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大第五教学楼采暖调研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3617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交大第五教学楼采暖调研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兰州交大第五教学楼采暖调研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兰州交大第五教学楼采暖调研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兰州交大第五教学楼采暖调研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兰州交大第五教学楼采暖调研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兰州交大第五教学楼采暖调研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兰州交大第五教学楼采暖调研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兰州交大第五教学楼采暖调研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兰州交大第五教学楼采暖调研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兰州交大第五教学楼采暖调研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兰州交大第五教学楼采暖调研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兰州交大第五教学楼采暖调研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兰州交大第五教学楼采暖调研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兰州交大第五教学楼采暖调研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兰州交大第五教学楼采暖调研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兰州交大第五教学楼采暖调研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兰州交大第五教学楼采暖调研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兰州交大第五教学楼采暖调研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兰州交大第五教学楼采暖调研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州交大第五教学楼采暖调研文档格式.docx

《兰州交大第五教学楼采暖调研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交大第五教学楼采暖调研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兰州交大第五教学楼采暖调研文档格式.docx

仪器…………………………………………………………7

五.数据整理……………………………………………………………8

六.数据分析…………………………………………………………11

七.结论………………………………………………………………15

八.参考文献…………………………………………………………15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人数逐年增加,高校教学建筑作为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学习场所,室内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和学习的效率。

但长期以来,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教学建筑结构形势的变化,而缺少既有建筑节能的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建筑能耗的现状以及高校建筑节能现状,以兰州交通大学第五教学楼为研究对象,通过与第四、第六教学楼对比,采用现场测试的方法,定量的分析严寒地区高校教学楼的采暖工况及节能潜力。

论文在研究方法及节能改造方案方面对兰州地区高校建筑的节能工作具有参考价值,也有利于推动促进严寒地区既有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高校教室;

建筑节能;

采暖调研;

运行管理

【Abstract】Theclassroombuildingsinuniversitiesareimportantteachingspace,theindoorthermalenvironmentofwhichhasagreatinfluenceonstudents’workingefficiencyandhealthofpsychologyandphysiology.Butforalongtime,theresearchworkmainlyfocusedonteachingbuildingstructurechanges,Whilethelackofexistingbuildingenergysavingresearch.ThispaperfirstintroducesthecurrentsituationofbuildingenergyconsumptioninChinaandthecurrentsituationofbuildingenergysaving,LanZhouJiaoTongUniversityfifthteachingbuildingastheresearchobject,andbyfourth,sixthteachingbuildingcontrast,bythefieldtestmethod,thequantitativeanalysisofcollegeteachingbuildingincoldareaheatingconditionandenergysavingpotential.Ontheresearchmethodandenergy-savingreformprojectofLanzhouareacollegebuildingenergy-savingworkhasareferencevalue,butalsoconducivetothepromotionofcoldregion,existingpublicbuildingenergyconservationwork.

Keywords:

University’sClassroom;

buildingenergy-saving;

heatingresearch;

operationmanagement

一.引言

建筑能耗是中国的耗能大户,因而建筑节能工作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指导建筑节能工作。

近十年来国内新建建筑均能切实有效地执行当前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同时,部分城市地区也开始有计划地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但多集中在量大面广的住宅建筑,对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项目较少。

兰州地区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研究工作相对国内其他发达地区起步较晚,技术较落后,节能潜力巨大。

高校建筑作为兰州地区公共建筑的典型代表,建筑量大,耗能高,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人数逐年增加,高校教学建筑作为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学习场所,冬季室内采暖工况的好坏更关系到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和学习的效率,选择高校既有建筑进行采暖工况调研,不仅能够充分了解建筑能耗和室内热环境存在的问题,积极挖掘改造对象的节能潜力,而且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二.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社会中知识与信息的意义日益增强,世界正在演化成为一种知识经济,教育建筑的重要性己经被人们所认识。

教育建筑是育人的环境空间,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其所特有的文化和技术内涵,可代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水准与技术发展现状。

而学校教育中的最高层次—高校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命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

高校教学楼是教学过程中的物质载体,是学校中最活跃的智育场所,它为培育高级专业人才提供了专门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广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作用下,通过容纳在其中的各种活动中获得启蒙教育、智能技能训练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的高等院校由建国初期的205所、在校学生n万余人,发展到2006年的2311所、在校学生2500多万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建筑是在九十年代以前建成,由于当初建设时期经济条件有限,所建的校舍及设备如今已经日趋陈旧和老化,大批的校舍急待改造、扩建、更新。

由于在校大学生的急剧增加,各高校在原校区扩建或改建大量的教学楼,侧重点是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生交往空间以满足学生较高的需求层次,而忽视了对室内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在我国,对于采暖工况的调查研究主要集中于住宅(其中尤以多高层普通住宅为主)和办公楼类型的公共建筑的研究,而对于高等学校教学建筑的研究较少。

高校教学楼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室内采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生理、心理的健康。

