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打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3037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打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医打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医打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医打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医打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中医打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中医打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中医打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中医打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中医打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中医打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中医打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中医打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中医打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中医打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中医打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中医打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中医打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中医打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中医打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打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医打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打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打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金克木,木生火,火克金;

水克火,火生土,土克水。

●五行相乘规律:

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多,出现的异常相克的现象。

●五行相侮规律:

由于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可我的一行进行反悔。

9.五行胜复规律:

胜气:

过盛之气。

气:

系统自我调节之气。

复的调节规律:

“胜气”重,“复气”也重;

“胜气”轻,“复气”也轻。

10.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是以<

<

皇帝内经>

>

的成书为标志。

11.<

伤寒杂病论>

是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

神龙本草经>

为中药的理论基础。

12.脏腑分为:

脏(五脏)、腑(六腑)、奇恒之腑,

●五脏:

肝、心、脾、肺、肾

●六腑: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

13.五脏:

多为实质性脏器,生理功能主要是生化和储藏精气,以藏为主。

14.六腑:

多为中空的管腔性脏器。

生理功能主要是受纳和传化水谷,并且有排泄糟粕的功能,以泻为主。

15.奇恒之腑:

界于脏腑之间

16.心(君主之官)的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

有心主血和心主脉两层含义

●心主神明

17.系统连属:

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在窍为舌;

心与小肠相表里

18.肺(大臣之官)的生理功能

●肺主气,司呼吸

●肺朝百脉

●肺主宣发和肃降

●肺主行水

19.主宣发:

排出浊气、输布精微和津液、宣发卫气。

肺气向上升腾和向外周布散作用

20.主肃降:

吸入清气、输布精微和津液、清肃异物。

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作用

21.肺的系统连属

●在志为悲忧,在液为涕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

22.脾的生理功能

●脾主升清脾主升清,指水谷精微借脾气上升而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升清是指脾的运化功能特点,以上升为主,是与胃的降浊相对而言的。

维持腹腔内脏位置的恒定,也由于脾气的升发,才能使机体内脏不致下垂。

●脾主运化运化水谷:

将饮食物化为水谷精微、将水谷精微吸收并向全身传输。

运化水液(运化水湿):

脾对水液的调节作用。

●脾主统血

23.脾(后天之本)的系统连属

●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24.脾的生理特性

●脾宜升则健

●脾喜燥恶湿

●脾气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25.肝(将军之官)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1)调节精神情志

(2)促进消化吸收:

协调脾胃的气机升降、分泌排泄胆汁。

(3)维持气血运行(4)调节水液代谢(5)调节生殖功能:

调理冲任、调节精室

●肝藏血

26.肝的系统连属

●肝主筋,其华在爪

●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开窍于目肝胆相表里

27.肝的生理特性1。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2。

肝为刚脏3。

肝体阴而用阳4。

肝气与春气相通应

28.肾(先天之本)生理功能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肾主水液

●肾主纳气

29.肾的系统连属

●肾主骨,生髓,充脑,其华在发

●肾在志为恐肾在液为唾

●开窍于耳,司二阴

30.五脏外华:

心,其华在面;

肺,其华在毛;

脾,其华在唇;

肝,其华在爪;

肾,其华在发

31.气,是人体内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

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

是指脏腑的各种功能活动。

如心气、肺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

32.气的来源:

先天之精气——禀受于父母;

后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

肺-----呼吸之清气

33.气的功能

(1)推动作用

(2)温煦作用(3)防御作用(4)固摄作用(5)气化作用

34.气的运动体现在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35.脏腑气机运动的一般规律: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只有通过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才能具体体现出来。

36.血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的液态物质。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37.血液化生的物质基础:

水谷精微、精、津液

38.血的循行:

脉管系统的完整、通畅和全身各脏腑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心、肺、肝、脾四脏)。

39.血的生理功能

(一)营养滋润全身

(二)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40.津液是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41.津:

性清稀流动性大,主要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等部位,并渗入血脉,起滋润作用。

42.液:

性稠厚,流动性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器官,起濡养作用。

43.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六淫是反常的六气。

44.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

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转化性。

45.具有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的特性,自然界中凡具有此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

