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预防策略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分解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2047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6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预防策略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分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预防策略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分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预防策略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分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预防策略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分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预防策略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分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预防策略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分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预防策略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分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预防策略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分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预防策略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分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预防策略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分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预防策略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分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预防策略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分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预防策略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分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预防策略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分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预防策略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分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预防策略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分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预防策略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分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预防策略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分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预防策略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分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预防策略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分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预防策略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分解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预防策略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分解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预防策略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分解Word文件下载.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预防策略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分解Word文件下载.docx

她在遗书中这样写道:

“汪老师您说得很对,我做什么都没资格,学习不好,长得也不漂亮,连坐台都没有资格。

您放心,我不会再给您惹事,因为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我这个人,我对您的承诺说到做到。

通过对以上两则教育悲剧的反思后我们发现,教师带有精神暴力倾向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是“致命”的,不管教师原初的用意如何,但其语言产生的“力量”却已不是“有违教育本质”所能解释和承担的了。

教师语言应受到教师职业道德和法律所规约,教师应对其言语的结果承担责任。

据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近日公布的“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显示,48%的小学生、36%的初中生、18%的高中生表示,老师在批评自己或者同学时使用过这样的不文明的语言。

与此同时,一些青少年教育关爱援助热线发现,每逢期末或开学,总有不少孩子或家长打进电话。

其中,“语言暴力”是他们反映的几个主要问题之一。

据我们调查,教育过程中教师采用讽刺、挖苦、孤立、冷落、揭短、当众出丑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现象呈上升趋势,约有46%的小学生经常或偶尔遭遇教师语言暴力。

许多教师认为,对学生诸如“傻瓜”“猪脑袋”等上述不好的语言只是说说而已,说完了就完了,老师又没有恶意,只是“恨铁不成钢”呀,教师希望借此使学生受到刺激,进而争气、奋起。

但是他们不知道,从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来看,这种“软性侵害”危害更大。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邹泓说:

“老师实施的语言伤害,会给孩子的心理上投下一种阴影,致使他们不再相信外部世界,觉得这个社会是冷漠的、恶毒的,对社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排斥感。

前不久还听说过这样的事情:

说某校某班有一个后进生作业又完成得极差时,该班的老师就拿着该生的作业本,意味深长的对全班同学说:

“同学们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他吗?

”全班齐答:

“猪!

”该老师又笑着说:

“用两个字来形容呢?

”全班又齐答:

“笨猪!

”同学们说完后相视一笑,掩饰不住自己的得意,好像他们完全回答对了老师的提问,该老师又继续追问:

“谁是最聪明的孩子能用三个字来形容他吗?

”大家争先恐后的抢答“大笨猪!

”说完哈哈大笑。

周一,我校四年级的王教师上完新课后,检查周末作业,别的同学把自己的作业工工整整地摆在课桌上,等待教师的检查,唯独小云的桌上空空如也。

教师问道:

“你的作业呢?

怎么不摆出来?

”小云怯生生地答到:

“我没带。

”教师问道:

“你为什么没带呢?

”小云说:

“我……不记得了。

”教师生气地:

“每次交作业你都有借口,烦不烦呀?

你怎么每天没忘吃饭呀?

”小云红着眼睛无语,头垂得低低的。

不一会儿,泪水一滴一滴地落下来。

通过课题组的调查,我校小部分教师和王老师一样也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语言,个别教师还使用暴力语言。

如“给我到教室外反省反省!

”,“再这样累教不改的话,叫你家长到学校来!

”,“怎么这样坐不住,屁股上长钉子没有?

”。

这是目前在我校听到的个别教师用语。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师德建设的不断深入,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大大减少,但如“弱智!

”“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真笨!

”“再讲话,站到外面去!

”“你再犯一次,告诉你爸,你死定了!

”“你这么无赖,明天不要来学校了!

”类似这样的语言屡见不鲜,比比皆是。

虽然这些语言构不成身体的伤害,但给学生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创伤,给学生的成长留下难以抹去的伤痕。

毫无疑问,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语言暴力”。

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不自觉地使用类似这样的语言,虽然他们也认识到了使用这样的语言教育学生不对,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伤害,但常常不知道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怎样才能不使用此类语言,更不明白这是语言暴力,甚至不知道语言暴力的危害比体罚学生的伤害更大。

(二)课题组关注“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是一个汉语新词,何为“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就是一种精神伤害。

“语言暴力”并不是特指某种语言表达,而是泛指一切对他人产生了某种支配力或仅仅是影响力的言语。

从狭义上看,所谓语言暴力,就是用语不合逻辑和法律规范,欲通过不讲逻辑,不守法度的语言风暴,从而以语言霸权的形式,孤立和削夺他人的某种权利,对他人造成伤害。

”语言暴力是最近几年才见诸于媒体的,相关的调查发现语言暴力的现象很普遍,媒体上的,社会生活中的,教育中的,尤其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暴力更为突出。

