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五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3334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五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五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五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五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五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五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五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五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五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五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五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五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五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五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五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五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五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五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五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五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五文档格式.docx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五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五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五文档格式.docx

②完成了煤、铁、铝、铜等30个矿种1010座大中型矿山资源潜力现状调查,科学评估了矿山深部和外围资源潜力。

③系统地开展了典型矿床研究及找矿预测,取得一批创新性成果,丰富和发展了矿床成矿理论。

④创新深部找矿关键技术,显著提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探等大深度探测技术的应用水平,找矿效果好,示范效应强。

⑤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新增一大批资源储量。

45个矿山探获资源量达到大型,80个矿山探获资源量达到中型。

(三)技术经济指标

探获大中型矿床125个。

发表论文692篇,其中SCI157篇,EI73篇。

(四)推广应用及效益情况

找矿发现的资源储量,地质控制程度较高,可全部为矿山企业直接开发利用,平均延长矿山开采年限17年,稳定职工就业60余万人,潜在经济价值约14561亿元。

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推动了我国深部找矿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促进了我国深部找矿及矿山地质工作。

对缓解我国资源瓶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矿产品持续稳定供应等具有重要意义。

专著《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总论)》、《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各论)》,提供矿产勘查一线的技术人员发放,印数2万册,目前已发放14690本,在全国共举办培训班11次,培训各类技术人员1619人次。

成果多次为国土资源部等向国务院报告的有关材料所引用,作为国家地质矿产工作宏观决策的依据。

总之,本项目紧密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历经八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创新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研发、示范多项深部找矿关键技术,极大推动了深部找矿理论和勘查技术进步。

实现了找矿历史性突破,大幅提高了骨干矿山后备资源。

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政治、经济、科学、社会意义重大。

四、客观评价

(一)《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科技成果鉴定意见(2015年12月18日)

①首次创建了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空间模型结构研究为核心内容的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体系,有效地降低了找矿标志的不确定性,显著提高了找矿预测可信度,实现了矿床学、矿床地球化学研究与矿产勘查紧密结合,为推进我国整装勘查区找矿突破提供了系统的方法体系。

②提出了勘查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的构建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③首次系统构建了我国砂岩型铀矿床、海相火山岩型铜铅锌矿床等25种主要矿床类型的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对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④系统地将矿床科学研究成果充分应用到勘查区找矿预测中,丰富了我国找矿预测理论,提高了预测成功率,使矿产预测更具科学性。

⑤找矿实践取得巨大成功,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总之,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体系具有原创性、科学性、实践性,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找矿勘查学理论和方法,在找矿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成果,经济社会效益突出。

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鉴定。

(二)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科技成果鉴定意见(2013年4月22日)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是“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的主体工作,于2004年-2011年实施,成果丰硕,效益显著。

①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查明了一大批资源储量。

在230个矿山找矿项目中,45个探获资源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

80个探获资源量达到中型矿床规模;

94个探获资源量达到小型矿床规模。

资源储量经过评审备案,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②矿山深部矿产资源勘查中的新发现和新认识,丰富和发展了矿床学、成矿与找矿理论,为深部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有价值的示范。

③创新了深部找矿关键技术,在利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和大深度钻探等技术方面极大提高了找矿效果,具有示范效应。

④项目实施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发现的资源储量,地质控制程度较高,可全部为矿山企业直接开发利用,平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10年以上,稳定职工就业人数60万人左右,有效地缓解了矿山资源危机,综合效益显著。

总之,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成果丰硕,找矿成功率高,资源利用率高,经济社会效益突出,其成果推动了我国固体矿产深部找矿和矿山地质工作的发展。

(三)全国主要固体矿产大中型矿山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价成果评审意见

2009年5月18日,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管理办公室聘请国内知名院士专家对我国主要固体矿山资源潜力调查项目成果报告进行了评审。

专家组对项目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评审认为:

①该项目完成了我国主要固体矿产1010座大中型矿山的资源潜力调查工作,基本查明了我国主要固体矿产大中型矿山的现状。

②提出了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依据类别的概念、找矿依据类别评估划分的原则及程序,划分了找矿依据类别,筛选了接替资源勘查区,对调查矿山的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估。

