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2388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科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四年级科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四年级科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四年级科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四年级科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四年级科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四年级科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四年级科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四年级科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四年级科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四年级科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四年级科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四年级科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四年级科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四年级科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四年级科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四年级科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四年级科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四年级科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四年级科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科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四年级科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科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科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对怎样计划与组织有了新的认识。

为了进一步提升每一位学生计划与组织的能力,下面让学生分组制定一个完整的考察计划,并且要从中选择适合全班考察的内容,评选出最好的考察计划,用来指导下周六的科学考察活动。

第二单元 

吃的好吗

1、我们吃什么

(3)初步训练学生分成小组、推选组长、小组分工等计划与组织的能力。

(4)学习给食物分类的科学方法,了解食物的基本种类。

(5)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一、引入活动。

单元页上呈现的是这样一幅画面:

探、究、奇、妙四位学生席地而座,面前摆着面包、饮料、火腿、水果等食品,他们正在边野餐边思考一些关于吃的话题。

旁边的大树上一只嘴馋的小猴子倒挂在树上。

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画面,能够达到激思引趣、导入新课的作用。

本课教学开始,教师可以用拉家常的口吻引入教学活动,让学生围绕“平时我们都吃些什么?

”实话实说,畅所欲言。

由于学生家庭生活条件、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这一问题的答案一定各不相同,而这恰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二、分类活动。

在给食物进行分类之前,首先进行分组能力的训练,通过协商和讨论引导学生自行分组,并概括出分成小组、推选组长、作好分工的方法。

教材设计通过卡通讨论的场面和竖栏里的分组建议对学生进行了细致地指导,拓展活动还将继续强化这一能力培养。

接下来,让学生给食物进行分类,并随时填写“食物分类表”P9中。

汇报交流时,要让他们充分表达,不要强求统一答案,也没有统一答案。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认识到“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

食物中的营养

(1)强化分组、分工等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习作好实验准备。

(2)通过研究食物中的营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认识食物中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实验常规教育。

一、提问与猜想。

上节课,我们已经引导学生给食物进行了分类,同时萌生了好多问题,本节课将开始深入探究其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从引导学生围绕“我们为什么要吃食物?

食物中哪些营养?

”进行猜想与假设开始,这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二、实验与总结。

在实验研究前首先要引导学生围绕“怎样做好观察与实验的准备工作呢?

”展开讨论,为了有效落实“二级目标”,强化训练,教材还提供了“准备材料建议”。

“食物中有哪些营养”这一问题具有挑战性,教材选取了比较适合儿童探究发现的蛋白质和淀粉这两种营养成分,设计力图引领学生展开自主探究。

教材只在“材料超市”里提供了一些学生常见的食物和其他材料,怎样实验则由学生说了算。

教学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但不要代替学生实验,不要立刻释疑,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

必须相信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己选取研究材料,自己耐心地观察、自己分析和思考。

在归纳总结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教师向学生介绍食物里所含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三、拓展活动 

添加剂对人体的影响

针对学生调查的一些食品中含有的添加剂对人体是否有影响,哪些没有影响?

哪些有影响?

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去研究。

并把研究结果记下来。

一次奇妙的旅行

(1)通过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的准备,培养计划与组织能力。

(2)了解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过程。

(3)通过阅读漫画故事,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本课由引入活动、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淀粉的消化实验、总结四个渐进层次构成。

第一层次:

引入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卡通人物的漫画,吸引儿童主动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和消化过程。

第二层次:

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

学生带着兴趣观察阅读“他俩在奇奇肚子里进行了一次奇妙的旅行”,初步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

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消化器官模型,充分发挥其直观作用,教师同时讲述人体的消化过程,指导学生指出自己消化器官的大致位置。

第三层次:

淀粉的消化实验

如果能亲眼看见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学生肯定会十分兴奋。

为了达到眼见为真的效果,教材选取了经典的淀粉的消化实验,这是因为本实验现象明显,材料容易得到,操作方法比较简单,接着指导学生实验操作方法。

由于这是一个对比实验,教师要指导学生搞清哪些条件是相同的,哪些条件是不同的。

比如倒入试管的淀粉液要少量,不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而且两支试管要同样多;

在2号试管里加进的唾液不能太少,1号试管要加进与唾液同样多的清水;

两支试管要同时放入温水中;

过几分钟后,向试管里滴相同滴数的碘液(两三滴即可)。

第四层次:

总结

最后,启发学生根据本课的学习自己总结“我们是怎样消化和吸收营养的?

”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正确的认识,能够发挥学生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祝你胃口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地观察分析“食物结构金字塔”,了解怎样科学合理地搭配食物。

(2)通过参与评选“健康小专家”活动,锻炼学生计划与组织能力和科学合理搭配营养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一、引入活动

让学生观察漫画P18讨论:

他们的吃法好吗?

为什么?

我们应该怎样合理搭配食物?

旨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不好的吃法,使得他们自然而然地关注怎样合理搭配食物这一问题。

二、观察食物结构金字塔

出示食物结构金字塔,让学生小组观察与讨论,“从这个食物结构金字塔中,我们能够发现什么?

”让他们自由自在地观察、思考、讨论,甚至是争论,自己去领悟怎样科学合理搭配食物,教师不要直接讲解,不要硬性灌输。

人体需要各种营养成分,可是任何一种食物都不可能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因此,我们要做到科学合理的搭配食物,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消化器官。

三、评选“健康小专家”

活动采取闯关的形式,分为四关。

第一关:

让学生如实填写“饮食调查清单”,分组交流,根据填写情况和身体情况推选出健康组长。

第二关:

分组围绕“饮食与健康”的内容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第三关:

为自己家设计一份食谱,并配上广告。

第四关:

举办“饮食与健康”研讨会。

第三单元 

探访鱼儿

鱼儿的家

(1)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去体验和自行发现鱼的家——自然水域中存在的鲜活问题,自己从内心深处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小组商议,明确活动规则,培养计划与组织能力。

(3)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见解。

一、激情引入

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猜想和记录“小河里面有什么?

”能够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真正地进行实地考察活动,并做好记录。

为此,开始活动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考察目的,使他们知道考察什么,怎样考察。

考察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亲临其境,去体验和自行发现鱼的家——自然水域中存在的鲜活问题,自己从内心深处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从而自然地引出下面要研究的问题。

二、组织学生考察

首先指导学生组建考察小组,考察小组一般4~6人,明确分工,还要指导他们掌握活动的具体方法。

考察前教师要周密选定考察地点、路线等,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纪律教育和合作教育。

活动材料的准备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准备好考察记录表和笔、玻璃瓶若干、塑料袋、盆、放大镜、自制的网罗、照相机等。

活动规则必须让学生清楚,出发前可以向学生提出或让学生讨论提出下面的要求:

外出考察时千万要注意安全!

不要到有危险的地方去;

工具能帮助你考察;

采集的样品要随时装起来,要爱惜它们;

把你的发现及时认真记录下来,这是我们继续研究的根据;

时刻注意:

保护那里的环境等。

鱼儿生活得好吗

(1)培养学生交流与汇报前的计划与组织能力。

(2)了解水污染的形成和危害。

(3)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

一、 

第一环节

探究过程能力要项“计划与组织”能力的训练。

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小组商议:

准备向全班汇报什么内容,集体交流时要注意哪些事项等。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第二环节

围绕“探访鱼的家时,发现了什么秘密?

”这一问题,让每一组同学充分地说,要说真话。

重点引导学生围绕下面内容展开:

水域污染问题;

水资源的保护问题;

水里的生物,特别是鱼的生活环境等。

在水污染这个内容里,要组织学生讨论:

“鱼儿生活得好吗?