比如有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近日公布的“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显示,72%的受访者表示,教师使用的不文明语言对其造成了心理伤害。

语言暴力并不是特指某种言语表达,而是泛指一切对他人产生了某种支配力或仅仅是影响力的言语。

从狭义上来看,所谓语言暴力,就是用语不合逻辑和法律规范,欲通过不讲逻辑、不守法度的语言风暴,从而以语言霸权的形式,孤立和剥夺他人的某种权利或权力,对他人造成伤害。

语言暴力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显性的语言暴力,即一个人所用的语言在意义上的暴力指向明确,多以语言的攻击性强为体现。

例如,前文所说的骂人即为例证。

“骂”是否定性语言的极端形式,否定性话语还要配以激烈的音调,而这音调反过来又促使语言的粗暴不断升级。

隐性的语言暴力,它的内容未必涉及暴力因素,但它的使用者试图强行将自己的意志施加给他人,因而这种语言总是作为一种“公开的独白”而取消了倾诉和对话。

所以,隐性的语言暴力往往是在思维逻辑上玩花样,因而更为隐蔽,更难察觉。

但所有以上研究都局限于关于“语言暴力”进行理论和现象的调查研究。

还没有对教师怎么预防及避免使用语言暴力的研究,因此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给其他的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预防语言暴力的操作模式。

于是在课题的酝酿过程中,我们逐步形成了以下认识:

1.教师语言暴力不容轻视。

从表面上看,语言暴力比体罚显得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绝不会比体罚小。

从某种程度上讲,可能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体罚更多伤害的是学生的身体,其痛苦可能是短暂的,但语言暴力的伤害却是长久的,不仅侮辱了孩子的人格,损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摧残学生心理健康,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心智失常,丧失生活勇气,引发厌学、逃学、违法犯罪、自杀等严重恶果。

可见,教师用语不当虽是小行为,但却是大问题。

它给学生带来的是一种教师难以预料的精神伤害,甚至会给学生带来致命的打击。

2.教师语言暴力形成的原因是我们研究的基础。

课题组通过对全校师生调查问卷的整理,发现教师语言暴力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课题组对其进行了分析,找出了隐藏在我校教师语言暴力背后的真正原因(见调查问卷分析部分)。

3.对教师进行预防,杜绝语言暴力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的。

对教师语言暴力形成的原因找出来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其特点进行行为预防。

对于大多数教师,我们就采取集体干预的方法,开展全体教师都参与的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心理知识讲座等;

对于经常使用语言暴力的个别教师,我们就采取“一对一”的帮助、“聊吧”等形式进行干预;

同时我们还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把对教师语言的暴力干预纳入我校的师培计划,对教师进行长期的、有效的帮助,从而杜绝我校的教师使用语言暴力。

二、预防语言暴力的策略和措施

(一)调查了解我校教师的语言暴力的现状

要了解我校教师语言暴力现象及原因,只有通过对全校师生的问卷调查,才能准确地摸清楚教师使用语言暴力的情况。

于是课题组决定设计教师和学生调查问卷,开展语言暴力的调查。

1.调查的原则

制订教师语言暴力现象及原因调查问卷的基本原则是科学性、系统性、保密性、最佳经济原则。

2.分发学生和教师的调查问卷

课题组对我校的41个教学班每班随机抽取了1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指导学生填写了“学生调查问卷”。

对我校的105名教师进行了教师问卷的填写。

3.回收调查问卷

课题组对全校41个教学班每班随机抽取了1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一共分发了410份学生调查问卷,回收了410份。

分发了105份教师问卷,回收了100份。

(个别教师没有填写)

(二)对“问卷”进行整理分析

通过回收的有效问卷,我们对这些问卷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分析情况如下:

1.教师使用语言暴力的现状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我校部分教师使用了语言暴力,甚至有个别教师多次使用语言暴力,说明语言暴力现象在我校还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

教师使用语言暴力的现象分析表

没有

偶尔

有过多次

较多教师使用

合计

教师

74

23

3

100

学生

303

88

9

410

377

101

510

占样本比例

73.9%

19.8%

0.6%

1.7%

2.教师使用语言暴力对学生的伤害分析

从教师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

100%的教师都认为使用语言暴力会对学生造成伤害,说明我校教师认为语言暴力对学生会造成伤害的认识是到位的;

在高年级的学生问卷调查中,他们普遍认为语言暴力会对自己造成伤害,而低年级的学生很多都选择了不会,中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填了不知道,这说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他们对语言暴力就越敏感,对他们的伤害就会越大。