(1)风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2)风性善行数变(3)风为百病之长

46.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结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寒性凝滞(3)寒性收引

47.大凡夏至以后,立秋之前,自然界中的火热外邪,称为暑邪。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

暑多夹湿

48.自然界中具有水湿之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

(1)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

(2)湿性重浊(3)湿性粘滞(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49.自然界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

燥性干涩,易伤津;

燥易伤肺

50.热邪——自然界中具有火之炎热特性的外邪

(1)火(热)性炎

(2)上火(热)为阳邪,易伤津耗气(3)火(热)邪易生风、动血(4)火(热)邪易扰心神(5)火(热)邪易致疮痈

51.七情的基本概念: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

52.

53.痰饮的病因学含义:

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痰饮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

质地稠浊者为痰,质地清稀者为饮。

54.瘀血:

血行障碍,血液凝聚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包括瘀滞内结之血、离经之血、污秽之血等。

既是病理产物又可为致病因素。

55.瘀血的共同特征:

疼痛;

肿块;

出血;

紫绀;

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曲张等;

脉细涩、沉弦或结代

56.病因:

正邪相争;

阴阳失调;

气机失常

57.诊法的基本原理

●司外揣内:

通过观察外表的现象,推测内脏的变化,认识病理本质,并解释外在的征候,即司外揣内。

●见微知著:

指通过局部或微小的变化识知整体。

由于机体的局部变化,蕴含着整体的生理和病理信息。

●知常达变:

诊病时熟知正常,通过比较发现异常,以了解疾病的本质及变化情况。

58.得神:

病人形色入常,肌肉不削,面色荣润、含蓄,体态自然;

两目灵活明亮;

神志清楚,语言清晰,反应灵敏,活动自如;

呼吸调匀;

饮食如常。

提示五脏精气充足,虽病正气未伤,病情较轻,预后良好。

59.少神:

病人面色少华,精神倦怠,反应迟钝,动作缓慢;

目无精彩;

神志正常;

气短懒言;

提示正气已伤,脏腑功能不足,多见于虚证。

60.失神:

病人面色晦暗,大肉消削;

两目呆滞无光,精神萎靡;

神志不清,语言动作失常,或神昏谵语,或循衣摸床,甚至卒然昏倒;

目闭口开,手撒遗尿,呼吸气微或喘促等。

提示正气大伤,脏腑功能虚衰,病情严重,预后较差。

61.假神:

常见于久病、重病、精神、精气极度衰竭的病人——表示病情恶化,阴阳即将离绝的症候。

突然颧红如妆;

目光突然转亮;

语言清亮、不休;

呼吸异常;

突然能食。

62.常色是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面和肤色,是精神气血充盈、脏腑功能正常的标志之一。

中国人正常面色为微黄透红,明润而有光泽,是有神气(光明润泽)。

63.青色主风、寒、痛、瘀,气滞;

赤色主热、戴阳证;

黄色主湿、虚、黄疸;

白色主虚、寒,失血、夺气;

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寒证。

64.淡白舌

舌色比正常人浅淡。

多主虚证、寒证。

●较正常人的舌色略淡,但仍可见有红色,虚证尚轻

●舌色枯白,血色全无,连口唇、齿龈均呈苍白色,虚证较甚。

65.红舌

舌色较正常色为深,呈鲜红色,称为红舌。

其形成机制是血热盛致气血沸涌,上壅于舌,脉络充盈,则舌色鲜红。

红舌主热证。

●若舌红苍老坚敛,或起芒刺,苔黄而厚,多属实热;

●胖嫩少苔而红,或有裂纹,或光红无苔,多属虚热。

●舌尖红者,为心火亢盛;

舌边红者,肝胆火旺;

舌中红者,为中焦热盛。

66.绛舌

舌色深红,称为绛舌。

绛舌的形成机制与红舌相同,惟其热势更为深重。

绛舌主热盛、主瘀。

在外感病,绛舌主热入营血,或伏热内蓄于心胃;

在内伤病则主阴虚火旺。

●若舌色绛红,舌面光洁如镜者,为胃津消亡;

