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3234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北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北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北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北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北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北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北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北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北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全系共答题(大综合)

一、填空题(每题不论几空均1分,共25分)

1.《庄子•寓言》云: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日出,和以天倪。

2.莱辛在一书中,将时空概念引入文艺理论。

认为绘画是空间艺术,而诗歌是时间艺术。

3.丹纳《艺术哲学》认为艺术形成有三大因素:

种族、环境与。

4.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取材于唐代小说。

5.“元嘉体”的三位代表诗人是颜延之、、谢灵运。

6.白蛇许仙的传说在明代被改编成《警世通言》中的著名小说。

7.1918年4月,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以来概括文学革命的宗旨。

8.瞿秋白的是一篇较早运用阶级分析观点研究鲁迅的经典文献。

9.在“两个口号”论争中,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相区别的另一个口号是。

10.1943年9月,赵树理的由华北新华书店出版。

11.1978年4月30日,《文汇报》刊出艾青复出后的第一首短诗。

12.“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包括《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和。

13.民间长诗按照基本表现手法可以划分为民间叙事长诗、民间戏剧体长诗和

14.音系的最小线性单位是。

15.一般性、模糊性和是词义概括性的三种重要表现。

16.八个基本元音中,前半低不圆唇元音是。

17.是在听感上可以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也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

18.“一米”的“米”与“大米”的“米”的关系是。

19.“值得学习”的结构类型是。

20.中国最早的字典是东汉许慎所著,它将所收的9353字分为

部。

21.《说文解字》:

“祯,祥也,从示贞声。

陟盈切。

”这种注音方法是;

《字汇》:

“囵,音伦。

”这种注音方法是。

22.《庄子•秋水》: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其中“望洋”的意思是。

23.春秋战国之交,在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以木星所在星次来纪年的纪年法,称为

24.我国古代制作竹简的程序之一谓之,后多以此泛称缮成定本或校刻付印。

25.我国现存最早的书籍目录是。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这一观点出自()一书。

A、锡德尼《为诗辩护》B、贺拉斯《诗艺》

C、亚里斯多德《诗学》D、雪莱《为诗辩护》

2.“花鸟缠绵,云雷发奋,弦泉幽咽,雪月孔明,诗不出此四境”这句话出自()。

A、《沧浪诗话》B、《艺概》

C、《石林诗话》D、《人间词话》

3.提出“战国之文既源于六艺,又谓多出于诗教”观点的论者是()。

A、刘师培B、刘咸炘

C、章学诚D、林传甲

4.唐代诗坛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的诗人是()。

A、李白B、王维

C、李颀D、王昌龄

5.鲁迅先生所说的能令人“忘怀得失,独存赏鉴”的一部古代小说是()。

A、《西游记》B、《水浒传》

C、《儒林外史》D、《红楼梦》

6.庄周梦蝶的寓言出自()。

A、《庄子•齐物论》B、《庄子•逍遥游》

C、《庄子•大宗师》D、《庄子•养生主》

7.下面作家中的()不是“创造社”的成员。

A、陶晶孙B、穆木天

C、徐祖正D、耿济之

8.李劼人的“大河三部曲”除了《死水微澜》、《大波》,还有()。

A、《还乡记》B、《暴风骤雨》

C、《暴风雨前》D、《田家冲》

9.梅行素是茅盾小说()中的人物?

A、《虹》B、《蚀》

C、《子夜》D、《霜叶红似二月花》

10.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的作者是()。

A、白桦B、闻捷

C、公刘D、邵燕祥

11.《胡风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一文的作者是()。

A、何其芳B、林默涵

C、周扬D、冯雪峰

12.神话中汉字的发明者是()。

A、周文王B、伏羲

C、燧人氏D、仓颉

13.杞梁妻的故事在民间文学分类中属于()。

A、民间故事B、神话

C、民间传说D、笑话

14.古代民间文学中,童谣被看作是()发布的政治预言。

A、天帝B、荧惑星

C、启明星D、北斗星

15.阿拉伯文是()。

A、意音文字B、音节文字

C、辅音文字D、音位文字

16.现代英语中最不明显的语法范畴是()。

A、数B、性

C、时D、态

17.下列不属于仿译词的是()。

A、黑板B、足球

C、啤酒D、超人

18.一下()方言不属于吴方言。

A、上海B、无锡

C、金华D、扬州

19.语音的()属性是语音的本质特征。

A、物理B、生理

C、社会D、声学

20.下列词语中()有语素义失落现象?