教师使用语言暴力的情况对学生的伤害分析表

不会

不知道

总计

197

142

71

297

58%

28%

14%

3.教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语言暴力

从下表可以看出,当学生不听话和老师情绪不好时,教师会使用语言暴力。

你认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语言暴力分析表

 

学生很不听话

情绪不好

不自觉

57

43

1

352

45

13

409

14

80%

17%

3%

100%

4.教师语言暴力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师心理压力太大和学生不听话是语言暴力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其他原因较少。

教师语言暴力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表

心理压力大

学生不听话

其他原因

75

54

8

75%

54%

8%

5.避免教师使用语言暴力的方法

教师要避免语言暴力,绝大部分教师认为需要疏导心理压力,其次是各部门应多关注教师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再次是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和法律意识。

避免教师使用语言暴力的方法

疏导心理压力

关注教师生活、学习、工作

提高教师个人素质

提高教师法律意识

79

55

42

35

79%

55%

42%

35%

6.我校教师语言暴力的分类:

通过对学生问卷的调查整理发现我校教师的语言暴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讽刺、挖苦、孤立、冷落、揭短、当众出丑

(1)挖苦性语言:

“蠢”、“坏蛋”、“笨蛋”、“白痴”等。

(2)贬损性语言:

“我一看见你就不高兴”、“就你给班级丢脸”、“你写的什么作业啊”、“又是最后一名”、“你们还不如女生呢”、“我当那么长时间的老师还真没见过像你这么笨的小孩”等。

其中“你们还不如女生呢”的话语最让男学生们伤心。

(3)恐吓性语言:

“再不好好学就不让你上学”“叫你家长来领回去别来读书了!

”等等。

7.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总体上来说,我校的老师没有经常使用语言暴力的倾向,但大部分教师确实是存在一些不文明的语言,这对学生伤害是重大的、长期的。

(2)从对语言暴力的认识来看,教师都认识到了语言暴力是会对学生造成伤害的,但一部分学生对此认识不到,这样就使教师对学生的伤害具有一定的潜伏期,使其对学生的影响更大。

(3)从教师使用语言暴力的原因来看:

①育人方法没有改变。

亘古至今教师职业的神圣、崇高,不光在普通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而小学生更是崇拜,教师自己也感觉有几分荣耀。

使用语言暴力如“我当那么长时间的老师还真没见过像你这么笨的小孩!

”“再不做作业叫你家长领回去,别来读书了!

”好像老师这样批评学生天经地义是为了他们好,是老师该做的。

有的教师自踏上工作岗位来在教育教学中使用语言暴力,感觉没什么影响。

更不明白这是相关法律禁止的,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教学的观念改变了很多,但育人方法与时俱进的更新却很少,造成了语言暴力在校园中使用。

②角色意识错位。

小学生赞扬老师常会说:

“我的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心我“。

确实我校的女老师占教师人数的百分之八十几,在工作中有的人真的就像妈妈一样,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也采用了各种办法,自己的孩子可以骂一骂,吼一吼,这一点也把它带到了工作中。

角色意识的错位也造成了语言暴力的使用。

③坏情绪的迁移。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教师使用语言暴力是在情绪不好时才发生的,有时工作中遇到麻烦,心理得不到宣泄,容易找学生发火出气;

有时与家长沟通不和谐,一有机会就找该学生的“茬”,借故讽刺挖苦,如“你的父母那么能干,家庭作业还会批改错?

”有时家庭中有烦心事,心里烦躁不安,学生又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要求更是火上浇油,语言暴力一触即发。

(4)从教师自己认为避免使用语言暴力的方法来看,应加强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社会各界对教师的关注也是非常必要的,还要提高教师个人的素质和法律意识。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我校教师使用语言暴力的现状,其对学生的伤害,教师使用语言暴力的诱导因素及原因。

为制订干预教师使用语言暴力的方法与策略,提供了有力的衣据。

(三)组织专题讲座全面提高教师自觉预防语言暴力的意识

1.通过讲座让教师明白什么叫“语言暴力”,明白语言暴力对学生的伤害是很严重的。

【讲座一】

《教师语言暴力及其危害》

讲座目的:

要对教师的语言暴力进行干预,就要让教师知道什么是语言暴力,对此我们采取了讲座的方式,这样可以让每一位教师都知道语言暴力的概念,同时能够很好地自觉地进行自我行为的对照,认识到什么是语言暴力及其危害性。

认识到预防语言暴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查阅教师调查问卷]

经过我们统计,有38%的教师都不知道语言暴力一词,有48%的教师只是了解一些,说明对全体教师进行语言暴力方面的讲座是非常必要的。

讲座时间:

2008年3月12日

讲座地点:

教师会议室

讲座主讲;

□□□

[讲解过程]

一、何谓语言暴力

”(涂莉琼:

华中科技大学。

《城市语言暴力分析》发表于《新闻前哨》2005-3-2)教师语言暴力可以归纳为使用嘲笑、侮辱、诽谤、诋毁、歧视、蔑视、恐吓、谩骂、贬损等不文明的语言,致使学生在精神上和心理上感受到痛苦或伤害,属于精神损害的范畴。

语言暴力的伤害可能是长久的,不仅侮辱了学生的人格尊严,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丧失生活的勇气、自伤自杀、违法犯罪等严重后果。

二、语言暴力的表现

针对小学生的主要有:

“傻瓜”、“神经病”、“笨蛋”、“我一看见你就不高兴”、“你们还不如女生呢”、“讨厌”、“白痴”、“你写的什么作业啊”、“就你给班级丢脸”、“我说话你听见没有等”。

三、语言暴力造成的影响

语言暴力给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是持久的、严重的。

小学生认为老师的语言暴力使他们“受到了伤害”、“很伤心”、“害怕老师”、“不爱与同学交流”、“不喜欢、讨厌老师”等。

初中生认为老师的语言暴力使他们的“学习压力更大”、“与老师关系不好、恨老师”、“情绪更加消极,有压力”、“更自卑,没自信”、“引起逆反心理和过激行为”、“自残,自杀”等。

高中生认为老师的语言暴力使他们“有强烈的抵触心理、使师生关系不再融洽,学习不再快乐,只会认为是负担”、“有可能自杀”等。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一生的人格尊严、心理健康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坏影响,严重的还会使学生丧失正常的人格和健全的心理,引发厌学、逃学、违法犯罪、自杀等严重恶果。

语言暴力是肢体暴力的变体。

语言暴力涉嫌违法。

41%的小学生、65%的初中生、54%的高中生认为老师的语言暴力会伤害自己和同学的人格尊严;

51%的小学生、72%的初中生、39%的高中生认为老师的语言暴力给其造成了心理伤害。

——摘自《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

很多教师并不知道对学生实施语言暴力的行为是涉嫌违法的。

”《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的组织者、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雪梅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不得有侮辱、诽谤、歧视、恐吓、贬损等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言行。

这是地方法规首次将教师禁语规定其中。

张雪梅说:

“尽管目前在《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教育法》等国家法律中,还没有明确将禁止语言暴力纳入其中,但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教育规章,依旧能够明确地看到对教师行为(包括语言)的一些限制性规定。

我们作这样一个调研,就是希望在引起教师警醒自身言行的同时,也能引起全社会对教师语言暴力这一问题的重视。

希望通过立法的方式明确教师语言暴力的概念,以及禁止语言暴力的规定和有效的惩戒方式,以增强对教师文明用语的约束力。

[效果分析]

经过这次讲座,让我校所有的教师都知道了什么是语言暴力,并且知道了语言暴力对学生的伤害是严重的,从而使大部分教师更加注意自己的语言,使自己的语言做到文明、亲切、具有亲和力。

2.通过讲座让教师知道语言暴力在法律上是不允许的。

【讲座二】

提高法律意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

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他们认为说几句不文明的话,骂学生几句,没有什么,大不了就是说这个老师管理学生的方法不对,没有人想到这也是违法的,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让每一位教师都明白,骂学生不但是不文明的表现,还可能违法。

通过学习与教师职业相关的法律知识,让教师们从法律层面认识语言暴力的危害性——如教师因语言暴力侵权致学生伤害造成后果的,教师和学校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通过教师中了解]

我校教师虽然都知道《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但是很多教师都只知道一些粗略的内容,对其关于语言方面的要求就知道得更少了,因此我们安排以下的讲座:

禁止教师语言暴力的法律依据

在国内目前的法律法规和教育规章中,没有明确将禁止语言暴力纳入其中,但是在这些法律法规和教育规章中,我们还是能够明确的看到对教师行为包括语言的一些限制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

“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37条:

“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8条:

“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42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二)侮辱、殴打教师、学生的……”

第22条: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适应全体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学校和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对品行有缺陷、学习有困难的儿童、少年应当给予帮助,不得歧视。

《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第23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不得有侮辱、诽谤、歧视、恐吓、贬损等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言行。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3条:

“热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为人师表。

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第11条:

“对学生要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力戒简单粗暴。

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第12条:

“热爱、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教育,把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同行为训练结合起来。

对有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满腔热情地耐心帮助。

第13条:

“从实际出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实际、个性差异以及社会、家庭的影响,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有的放矢地施行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