●舌色绛红而干枯者,为肾阴枯竭。

●舌色绛红而有瘀斑是血瘀夹热。

67.青紫舌

舌体局部或全部呈青紫色或舌面上有青紫色斑块的舌象。

主瘀血、寒证或热证。

●青紫舌而干燥为热证

●青紫舌而湿润为寒证

●舌体青紫或见瘀点、瘀斑,多与气血瘀滞有关。

68.白苔

白苔为最常见的病理苔色。

白苔一般主表证,寒证和湿证。

●如风寒表证,舌苔薄白而润;

风热表证,舌苔薄白而干。

●若舌淡苔白而湿润,常是里寒证或寒湿证。

●白苔见于杂病则多属体内有水湿停留或有痰饮、痰湿。

69.黄苔

苔色黄,主里证、热证。

由病邪入里,邪郁化热,热邪熏灼而致。

●一般来说,黄苔颜色越深,热邪越重,淡黄苔热轻,深黄苔热重,焦黄苔为热结。

●外感病,舌苔由白转黄,为表邪入里化热的征象,苔淡黄而薄,也常见外感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

70.灰、黑苔

苔色呈浅黑色为灰苔,较灰苔色深者为黑苔。

舌苔呈灰黑色,多见于疾病的严重阶段,主热极或寒极

●舌苔灰黑而润滑,舌质淡白为阳虚寒湿或痰饮内停;

●舌苔灰黑而干燥,舌质红绛,为热极津枯或阴虚火旺。

71.声音

病人说话声音的强弱,可反映正气的盛衰和邪气的性质

●语声高亢宏亮而多言,属实证、热证;

●语声轻微低哑而少言,属虚证、寒证。

●语声重浊,常见于外感或湿邪侵袭,为肺气不宣,气道不畅所致;

●若声音嘶哑,发不出音的称失音,新病声哑失音多为外邪袭肺,肺气不宣,气道不畅所致;

久病声哑失音,常因肺肾阴虚,津液不能上承所致。

72.语言

语言错乱多为心神病变。

●谵语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语意数变,声音高亢。

多为热扰心神之实证。

●郑声神志不清,声音细微,语多重复,时断时续。

为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

●独语喃喃自语,喋喋不休,逢人则止。

属心气不足之虚证,或痰气郁结清窍阻蔽所致。

●狂言精神错乱,语无伦次,不避亲疏。

多为痰火扰心。

●言謇舌强语塞,言语不清。

多见于中风证。

73.问寒热

寒与热的发生,主要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阴阳之盛衰有关。

感受寒邪而发病,多表现为寒象;

感受热邪而发病,多出现热象。

阴盛或阳虚,多见寒证;

阳盛或阴虚,多见热证。

74.壮热:

病人发热,热势较高(体温超过摄氏39度以上),持续不退,不伴有怕冷,称为壮热,属里实热证。

多因外感热邪,或寒邪入里化热,以致里热炽盛,蒸达于外所致。

75.潮热:

病人按时发热或热甚,如潮汐有定时,称为潮热。

临床上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阳明潮热;

湿温潮热;

阴虚潮热。

76.疼痛的性质

●胀痛:

即疼痛而且发胀。

是气滞疼痛的特点。

胸腹胁部胀痛,属气机郁滞;

头目胀痛多属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

●刺痛即疼痛如针刺之状。

是瘀血的表现。

●隐痛:

即疼痛较轻而绵绵不休。

多因阴血亏虚或阳气不足、脏腑经脉失养致,属于虚证。

77.问小便

●应着重色、量、质及伴随症状进行查询。

●排尿时尿道灼热刺痛,且尿液点点滴滴难出,称为淋证,

●小便自行排出尚不自知,为小便失禁,多由肾精亏损或年老肾阳衰弱所致;

●睡后梦中自行排尿称为遗尿,多由肾气不充或劳倦过度所致。

78.问大便

●注意便次异常;

便质异常;

排便感异常。

●便秘:

有寒热虚实各种原因。

●泄泻:

若大便如酱为大肠湿热;

若似鸭粪而稀为虚寒;

兼夹白色脓液,为痢疾;

兼夹不消化食物,为食积或脾虚。

79.平脉是正常人的脉象。

古人对正常脉象有许多描述,一般要求达到:

其形态是三部有脉,一息四~五至,(相当于72-8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尺脉沉取有一定力量,并随生理活动和气候环境的不同而有相应变化。