③根据项目成果及确定的原则,提出了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部署建议。

④对调查矿山的资源危机程度进行了评估。

⑤开展了相关政策研究,初步研究成果对国家矿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总之,该项目对我国主要固体矿产大中型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工作部署奠定了科学基础。

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终审,成果等级为优秀级。

(四)政府部门评价

2011年11月16日,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在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成果发布会上指出,“针对矿山深部找矿难度大、探索性强的特点,总结创建了“三位一体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

通过矿山深、边部找矿,取得了许多新的发现和认识,丰富了成矿理论。

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新增一大批资源储量。

探索形成一套多方参与找矿的有效管理方式”。

(五)获奖情况

项目成果曾获得省部级一等奖七项、二等奖九项。

根据评奖条件等,表明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转化程度高,创造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对行业技术进步有重大作用”。

项目成果获奖情况表

序号

成果名称

奖项

获奖年度

1

全国主要固体矿产大中型矿山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价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2年

2

小秦岭金矿田(河南段)深部及外围金矿普查报告

2013年

3

4

湖南省桂阳县黄沙坪铅锌矿接替资源勘查

2014年

5

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创新

2016年

6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大型贱金属矿床成矿规律研究与找矿预测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8年

7

青海大柴旦行委锡铁山铅锌矿矿产预测

2010年

8

辽宁省凤城市白云金矿接替资源勘查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9

甘肃省玛曲县格尔珂金矿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

10

广东省仁化县棉花坑铀矿接替资源勘查

2015年

11

河北省迁安市铁矿资源地质调查

12

山西省灵丘县支家地铅锌银矿接替资源勘查

13

宁镇矿集区栖霞山铅锌矿深部重大找矿突破与矿床成因研究

14

湘南地区花岗岩浆演化与锡钨多金属矿成矿作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15

青海赛什塘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16

湖南坪宝矿田锡钨多金属矿成矿作用研究与勘查实践

(6)国内外同行和用户评价

在2007年全国深部找矿会议上,陈毓川院士指出:

“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三年来取得了显殊找矿成绩”,并认为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典型矿山勘查案例一书是近年来矿产资源勘查方面极具研究参考价值的精品。

翟裕生院士在2010年10月9日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报告会上指出,“危机矿山找矿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今后要持续开展该项工作”。

五、推广应用情况

(一)推广应用情况

①找矿成果为矿山生产全面利用。

项目找矿成果大幅地增加了省属骨干矿山的后备资源,稳定了矿山产能和矿物原料产量,保障了矿山正常生产,为各省危机矿山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带动了各省矿山找矿工作,拉动了矿山企业投资。

辽宁省、山东省、湖南省等省区,应用该成果制定和实施了省级危机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计划,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项目提交的资源储量直接为矿山生产利用,盘活了国有固定资产和生产系统,稳定或扩大了产能,稳定职工就业,保障了危机矿山和周边城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保障了我国资源安全供应和矿业可持续发展。

②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在国家级整装勘查区、矿山深部找矿中全面应用,指导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支撑老矿山找矿取得重大进展,2012-2014年实施的168个找矿项目中,17个达大型矿床,40个达中型矿床。

部署开展的整装勘查区找矿预测,构建了100个重点勘查区“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新发现矿(化)体100余处,优选找矿靶区200处,引导和拉动了商业性矿产勘查取得重大突破。

③项目成果为国家对矿业宏观管理提供了基础支撑和决策依据。

项目研究成果多次被国土资源部等部委向国务院报送的报告中应用,作为国家矿山地质工作部署、矿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制定的宏观决策依据。

在2007年和2011年三部委向国务院报送的关于危机矿山找矿工作进展和执行情况报告中,有关矿山资源危机程度、资源潜力及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成果为报告应用。

④老矿山找矿、中东部重要成矿区带深部矿产调查评价全面应用。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技术思路、勘查过程、新发现和新认识、勘查技术手段选择以及新技术、新方法使用效果等,为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老矿山找矿、中东部重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深部矿产调查工作部署全面应用。

“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入选中国地质调查百年百项理论,并在整装勘查区基础地质调查及潜力评价工程中全面应用。

⑤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及物探技术应用案例研究成果,作为矿产勘查的典型案例及理论方法技术,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地质类院校矿产勘查学的教学工作中所应用,为丰富和发展矿产勘查学及矿产勘查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专著《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提供矿产勘查一线的技术人员发放,印数2万册,目前已发放14690本。

