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盐井钻井工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2328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2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盐井钻井工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矿盐井钻井工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矿盐井钻井工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矿盐井钻井工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矿盐井钻井工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矿盐井钻井工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矿盐井钻井工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矿盐井钻井工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矿盐井钻井工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矿盐井钻井工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矿盐井钻井工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矿盐井钻井工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矿盐井钻井工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矿盐井钻井工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矿盐井钻井工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矿盐井钻井工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矿盐井钻井工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矿盐井钻井工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矿盐井钻井工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矿盐井钻井工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盐井钻井工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矿盐井钻井工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盐井钻井工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矿盐井钻井工程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水平段井斜角86°

A靶垂深为:

B靶垂深为:

A~B靶间水平距离:

300m;

(2)、预设按照地层倾角4°

连通:

/100m,“A”靶前位移266米;

2.2、井身剖面设计:

(造斜率20°

/100m)

剖面类型

直—增—水平(单增剖面)

设计垂直井深(m)

4220

设计全井深(m)

4672

水平段井斜角(°

85.99

设计方位角(°

造斜点井深(m)

3916

造斜率

20°

/100m

磁偏角(°

-7.12

水平推进段长(m)

300.00

靶区数据

水平位移(m)

垂深(m)

井斜角(°

方位角(°

A靶

266.50

4200

86

B靶

566.01

靶点中心控制

靶半高(m)

靶半宽(m)

2

3

井段

斜深(m)

闭合距

(m)

井斜角

(°

方位角

N

E

直井段

3914

增斜段

4372

266

水平推进段

566

备注

三开固井后用Φ152钻头首先钻进至A靶,然后继续水平推进至B靶对接连通。

注:

由于地质的不确定性,根据TC-1井(目标井)实钻资料,确定连通井设计剖面数据。

3.井身结构设计

根据本井地层特点、地层压力情况、矿盐完井工艺技术要求及矿盐开发工艺技术特点,参考石油钻井技术规范和已实钻井身结构,依据矿盐开发联通水平井钻井技术规范进行设计

3.1井身结构设计思路:

(1)本井为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东营构造的第一口矿盐开发联通水平井,确定井身结构时应首先考虑矿盐开发生产套管的最少管径(177.8mm)的限定条件;

充分考虑地层和压力可能的变化,套管程序的选择为各开次钻井安全相对留有余地,以保证完成水平井联通之钻探目的。

(2)明化镇组至东营组岩性胶结疏松,沙河街组易垮塌。

在异常高压层前下入技术套管,以确保施工安全。

(3)根据矿盐开发技术规范,采用直径177.8mm生产尾管,水平段在联通后裸眼完井;

生产尾管坐封至首采层底板以上15m(垂深),;

四开用¢

152mm钻头完成水平井与直井的对接。

3.2井身结构设计

3.2.1设计系数

抽吸压力系数:

Rb=0.036g/cm3

激动压力系数:

Rm=0.036g/cm3

井涌条件系数:

Sk=0.05g/cm3

破裂压力当量密度安全允许值:

Sf=0.03g/cm3

正常压力段压差允许值:

(12~15)MPa

异常压差允许值:

(15~20)MPa

3.2.2井身结构设计(如表3-1)

表3-1井身结构数据表:

开钻

顺序

钻头尺寸

mm

井深

m

套管外径

套管下深

水泥封固段

一开

Φ444.5

401

Φ339.7

400

地面

二开

Φ311.2

3152

Φ244.5

3150

三开

Φ215.9

4330

Φ177.8

3000-4330

悬挂器

四开

Φ152

裸眼

备注

首采层顶垂深:

4170米;

3.3井身结构设计说明

3.3.1表层套管:

一开采用Φ444.5mm钻头钻进,下入Φ339.7mm套管400m,水泥返至地面。

3.3.2技术套管:

二开井眼采用Φ311.2mm钻头钻至井深3152m,下入Φ244.5mm技术套管3150m;

水泥返至地面。

3.3.3生产套管:

三开使用Φ215.9mm钻头钻至设计“A”靶,斜深4372m。

水平段“A”点以上采用直径Φ177.8mm的尾管,水泥封固至尾管悬挂位置。

水平段裸眼完井。

3.3.4由于钻探不可预见的因素多,根据实际情况对井眼轨道进行相应调整,以保证实现水平井和TC-1井的对接。

3.3.5各层套管的下深按设计原则,以实钻地层深度加以修正。

4.井身质量要求

4.1直井段全角变化率要求:

全角变化率

≤(°

/25m)

水平位移

≤m

0~1000

1.25

20

1000~1500

1.5

30

1500~2000

40

2000~2500

1.75

55

2500~3000

70

3000~3500

2.25

90

3500~4000

110

参照石油钻井井身质量标准。

4.2水平段靶框要求:

靶半高1m,靶半宽0.m。

4.3井身质量要求:

按Q/SHSLJ0005.1-2002标准执行。

4.5固井质量要求:

按Q/SH10200005.3-2003标准执行。

4.6完成井井口质量要求:

按Q/SH10200005.4-2010标准执行。

5.钻井主要设备

5.1设备选择要求

本井设计钻深(斜深)4515m,由于本井设计垂深4133m,水平位移558m。

依据钻机负荷的选择原则,确定选择的钻机设备负荷能力及配置能够满足钻深5000m以深的需要。

要求设备工况良好,设备防护与井控设施、安全设施齐全,动力与传动系统效率高,循环与钻井液净化、维护处理系统能够满足不同井段对排量、钻井液性能维护与钻井液储备的要求。

5.2钻机选型及钻井主要设备

5.2.1钻机型号:

ZJ50D

5.2.2提升系统:

游车:

YC315负荷:

3500kN大钩:

DG350负荷:

3500kN

水龙头:

SL450负荷:

4500kN

5.2.3井架:

型号:

JJ350/45K-K3负荷:

3500kN

井架高度:

45m井架底座高度:

9m

5.2.4转盘

型号:

ZP375负荷:

4500kN转速范围:

最高350r/min

5.2.5钻井泵

1号泵型号:

FB-1600功率:

1176kW最高压力:

33.4MPa

2号泵型号:

5.2.6柴油机

型号:

D-399台数:

3台总功率:

2673kW

5.2.7压风机型号:

DLG-6/1.0台数:

2台

5.2.8井控装置

二开:

2FZ35-35FH35-35

三开:

控制系统:

FKQ8006

液气分离器

5.2.9罐类

加重下灰罐10m32个钻井液储备罐40m34个(带搅拌机)

淡水储备罐40m32个

6.钻具组合设计

表6-1送井钻具明细表:

(根据工程技术要求配备)

序号

名称

规格

数量

1

钻铤

Φ177.8mm

Φ203.2mm

无磁钻铤

4

Φ158.8mm

5

6

短钻铤

Φ158.8mm×

3m

7

加重钻杆

Φ127mm

8

无磁承压钻杆

9

钻杆

10

随钻震击器

11

12

Φ89mm

13

Φ120mm

14

单弯钻具

Φ171.5mm

15

表6-2钻具组合

开钻次序

井眼尺寸

钻进井段

钻具组合

444.5

0~401

Φ444.5mm钻头+Φ203.2mm钻铤54m+Φ177.8mm钻铤54m+Φ127mm钻杆

311.2

401~3150

常规钻具:

Φ311.2mm钻头+Φ203.2mm钻铤54m+Φ177.8mm钻铤90m+Φ127mm钻杆

钟摆钻具:

Φ311.2mm钻头+Φ203.2mm钻铤18m+Φ310螺旋扶正器+Φ203.2mm钻铤9m+Φ177.8mm钻铤90m+Φ127mm加重钻杆270m+Φ127mm钻杆

215.9

3150~4330

Φ215.9mm钻头+Φ158.8mm钻铤120m+Φ127mm加重钻杆270m+Φ127mm钻杆

Φ215.9mm钻头+Φ172mm单弯+Φ158.8mm无磁钻铤9m+Φ158.8mm钻铤54m+Φ127mm加重钻杆300m+Φ127mm钻杆

152

4330~4672

Φ152mm钻头+Φ120mm单弯+Φ89mm无磁承压钻杆9mΦ89mm钻杆+Φ89mm加重钻杆m+Φ89mm钻杆+Φ127mm钻杆

井口~3000m钻具组合加减磨接头,每300m一个,型号FM197;

