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练评测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3623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练评测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秋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练评测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秋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练评测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秋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练评测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秋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练评测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秋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练评测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秋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练评测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秋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练评测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秋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练评测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秋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练评测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练评测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Word下载.docx

《秋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练评测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练评测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练评测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Word下载.docx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知识点三

红军长征

4.长征期间,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召开于(  )

A.汉口B.瑞金

C.遵义D.延安

5.从图一到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可以提炼出(  )

A.五四精神B.井冈山精神

C.长征精神D.抗战精神

6.毛泽东曾说:

“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

”毛泽东强调的是(  )

A.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

B.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决策

C.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D.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

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

1.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二战中的日本战犯进行审判,在审判中认定日本战犯的犯罪日期从1928年算起,主要依据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在皇姑屯炸死东北最高军政长官张作霖。

由此可见(  )

A.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B.张作霖积极反抗日本侵略行为

C.中国抗战得到国际广泛认可

D.1928年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2.1922年中华国货维持会文牍处编的《劝用国货歌》中记述:

“江西夏布好,蒙古羔羊毛。

浙绸苏缎亮又牢,瓷器景德窑……薛针锦绣巧,豫鲁府绸超,雨前龙井滋味好。

”1928年上海市教育局《爱用国货歌》中记述:

“佛山雕刻……江浙丝产,价廉物美,远胜洋货。

”这些表述意在(  )

A.引导国人创办近代工业B.强调国货质量优于洋货

C.倡导使用国货抵制洋货D.发展振兴传统手工业

3.八七会议在党的历史上被认为是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制定了新的策略路线。

这里的“新”是指(  )

A.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确定开展土地革命

C.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D.以城市革命为中心

4.下表反映了1928~1930年工人党员占全体共产党党员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工人所占比例(%)

1928年6月

10.9%

1929年6月

7%

1930年7月

5.5%

1930年9月

1.6%

A.党员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B.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

C.党的执政地位的不断巩固

D.党员呈稳步发展态势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规定:

“社会保险对于一切雇佣劳动者,不论他在国家企业、协作社或私人的企业,不论工作时间之久暂及付给工资的形式如何,都得施及之。

”社会保险基金用于支付工人年老、患病、伤残、生育、失业、死亡等情况。

这一规定(  )

A.旨在推进根据地的工业化

B.表明临时中央政府关注民生

C.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状况

D.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6.长征开始时,红军主要领导人硬是坚持带上所有的办公用具和文件,但就是没有想到带上对行军最重要的地图。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他们(  )

A.长征过程中不忘日常党务工作

B.缺乏实际指挥军事战争的经验

C.情况太危急没来得及全面考虑

D.受共产国际指挥不了解国情

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懿律1839年4月3日在广州发给英国外相巴麦尊的机密信中说:

“我以最最忠诚的心情建议陛下政府,立刻用武力占领舟山岛,严密封锁广州、宁波两港以及从海口直到运河口的扬子江江面。

陛下政府将从此获取最适意的满足。

——摘自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参

材料二 情景再现

情景一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情景二 ……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材料三 1928年1月,毛泽东率军攻占遂川县城……不久,遂川人民传出这样的歌谣:

“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军来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

过新年,过新年,你拿斧子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工农翻身掌政权。

(1)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一,指出英国政府是怎样获取了“最适意的满足”的。

 

(2)材料二中情景各出现于近代中国的哪个时期?

(3)材料三中的政权指的是什么政权?

1928年1月毛泽东率军攻占遂川县城,说明中国工农红军走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4)分析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学科素养升级练

进阶训练第三层

1.(素养——历史解释)1928年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

1929年修改为《兴国土地法》,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

1931年又通过了土地革命路线,提出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结果,该法律得到广大群众积极拥护,农民踊跃参军支持革命。

土地法的不断变化发展表明(  )

A.必须根据主要矛盾变迁调整法制战略

B.党对土地斗争的认识已经达到最高峰

C.标志着中国苏维埃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D.这些法律不符合当时农民的革命需要

2.(素养——史料验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下表是近代中国部分口号。

时期

口号

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师夷长技以制夷”;

“自强”“求富”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

“实业救国”;

“扶清灭洋”;

变法革新

二十世纪一十年代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德先生賽先生”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打倒列强除军阀”;

“国民革命向前进”;

“打土豪、分田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全民族团结起来”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的论述。

(要求:

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1.答案:

C

2.答案:

A

解析: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故选A项。

3.答案:

D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造成了城市敌人力量强大而农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状况,同时也加剧了各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和相对分散,客观上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发展。

故选D项。

4.答案:

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故选C项。

5.答案:

由图片中关键词“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过草地”可知反映的事件是红军长征,故体现的是长征精神。

6.答案: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然后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终于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依据材料可知,强调了长征对红军基干力量的锻炼,经过长征,红军更加坚韧顽强。

因此,答案为C项。

据材料“在审判中认定日本战犯的犯罪日期从1928年算起,主要依据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在皇姑屯炸死东北最高军政长官张作霖”可以得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故A项正确;

材料中只提到日本关东军在皇姑屯炸死张作霖,并没有说明张作霖积极反抗日本侵略,故B项错误;

材料说的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没有涉及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反应,故C项错误;

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故D项错误。

《劝用国货歌》和《爱用国货歌》的内容是宣传国货的优点,并没有引导国人创办近代工业,故A项错误;

材料的内容是宣传国货的优点,目的在于倡导使用国货,而非国货质量优于洋货,故B项错误;

材料的内容是宣传国货的好处和优点,主要意图是宣传国货抵制洋货,故C项正确;

材料的内容是宣传国货的好处和优点,没有涉及振兴传统手工业,故D项错误。

B

A项表述属于八七会议的内容,但并非“新的策略路线”,故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表述属于八七会议制定的新策略路线,故B项正确;

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在秋收起义之后,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此之前中国革命始终是以城市为中心,故D项错误。

“1928~1930年工人党员占全体共产党党员比例变化情况”不能理解为“党员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故A项错误;

表格中的工人所占比例的下降反映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的过程,故B项正确;

“1928~1930年”中国共产党不处于“执政地位”,故C项错误;

表格中没有体现党员的总数量,无法体现发展的趋势,故D项错误。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社会保险的内容,与工业化无关,故A项错误;

“社会保险对于一切雇佣劳动者,不论他在国家企业、协作社或私人的企业,不论工作时间之久暂及付给工资的形式如何,都得施及之”表明临时中央政府关注民生,故B项正确;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内容表明政府关注民生,与适应社会生产力状况无关,故C项错误;

题干材料不能表明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故D项错误。

长征属于战略转移,没有带上最重要的地图,与红军不忘日常党务工作无关,故A项错误;

长征属于战略转移,没有带上最重要的地图,说明当时红军的主要领导人缺乏实际指挥军事战争的经验,故B项正确;

由材料中“红军主要领导人硬是坚持带上所有的办公用具和文件”可知,没有带地图的原因并非因为情况危急,故C项错误;

材料未体现红军主要领导人的失误是否受共产国际指挥,故D项错误。

7.答案:

(1)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

(2)时期:

情景一,辛亥革命时期;

情景二,五四运动时期。

(3)政权:

苏维埃政权。

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任务:

反对帝国主义(外国侵略)和封建主义,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

(1)问,从材料信息“1839年”“广州、宁波”等判断与鸦片战争有关;

(2)问,从“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和“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可判断历史事件;

第(3)问,考查工农武装割据;

第(4)问,从三则材料反映的主题:

反抗外来侵略、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政权,从中概括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在1928年、1929年、1931年进行了三次土地政策调整,说明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故A项正确;

“对土地斗争的认识达到最高峰”的表述不符合实际,故B项错误;

中华苏维埃成立于1931年,故C项错误;

题干中所提及的法律都非常契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并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故D项错误。

示例一 论题:

救亡图存始终是近代中国的主题。

19世纪中期以来,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先进的中国人在奋起抵抗外来侵略的同时,也兴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地主阶级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并在洋务运动中加以实践;

19世纪末面对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农民阶级掀起了“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分别以“实业救国”、变法图强和民主共和为旗号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新高潮。

这些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的侵略,同时又传播了新思想,启迪了民众的智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综上,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自强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因此救亡图亡始终是近代中国的主题。

示例二 论题:

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制定和修改政策。

近代以来,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华民族面临反帝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政策和措施。

国民大革命时期,面临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双重压迫,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总结经验教训,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中共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综上所述,自中共成立以来,党的路线、方针都是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制定和修改的。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学生通过材料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一直在追求救亡图存,力图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自强;

同时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救国救亡道路方面的努力。

学生可以在这个角度上来拟定论题,并结合中国探索救国救亡道路的过程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