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转运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8365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38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垃圾转运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垃圾转运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垃圾转运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垃圾转运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垃圾转运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垃圾转运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4页
垃圾转运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4页
垃圾转运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4页
垃圾转运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4页
垃圾转运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4页
垃圾转运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4页
垃圾转运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4页
垃圾转运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4页
垃圾转运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4页
垃圾转运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4页
垃圾转运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4页
垃圾转运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4页
垃圾转运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4页
垃圾转运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4页
垃圾转运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垃圾转运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垃圾转运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垃圾转运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垃圾转运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武城县生活垃圾转运站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山东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规划设计院

中天泰和国际工程勘察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2017年12月

武城县生活垃圾转运站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文件编制人员

院长:

田西

项目负责:

李刚

设计人员:

邮文彬 吴辉徐爱丛(工艺)

设计人员:

姚德全(建筑)

设计人员:

张磊(结构)

设计人员:

刘盼盼(电气)

设计人员:

刘盼盼(电气)

设计人员:

郭雁鸣(经济)

目录

1概述 1

1.1项目概括 1

1.2编制目的 1

1.3编制依据 1

1.4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3

1.5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

1.6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 4

2项目背景 5

2.1城市概况 5

2.2《武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 8

2.3武城县环卫基本情况 11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

3.1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必然要求 13

3.2符合相关的产业政策 13

3.3建设垃圾转运站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 14

4采用PPP模式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分析 15

4.1采用PPP模式的可行性 15

4.2采用PPP模式的必要性 16

5转运站规模的确定 18

5.1项目服务范围 18

5.2生活垃圾清运量预测 18

5.3垃圾转运站设计规模的确定 21

6.1收运工艺选择 23

6.2压缩型式的介绍 24

6.3压缩模式的介绍 26

6.4压缩工艺选择 26

7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27

7.1厂址选择 27

8工艺设计 29

8.1工艺流程 29

8.2工艺说明 29

8.3转运站工艺设计 30

8.4设备数量的确定 39

8.5建设内容汇总表 40

9配套工程设计 42

9.1渗滤液处理工程的设计 42

9.2污泥处理单元的设计 55

9.3垃圾临时堆放车间的设计 64

9.4建筑垃圾填埋区的设计 64

10辅助项目设计 66

10.1总平面设计 66

10.2转运站内道路设计 67

10.3建筑设计 67

10.4供水设计 68

10.5排水设计 69

10.6供电项目 69

10.7采暖通风项目 72

10.9交通 72

10.10绿化 72

11环境保护与监测 73

11.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73

11.2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 74

11.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75

11.4运营期污染源分析 76

11.5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绿化 77

12职业安全与卫生 79

12.1编制依据 79

12.2重要性 79

12.3安全设施与管理 79

12.4劳动保护(噪声、震动、粉尘) 80

12.5卫生防疫 80

13消防 81

13.1设计依据 81

13.2消防设计原则 81

13.3消防 81

14节能 83

14.1设计依据 83

14.2能源消耗分析 83

14.3能源供应分析 84

14.4节能措施 84

15企业组织、劳动定员与技术培训 86

15.1企业组织 86

15.2X作制度与劳动定员 86

15.4人员培训 86

16项目实施与管理 88

16.1实施进度计划 88

16.2项目管理 88

17项目招投标 90

17.1招投标依据 90

17.2招标组织原则 90

17.3招标范围 90

17.4招标方式 91

1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2

18.1估算依据 92

18.2投资使用计划 93

19财务分析与评价 94

19.1项目概况 94

19.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4

19.3财务评价基础数据 94

19.4生产成本 95

19.5财务分析与评价 96

19.6综合评价与建设 97

20结论与建议 93

20.1项目结论 93

20.2项目建议 93

附表

1、 投资估算表

2、 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3、流动资金估算表

4、 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5、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生产要素法)

6、 外购原材料费估算表

7、 外购燃料和动力费估算表

8、 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9、 无形及其他资产摊销费估算表

10、 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

11、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生产成本加期间费用法)

12、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3、 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4、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15、 财务计划与现金流量表

16>资产负债表

附图

1、总平面布置图

1概述

1.1项目概括

项目名称:

武城县生活垃圾转运站项目

项目性质:

新建

建设单位:

武城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建设地点:

鲁权屯镇西王屯村废旧窑厂

服务范围:

武城全县

建设内容:

本项目计划近期新建300吨/日,远期扩建到600吨/日生活垃圾转运站一座,同时配套建设渗滤液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应急储存车间、污泥处理车间和建筑垃圾消纳场。