80.病脉:

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滑脉、涩脉、洪脉、濡脉、紧脉、实脉、弦脉、促脉、结脉和代脉等14种。

81.浮脉

●脉象:

轻按即得,重按稍弱。

特点是脉搏显现部位表浅。

●主病:

表证。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82.沉脉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特点是脉象显现部位深。

里证。

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

83.迟脉

一息脉来不足四至。

特点是脉来缓慢,每分钟脉搏少于60次。

寒证。

迟而有力为实寒证,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84.数脉

往来流利,应指园滑,如盘走珠。

痰饮、食积、实热。

也可见于青壮年的常脉和妇人妊娠的孕脉。

85.濡脉

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特点是脉形窄,且波动小。

诸虚劳损,又主湿。

86.紧脉

●脉来绷急,应指紧张有力。

状如牵绳转索。

特点是脉搏动的张力大。

●寒证,痛证,宿食

87.洪脉

脉来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特点是脉形宽,且波动大。

气分热盛。

88.细脉

89.滑脉

●滑脉指脉来流利,按之圆滑,如珠走盘的脉象。

●滑脉主痰饮、食滞、实热。

因痰食内滞,邪气壅盛,气实血涌而往来流利致脉来应指滑利。

妇女无病而见滑脉,可判断妊娠与否。

90.涩脉

脉细行迟,往来艰涩不畅,有如轻刀刮竹。

气滞血瘀、精伤血少、痰食内停。

91.弦脉

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特点是脉体的硬度大。

肝胆病,诸痛,痰饮,疟疾。

92.促脉

●促脉指脉来急数而有不规则间歇的脉象。

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

促脉主阳盛实热,气血痰饮宿食停滞等证。

●常见于外感热病,痈肿热毒等病程中;

若脉促而无力,多为虚脱的表现,常出现于心气虚损,真阳衰惫的心脏疾患

促脉和结脉为相反的脉象。

二者虽都是脉律不齐的病脉,但促脉是脉率快,结脉则为脉率慢。

93.结脉

●脉来迟而有不规则的间隙。

●主阴寒偏盛,痰结,气血凝滞;

阴寒偏盛,而阳气不达,气血不畅,脉气阻滞

●结脉与迟脉共同点是脉的节律减慢,慢而规则为迟,慢而不规则为结。

94.代脉

●代脉指脉来缓慢而有规则的间歇,且间歇时间较长的脉象。

●代脉主脏气衰微,风证、痛证、惊恐、跌打损伤。

由于脏气衰微,气血亏损,元气不足,致使脉气不能衔接而出现代脉。

也可由于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打损伤致使脉气不能接续而脉见间歇。

95.症

主要是指单一的症状,是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一个临床表现,是病人众多主诉之一,如头痛即是症状,可出现在不同的疾病中,也可以由多种病因引起,其病机和疾病的性质可完全不同。

症,是辨证的主要依据;

如头痛、发热、汗出、鼻鸣、咳嗽等。

96.证

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证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

97.病

对在病史上或临床表现上具有一定共同特征,不因患者和地域差异而改变的一组临床表现的病名。

它通常是从总的方面反映人体机能或形质异常变化或病理状态的诊断学概念。

98.辨证

将四诊所收集到的患者的症状、体征、患病过程等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99.辨证论治的特性: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强调个体特异性;

恒动变化的观点

100.同病异治:

同一种病有时在不同人身上可以出现完全不同的临床表现,其证候不同,辩证治法也不相同。

101.异病同治:

不同的疾病,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出现类似的证候,此时病虽不同,但在某一阶段,辩证治法可以相同。

102.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类证候,其中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

103.八纲辨证是根据四诊搜集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判断,按照疾病部位的深浅、病情的性质、邪正的盛衰等方面的情况,归纳为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阴证、阳证八类基本证候,所以八纲辨证是综合性、概括性的辨证纲领。

104.表证是外邪经口鼻、皮毛侵入人体肌表所致的外感病证,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病情轻的特点,临床表现证候以发热、恶寒(或恶风)、舌苔薄白、脉浮为主,常兼有头痛、身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105.里证是表示病变部位较深,病在脏腑、气血的一类证候,里证的产生可以由表邪入里侵犯脏腑所致;