在全国开展培训11次,培训各类技术人员1619人次。

⑥为《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关于国家矿山地质工作部署和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国办发〔2012〕57号)、《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总体方案》(国土资发[2012]129号)中关于老矿山找矿工作部署、目标任务制定、工作安排等总体方案编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推动国家关于深部找矿战略的实施(国土资发〔2007〕299号)。

 

主要应用单位情况表

应用单位名称

应用技术

应用起止时间

应用单位联系人/电话

应用情况

中国地质调查局

项目整体技术

2007-2016

蔺志永189********

在老矿山找矿工作及深部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中全面应用。

老矿山找矿新增17个达大型矿床,40个达中型矿床,成效显著。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

2012-2014

邓军139********

通过该理论教学,加深了对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和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的深刻认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姚书振136********

应用该理论与方法对于我校从事矿产勘查、成矿理论研究人员及地质矿产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具有重要的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王博峰136********

应用该理论与方法,找矿取得重大突破,2个老矿山项目新增资源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1个达中型矿床规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广西冶金地质总局广西地质勘查院

夏柳静138********

应用该理论体系,找矿取得重要进展,新增333金资源量13.042吨,潜在经济价值20.12亿元。

平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7.24年,稳定职工就业347人。

包钢勘察测绘研究院

刘云130********

应用该理论体系,找矿取得重大进展,新增稀土资源量1.65亿吨,潜在经济价值16亿元。

平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12年,稳定职工就业5000人。

凉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陈良139********

在找矿预测地质模型指导下,新增333铜资源量60万吨,潜在经济价值315亿元。

平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26年,稳定职工就业963人。

内蒙古维拉斯托矿业有限公司

胡格吉乐吐139********

应用该理论体系,新增锡金属8.6万吨,潜在经济价值60亿元。

平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25年,稳定职工就业500人。

甘肃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

张江苏138********

新增金资源量30.5吨,潜在经济价值65亿元。

平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16年,稳定职工就业1200人。

甘肃省玛曲县格萨尔黄金股份有限公司

看考189********

应用该理论体系,新增333金资源量25.8吨,潜在经济价值59亿元。

平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15年,稳定职工就业2000人。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找矿成果

高昌杰138********

4个矿山新增资源量达到大型规模,2个矿山达到中型规模,提交333及以上资源量:

原煤5.28亿吨,铁矿石3.05亿吨,金金属量37.55吨。

平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9年,稳定职工就业4.33万人。

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

崔英华139********

3个矿山新增资源量达到大型规模,累计提交333及以上资源量:

原煤10.10亿吨、石墨矿物量278万吨。

平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21年,稳定职工就业9.65万人。

辽宁省国土资源厅

刘宝良138********

4个矿山新增资源量达到大型规模,2个达到中型规模。

平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18.75年,稳定职工就业3.42万人。

山东黄金矿业有限公司三山岛金矿

王善飞156********

备案金资源量(333)60吨,潜在经济价值120亿元,稳定就业职工1800余人,延长矿山服务年限23年。

首钢矿业公司

郭坤183********

获得铁资源量(333)24312万吨,估算其潜在经济价值300多亿元,稳定就业职工1200余人,延长矿山服务年限40年。

(二)社会效益

(1)有效地缓解了矿山资源危机,新增大批资源量,大幅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平均延长矿山开采年限17年,稳定职工就业53万余人,一大批老矿山重新焕发生机。

(2)经济社会效益好。

新增资源储量潜在经济价值约14561亿元,静态工业产值高达26401亿元,静态利润4645亿元,静态税收5288亿元。

增加了矿山企业产值,稳定了矿山生产,提高税收,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保证了我国矿产品的持续稳定供应。

(3)找矿成功率高。

230座矿山找矿中,45个探获资源量达到大型规模,80个探获资源量达到中型规模,94个探获资源量达到小型规模。

探获大中型矿床的成功率是54.3%,总体找矿成功率是95.2%。

(4)资金效率高。

危机矿山找矿工作投资少,见效快。

中央财政投资引导效果高达4倍,新增资源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的投入是一般矿产资源勘查项目的23%,万米钻探工作量探获的资源量明显优于一般矿产资源勘查项目。