1.2编制目的

本项目以城市生活垃圾的及时收集、转运、处理为目的,旨在营造武城县舒适的生活、经济和发展环境。

通过分析武城县现有的垃圾产生量,根据各种转运工艺的适用条件,分析研究解决的方案和措施,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为建设经济合理的垃圾转运系统提供可行性建议。

1.3编制依据

编制依据包括各类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

1.3.1政策、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2014]第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席令[2016]第57号)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

《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山东省人大常委会[1996]第99号公告2001年修改)

1.3.2标准、规范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16)

《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109-2006)

《生活垃圾转运站评价标准》(CJJ/T156-2010)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

《垃圾转运站设备》(JBT10855-2008)

《生活垃圾转运站项目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17-2009)

《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12)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1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

1.3.3其他文件

《武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

《武城县城乡环卫一体化专业规划(2014-2030年)》

1.4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1.4.1指导思想

贯彻执行国家和山东省的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结合武城县的实际情况,协调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关系,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1.4.2编制原则

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原则,贯彻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实现统一布局、优化配置和区域共享的原则,积极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路线,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事业的发展。

1) 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执行相关法规、政策、规范和标准。

2) 项目建设与城市规划的发展相协调,最大程度的发挥项目效益。

3) 根据服务范围的实际情况,结合现有设备设施状况,选择成熟可靠、先进合理的工艺路线。

4) 项目建设必须考虑近、远期结合,全面规划,通过深入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合理的方案,确保合理建设,根据资金筹措情况分期分阶段逐步实施,更好地发挥投资效益,减少基建费用和运行成本。

1.5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的估算总投资10451.6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329.9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21.72万元。

本项目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实施,通过项目采购,由中选的社会资本方与政府指定的实施机构注册成立项目公司,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融资、建设和运营。

1.6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

单位

数量

备注

设计规模及内容

1

300t/d固定式垃圾转运站

1

2

渗滤液处理站

1

3

生活垃圾临时堆放车间

2

4

建筑垃圾填埋区

1

5

污泥处理设施

1

占地面积

m2

55729

项目总投资

万元

10451.62

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10329.90

2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121.72

2项目背景

2.1城市概况

2.1.1地理位置

武城县位于鲁西北平原,京杭大运河东岸,山东省北部,德州市西南,地处北纬37°07,至37°21',东经115°51'至116°02'之间。

南距省会120公里,北距德州市区40公里,东与平原县接壤,南与夏津县交界,西北隔卫运河与河北省故城县相望,东北隔四女寺城河与德城区为邻。

县域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7公里,总面积748平方公里。

武城对外交通方便快捷,独特的区位交通条件使武城成为德州和山东的“西大门”。

2.1.2行政区划

武城县现辖7镇1街1个省级开发区,分别为武城镇、老城镇、鲁权屯镇、郝王庄镇、甲马营镇、四女寺镇、李家户镇、广运街道办事处和武城县经济开发区。

根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定,武城镇将撤镇设街道办事处,并入中心城区。

武城县生活垃圾转运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图2-1武城县行政区划图

2.1.3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武城县地貌属华北平原,地势平缓。

由于受黄河历代决口改道和泛滥的影响,微地貌比较复杂,形成了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势。

杨庄乡西部一带地势最高,海拔29.1米。

鲁权屯镇卜官屯一带地势最低,海拔20.8米。

高低相差8.3米,地面坡降约1/6000。

根据黄泛平原地貌类型的划分和武城县的地貌特征,境内地貌根据形态和成因等其他因素可分为河圈地、河滩高低、高坡地、平坡地、洼坡地、浅平洼地、背河槽状洼地、沙质河槽地八种类型。

2、 气象条件

武城县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

特点是冷热干湿区别显著,四季分明,县内气候条件相同。

日照一光照资源丰富,年均日照2617小时,日照率58%0

气温一县域陆地平均气温为13.0°Co春季(3-5月)平均气温13.7。

夏季(6-8月)平均气温25.9。

秋季(9-11月)平均气温13.3。

冬季(12-2月)平均气温零下1.9°Co

冻土一县域最大冻土深度为49厘米。

霜期一常年平均日为162天。

全县平均无霜期203天。

降水—降水时间和空间分配不均,夏季降水最多,冬季最少,西部、北部居多,东部、南部较少。

夏季最多,平均为404毫米;冬季最少,仅为15毫米;春季降雨70毫米;秋季降雨94毫米。

蒸发一陆地常年平均蒸发量为1800.9毫米。

夏季蒸发量最大,平均为843毫米,秋季最小,平均为411毫米。

风一武城县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盛行自大陆吹向海洋寒冷而干燥的偏北风。

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自海洋吹向大陆的暖湿偏南风,闷热多雨。

春秋是两种气流交替时期,因此干湿、冷热变化显著。

3、 水文条件

武城县河网密度达1.094knVkm2,形成了河沟相连、能灌能排的水域网络,排水沟渠总长度2161km。

县境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主要有六五河、利民河、利民河北支、旧城河、六六河等5条干流河道,总长126公里;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道有11条,总长107公里。