或由于病邪直接侵犯脏腑以及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脏腑功能失调。

里证的范围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以是热证或寒证,也可以是虚证或实证,可以是五脏气血、阴阳的亏虚,也可以有六腑的各种实证。

特点是病程长、部位深、病情重。

即除了表证的一切证候均属于里证。

106.寒证是感受寒邪、阴寒内盛、阳气虚损所致的病证。

107.热证是指感受火热阳邪,或阳热亢盛,或阴虚阳亢所表现的一类证候。

热证根据病位的不同,分为表热证和里热证。

108.虚证是指正气虚弱所致的病证。

多由久病、重病,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等因素形成,常导致气血阴阳的亏虚。

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多种,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

109.气虚证

●临床表现]:

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自汗,活动后加剧,舌淡白,脉细弱。

●病机:

元气亏虚,机能减退。

●治法:

益气扶正

●代表方剂:

四君子汤

110.血虚

●临床表现:

面色苍白,唇、甲淡白,头昏眼花,心悸、多梦、失眠,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或闭经。

舌质淡白,脉细。

血虚气少,脏腑失养。

养血生血

四物汤、当归补血汤

111.阴虚证

午后低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阴液亏损,阴虚内热。

滋阴清热

六味地黄汤

112.阳虚证

面色晄白,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腰酸膝软,浮肿尿少,大便稀溏。

舌质淡胖,有齿印,脉沉细无力。

阳气不足,寒从内生。

温阳散寒

金匮肾气丸、右归丸

113.气滞证

胸胁脘腹胀闷疼痛,时轻时重,走窜不定,胀痛常随太息、嗳气、肠鸣、矢气后减,或随情绪的忧思恼怒与喜悦而加重或减轻,脉象多弦,可无明显舌象变化。

●病机分析:

气机受阻,功能失调

●治疗法则:

行气导滞。

柴胡舒肝散

114.血瘀证

疼痛呈刺痛,痛处不移,拒按,夜间加剧,青紫肿块或腹内癥块,出血呈紫暗色或夹有血块,面色黎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

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舌下脉络曲张,脉弦涩。

瘀血阻滞,血行不畅。

活血化瘀

血府逐瘀汤

115.湿阻证

全身困重,头重如裹,遍体不舒,胸闷;

口淡不渴,或口渴不欲饮;

小便清长,泄泻,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舌苔白滑,脉濡。

湿邪内蕴,脾失健运。

化湿利湿

五苓散

116.痰证

咳嗽气喘,咳痰量多,胸脘痞闷,呕恶眩晕,或局部有圆滑肿块,苔腻,脉滑。

痰饮阻滞,升降失和。

燥湿化痰

二陈汤

117.食滞证

临床表现:

食滞证可见脘腹痞胀疼痛,呕吐酸馊,厌食,大便不爽,臭如败卵,苔腐腻,脉弦滑。

病机分析:

食滞中焦,运化失职。

治疗法则:

消食导滞

代表方剂:

保和丸

118.亡阴证

身热汗出如油,呼吸短促,烦躁不安,渴喜冷饮,面色潮红,舌光红少津,脉细数无力。

阴液耗竭,阴不敛阳。

养阴生津,敛汗止脱

生脉饮

119.亡阳证

冷汗淋漓,面色苍白,表情淡漠,四肢厥冷,呼吸微弱,口不渴或喜热饮,舌淡白润,脉微欲绝。

阳气暴脱,阳微欲绝。

回阳救逆

四逆汤

120.脏腑辨证,是运用脏腑的生理病理理论,对四诊所收集的病情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判断疾病的部位、病因病机、性质和正邪盛衰的一种辨证方法。

121.心气亏虚

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精神疲倦,面白,或有自汗。

舌淡苔白,脉虚无力。

心气不足,血运不畅。

补益心气

炙甘草汤

122.心血虚证

心悸怔忡,头晕,多梦,健忘,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

心血不足,心神失养。

养血安神

天王补心丹

123.心火亢盛

心胸烦热,口渴面赤,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甚则赤烂疼痛,舌红苔黄,脉数。

心火偏旺,热扰心神。

清心泻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