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教学中的情感培养.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8322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科教学中的情感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理科教学中的情感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理科教学中的情感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理科教学中的情感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理科教学中的情感培养.docx

《理科教学中的情感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科教学中的情感培养.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理科教学中的情感培养.docx

初中理科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王菊仙

(金华市第四中学,浙江金华321000)

摘要:

初中理科教学中落实情感目标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功利主义;学习缺乏吸引力的状况。

其原因有教师方面的,也有考试评价方面的。

要使情感目标落到实处,课堂教学过程是关键,同时评价方式与内容力求多元化,以及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关键词:

初中理科教学;情感目标;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2560(2005)02-00

在初中理科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知识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应注重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在传统的理科教学中,理科教育的唯一目的是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我国中学理科教育中曾经强调的“双基”教育,把理科教育的本质功能理解为培养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和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基础教育的本质功能,被确定为提高公民的素质。

理科教育的本质功能,便相应地被明确为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

因此,在理科教育中进行情感培养,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1初中理科教学中落实情感目标之现状

1.1重认知、轻情感。

在初中阶段,我省实施理科综合课程已经多年,在原有的初中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等分科课程的基础上综合形成了初中自然科学课程。

课程的设置体现了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根本目的,扭转了单以各分科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为目标的原有传统模式。

课程更加注重知识与技能和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结合与渗透,并力求反映STS课程的思路。

但是,在基层教学中,教师只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忽视情感目标落实的现象还相当普遍。

特别是在农村初中,由于条件简陋,设施相对较差,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较慢,抱着因循守旧思想的更不在少数。

1.2功利主义思想。

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好多年了,但是作为一个基础教育的工作者,体会是什么呢?

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思想依然无处不在,倡导人文精神的新的教育理念仅是教科研的内容之一,做做文章罢了。

面对考试的重担、升学的竞争、教师的考核,更多的老师停留在灌输一接受、听讲一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上,甚至采用题海战术以应付考试。

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目标也就相应地让位于知识、技能目标了。

1. 3学习缺乏吸引力。

自然科学是与人类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自然知识本身奥妙无穷,较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是,纵观几年来的教学现状,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相当普遍。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氛围没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没有;科学态度,情感体验没有。

大部分学生最初的一点兴趣也被三年的教育给扼杀了。

关于学习兴趣的问题,曾调查过班里成绩最好的几位学生,得到的答案几乎一致:

根本没有直接的兴趣。

收稿日期:

2004-12-30

作者简介:

王菊仙(1968-),女,浙江金华人,金华市第四中学一级教师。

成绩好完全是依赖于考试、竞赛等外部形式的激发,教育使孩子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自然科学教学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

2原因分析

2.1教师方面的因素。

如今,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开始得到传播,教师已基本具有尊重学生,承认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但并未真正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在观念上存在着一些误区。

在课堂上,教师一方面和蔼可亲,另一方面,教师的言行也带有威严、专制的影子。

很多时候,对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方法的应用等,都是不考虑学生的感受的。

基层教育中,数代人长期传递的传统教学方式,早已内化为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心理定势。

而且,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应付考试方面,它是十分行之有效的手段。

所以,以不变应万变,其牢固地位也难见动摇之势。

这种以“告诉”为主的教学方式与新教育理念倡导的“活动、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相去甚远,剥夺了学生思维、选择、尝试的权利,使学生无法通过探究过程而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对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引导赋于更专业化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自身应有较高的科学素养,要有自我发展的意识。

教学中,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内容的不同情感,会在不同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热情,学习态度和情绪情感体验。

许多教师传授知识时,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钻研得透彻、明晰,教学中分析得丝丝入扣,其套路如疱丁解牛般熟练。

唯独没有充分认识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没有深切体验教学内容的情感并融注于教学过程中,也没有通过合适的教学心理气氛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2. 2考试评价方面的因素。

随着考试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小学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已经有了变化。

一些学校和教师开始运用先进的教育评价观念,选择科学的评价方法来评价学生。

但传统的评价观念和评价制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的考试,指导着教育教学过程。

各类考试名目繁多,单元测验、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学科竞赛、中考模拟、文理科联赛等等不甚例举,压迫着教师和学生。