4、 防洪条件

恩县洼蓄滞洪区位于武城县境内,卫运河下游右岸,是黄河故道左岸河滩高地与卫运河相交形成的封闭碟形洼地。

该蓄滞洪区是山东省境内唯一由国家防总直接调度的蓄滞洪区,也是漳卫南运河的最后一个滞洪区。

滞洪区北靠卫运河大堤,东以陈公堤、西以自然地形、南以恩武公路为界,总面积325平方公里,马庄至代官屯的微高地又将大洼分为东西两洼,洼底最低高程20.8米。

恩县洼是黄河故道河滩高地与卫运河形成的碟形洼地,地面坡度比较缓,滞洪时水深小,淹没面积大,因此淹没损失比较大。

2.1.4地震地质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武城位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或7度以上地区。

2.1.5社会经济条件

201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先后荣膺全国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山东省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十强县等国家、省级荣誉称号。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2.1:

51.3:

36.6调整为11.9:

50.3:

37.8,三产占比提高8.5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2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93.78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70.48亿元,增长8.3%。

人均GDP达到48539元。

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770元和12300元,比2011年分别增加8570元和5100元。

居民人均住户存款达到33847元,居全市第二。

2.2《武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

1、城市性质

德州市副中心,运河名城,鲁西北加工制造业基地。

2、 城市职能

全国著名的中央空调、玻璃钢生产制造基地;以运河文化为特色的德州市旅游后花园;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城市。

3、 城市规模

规划至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2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为3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40平方米;规划至203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29万人,建设用地规模为33.4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15平方米。

规划到2020年县域总人口为48万人,城镇人口29万人,到2030年县域总人口为59万人,城镇人口43万人。

人口地域分配如下:

表2-1武城县人口规模一览表(单位:

万人)

城乡居民点

2015年

2020年

2030年

中心城区

13.44

20

29

鲁权屯

3.29

4-6

6-8

镇驻地

四女寺

1.16

2-3

3-4

老城

2.30

2-3

2-3

甲马营

0.50

0.6-0.8

1.0-1.2

李家户

0.80

0.8-1.0

1.3-1.5

郝王庄

0.53

0.6-0.8

1.0-1.2

县域

39

48

59

4、武城县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形成“一主、一副、两带、多点”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主”指由中心城区连同甲马营和李家户共同发展区域,是县域经济、人口聚集区,空间上构筑与鲁权屯镇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一副”指鲁权屯镇县域副中心,将鲁权屯镇按照城市标准进行打造,继续壮大鲁权屯镇规模,完善城镇功能,着力发展玻璃钢、中央空调等优势产业。

“两带”指依托运河形成运河文化带;依托六五河和旧城河形成休闲观光带。

“多点”指包括老城镇和四女寺镇2个重点镇,郝王庄镇、李家户镇、甲马营3

个一般镇及37个中心村。

图2-2 武城县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图

5、武城县城区规划

城市规划区内形成“一城、一镇、一环、两带、十点”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城”指武城中心城区。

“一镇”指甲马营镇。

“一环”指由六五河、旧城河、六六河、运河构筑形成的环形滨水休闲观光旅游环线。

通过城郊绿道、生态廊道形成联通中心城区与大屯水库观光区、运河文化长廊、金水湾生态园、建德水库、运河文化带等景点,将城区和景区融合,形成整体。

“两带”指依托运河形成运河文化带,依托六五河和旧城河形成休闲观光带。

深入挖掘运河文化,保护周边自然环境,打造百里田园风光带。

“十点”指十个基本公共服务圈。

2.3武城县环卫基本情况

2.3.1生活垃圾收运情况

武城县城区及各镇驻地的环卫均由保洁公司托管,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督查。

目前,武城县共有环卫工人1310人(城区349人,镇街区961人);大型摆臂车4辆(正在使用2辆)、小钩臂车4辆、侧装车35辆(城区4辆,镇街区31辆);小钩臂箱88个,每个容积约1方;地下垃圾箱21个,每个容积约6.5方;侧装桶10642个(城区1104个,镇街区9538个),每个容积约0.22方;垃圾转运车12辆(城区5辆,镇街区7辆),容积约7方。