四开后根据钻具段长增加减磨接头型号FM146;

6.1一开直井段井段:

0~402m;

地层:

平原组;

井斜角:

<15′;

6.1.1钻具组合:

444.5mm钻头+203mm无磁钻铤9m+203mm钻铤45m+177.8mm钻铤72m+127mm钻杆

6.1.2主要措施:

(1)必须采用钻井液开钻;

(2)吊打钻进,控制井斜角<15′;

(3)口袋长度≤1m;

(4)起钻测电子单、多点。

6.2二开直井段

井段:

402~3152m

明化镇组~沙河街组;

0~2°

6.2.1钻具组合:

①311mm钻头+228.6mm钻铤27m+203mm无磁钻铤9m+203mm钻铤45m+177.8mm钻铤72m+127mm钻杆

②311mm钻头+203mm无磁钻铤9m+203mm钻铤72m+177.8mm钻铤72m+127mm加重钻杆100m+127mm钻杆

6.2.2测量技术要求:

(1)采用单点监控直井段井斜,直井段钻完后,测电子多点;

(2)单点监控每钻进200300m测量一次。

(3)多点测量时,连续多点数据间距不超过30m。

(4)监测控制时,如发现全角变化率或水平位移有超标趋势,采取井眼轨迹控制技术或动力钻具调整。

(5)钻至设计造斜点井深后,根据电子多点测量数据修正设计剖面。

6.2.3主要措施:

采用单点和多点测斜仪跟踪检测井眼轨迹,确保上部井身质量;

6.3三开定向段、增斜段:

3150~4330m

沙三段~沙四段

6.3.1三开钻具组合

(1)、直井段钻具组合:

215.9mm钻头+158.8mm无磁钻铤9m+158.8mm钻铤9m+215mm稳定器+158.8mm钻铤9m+215mm稳定器+158.8mm钻铤81m+127mm加重钻杆450m+127mm钻杆

(2)、定向钻具组合:

①215.9mm钻头+172m单弯动力钻具+158.8mm无磁钻铤9m+165mmWD短节+Φ158mm钻铤×

3根+Φ158mm随钻震击器×

1套+159mm无磁承压钻杆9m+127mm18°

斜坡钻杆+127mm加重钻杆450m+127mm钻杆

②216mm钻头+159mm无磁钻铤9m+WD+159mm钻铤9m+214mm稳定器+159mm钻铤9m+216mm稳定器+159mm钻铤54m+127mm加重钻杆450m+127mm钻杆(增斜钻具组合);

(3)、通井钻具组合:

216mm钻头+214mm稳定器+159mm无磁钻铤9m+159mm无磁承压钻杆9m++127mm18°

6.3.2定向、增斜段技术要求:

(1)定向造斜采取WD无线随钻跟踪监测,测量间距不超过10m。

进入靶区A点前测电子多点,校正测量数据;

根据直井段电子多点测斜数据及时修正设计剖面,确定造斜点位置及下部实施的技术方案。

(2)设计造斜率15/100m,应依据设计值,在计算分析钻具性能的基础上,优选造斜钻具。

同时WD跟踪监测,及时掌握井眼的井斜、方位及造斜率,确保实钻与设计轨迹的吻合性。

(3)井队配合好定向井工程师、仪器工程师做好井口螺杆试运转及仪器的地面测试工作,确保工具、仪器等在正常状态下入井。

(4)下钻时,应将钻具丝扣刷洗干净,按规定扭矩上紧扣,以防定向失误;

控制下放速度,严禁猛刹猛放,损坏井下工具及仪器。

(5)下钻遇阻不超过100kN,上提遇卡不超过200KN,起下钻时专人记录摩阻及阻卡情况。

(6)在斜井段内钻具因故停止转动(洗井、测斜、机修、保养等)时,钻具需35min上提下放活动一次,活动距离不小于6m,接单根或起钻时,所卸接头需高于转盘面12m,悬重无异常后方可座吊卡。