A、蹊径B、窗户

C、细软D、带鱼

2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这个句子使用的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是()。

A、委婉B、并提

C、代称D、省略

22.《郑伯克段于鄢》: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句中的“城”用的是()。

A、本义B、引申义

C、假借义D、比喻义

23.下列术语中用作声训的术语是()。

A、犹B、谓

C、之言D、之貌

24.《郡斋读书志》在中国传统四部分类中属于()。

A、经B、史

C、子D、集

25.《春秋》中的“正月”是夏历的()。

A、十月B、十一月

C、十二月D、一月

第一,招考名额少。

2011年北大中文系报考大约800,只招了35人,每个专业大约是5个左右,少到2个,多到7个,就中国现当代文学而言,一般招6—8人,当代文学方向一般只招2个,今年也许是现代文学考生成绩不太理想,所以多招了1个。

我看前几年的情况也差不多。

第二,考北大的人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大都是下过一番功夫,有点狠劲的,都是自认为有几刷子的人。

特别是,这些人中有一些是二战、或者三战四战的,这就更有竞争力。

以当代文学为例,进入复试的7人之中,有4个都是二战或者三战,因而,这些久经沙场的人的实力不可小觑。

不过作为生手,我当时并不怎么仔细想到这一点,或者是自信的缘故,我虽然想到跟我同台竞争的都是高手,但还是决定搏一回,结果误打误撞,侥幸考了个第一。

第三,北大出题、判卷有自己的路子。

不指定参考书、出题变化莫测,尤其是大综合,几乎是天上地下无所不考。

对于专业课,照搬教材定论只能及格,观点陈旧平庸也没有高分。

这就对专业课的要求很高。

如果你不能融会贯通,并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那么基础再好,也只能仰天长叹。

第四,心理压力大。

考北大的人,都要先想好最坏的结果,那就是你辛辛苦苦准备那么久,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面对北大的盛名,面对想象中的强劲对手,面对失败的后果,可想而知,对心理的承受能力是一个艰巨的考验。

首先我要提示几点关键的东西。

第一,如果没有什么家学渊源、师承深厚、天资聪颖、勤奋异常的条件,那么最好趁早准备,一般要准备一年左右的时间,理论上是越久越好。

试想,北大本科生在北大读书四年,那些二战三战的研友久历沙场,要和他们竞争,准备一年已经差不多是底线了。

第二,现当代文学对于作品的阅读不可或缺。

若是只读理论只啃学术书籍,那考上北大的几率是非常低的。

因为作品是阐发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到头来只能空泛而谈,而且容易落入人家窠臼,那样得分就很一般了。

北大出题总是会强调结合具体作品,结合具体作家,所以这一点十分关键。

我的做法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从现代文学直到当代文学,代表作品我基本都看过,而且每看一篇都做一些评论和摘要,这也是锻炼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力,锻炼论述能力的好方法。

第三,如果两门公共课不上140,或至少135,考上北大的概率应该也会很低,我统计过去年前十名的公共课成绩,都不低于这个分数,去年第一名高达158,今年我的成绩是141,算是一般了,好在我专业课还可以,要不第一也有风险。

所以不要以为专业课很好就可以上北大,公共课不行照样歇菜。

然后我说说当代文学的复习准备工作。

第一,现代文学。

历来搞现代文学的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不懂当代,但要说搞当代的不懂现代,那肯定笑掉人家大牙,这个状况充分说明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等级关系。

所以要考当代文学,现代文学也是要懂的。

不过,对于现代文学而言,主要是把握文学史脉络,对重要作家(鲁郭茅巴老曹,张爱玲、赵树理、沈从文、丁玲、郁达夫等)有一定了解和认识,对现代文学经典作品有阅读,那就可以了,细枝末节可以不管。

