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3321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文档格式.docx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文档格式.docx

(2)×

 东北地区耕地面积扩大,林地、草地面积减少。

(3)×

 东北地区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教材整理2 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教材P54~P55,完成下列问题:

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1)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发展;

调整农作物之间的比重,合理利用土地;

按照市场需求,发展经济作物。

(2)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效益。

(3)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1)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

(2)抓好养畜基地建设,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同发展。

(3)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1)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提高防洪和抵御旱灾的能力。

(2)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增施农家肥,加快水土流失耕地的治理。

(3)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持。

(2)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3)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1)东北农业基地开发,抓好种植业就行。

(2)牧区发展生态牧业和舍饲畜牧业。

(3)为保护森林,林区应禁止砍伐。

(4)加强耕地建设,要多施化肥。

 农业基地开发,种植业是基础,兼顾林、牧、副、渔业等。

(2)√ 牧区要发展生态牧业和舍饲畜牧业。

 要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应坚持采伐量小于生产量。

(4)×

 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持,可采取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措施。

[质疑·

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疑问3:

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东北黑土地正面临日趋板结,可耕性变差的问题。

东北黑土地原来有一米厚土层,现在只有40厘米至60厘米。

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说,“要知道形成一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3亿年,而现在退化的速度是一年一厘米,如果再不注意提高耕地质量,农业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威胁。

探讨:

东北地区黑土的流失除了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之外,还会造成哪些问题?

【提示】 黑土流失还会造成泥沙下泄,使河床抬高、水库和湖泊淤积,严重影响水库效益的正常发挥,使洪涝灾害更容易发生;

使平坦的地形变得沟壑纵横,不利于大型机械的耕作;

地表植被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

东北地区耕地广阔、肥沃,为什么还要加强建设和保护?

【提示】 东北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耕作粗放、只用不养等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并且对不宜耕作的土地也进行了开垦,耕地破坏严重。

因此,必须加强耕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

1.黑土利用中的问题及措施

2.林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对策

3.湿地利用中的问题及治理

1.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现在农业生产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据此回答

(1)~

(2)题。

(1)目前不属于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的是(  )

【导学号:

73360077】

A.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不足

B.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C.粮食品种和质量欠佳

D.常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2)目前,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除了水土流失外,还有(  )

①湿地面积日益增多 ②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 ③自然灾害频繁 ④环境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 第

(1)题,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大,人均耕地较多。

(2)题,由于历史的原因,东北地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除水土流失外,还有因过度垦荒、乱砍滥伐导致的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等问题,自然灾害问题及工业生产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等。

【答案】 

(1)A 

(2)C

2.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

(1)~(3)题。

(1)目前,甲、乙、丙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分别是(  )

A.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湿地破坏

B.土地荒漠化、湿地破坏、森林减少

C.森林减少、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

D.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

(2)导致甲所在区域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放牧B.过度开垦

C.过度砍伐D.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3)丙所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开辟水源,合理灌溉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C.合理采伐,及时抚育D.退耕还湿,建保护区

【解析】 第

(1)题,据图分析可知,甲地位于大兴安岭,最主要生态问题是森林破坏,森林减少;

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可能为温带草原区,土地荒漠化现象较为严重;

丙地位于三江平原地区,最主要生态问题是湿地破坏。

(2)题,导致大兴安岭森林减少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砍伐。

第(3)题,丙所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退耕还湿、建立湿地保护区等。

【答案】 

(1)A 

(2)C (3)D

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材料一 近年,×

×

市重点围绕“做精一产”这篇文章,通过整合资源,深入挖掘食用菌、水稻、西甜瓜、红树莓、设施蔬菜等特色农业潜力,推进10个特色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着力将这些园区建成为展示雪域特色农业新技术的窗口和农民科学种植的样板。

市特色农业只是近几年东北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东北地区目前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逐渐形成了开发型、专业型、规模型、外向型和特产型区域大农业经济。

材料二 特色农业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当地名、特、优农产品为主的,用现代农业带动传统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

东北地区适合发展哪些特色农业?