各种考试在评价内容上,偏重于对学生学业成绩其是知识量的评价上,且内容陈旧,过难过深。

考试评价内容、形式的单一化,使许多学校和教师使出题海战术等各种招术,学生也因此陷于暗无天日的“苦练"之中。

所谓的高才生也不见得符合教育的培养目标,义务教育宗旨的贯彻落实更是无从谈起。

3几点措施与感想

3.1课堂教学过程是关键。

要使情感目标落到实处,课堂教学过程是关键。

(1)要努力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理科学习中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就必须拓展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

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上,不要用机械的框框,统一的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活动,禁锢学生的思维。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知识的精神,如在“结晶和结晶水合物”一节中,通过假设、实验的方法探索“结晶的两种方法”,让学生自己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由教师来直接呈现知识。

(2)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理科知识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必须拓展空间,把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

在“天气与气候”一节中,可以让学生来播一下当天的天气预报,收集一些当地有关天气与气候的谚语等等,实实在在地去体验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实践体验不断生成与发展的过程。

(3)要为学生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

教师有效地指导是探究式学习得以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而教师指导的重点之一就在于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如在“大气压强”一节中,针对大气压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直接观察的实际情况,先做几个小实验(纸片托住水、鸡蛋进入瓶里),使学生即刻发现了问题,从而激起探究的欲望。

可见,没有良好的探究氛围,就没有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

(4)要丰富学生的过程体验。

现代教育所重视的不应仅仅是问题解决的结果,而更应是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

如在“制作一个地球仪”的过程中,学生各自用了不同的材料,做工也各有千秋。

虽然,在别人看来并没有那么完美,甚至还有很多明显的缺陷,但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唤醒主动性,开发创造性,形成科学的态度。

(5)在学科整合中体现综合性。

自然科学是一门综合理科,它包括了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等多门学科的知识。

课程把这些原本具有内在联系而人为被割裂的内容重新整合为一体,而这种内在联系是自然的和真实的,而非人为大杂炫。

对各门学科内容的整合也有助于学生整体上把握自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应体现这种整体的、有机的自然观。

如在学完了所有有关水的知识后,要求学生写一篇“水”的小论文,在学生回顾各册中水的知识,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将大脑中零碎的、条块分割的知识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而,有助于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同时也加强了科学、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情感体验。

3. 2评价方式与内容的多元化。

评价的多元化是保证课程标准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有助于促使教师自觉应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指导教学。

理科教学中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不仅仅是纸笔测验中能够体现和反映的那些素质。

而评价对教育教学在现实实践中具有不可低估的导向作用,因此不能以纸笔测验中的学生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

实施评价中应强调学生自主探究与个性发展,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测验与考试。

纸笔测验也应作出适当的改变,例如注意新的情境中知识的再现与应用。

再有,也可以采用口试,实验实践测试等不同的形式。

(2)评价内容全面化。

评价内容尽可能涵盖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应在实践中积极进行探索,如学生自评,互评,或教师根据表现记分等方式。

(3)对探究性活动进行过程评价,伴随于学习过程之中。

教师可随时关注学生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指导性评价。

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间通过补充、质疑等活动也可以产生相互间的评价。

(4)对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可通过展览、鉴赏、报告等形式让探究过程与成果进行展示,以在更广的范围内发挥评价的作用。

3.3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必须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评价。

教师应该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新的教育理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

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

在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力争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现代综合理科的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更加注重过程性,关注学习者自身的体验。

教育应体现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就是要将知识教育与情感培养结合起来,达到寓教于情,以情促学,从而实现人格的整体发展。

EmotionalTraininginScienceTeachingofJuniorHighSchool

WANGJu-xian(JinhuaNo.4MiddleSchool,Jinhua321000,China)

AbstractThefulfillmentofemotionalaimexiststhefollowingproblemsinourscienceteachingofjuniorhighschool:

emphasizingcognitionwhilebelittlingemotion,benthamism,lackoflearningappeal.Thesephenomenaresultfromtwoaspects:

theteacherandthestudent.Inordertofulfillbetteremotionalaim,somemeasuresshouldbetakenasfollows:

stressingtheteachingprocessduringtheclass,extendingvariousevaluatingmannersandcontent,andimprovingtheteacher?

sself-qualities.

Keywords:

scienceteachinginjuniorhighschool;emotionalaim;statusquo;measure

(责任编辑陈咸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