水是怎样被污染的?

”从而使学生深入地认识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水是有限的资源后,为了加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内容,使孩子的内心受到更强烈地震撼。

“水被污染后会产生哪些危害?

”这一发散性问题,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增强孩子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

(1) 

知道水污染的防治方法,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2) 

通过做净化水的实验,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3) 

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比如水污染防治的问题等。

一、导入

通过漫画情境使学生产生“我们能不能把污水变干净了再排放呢”的想法。

二、 

讲述

如何把污染的水变清澈。

方法有哪些?

----沉淀、过滤和消毒是水的净化的常用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不断改进净化水的工艺。

1、做沉淀试验:

教师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考察水域时所采集的水样,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这杯水跟取来时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也可以重新取水样,当堂实验,由于静置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建议沉淀和过滤试验交叉进行。

认识了沉淀现象后,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以加深理解。

2、做过滤实验:

传统的过滤实验,实验器材比较难准备,特别是农村小学准备起来更难。

且实验操作复杂,学生较难操作。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本课实验材料却十分易得,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教材中对实验操作步骤进行了提示。

当然,对于条件较好的学校仍可以采取传统的过滤实验方法。

在实验和阅读的基础上,学生讨论归纳出沉淀、过滤、消毒是常用的水的净化方法,根据不同的净化要求,可以采取不同的净化方法。

三、净化污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小河的变迁”图片分析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净化污水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渗透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鱼儿的奥秘

认识常见的动物——鱼类,知道鱼类的共同特征。

培养和发展学习科学的兴趣,积极提出问题,乐于探究。

提出问题,存入银行

1、课前学生收集有关鱼的图片、文字资料也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活鱼放养在鱼缸里让学生观察,以激发学生学习鱼的兴趣,积累感性认识。

2、看p36-37图后,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其生活经验,开始时让学生“由鱼能联想到什么?

”教师要组织好这一活动。

也可以让学生漫淡有关鱼的趣事,或者展示“鱼”的一些图片引入活动。

3、围绕探究过程能力培养要项的重点培养内容,接下来组织小组商议确定研究方向、探究思路、需要材料和活动规则。

教材中对此做出提示,但教师不要局限书本上的提示内容。

4、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活动,这比要求各组的学生一定按统一的程序,先观察什么,再研究什么“一二一齐步走”要好。

二、了解鱼的特征

鱼的共同特征是:

身体表面有鳞,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用卵繁殖后代,终生在水中生活。

根据鱼的共同特征这一概念去判断,哪些动物是鱼,哪些动物不是鱼。

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认识鱼的家族

阅读教材40页,了解庞大的鱼类家族。

第四单元 

小小赛车会

玩具汽车大比拼

(1)能在小组或班级集体努力中由分散到统一的共同设想活动的大体思路,并能比较清晰地表达。

(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学习正确与他人交流。

(3)通过实践,使学生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图表或图形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1)引入活动:

精彩五分钟

组织学生观看方程车比赛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自己组织比赛的兴趣。

对于没有条件的学校本环节可以省略或用其他方法替代。

(2)计划与组织

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组织班级“小小赛车会”。

可以提示学生从比赛内容、方法、场地等因素去考虑,要求他们说出比赛活动的大体思路。

如:

可以比速度(固定路程比时间或固定时间比路程)、能跑的距离或时间(动力的持久性和行驶性能)……

在分散自由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一些想法中提出一些具体的活动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些主题展开具体的讨论,让他们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说说活动怎么搞。

如围绕“谁的车儿跑得快”等活动,要引导他们具体说说即将开展的活动细节。

教师要参与讨论,提醒他们从更多的角度考虑得更周全一些,同时提出一些可能发生的困难或活动设计的欠缺,让学生想得更可行一些。

比如在比速度时要考虑到有的小车可能跑不到终点就会停下来,这时就可以在赛道上多设几条计时线等。

教师在其中要注意把握活动方案要有利于研究内容(知识点,详见框架表“科学知识”部分)的落实。

(3)活动:

谁的车儿跑得快

a.准备

组织准备:

组织学生分组分工,落实组内工作人员,如组长、计时员、记录员、号令员、协调员(负责纪律协调)等。

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如计时员对秒表的使用。

进一步熟悉活动方法和规则。

准备场地:

选择平整的校园内道路、操场或平地作为比赛场地,按比赛规则设置跑道、起点、终点……

b.活动

比赛活动建议由小组同学自己组织完成。

教师可以在各组巡回指导。

对学生比赛的规范要求不要太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量力而行。

c.总结与交流

这是引导学生研究和发现的关键环节。

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自己小组的数据进行分析,引导他们计算自己小车的速度,绘画自己的小车的行驶情况简图,让他们先凭着自己的眼睛去研究和发现(包括发现问题)。

然后通过交流互评等手段,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图表或图形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也可以引用一个小组的数据进行集体研究和分析。

(4)谁的车儿跑得远

本活动可以参照上述“谁的车儿跑得快”的组织方法。

活动中要让学生比较具体的说说自己的小车所停的位置。

动力在哪里

(1)研究不同的动力来源,初步认识常见的各种能源,渗透能量转化的思想。

(2)了解齿轮传动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以及关注科学、关注生活的科学情感。

第一课时

(1)回顾比赛,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回顾比赛中的一些细节,并提出一些问题。

如为什么有的车跑得快,有的车跑得慢?

建议先让学生发散性地提问,再有目的地进行引导。

(2)选择问题,讨论怎样去研究

为什么这些玩具车行驶的状态会不一样呢?

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围绕这一主题,引导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研究打算。

(3)动手研究小汽车的内部结构

让学生从材料超市中选取自己需要的材料或工具。

引导学生拆卸小车,观察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每小组最好拥有两只以上不同类型的玩具车)

交流观察所得。

如各种小车的动力装置不同等等。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动力来源,如电池、发条等。

由于能量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可能有一些困难,所以不要求学生说出专业术语,只要能表达一定的意思即可。

(4)引导拓展,布置课后拓展活动(调查)

引导学生先谈谈自己的活动打算和思路。

学生到具体调查的车辆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准,不要受教材束缚。

(5)汇报与交流

汇报调查情况,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动力来源(能源)。

第二课时

(研究齿轮)

(1)提出研究主题

带领学生初步认识各式齿轮,提出研究主题。

(2)讨论研究方案

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齿轮的作用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要有耐心,引导他们反复观察车模中的齿轮装置并适当加以点拨。

如可以提示他们从研究齿轮的运动方向、运动速度等角度进行研究。

也可以把做与说结合起来,让他们边动手边试边,探讨出可行的研究思路。

(3)实验研究

引导学生按上示意图装置齿轮组,观察三只齿轮转动的方向,并记录。

齿轮1齿轮2齿轮3

顺时针 

逆时针 

实验总结:

a. 

齿轮的转动速度

用大、小齿轮组成齿轮组,观察大小齿轮的转速。

b.特殊齿轮组改变运动方式

运动拐弯(蜗形齿轮)、转动变平动(齿轨)……

以上各项研究不要求每个学生或小组把每个项目都完成,可以分组自由研究。

(4)交流与总结

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实验现象,并试图总结。

齿轮组在传动过程中,能改变运动的速度、改变运动方向和方式……

无处不在的运动

能设计比较可行的探究活动,能简单描述自己活动的大体思路。

认识运动方式的多样性,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善于总结,体验到生活处处有科学。

提出研究主题

观察小车及小车内部运动

引导学生再玩小汽车,观察小车的运动,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小车及小车内部运动,用自己的理解描述这些运动方式的区别,如车轮在转动、车身沿直线的运动、车内的小人来回反复的运动……

有时为了讲起来方便,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涉及到一些常见的学生能理解的专业术语,但不要作为教学目标去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

引导拓展,观察某一用品的运动

小车的运动是那样多样丰富,生活中的运动更是精彩纷繁。

因此,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才是本课的核心所在。

(4) 

布置课后研究任务,讨论活动思路

怎样去研究呢?