现代文学当然是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读这本书要做笔记,将文学史脉络抽取出来。

这很重要,做笔记和没做笔记完全是两码事,我是做了有针对性的笔记的,效果很好。

另外,现当代文学考试都有五十分的名词解释,现当代的名词解释至少300,虽然有点多,但是要想拿高分,这些名词解释自己要一个不落都给总结出来,最后20天左右再和总结出的当代文学名词解释一起集中背诵,都背好了,那么前面五十分就搞定了。

总而言之,名词解释是越详细越好,越多越好,而这就需要用心思积累了,我就积累了好久,才弄出一份比较完整的名词解释笔记,结果考试时名词解释无一漏网,快哉。

关于现代文学的书目,我将看过而且觉得有用的书列出来(部分会牵涉到当代文学),供大家参考,有些我认为是必读书目,其他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修改和增删。

阿英《晚清小说史》

李泽厚《现代思想史论》(选读部分)

许纪霖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上、下,选读部分)

陈平原《中国二十世纪小说史(第一卷)》,此书后来再版,名为《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

清末民初小说研究》,《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必读)

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想象中国的方法》

李欧梵《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必读),《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上,必读)

陈平原《陈平原自选集》

王晓明《王晓明自选集》(必读)

王富仁《王富仁自选集》

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必读)

鲁迅研究:

钱理群《心灵的探寻》、《与鲁迅相遇》,汪晖《反抗绝望》,竹内好《鲁迅》,此四本是研究鲁迅的经典作品,四选一必读一本。

这四本各有特色,不过本人最喜欢竹内好《近代的超克》中收录的《鲁迅》,绝对是鲁迅研究当之无愧的桂冠。

第二,当代文学。

终于到了本行。

当代文学首先要明确一个立场,所谓的当代文学研究不是说只是研究当代的作家作品。

而是说,在当代的立场上,以文学为根基,进行阅读、理解、思考、发言。

所以当代文学研究理论上是没有学科限制的,那些只专注于当代文学作家作品、专注于文学本身,而不注意文学周边的人,很难有开阔的视野和扎实的基础——据我的理解,这应该也是北大当代文学研究的思路。

不过,这样的要求对于考研而言未免过于苛求,但是意识到这一点却是重要的,它可能直接决定你的论述方式和论述水平。

所以不妨适当读读与当代文学不那么相关的书,只要注意时间安排和适当的范围控制,对考研、对以后的深造也是大有帮助的。

然后就是打基础。

我把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读了一遍,作了笔记,而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则仔细读了两遍,作了极为详尽的笔记,并结合真题的要求对名词解释同时作了总结,对历年真题中的论述题所涉及的内容作了小专题。

然后根据洪子诚编的作品选(包括存目)一篇不落地读完,作了或详或略的摘要和评论,余华、贾平凹、莫言、王安忆、韩少功、张承志等一流作家,他们的作品就集中多阅读了一些,作了专题评论,碰到学术论著中反复提到的作品我也找来看了。

虽然这一步耗时尤多,几乎贯穿整个备考时期,而且有时会有烦躁感,但是却一定要坚持,因为这一步极为紧要,可以说直接决定你在高手之争中能否站稳脚跟,要没有这一步,趁早收了考北大当代文学的心思,就是读的学术论著再多也是白搭。

这一点有例为证,今年我去北大复试的时候,从武汉跑来一个已经二战而仍归失败但还准备三战的研友,很急切地找到我,见面就把他读的论著书目给我看,我一看自己都要晕倒,他看过的比我都要多。

可是他的专业课成绩两次都在90到110之间,这个分数想上北大,不用说有多悬了。

听了他的情况,发现他最大的问题就是基础不好,作品基本没看,论述能力也欠缺。

最后就是提升能力。

打基础只能让你站稳脚跟,要想脱颖而出,还要更多准备,这方面就靠学术专著了。

下面我列一些重要著作,尽量列举我所认为必要的。

首先是洪子诚的书,因为他是元老,当代文学最为优秀的文学史家,所以多读他的书肯定是必要的。

他的书我看过的有《1956:

百花时代》,《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当代文学的概念》,《中国当代新诗史》,《问题与方法》。

他的书原则上可以全读。

现在他出了一套《洪子诚学术作品集》,都收入了这些书,可以买到。

李扬《抗争宿命之路》(必读),他的《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据说很好,可惜我没找到。

韩毓海《锁链山上的花环》(必读),《从“红玫瑰”到“红旗”》据说也是必读书,可惜我也没有找到。

曹文轩《二十世纪末文学现象研究》、《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他的学术思路与他的北大同仁似乎不同,可以参照参照。

戴锦华《涉渡之舟》(应该是必读的),因为我对女性文学不是很感兴趣,所以只是读了此书一部分,但是这应该是必读书目。

另外,戴锦华《隐形书写》也很好,可惜我是在考研之后才找到的。

陈晓明《无边的挑战》(必读),《表意的焦虑》,《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贺桂梅《人文学的想象力》,《新启蒙知识档案》(必读),这是2010年出的,很不错。

旷新年《写在当代文学边上》

黄子平《灰阑中的叙述》(必读),《沉思的老树的精灵》要是能找到也要读,黄子平出书不多,本本经典。

汪晖《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必读),此是长文,可在《汪晖自选集》、《死火重温》、《去政治化的政治》中找到

査建英《八十年代访谈录》

孟繁华、程光炜《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必读)

程光炜主编《重返八十年代》(必读)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陈思和自选集》

王晓明《思想与文学之间》,《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下,必读)

唐小兵主编《再解读:

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

蔡翔《革命/叙述:

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此书我是在复试之前读的,也刚出来不久,也很好。

对于考研而言,可以用刚出的《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书系•蔡翔卷》(必读)。

我是考研以后才发现蔡翔的,觉得要是考研之前读过他的书,可能有很大收益,故列出来。

整体上看,八十年代文学最为重要,考试出题一般也是四道里面至少有两道有关八十年代,所以这方面看的书要多一些,17年文学我觉得有了李杨的那两本书就差不多了。

九十年代有了戴锦华的《隐形书写》、张颐武、谢冕《大转型》两本专论也够了。

诗歌也一般会有一道题,所以不要忽视当代文学的诗歌史,尤其是朦胧诗、第三代诗歌。

其它就散落在各专著中,看多了自然大概都知道一些。

当代文学的最大特点是没有学科限制,因而学术共识相对缺乏,作品的经典性不断遭到质疑,所有的理论都可以找到其躯壳,所有的论断都可以寻找到根据,所以学当代文学恐怕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慢慢培养自己对于当代文学的想象力,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是学不好当代文学的。

我虽然是刚入当代文学的门槛,本没有资格在此作如此宣称,但是也不妨放肆地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还有一些我没有读或者没有读完,但是很有用的书,比如谢冕、孟繁华主编的“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刘禾《语际书写》、《跨语际实践》,汪晖《汪晖自选集》,《死火重温》,《无地彷徨》,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此书应该是必读书),戴锦华、孟悦《浮出历史地表》,陈晓明主编《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张旭东《批评的踪迹》,许子东《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当代小说阅读笔记》,南帆《后革命的转移》、《冲突的文学》,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谢冕、张颐武《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蔡翔《日常生活的诗情消解》等。

至于杂志,《文学评论》、《天涯》、《中国现代文学丛刊》、《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南方文坛》、《读书》、《文艺理论与批评》都是很权威的,但是可能没有多少时间来读,而考研也不要求对学术界研究现状有很多了解,所以要是没时间的话,不看也没有多大关系。

我是看的比较少的。

第三,专业基础。

专业基础主干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欧美文学、西方文论、古代文论,一般最后四道大题各出一道。

选择题和填空题就无所不包,语言学、古典文献学、文学等学科都有。

这里边,尤以西方文论为最重要,这是因为,虽然西方文论在专业基础中占分不是最多的,但是却是当代文学的基石,那些学术论著、专业术语无不是以之为基础,为理论背景,为话语生长点,没有西方文论,当代文学研究就无法展开,因此要是不懂点西方文论,那就不要搞当代文学好了。