【提示】 林业、特色林产品养殖、水稻。

东北地区的特色农业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东北地区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这是发展特色农业的物质基础;

二是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以应用。

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措施

具体内容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发展;

调整好各种作物之间的比重,合理利用土地;

按照市场需求,发展经济作物

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大力发展畜牧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效益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更大的就业市场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

抓好养畜基地建设,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同发展

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提高防洪和抵御旱灾的能力

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加大开发投资力度;

大力增施农家肥,科学使用化肥;

加快水土流失耕地的治理

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

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学技术,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加速文化教育的普及,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持

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3.专业村是指某农村大部分农户商品性地从事一种或多种相互关联的生产或服务活动,从而使该活动的经济总量(如产值)构成这个村经济总量的主体。

下图为四类典型专业村形成与发展因子图。

(1)重渡沟村发展的最优产业应是(  )

A.乡村旅游B.民俗文化

C.家具制造D.方便面业

(2)专业村比传统农业村产品的商品率高,主要原因是专业村(  )

A.土地资源丰富B.水利设施完善

C.机械化水平高D.特色产品质优

【解析】 第

(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重渡沟村专业发展的因子是自然资源,在选项中只有乡村旅游是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来发展的。

民俗文化主要是利用文化资源,家具制造主要是利用木材资源,而林业资源主要是人工林,不是自然资源;

方便面业主要是利用当地丰富的粮食资源。

(2)题,由于专业村专业化生产,生产者之间相互切磋技术,共同发展,形成专业的先进生产技术,所以专业村比传统农业村的产品有特色且产品质量优,商品率高。

【答案】 

(1)A 

(2)D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由于社会生产条件的变化,东北地区作物结构、农业结构已经并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

过去“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已被玉米代替,品质差和产量低的高粱和谷子播种面积缩小,稳产高产的作物水稻种植已推广到北纬50°

以北,高产少害的小麦是机械化开荒地区的重点作物,稻、麦、玉米播种面积总和已由35%上升到65%左右。

东北地区的土质和气候条件很适宜栽种大豆,历史上曾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商品大豆产地。

大豆商品率在75~80%,出口率达50%以上,在国际上久负盛名。

近年来,发达国家大豆新品种不断问世,质量不断提高。

加拿大黄豆已培育出含油量很高的榨油用的品种,含蛋白质很高的做豆腐用和专为做酱油用的等一系列新品种,使我国的相关产品竞争力受到影响。

目前,东北地区大豆播种面积有所压缩,出口率大为降低。

农垦总局透露:

年产90亿千克粮食生产能力的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

(1)东北作物品种播种面积的变化,说明粮食种植业发展的趋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号:

73360078】

(2)从东北大豆出口率看,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的原因是

(3)材料中“粮、牧、企”中的“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主要靠的是________________;

“北大仓”走向“北大商”要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1)题,东北农作物由传统的大豆、高粱到玉米、水稻、小麦的变化,反映了其农业的趋势逐步市场化。

(2)题,东北大豆出口率低,主要是我国缺乏在农业方面的科技投入,没有适应国际市场的优良品种。

第(3)题,“企”指的是农牧产品加工企业。

第(4)题,“仓”强调的是提高粮食产量,“商”侧重的是面向市场。

【答案】 

(1)面向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加大出口

(2)科技投入低,优良品种少

(3)农牧产品加工企业

(4)扩大耕地面积 加大科技投入,面向国内外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课堂·

小结]

对点训练1 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

1.读我国东北地区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E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成该生态问题的人为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该地区解决生态问题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73360079】

(2)简析图中B地区应如何合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解析】 第

(1)题,E地区由于自然原因和人类的不合理开垦造成黑土流失,肥力下降。

治理措施可结合教材内容回答。

(2)题,措施要针对该地区森林过度砍伐,森林覆盖率低等问题制定。

【答案】 

(1)黑土流失,肥力下降 过度开垦,只种不养,植被遭破坏等 保持水土,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并植树造林;

增施农家肥;

草粮轮作,种植绿肥;

秸秆还田。

(2)加强抚育更新;

合理采伐;

搞好防护林建设和维护,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对点训练2 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阅读材料,回答

(1)~(3)题。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迎接国际市场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冲击采取的重要措施。

为此我国东北地区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同时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如生产的有机

大豆、有机小麦、马铃薯、精淀粉等绿色有机农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并成为免检产品(有机食品:

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规范生产加工,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

(1)大兴安岭林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为(  )

A.充分利用林区资源优势,加大对林区野生动物资源的开发力度

B.改单一林业经济为多种经济发展,如旅游、养殖业等

C.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等各业,实现全面发展

D.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

(2)东北平原的农业发展方向为(  )

73360080】

A.大力开发后备荒地,以提高商品农业的地位

B.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的生产

C.主导产业以农产品加工替代种植业

D.全面发展大豆种植业,以占领国际市场

(3)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地区应当(  )

A.在平原区继续扩大耕地面积,确保商品粮供应基地的地位

B.在西部草原区扩大围栏畜牧点数量,建成全国乳肉生产基地

C.在山区以森林开发为核心,重点做好优质木材的供应出口

D.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解析】 林区产业结构调整要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平原农业区要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的生产。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保证粮食生产又要使生态环境和经济均能可持续发展。

【答案】 

(1)B 

(2)B (3)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