这正是本单元也是本课要强化的训练要点。

因此我们要把设计研究思路的机会留给学生。

(5) 

学生分组研究

建议能让学生走进生活去完成观察和研究的任务。

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把一些器物拿到教室里供学生观察和研究。

提示学生能从位置、方向、快慢等方面注意观察物体的运动特征。

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6) 

交流与总结

要求学生能从位置、方向、快慢等方面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尊重和鼓励学生的采用不同的交流的方式,如语言描述、图示、动作模拟、模型演示等等。

第五单元 

动物家族

动物大转盘

(1)活动引入,提出问题。

(2)在教师指导下,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一、猜谜语活动。

(一)是用“大转盘”的形式。

教师上课前准备一个大转盘,可以是纸板,也可以是木板,能转动,最好设计上一个指针。

按照教材上的排列,将写好动物谜语的纸张贴在上面。

每一个位置可贴上3种以上动物的谜语。

谜底动物仅限于常见的鸟类和哺乳动物。

活动开始,每个小组一位同学上前转动转盘,指针最靠近哪一个谜语,就猜哪一个。

已经猜出的谜语及时取下来。

直到把所有谜语全部猜出。

为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每猜中一个谜语给予一定的奖励。

如,可以赠送猜中谜语的活动页,也可以用加分的方法。

(二)是采用抢答的形式。

教师准备好谜语,以主持人的角色组织猜谜活动,教师每读完成一条谜语,各组抢答,每答对一个,小组加分。

二、讨论我们是怎样猜测中的?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提问的空间。

实际上,这也是猜谜活动的延伸。

要注意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向着教师设计的思路发展。

三、制定研究计划

因为是一个“扶”的过程,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做好四个步骤:

即,明确研究内容;

选择研究方法;

确定研究思路,编写书面计划;

开展示会,根据大家的建议,交流、修改研究计划。

制订书面研究计划的“四部曲”,重在引导学生走进一个能力培养的新阶段,是一个“扶”的过程,因此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教学过程要环环紧扣。

这个教学活动对材料的要求不高,让学生准备好纸和笔就行了。

与小白兔交朋友

1、通过观察、记录不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宝宝的特征,概括出同类动物的一些特征。

2、通过课余时间研究动物,学会写观察记录,并能概括出所研究的动物的一些特征;

通过研究过程,进一步完善小组研究计划。

实施研究计划

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①动物宝宝的形态。

要求各组整理《小科学家记录本》,在宏观上汇报观察的结果。

各组研究的动物种类虽然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动物母与子的形态上的相似性和渐变性。

②动物宝宝身上的毛。

对这一研究片段的表达与交流,要求“表达”出两层意思:

一是动物的身体表面有毛吗?

二是鸟类与哺乳动物身上的毛一样吗?

③动物宝宝吃什么?

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学生在与动物交朋友的过程中,很容易做到的,就是用各种不同的食物哺养自己研究的小动物。

对这个过程进行记录与整理,自然就会得出“动物宝宝吃什么?

”的结论。

二、总结所研究的动物的特征

概括好研究过程的三个片段,即可基本上总结出一种动物的特征。

如家兔的特征:

胎生、哺乳(兔宝宝长得什么样)、身体表面有毛(兔宝宝身上的毛)。

三、 

修改完善研究计划

这是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在编写研究计划、交流研究计划基础上的又一次完善,是达成探究目标的根本所在。

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研究,知道了怎样研究小动物,了解了在计划指导下的研究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在此基础上的“放”的过程,也是科学探究中的升华过程。

3.我们的动物朋友

(1)培养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