近年来由于建筑能耗巨大,建筑节能工作已经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此来指导建筑节能工作。

国内新建建筑都能切实有效地执行当前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但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直到近几年才逐渐展开,且大部分是对既有住宅的节能改造,对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项目较少。

而对高等教学楼能耗的研究就更少。

为了解学生在教学楼内上课和自习时的舒适程度,测量教学楼采暖是否正常,建筑能耗是否能够达到国家最新的建筑节能标准,挖掘既有教学楼的节能潜力,本次调研地点选择在兰州交通大学第四、五、六教学楼,以第四、第六教学楼为参考,重点考察第五教学楼的采暖工况,不仅为后勤集团对整个学校供暖状况的改善提供了依据,而且对兰州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措施的实行提供了依据。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既有建筑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以既有办公建筑的节能改造为先导,以高耗能建筑(能耗未达到节能率30%的建筑均视为高耗能建筑)和热环境差的建筑为重点,积极推进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工作。

同时,深化北方采暖地区供热体制改革,结合城市改建,在大中小城市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作,计划到2010年完成计划应该造建筑面积,大城市达到25%,中等城市达到15%,小城市达到15%。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部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到“十一五”期末,建筑节能实现节约一亿吨标准煤的目标,其中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对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实施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实现节约1600万吨标准煤。

在研究方面,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机构、研究队伍比较分散,不能很好地发挥团队能力,且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比较少。

应加大组建建筑节能技术综合性研究机构的力度,尽快开展建筑节能方面的研究工作。

(二)国外既有建筑研究现状

近三十年来,发达国家根据国情,制定完善的建筑节能标准、法规,建筑设计和施工方法,如提高对建筑的保温要求,确定经济合理的保温指标;

提高对建筑物外墙气密性要求;

设计节能型住宅等。

并在新型建筑材料、节能供暖技术和设备的开发和利用、建筑节能产品的认证和管理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由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稳定阶段,新建建筑量少于既有建筑,因此,他们在对正在新建的建筑完全按照节能标准设计的同时,尤其加强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并已取得决定性成果。

欧美国家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完成了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他们的研究表明:

优化既有建筑的热工性能可以产生显著地节能效果,有助于缓解能源紧张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改善室内热舒适环境和城市环境。

为了推进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这些国家制定经济扶持政策。

有的由当地政府出面组织,成区成片进行。

欧美等发达国家普遍对建筑节能技术的综合研究能力较为重视。

以美国为例,美国有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其下属有很多实验机构,分别从事新型建筑材料、能源、光源以至灯具等相关研究,并通过企业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由此显示了国家实验室强劲的综合研究实力和面向市场的敏锐意识。

(三)高校教学楼研究的必要性

近代大学的发源地在欧洲,欧美大学无论在规划思想上还是建筑单体设计上都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欧美、日本在二战后相继建成了一批整体化、网络化的教学楼建筑群,这种建筑群把教室、讲堂、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办公等多种功能组织起来,在内部及外部形成有机的联系。

1992年日本提出了“智能型校园”概念,并指出建筑宜采用集中式布局,在整体上联络通畅,使得交往、交流达到最佳效果。

国外大学在建设投资、建设技术水平、教育方式等都与我国有一定区别,因此我国现代大学教学楼设计还需结合我国的经济状况、学科设置特点以及高教事业发展动向等,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以及现代化教育要求的教育建筑设计的新思路。

对高校教学建筑的设计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早,主要集中在校园的总体规划与外部环境设计,着重论述大学校园总体形态的构成肌理、校园中心空间的形态环境规划、教学建筑群体或单体的艺术造型设计等,校园规划是重中之重,其校园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注重校园功能的先进性;

二是注重校园人文空间的创造。

周逸湖、宋泽方的《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成书于1990年中期,对改革开放以来有较大发展的大学校园建设第一次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回顾,列举了大量较新的实例,提供了个体建筑设计的经验,并运用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对大学校园的功能分区、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人文景观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是国内比较系统的研究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的专著。

研究大学校园的学位论文近年来数量颇为可观,它们的研究成果也是校园规划与设计理论的一个部分,还有相当数量研究大学校园的论文,这些研究比较集中在校园规划、各种类型的校园建筑、校园户外空间以及校园景观等方面,参考资料主要见于《建筑学报》、《建筑师》、《世界建筑》、《时代建筑》、《城市规划》等刊物,以及《教育建筑》等书目。

目前,对于高校校园建筑的研究成果比较突出的有华南理工大学郑立鹏教授主持开展的原中山大学校园建筑群的勘测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建筑研究、同济大学著名校园建筑的研究、南京大学的前身金陵大学所遗留的校园建筑研究等等,但对这些既有教学楼采暖工况调研及节能改造的研究并不多,因此,本次针对高校教学楼采暖的调研非常有必要。

四.调研的内容、方法及仪器

(一)内容

此次调研的内容可以统计为:

1)获得待测建筑及其采暖系统的基本资料,第五教学楼最高层为六层,层高是3.7m,建筑朝向是西向,面积是13055.88㎡,围护结构屋面的传热系数是0.78w/(㎡.℃),窗户的传热系数是5.624w/(㎡.℃),墙的传热系数是1.5w/(㎡.℃),采暖系统是单管顺流上供下回式,供回水总管经均是DN100㎜;

2)获得待测房间及其散热设备的基本资料,我们组测量的第五教学楼层高是3.7m,105教室的面积是76.5㎡,它是面朝北,窗户朝西开,教室内有三组760型的散热器,两组19片,另一组20片;

3)利用外挂式超声波流量计等仪器(温度传感器为贴片式、流量传感器为外敷式)分别对各教学楼热力入口处供暖管道的采暖供回水的温度、流量及热量进行连续测量,我们对第五教学楼测量了两组,第一组是早上9:

00~15:

00,第二组是下午15:

00~21:

00,显示热流量基本上是7.106~10.981GJ/h;

4)我们从第5教学楼中选了105教室,采用自记式温度仪连续测试室外、室内的环境温度,这些数据在表格中均有表示。

(二)方法

1)每一小组是13名本科生,另加一名研究生对我们进行指导。

2)在测试前我们了解到这次调研的内容是用超声波流量计,所以我们用其测量室外温度和所选取的教室的室内温度,以及教学楼热力入口处的显示热流量,采暖供回水温差,并且每半个小时记录一次所选教室内人员的数量和开灯数。

3)我校的管网布局是环状管网,管道从热源出来后经过1、2、3教,分成两支,一支经过四教,另一支经过5、6教,因此在测量前我们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管路压力平衡计算。

4)熟悉测试建筑和教室的情况,测量中我们得到五教学楼最高层为六层,层高是3.7m,建筑朝向是西向,面积是13055.88㎡,围护结构屋面的传热系数是0.78w/(㎡.℃),窗户的传热系数是5.624w/(㎡.℃),墙的传热系数是1.5w/(㎡.℃),采暖系统是单管顺流上供下回式,供回水总管经均是DN100㎜。

教室的围护结构耗热量大体上是通过西面的外墙和外窗,面积是76.5㎡,它的供暖系统形式是单管顺流上供下回式,散热器的型式是四柱760型.

(三)仪器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主要是学习TDS-100系列固定超声波流量计的使用,测量建筑的室温,进而计算建筑的耗热量,还有就是学习流量传感器的安装,这里我们选用插入式的流量传感器。

计算建筑的耗热量已经在前面有所介绍,这里着重介绍流量传感器的安装使用,安装流量传感器一般遵循以下五个步骤:

1、选择合适的安装测量点,我们这次调研中将去放在四教门口的管井中;

2、选择合适的安装方法,我们选择的是插入B型,安装方法是Z法;

3、输入管道参数,计算两个流量传感器之间的安装距离;

4、现场安装传感器;

5、信号检查。

在将安装流量传感器安装在仪表井里时,我们按照要求在管道的轴线水平位置±

45内安装传感器,并将主机壳体接地,还有就是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必须避开法兰、焊缝、变径处。

五.数据及整理

表一

第五教学楼105教室设计和实测室内外温度汇总表

测试时间

设计室外温度

设计室内温度

实测室外温度

实测室内温度

9:

10:

00

-11

18

-3.3

14.4

30:

-5.1

15.3

50:

-5.3

15.8

16

-4.8

16.2

16.3

11:

-4.6

16.5

-4.5

-3.6

12:

16.6

-2.4

-2

13:

-1.6

16.1

-1

14:

-0.4

-0.2

15:

0.3

0.5

16.4

0.6

16:

16.7

0.8

17:

16.8

0.2

18:

19:

-0.6

-1.1

20:

-1.2

-1.4

-1.7

21:

-1.9

11.7

平均温度

-18

-1.56

16.23

表二

测试建筑内教室实测室内温度汇总表

第四教学楼

第五教学楼

第六教学楼

124教室

126教室

105教室

106教室

123教室

137教室

20.6

13.3

10.6

11

20.8

13.6

11.5

21

13.8

10.5

12.1

21.2

13.9

12.6

21.1

14

11.2

13

14.2

11.8

13.2

14.3

12.4

12.8

21.3

14.5

13.4

20.9

13.7

14.1

14.7

21.5

21.9

14.6

14.9

15

21.8

15.1

15.2

21.6

21.4

14.8

15.4

22.1

22.2

15.5

22.3

15.6

8.3

21.19

20.3

14.39

13.39

14.18

表三

时间

设计温度耗热量

实测室外温度单位面积耗热量

实测室内外温度单位面积耗热量

实测耗热量

80.756

59.31

49.289

16.32087

30

64.326

56.807

15.69365

58.757

15.77833

63.491

58.478

15.11877

62.934

15.47408

62.655

15.41217

55.415

18.23784

52.63

18.28657

54.58

18.87634

17.748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