(7)动力钻具入井,严禁划眼和悬空处理泥浆,遇阻时,活动钻具下放,若无效,起钻通井。

(8)钻进过程不得转动转盘,接单根和提钻时不得转盘卸扣,以免破坏井壁。

(9)连续造斜钻进不得超过100m,定期实施短起下作业,防止高密度钻井液条件下造斜钻具粘卡。

6.4四开水平段:

6.4.1水平段钻具组合:

①152mm钻头+120mm单弯螺杆+120mm无磁钻铤9m+120mmMWD短节+120mm无磁钻铤9m+89mm斜坡钻杆+89mm加重钻杆450m+89mm钻杆+127mm斜坡钻杆

②152mm钻头+120mm短钻铤(2-3m)+150mm稳定器+120mm无磁钻铤9m+120mmMWD短节+120mm无磁钻铤9m+89mm斜坡钻杆+89mm加重钻杆450m+89mm斜坡钻杆+127mm斜坡钻杆

6.4.2水平连通技术要求:

水平连通采用RMRS精准对接工艺,具体要求:

(1)加强水平段钻具组合的造斜性能分析,LWD及时跟踪监测,因测斜数据滞后,必须根据测斜数据随时预测井底的井斜、方位值及钻具的造斜率。

必要时,应5m测取数据一点,以便及时调整钻井参数和钻具组合,严格控制井眼轨迹在靶体内运行。

(2)采用导向马达钻水平段,根据井眼轨迹控制需要,及时调整钻进方式,确保井眼轨迹平滑,避免大幅度波动。

(3)入井钻具应考虑与井眼的相容性,同时及时进行轨迹预测,防止井身轨迹脱离对接轨道。

(4)该井段钻进,扭矩、摩阻较大,应做好每套入井钻具的摩阻、扭矩分析,简化钻具结构,降低井眼的摩阻、扭矩。

(5)泥浆要求采用低固相钻井液,具备良好的悬浮稳定性、流动特性、润滑性,防止粘附、沉砂、压差卡钻。

(6)搞好中靶预测分析和井眼轨道的控制工作,确保准确对接。

(7)做好钻柱的摩阻、扭矩计算分析,采用倒装钻具组合减少钻柱的摩阻力,确保钻压的有效传递。

(8)连通操作时,在直井中下入RMRS探管,在水平井中下入RMRS磁短节和LWD工具,(一般在距离直井100米左右起钻下入磁短节,下钻到底之前在直井中下入RMRS探管)。

(9)在连通过程中一般根据实际情况5米采集一段数据,然后进行分析计算,调整方位,确保水平连通精准对接。

7.钻具强度校核

7.1钻柱分析数据(如表7-1所示)

表7-1轴向力、扭矩分析数据表

起钻

钻进(转盘钻)

下钻

空转

滑动钻进

钩载(kN)

1450.5

919.8

619.6

969.8

566.3

扭矩(N.m)

19473.2

16984.9

2698.8

中和点深度(m)

3965.49m,外径Φ127mm内径Φ76.2mm加重钻杆

①钻井参数:

钻压50kN,钻头扭矩2698.8N.m,排量28L/s;

②套管内摩阻系数0.25,裸眼段摩阻系数取0.30;

③钻井液密度1.90g/cm3。

7.2钻柱分析数据图(如图7-1所示)

