的倾向,但是美色有时会蒙蔽我们清净的自性,如果能将贪逐美色的心,提升为道德的追求,我们的人格将更芬芳,生活将另有一番风光!

9.少自多他:

在我们的观念里“自”和“他”是对立的,别人得到了好处,相对的自己就失去了利益;

但是佛教却认为自他是一如的,别人的幸福是我们的快乐,他受用就是自受用,这种把“他”融入自己的“自”,生命更为广大,幸福更为真切!

10.少拒多容:

常人总有一种习惯,当别人向我们请教问题,或者求助困难的时候,我们总喜欢先加以否定,“不是啦!

”“不过……”“然而……”的口头禅,不知造成人与人之间多大的距离?

别人有求于我们的时候,不能轻率地拒人于千里之外,要包容对方,给予信心激励。

大海能成其深广,因为它不拣择细流;

高山所以能成其峻伟,因为它不拒绝寸土,有容乃大,无别则广,我们应该培养弥勒菩萨“大肚能容,容纳世间难容之事。

”能够如此,何处不能随遇而安呢?

怎样才能多福?

如果能做到上面十点,幸福必定常随左右。

怎样才能多寿呢?

我也提供十点给各位参考:

1.少肉多菜:

佛门物质生活淡泊,但是有许多的老和尚却活得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