但是书海茫茫,要打文论的基础也比较难。

我看的西方文论的书有:

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这本书我作了详细的笔记,再加上赵一凡主编的《西方文论关键词》作些补充。

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这本书我看了两遍,作了笔记,收获很大。

以上两本是我学西方文论最重要的参考书了,因为时间有限,有这两本好好读读,应付考研应是没有问题了。

以下是我所读过的印象比较深刻,受益也很大的文论方面的书: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

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

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

这些书都是与当代文学关系极为密切的书,值得一读。

我的遗憾是没有多读些文论原文,这恐怕要到研究生阶段才能做了。

古代文学史,我用的是袁行霈版,这应该是古代文学史教材最好的书,所以好好看看是有益处的。

但因为专业基础的问答题都是关于著名诗人(诗派)和经典作品,所以用此书不妨多抓文学史脉络,多抓著名诗人和作品,然后结合专业基础试题的出题思路做一些专题,这样就差不多了。

欧美文学。

我用的是朱维之版的,参看郑克鲁版,另外我自己还补充了三本书:

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袁可嘉《西方现代派文学概论》,喻天舒《西方文学概观》。

欧美文学最为重要的出题点是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流派,其次就是十九世纪文学(尤以十九世纪俄国为重点),十八世纪以前可以不管。

偶尔考一下东方文学,大概就是日本川端康成、印度泰戈尔之类的大家,不用怕。

古代文论。

我只用一本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而且是一卷本,这里边只要抓文论史脉络、著名理论就行,比如诗言志、意象、意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以禅喻诗等,这些可以作专题复习。

以上专业基础都要做笔记,不能疏忽。

笔记重点是抓文学史脉络,抓著名作家、作品、流派、理论,细枝末节通通省去,不要怕漏了什么。

即便如此,这些笔记做起来也够花费一阵时间了。

我大四以前准备过一阵西方文论,再次复习专业基础的时间大概是2010年的11月了,花了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复习完四大科目,作了重点笔记,这些笔记对我很有益处。

又花了半个月搞专业基础的选择题和填空题,方法是把历年真题所考的知识点都弄明白,然后连题目背下来,这方法是突击的最佳方法,因为专业基础出的题,有一定的重复率。

现在,我要补充十分重要的两点。

第一,北大中文系不指定参考书,就等于没有给我们指明方向。

书海茫茫,没有方向那是不可思议的。

那我们就要自己找方向,这个方向存在两个方面:

首先就是真题,包括历年专业课真题和专业基础真题。

仔细分析历年真题的知识分布和出题倾向就是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分析历年考题的知识分布,直接为我们指明要重点看什么书,看到什么程度,对出题倾向的分析,则直接指明我们应该怎么看书,怎么做笔记,怎么论述。

然后是北大的课堂笔记,特别是现当代文学的课堂笔记,看这些你能领悟北大授课老师的讲课、思考、论述问题的方式,他们的治学思路我们若能学到一点皮毛,这就是我们的备考、考试的方向所在了。

所以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是去中文考研网买,还是找别人买,或者网上搜集,历年真题和课堂笔记一定要弄到手,因为这就是我们的方向,这就是我们漫漫考研路的明灯。

没有方向,考什么?

第二,答题时套现成的结论,套教材,套大家都烂熟于心的结论,那是自绝于北大。

因此只要是觉得有理,有证据支持,那么不妨一说。

我认为,四平八稳比起剑走偏锋,没戏的概率要大一些。

但一般来说,专业课试卷的答题时间是很紧的,根本就由不得你去绞尽脑汁现成编一个论点出来,所以平时就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自己展开论述的能力。

思想与修辞同行,所以在文采上不妨也注意注意,那样易得老师欢心,这一点我也是深有感触。

但切忌乱弹琴和空泛而论,这两点是致命伤,比四平八稳要危险十倍。

粗略而言,我得以考上北大,考研历程和经验就是这样了,希望是要对后来者有点益处,但有没有坏处读者还需自行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