图7-1a钻柱轴向力分析

图7-1b钻柱扭矩分析

8.钻头选型及钻井参数设计

8.1钻头设计

序号

尺寸

型号

数量

钻进井段

进尺

纯钻时间

h

机械钻速

m/h

P2

HAT127

401~1601

1200

60

20.66

PDC

1601~3152

1551

360

4.308

3152~3800

648

280

2.31

MD517

3800~4330

530

300

3A

342

100

3.42

8.2钻井参数设计

钻头

层位

井段

喷嘴

组合

钻进参数

水力参数

钻压

kN

转速

r/min

排量L/s

立管

压力

MPa

压降

循环

压耗

击力

喷射

速度

m/s

钻头水

功率

kW

比水

W/mm2

上返

利用率

明化镇组

~401

馆陶

东营

16*3

130

200

80

45

15.62

3.48

12.14

3.7

74.72

154

3.28

1.31

22.3

沙一

沙三

13*4

120

80~

50

15.92

1.55

16.37

2.19

49.81

60.84

1.3

1.17

8.64

沙三沙四

14*5

15.34

7.56

4.78

3.8

85.38

122.82

6.09

61.26

沙四

18*3

16

8.19

7.24

4.11

141.39

6.59

53.09

~4672

14*3

40~

①一开地层松软,可钻性强,选用钢齿钻头提高机械钻速。

1定向段采用MD3A,水平井段可选用PDC钻头,避免钻头事故。

2表中钻头型号供参考,现场可根据实钻情况选择钻头型号。

9.施工难点及技术措施

9.1钻井重点难点提示

9.1.1本井为矿盐连通水平井,钻井施工中强化井眼轨迹控制精度,确保连通成功。

9.1.2安装好井口后进行坐标复测,并对轨道设计数据进行修正。

9.1.3本井储层为矿盐,联通水平井精度高难度大,要求钻井液技术在保障井下有效携岩、润滑的基本前提下,还需要具有较低的失水和良好的护壁性、和防止盐膏层蠕动缩径,以保证水平对接的顺利实施。

9.1.4高泥浆密度水平井,常规导向钻具滑动钻井钻压传递十分困难,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后期滑动钻井控制轨迹占用时间长。

9.1.5生产管柱的安全顺利下入需要高度平滑的井眼轨迹。

9.1.6饱和钻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防塌、润滑和防污染性能和确保盐膏层井壁稳定性。

9.1.7钻井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严防环境污染。

9.2钻前及安装工程

9.2.1钻前施工考虑井场位置的特殊性,保证道路和井场基础的质量。

9.2.2井架基础、机泵基础和罐式循环系统基础的混凝土所用水泥、砂、石子严格按照比例搅拌混合均匀,搞好养护,确保底部施工质量优质,基础平面高差小于2mm。

9.2.3严格按照地质、工程设计施工,切实做好一切技术准备工作。

9.2.4设备安装要严格安装质量,按要求做到平、正、稳、全、牢、灵、通。

校正天车、转盘、井口在同一铅垂线上,偏差小于10mm。

9.2.5电路安装按《钻井井控技术规程》(SY/T6426-2005)要求:

钻台灯、井架灯、机房灯、泵房灯、探照灯、值班房灯、宿舍灯、动力线路、警报电铃必须九路分输,集中控制于值班房内。

9.2.6所有电器设备及附件必须安全防爆、性能良好、不漏电、不跳火花,发电房必须有避雷装置。

录井房、监测仪主机等必须防爆。

9.2.7井场、储备罐、池的探照灯数量足够,确保井场施工的照明要求。

9.2.8钻台、泵房下部地表及大、小鼠洞周围必须涂抹水泥,以防渗水浸泡基础,影响基础安全。

9.2.9钻台、机房、泵房下部地表高于周围地面,并有明沟排水。

井场周围有深排水沟,井场排水沟不许汇入污水池。

9.2.10井场平整,所有钻具要平稳地摆放在管排架上,严禁乱摆乱放以免造成地面损坏而导致钻具事故。

9.2.11开钻前所有动力、机械设备,须经2h满负荷试运转正常,油水气管线必须保证密封好,闸门开关灵活,无跑、冒、滴、漏现象,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开钻。

9.3阶段施工要求

9.3.1地层:

平原组~东营组

主要措施:

该井段钻遇地层成岩性差,泥岩性较软且砂层发育,防坍塌卡钻,不整合面附近、疏松砂岩层防漏、防卡;

钻井液主要以抑制地层造浆、携带岩屑,防止泥岩缩径,确保安全钻进为目的。

9.3.2地层:

东营组-沙三段

由于井眼尺寸大,采取大排量定期清洗井眼等措施,消除岩屑,确保井眼畅通和稳定;

9.3.3地层:

沙三、四段(斜井段)

自井深3914m(垂深)采用WD随钻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