(5)资源储量的利用率高,成本低。

新增资源量,地质控制程度较高,可全部为矿山企业直接开发利用,盘活了国有固定资产,盘活了老矿山的生产系统,矿山不需要投入基本建设费用,资源量的利用效率高。

(6)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在业界进行了广泛推广,培训各类技术人员上万人次,培养了一大批找矿技术骨干带,带动了全行业深部找矿理论和勘查技术进步。

(7)培养硕士研究生143名、博士研究生79名、博士后1名。

成果被中国地质大学矿产勘查学的教学工作中所引用,为高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

(8)建成首个矿床实物资料科普基地。

为科学研究、地学普及教育和社会化服务奠定了基础。

六、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七、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牵头实施的国家专项,其主要目标是创新深部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体系,发现并探明一批对我国矿物原料供应有重大影响的骨干矿山的后备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稳定矿山产能和产量,解决部分职工就业,促进危机矿山和矿业城市(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紧密围绕国家战略目标,组织全国地勘单位、矿山企业和科研院所,按照自主创新、合理分工、发挥优势、产学研密切结合、加快找矿突破的运行机制,全面完成了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取得一系列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

根据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的总体安排,国土资源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

项目管理办公室下设技术处,挂靠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的具体实施。

(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承担了矿山资源潜力调查成果的综合评估和汇总,并参与了典型矿床专题研究。

(三)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结合矿山找矿工作的实际,开展了找矿预测及典型矿床研究工作,为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做出了贡献。

(四)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结合矿山找矿工作的实际,开展了找矿预测及典型矿床研究工作,为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做出了贡献。

(五)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调查队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调查队负责河南小秦岭一带金矿矿山深部找矿工作的具体实施。

(六)湖南省湘南地质勘查院

湖南省湘南地质勘查院负责湖南省郴州地区有色金属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工作。

(七)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承担了部分有色金属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工作,并承担了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的研究工作。

八、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项目办技术处全面负责该专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和技术管理。

吕志成本人作为项目办技术管理处处长,在项目办直接领导下,负责专项实施方案编制、技术要求制订、项目实施管理、成果集成、理论方法体系示范与推广应用,以及组织协调等工作。

本人与主要完成人或是多年共事的共同,或是一直密切合作的同行,合作优势互补、基础扎实,本项目中的合作关系如下:

严光生,第二完成人,作为项目实施单位总工程师,全面筹划专项的具体组织实施。

舒斌,第三完成人,项目办技术管理处副处长,全面负责专项事务运作与技术培训、质量监控管理等。

庞振山,第四完成人,专项结束后转入老矿山深部及外围找矿,负责“三位一体”理论方法体系完善,组稿编撰《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总论),以及老矿山找矿实践示范。

韦昌山,第五完成人,负责大中型矿山调查成果汇总及典型矿床总结研究具体实施,承担《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各论)具体编撰。

赵财胜,第六完成人,项目办技术管理处副处长,负责接替资源勘查项目具体组织实施及成果汇总等。

颜廷杰,第七完成人,负责专项物探具体实施,制订物探技术要求、物探找矿方法实践与成果汇总出版。

薛建玲,第八完成人,负责西南、西北片区55个勘查项目组织实施,专项勘查成果汇总及各论一节编写。

倪培,第九完成人,开展闽浙赣典型矿床总结研究,总结成矿流体各类参数获取方法及在火山热液型找矿预测模型推广应用,是典型矿床总结研究具测试技术方法创新成果的矿床学专家代表之一。

张志辉,第十完成人,负责东北、华北片区76个勘查项目组织实施,参与专项勘查成果汇总。

秦克章,第十一完成人,全面总结斑岩型铜矿床各类蚀变矿化分带结构参数组合,创新与丰富该类矿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是典型矿床总结研究中在找矿预测地质模型构建方面的矿床学专家代表之一。

龚述清,第十二完成人,湖南省为本专项有色金属勘查最突出的省份,其中黄沙坪铅锌矿勘查总结的多元素分带模型找矿实践较为典型,是230个接替资源勘查矿山技术负责代表之一。

燕建设,第十三完成人,河南省为本专项金矿勘查最突出的省份,其中小秦岭地区"

一街五巷三层楼"

的构造控矿模型应用成效等较具代表性,是230个接替资源勘查矿山中多个项目技术负责代表之一。

祝新友,第十四完成人,全面总结钨锡多金属矿床特征,提出浆液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