武城县城市垃圾由垃圾清运车(侧装车、大摆臂车、小钩臂车)收集后运送至城区垃圾压缩站压缩,再由垃圾转运车运送至李家户临时垃圾存放点。

各镇街、开发区由垃圾清运车(侧装车)收集后直接运送至李家户临时垃圾存放点。

2.3.2生活垃圾转运站现状

武城县现有生活垃圾转运站9座,其中,中心城区设有1座,各镇街各设有1座,各转运站具体情况见表2-2。

表2-2转运站规模一览表

序号

名称

位置

处理规模

备注

1

城区转运站

城区文化街东首

110t/d

2

武城镇转运站

李善屯社区

8Ot/d

3

广运街道转运站

广运街道

8Ot/d

4

郝王庄镇生活垃圾转运站

郝王庄镇镇驻地

8Ot/d

5

李家户镇生活垃圾转运站

李家户镇镇驻地

8Ot/d

6

老城镇生活垃圾转运站

老城镇镇驻地

lOOt/d

7

鲁权屯镇生活垃圾转运站

鲁权屯镇镇驻地

8Ot/d

8

四女寺镇生活垃圾转运站

四女寺镇镇驻地

8Ot/d

9

甲马营镇生活垃圾转运站

甲马营镇镇驻地

lOOt/d

2.3.3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武城县暂无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县域生活垃圾经过收集后进行异地无害化处理。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必然要求

武城县没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垃圾收集后临时存放,最终运至临清或德州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进行处理。

武城县到德州的平均距离约55公里,到临清的平均距离约60公里,不仅运距远,而且垃圾未经压缩处理,运输成本高。

在武城县合理选址,建设一座配套的生活垃圾转运站,对生活垃圾收集压缩后,再用大中型集装箱垃圾压缩车进行运输,可有效增加运输量,减少运输次数,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收运成本。

另外,集装箱压缩收集生活垃圾,可实现运输过程中垃圾密闭化,减少运输途中垃圾和渗滤液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建设相应规模的生活垃圾转运站是十分必要的。

3.2符合相关的产业政策

山东省人民政府早在2009年就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鲁发[2009]21号)》,文件中第23条明确指出:

加强村镇垃圾收运设施建设,尽快形成“村收集、镇运输、县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

为了实现“村级定点收集、镇级集中收集、县级统一清运处理垃圾”的网络机制,必须建设完善的垃圾收集运输系统。

《“十三五”山东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明确指出,统筹规划建设垃圾转运站。

大城市和组团城市按照有关标准建设与垃圾处理设施相配套的大中型转运站,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

中小城市尽快提升改造不达标转运设施,建设数量充足、布局合理、具备压缩和渗滤液处理功能的中小型转运站,进一步防控垃圾二次污染。

乡镇和村庄根据地区人口、垃圾产生量以及收运频次合理配备垃圾收集转运站点,进一步提高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

武城县生活垃圾转运站项目符合国家及山东省的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促进武城县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3.3建设垃圾转运站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

武城县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人文荟萃,历来享有“历史名城、运河明珠、弦歌古郡、状元之乡”之美誉。

根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武城县要建设成为鲁西北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打造成为德州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工业化集聚区、新型城镇化样板区和文化旅游高地。

武城县在几年前就提出,整合武城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建成运河经济文化带上的重要节点。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只有实现环境的合理保护和利用,才能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

因此在环境保护问题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在垃圾转运站建设方面,就必须高标准高要求,一方面是为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强城市载体功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清洁城市美化城区,改善武城县投资环境,创造就业机会,拉动武城县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武城县生活垃圾转运站项目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4采用PPP模式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分析

4.1采用PPP模式的可行性

1. 有利的政策导向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此后,以财政部、发改委为首的国家各部委大力推广ppp模式,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支持ppp的政策。

自2014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号文)、《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2014)2724号)、《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通用合同指南》,为PPP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2014年9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号),对促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完善财政投入及管理方式,尽快形成有利于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发展的制度体系,做出了指导性意见和规定。

2015年4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该办法作为PPP模式的顶层设计,将有力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带给私营部门和政府公共部门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更多合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投资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

2016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为进一步规范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操作流程,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18号)、《传统基础设施领域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工作导则》(发改投资〔2016)2231号)进一步明确在基础设施领域大力支持采用PPP模式,并明确开展PPP项目的工作指导原则。

2. 项目建设效益分析

本项目建设内容以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等项目为主,项目建成后,一方面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载体功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清洁城市美化城区,改善武城县投资环境,创造就业机会,拉动武城县经济的发展。

3.项目市场化程度较高

本项目涵盖市政、水利、建筑等多个行业领域,不涉及特殊建设领域,施工难度较小、运营管理较为成熟、市场化程度较高,建设施工门槛较低,市场上有较多的符合条件的潜在社会资本方。

4.2采用PPP模式的必要性

1. 中央政策的指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